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阳光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4398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阳光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阳光房。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阳光房主要针对房屋的光照性和采暖性进行设计,重点解决了冬季采暖和光照的问题,但是在炎热的夏季,由于通风等、散热等技术的不足,导致阳光房内温度较高,目前对夏季的通风主要是采用开窗通风的形式进行散热,散热效率较低。

故此,提出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阳光房散热效率低的阳光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阳光房,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阳光房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提供了一种阳光房,其包括框架、设置在框架上的侧墙和顶部,且至少侧墙和顶部上设置有散热片;

所述散热片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翅片。

作为上述阳光房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主动散热结构,所述主动散热结构包括排风装置,供电装置、控制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阳光房内的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排风装置的运行,所述供电装置的供电电压为12v并用于为阳光房内的用电设备供电。

作为上述阳光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电装置包括设置在侧墙和/或顶部上的光伏发电装置,且光伏发电装置位置可调的设置在侧墙和/或顶部上。

作为上述阳光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蓄电池,所述光伏发电装置和排风装置均与蓄电池连接,且蓄电池的供电电压为12v。

作为上述阳光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用电设备包括电动门窗、照明设备或遮阳百叶,所述用电设备和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控制装置根据检测装置的检测值控制用电设备的运行。

作为上述阳光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风装置为风扇;

所述侧墙上设置有电动平推窗,在所述框架上位电动平推窗的上侧设置有房檐,所述房檐上设置有与阳光房内部空间相连通的若干通道,每个通道内均设置有风扇。

作为上述阳光房的一种优选方案,多个所述翅片设置在底座的外侧,且所述翅片包括第一折边,和与第一折边互成角度设置的第二折边。

作为上述阳光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墙和/或顶部设置有多片相互拼接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的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

所述第一拼接部为第一竖直板,所述第二拼接部包括第二竖直板,设置在第二竖直板端部的水平板,和设置水平板上的挡板,所述挡板和第二竖直板之间形成插槽,相邻设置的两块散热片其中一个的第一竖直板插入另一个插槽内完成两个散热片的拼接。

作为上述阳光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顶部的部分为玻璃房和部分为散热片,并且在散热片的部分区域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

作为上述阳光房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墙和顶部均由散热片制成。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阳光房的侧墙和/或顶部设置散热片,此处在侧墙和顶部设置散热片包括直接用散热片制造阳光房的侧墙和/或顶部,或者在侧墙和顶部的原有结构上增加额外的散热片。根据热量传递原理,温度会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夏季阳光房内的温度会高于室外的温度,阳光房内的热量会通过散热片散发至室外,故此,会降低阳光房内的温度。散热片包括底座和翅片,因此,散热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较快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阳光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主动散热装置的控制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阳光房的主视图;

图4为图3“i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阳光房的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阳光房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两个散热片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框架;2:侧墙;3:顶部;4:散热片;5:排风装置;6:供电装置、7:控制装置;8:检测装置;9:房檐;10:玻璃;

41:底座;42:翅片;421:第一折边;422:第二折边;

411:第一竖直板;412:第二竖直板;413:水平板;414: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提出一种阳光房,其包括框架1、设置在框架1上的侧墙2和顶部3,且至少侧墙2和顶部3上设置有散热片4,散热片4包括底座41和设置在底座上的翅片42。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阳光房的侧墙2和/或顶部3设置散热片4,此处在侧墙2和顶部3设置散热片4包括直接用散热片4制造阳光房的侧墙2和/或顶部3,或者在侧墙2和顶部3的原有结构上增加额外的散热片4。根据热量传递原理,温度会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夏季阳光房内的温度会高于室外的温度,阳光房内的热量会通过散热片4散发至室外,故此,会降低阳光房内的温度。散热片4包括底座41和翅片42,因此,散热片4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具有较快的散热效果。

上述散热片4是由材质铝制成,采用铝材质制造散热片4,使散热片4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和较高的生产效率。本申请优选的在阳光房的顶部设置散热片4,侧墙2采用玻璃制成,当然也不排出侧墙2和顶部3均由散热片4制成。当侧墙2和顶部3均由散热片4制成时,侧墙2或顶部3上可以开设采光通风的窗户。

阳光房还包括主动散热结构,主动散热结构包括排风装置5,供电装置6、控制装置7和检测装置8,检测装置8用于检测阳光房内的温度,控制装置7用于根据检测装置8检测到的温度控制排风装置5的运行,供电装置6的供电电压为12v并用于为阳光房内的用电设备供电。排风装置5也是一种用电设备。

检测装置8可以为温度传感器,如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阳光房内的温度超过预设值(预设值可以为30度)时,控制装置7控制供电装置6为排风装置5供电,排风装置5使阳光房内形成空气流动,和使进行室内室外的空气交换,进一步的降低阳光房内的温度。采用12v电压为阳光房内的用电设备(包括排风装置5)供电,可以提高用电的安全性。供电装置6可以是市电经变压后的得到,也可以通过发电装置获得。

如,供电装置6包括设置在侧墙2和/或顶部3上的光伏发电装置,且光伏发电装置位置可调的设置在侧墙2和/或顶部3上。具体的光伏发电装置的位置可以根据太阳的位置变化进行角度的调整,由此,可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和发电效率。

供电装置6还包括蓄电池,光伏发电装置和用电设备与蓄电池连接,且蓄电池的供电电压为12v。

光伏发电装置可以直接为用电设备供电,可以将电能存储在蓄电池内由蓄电池为用电设备供电。

用电设备包括还电动门窗、照明设备或遮阳百叶,用电设备和检测装置8与控制装置7电连接,控制装置7根据检测装置8的检测值控制用电设备的运行。

如检测装置8为温度传感器,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阳光房内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装置8控制电动门窗打开进行通风,关闭遮阳百叶来阻挡阳光照射。检测装置8为光线检测传感器,当光线检测传感器检测阳光房内的温度变暗后,控制装置8控制照明设备打开。

控制装置8上还设置有手动和自动切换按钮,当切换到自动模式后,通过手动控制用电设备的运行。当切换至自动模式下,控制装置8控制用电设备的运行。当然还可以对用电设备打开或关闭的参数进行人为设置,控制装置8根据设定的参数控制用电设备的运行。

排风装置5为风扇,侧墙2上设置有电动平推窗,在框架上位于电动平推窗的上侧设置有房檐9,房檐9上设置有与阳光房内部空间相连通的若干通道,每个通道内均设置有风扇。当然除了在房檐9上设置风扇,还可以在阳光房的其他位置设置风扇。作为优选的在阳光房对称设置的两个侧面设置有两组风扇,两组风扇对称设置,其中一个用于进风,另一个用于排风,由此,可以实现阳光房内的控制循环。

顶部3的部分区域为玻璃和部分区域为散热片4。在顶部3上同时设置玻璃10和散热片4,在提高阳光房的散热效果的同时,还不会影响阳光房内的光照。

在散热片4的部分区域设置有光伏发电装置。还在房檐9的上部设置有光伏发电装置,因为风扇是主要的用电部件,将光伏发电装置设置在房檐上部,可以直接为风扇供电,有效的缩短了供电线路。

多个翅片42均匀的设置在底座41的外侧,当然底座41的内侧和外侧均可以设置翅片,这样会进一步的增加阳光房内外的热交换效率。

翅片42包括第一折边421,和与第一折边421互成角度设置的第二折边422。其中,第一折边421和第二折边422之间具体的连接方式为,第二折边422的端部与第一折边421的端部连接,两者形成l型结构。

或者,第一折边421的端部与第二折边422的中部连接,两者形成t型结构。

作为优选的,第一折边421和第二折边422之间垂直设置,当散热片设置在阳光房上时,翅片42位于阳光房的外侧,通过第一折边421和第二折边422的设置可以提高散热片4的散热面积,通过第二折边421可以避免阳光直射顶部3和/或侧墙2,进一步避免了阳光房内的温升过快。通过第二折边421还可以和底座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可以加速气流的流通。

侧墙2和/或顶部3设置有多片相互拼接的散热片4,散热片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的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第一拼接部为第一竖直板411,第二拼接部包括第二竖直板412,设置在第二竖直板412端部的水平板413,和设置水平板413上的挡板414,所述挡板414和第二竖直板142之间形成插槽,相邻设置的两块散热片其中一个的第一竖直板411插入另一个插槽内完成两个散热片4的拼接。

通过此种结构完成散热片4之间的拼接,可以提高散热片4之间的装配效率,并且还具有防水密封的效果。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