一种抗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860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论是水泥框架结构,还是钢材框架结构,无一例外的都是采用刚性很大的结构以提高抗震能力,但这种简单的做法要么就是加粗梁柱尺寸,要么就是增加斜拉筋,这样虽然可以增加抗震性,但也增加了自身的重量和造价,降低了抗震性价比。而轻钢结构的房子又过于不稳,给人不安定的感觉,加之使用的材料过于单薄,不利于长久使用,只能作为临时居住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安装快捷、安全、抗震、震后易恢复、减振隔声、性价比高的抗震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抗震装置,包括地基和壳体,还包括外框架和内框架,所述外框架和内框架的下端均与地基固定连接,所述外框架包括外横梁和外立柱,所述内框架包括内横梁和内立柱,所述内立柱插装在外立柱内,并通过减震阻尼装置与外立柱活动连接,所述外横梁架设在外立柱之间且两端均与外立柱固接,所述外立柱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内横梁两端均穿过安装孔与内立柱铰接,采用的内外框材料不同且材料尺寸不同,两者的固有振动频率也不同,所以不会产生共振,可以大大提高抗震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减震阻尼装置包括阻尼单元和减震托架,所述减震托架设置在外立柱的外壁上,所述阻尼单元的一端固接在内立柱上,另一端穿过外立柱并通过一调节螺栓与减震托架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减震阻尼装置设置有若干组,且均匀周向设置在内立柱外壁上,其中,减震阻尼装置放置在内立柱绕度最大的位置上,避免了内立柱挠度过大,同时使得内立柱不与外立柱有直接接触,增加抗震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立柱上固接有挂轴,所述内横梁两端均通过挂钩活动卡装在挂轴上,增加了内横梁与内立柱之间的柔性,提高抗震能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活动安装在外立柱上,所述壳体由若干条状的活动板拼接而成,方便壳体拆装,同时在壳体损坏的时候只需更换损坏的活动板即可,无需大面积更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壳体活动安装在外立柱上,所述壳体由若干条状的活动板拼接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立柱上向外设有活动板圈梁和挂梁,所述挂梁向外设有置有挂件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均活动安装在活动板圈梁上,并通过挂件扣紧;这样方便安装,同时也使得壳体可以在房屋震动时随着活动板圈梁的变形而摆动,不会出现受力挤压而变形压坏,提高了抗损能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活动板圈梁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卡装在上下两个活动板之间,所述活动板的上下两端均活动嵌入在安装槽内,并且与安装槽的侧壁贴紧接触,由于留有活动空间,活动板在房子震动变形的时候有了足够的变形受力的缓冲空间,使得活动板在房子变形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受到挤压,减少了活动板的损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槽呈h型或工字型,所述安装槽向下设钩部,所述钩部插装在下部的活动板上端,上部的活动板下端悬置在钩部的背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活动板上可开设窗户和门,且活动板四周均不固接,预留了活动空间,避免房子变形时被损坏;其中所述活动板的两侧还可分别设有便于拼接的连接槽和连接块,采用连接槽和连接块的设置,方便活动板的拆卸,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密封作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内横梁上铺设有隔板,隔板用于承载物品,方便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本装置的结构框架采用内外框架的设计,两组框架采用不同刚度系数的材料进行设计,使得两者的固有振动频率系数不同,可以大大增强抗震性;内外立柱的承重和分工不同,改变了传统同一立柱承受全部房屋重量的情况,此外内外立柱之间由于采用减震阻尼装置连接,集主动式减振和被动式减振于一身,既能抵抗外界的震动又能减轻内部之间的振动传导,也为后续的强隔声降噪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发明中,壳体采用分块拼装,板与板之间均能错动,并且在上下或四周边际都留有伸缩空间,给振动时留出错位的空间,以免损坏板体,安装快捷、安全、抗震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5,一种抗震装置,本实施例以房屋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地基2、屋顶和壳体4,还包括外框架1和内框架3,所述外框架1和内框架3的下端均与地基2固定连接,所述外框架1包括外横梁5和外立柱7,所述内框架包括内横梁6和内立柱8,所述内立柱8插装在外立柱7内,并通过减震阻尼装置9与外立柱7活动连接,所述外横梁5架设在外立柱7之间且两端均与外立柱7固接,所述外立柱7上设有安装孔71,所述内横梁6两端均穿过安装孔71与内立柱8铰接。其中,所述内立柱8上在同一水平面内周向均匀设置有若干组减震阻尼装置9,且放置在内立柱8绕度最大的位置上,避免了内立柱8挠度过大,使得内立柱8完全不与外立柱7进行直接硬接触,外立柱7和内立柱8两者采用不同振动系数的材料做成,因此两者的振动频率不一样,且两者之间不存在直接硬接触,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外立柱7和内立柱8的振动频率不一样,从而达到了初步的抗震效果。

其中,所述减震阻尼装置9包括阻尼单元91和减震托架92,所述减震托架92设置在外立柱7的外壁上,所述阻尼单元91的一端固接在内立柱8上,另一端穿过外立柱7并通过一调节螺栓93与减震托架92活动连接,当需要调节外立柱7和内立柱8之间的距离时,只需调整调节螺栓93与减震托架92即可实现;由于外立柱7和内立柱8之间是不存在直接硬接触的,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外立柱7和内立柱8在晃动的时候,通过减震阻尼装置9的阻尼作用,也不会出现硬接触,可以有效实现内外立柱的快速回稳。

进一步参见图2、图3和图4,所述外横梁5架设在外立柱7之间且两端均与外立柱7固接,所述外立柱7上设有安装孔71,所述内横梁6两端均穿过安装孔71与内立柱8铰接,所述内立柱8上固接有挂轴81,所述内横梁6两端均通过挂钩61活动卡装在挂轴81上。由于外横梁5和内横梁6也是分开设置的,且外横梁5两端连接在外横梁5上,内横梁6两端与内立柱8铰接,在结构上进一步将两者的支撑结构分离,提高抗震性。由于内横梁6的两端均设有挂钩61,在发生地震的时候,房子在晃动的时候,挂钩61会围绕内立柱8上的挂轴81在一定的角度上摆动,相比刚性连接的外横梁5与外立柱7,内横梁6与内立柱8之间的挠性更大,可以适应更大的震动,提高了抗震性。

进一步参见图1和图3,所述壳体4活动安装在外立柱7上,所述外立柱7上向外设有活动板圈梁72和挂梁75,所述挂梁75向外设有置有挂件73,所述壳体4的上下两端均活动安装在活动板圈梁72上,并通过挂件73扣紧;这样方便安装,同时也使得壳体4可以在房屋震动时随着活动板圈梁72的变形而摆动,不会出现受力挤压而变形压坏,提高了抗损能力。在地震发生后壳体4损坏时方便更换;其中,所述壳体4由若干条状的活动板41拼接而成,这样的设计方便拆装壳体4,壳体4采用复合材料制成,防水性好,抗挤压能力强。所述活动板41上可开设窗户42和门,且活动板41四周均不固接,预留了活动空间,避免房子变形时被损坏;其中所述活动板41的两侧还可分别设有便于拼接的连接槽和连接块,连接槽和连接块连接后均留有活动空间,并不是完全嵌死,采用连接槽和连接块的设置,方便活动板41的拆卸,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密封作用,有效保证壳体的密封性和完整性。所述活动板圈梁72设有安装槽74,所述安装槽74卡装在上下两个活动板41之间,所述活动板41的上下两端均嵌入在安装槽74内,并且与安装槽74的侧壁贴紧接触,且与安装槽74底部留有活动空间。在发生地震时,活动板41会相对挂件73进行相对错位,进一步提高抗挤压的能力;而且活动板41在上下的连接端上均与留有了空间或者进行填充缓冲物,给振动时留出了错位的空间,防止活动板41受压出现大面积的损坏,同时也方便更换活动板41。

其中,所述安装槽74呈工字型或h型,其中在使用的安装槽74呈h型时,所述安装槽74向下设钩部,所述钩部插装在下部的活动板41上端,上部的壳体41下端悬置在钩部的背面。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活动板41的外壁在经受雨水冲刷时,雨水不会存积在安装槽74内,也不会进入装置内,保证了房子的防水性。所述隔板10铺设在内横梁6上,所述屋顶通过阻尼单元91架设在外立柱7的上端,方便调节屋顶的位置和高度以及增强了抗震性;整个房子在支撑结构上由于采用分开设计,外立柱7与内立柱8的承重分工不同,外立柱7承受壳体4和屋顶1的重量,内立柱8承受的是屋内隔板3以及隔板3上放置的物品的重量,改变了传统单一结构承重的缺点,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房子的抗震性。本发明的实施例不仅限于房屋,同时还可以利用在货架、框架结构、以及一些承重结构中。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