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防震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73249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震建筑,特别是一种建筑物防震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地震由于破坏性大而又难易及时预报,成为人类的主要灾害之一,是世界各国对建筑物防震研究的重大课题。然而现有建筑物的防震主要是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上作研究,这种抗震结构的成本高而抗震性能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性能好的一种建筑物防震制备方法,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物防震制备方法,包括上阻尼板、下阻尼板和抗震钢筋及钢丝绳,其特征在于:上阻尼板与下阻尼板之间设有中阻尼板,此中阻尼板设有口朝下的槽,中阻尼板上部设有三个孔分别与上阻尼板中的三个孔相对,在中阻尼板中间孔的两侧各设有一个上孔小、下孔大的台阶孔,阻尼柱的上端为上端小的锥体,一锥形套管套设在阻尼柱上端的锥体上,上述套设有锥形套管的阻尼柱分别置于中阻尼板的台阶孔中,锥形套管的上端面与中阻尼板台阶孔的上端面接触,此阻尼柱的下端面支撑在下阻尼板上,在中阻尼板槽的顶面与下阻尼板之间设有橡胶块或弹簧,钢丝绳穿于上支撑体竖孔、上阻尼板孔、中阻尼板孔、橡胶块孔和下阻尼板孔及下支撑体的l形孔中,两个抗震钢筋分别置于上支撑体内和上、下阻尼板孔、中阻尼板孔和橡胶块孔及下支撑体的l形孔中;抗震钢筋上端的固定板埋设在上支撑体中,在下支撑体外的抗震钢筋上套设有活动钢板,抗震钢筋的端头固定有钢板,弹簧设在抗震钢筋上的活动钢板和固定钢板之间,所述中阻尼板的外端设有向下的楔板,此楔板设有竖向长口与抗震钢筋相对,楔板的下端头置于下支撑体与套设在抗震钢筋上的活动钢板之间,楔板的斜面与活动钢板相接触,钢丝绳的上端固定于上支撑体上方的钢板上,此钢板与上支撑体上端面上的钢板之间设有弹簧,在下支撑体l型孔外的钢丝绳上套设一活动钢板,此钢丝绳的端头固定有钢板,弹簧设在上述固钢板与套设在钢丝绳上的活动钢板之间的钢丝绳上,中阻尼板上设有与钢丝绳上的活动钢板和下支撑体相接触的另一楔板,此另一楔板设有竖向条口与钢丝绳相对,此另一楔板的下头置于下支撑体与套设在钢丝绳上的活动钢板之间,楔板的斜面与活动钢板接触。一种建筑物防震制备方法,包括上阻尼板、下阻尼板和抗震钢筋、钢丝绳,其特征在于:上阻尼板与下阻尼板之间设有中阻尼板,此中阻尼板设有口朝下的槽,中阻尼板上部设有三个孔分别与上阻尼板中的三个孔相对,在中阻尼板槽的顶面与下阻尼板之间设有橡胶块或弹簧,钢丝绳穿于上支撑体竖孔、上阻尼板孔、中阻尼板孔、橡胶块孔和下阻尼板孔及下支撑体的l形孔中,两个抗震钢筋分别置于上支撑体内和上、下阻尼板孔、中阻尼板孔和橡胶块孔及下支撑体的l形孔中,抗震钢筋上端的固定板埋设在上支撑体中,在下支撑体外的抗震钢筋上套设有活动钢板,抗震钢筋的端头固定有钢板,弹簧设在抗震钢筋上的活动钢板和固定钢板之间,所述中阻尼板的外端设有向下的楔板,此楔板设有竖向长口与抗震钢筋相对,楔板的下端头置于下支撑体与套设在抗震钢筋上的活动钢板之间,楔板的斜面与活动钢板相接触,钢丝绳的上端固定于上支撑体上方的钢板上,此钢板与上支撑体上端面上的钢板之间设有弹簧,在下支撑体l型孔外的钢丝绳上套设一活动钢板,此钢丝绳的端头固定有钢板,弹簧设在上述固定钢板与套设在钢丝绳上的活动钢板之间的钢丝绳上,中阻尼板上设有与钢丝绳上的活动钢板和下支撑体相接触的另一楔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防震装置在无地震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c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a向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专利申请号为201010119989.x、名称为一种建筑物防震装置,公开了一种防震功能好的防震结构,这种防震结构在地震时可有效避免建筑体因地震产生的摇摆和水平错动的破坏,而地震波不仅会使建筑物产生上述的摆动和平移运动,还有上、下的振动,但上述公开的建筑物防震装置对抵抗上下振动产生的破坏能力较差。本发明为解决此问题,在上述公开的专利技术方案基础上作如下改进,在上阻尼板7和下阻尼板4之间增设了中阻尼板6,此中阻尼板与下阻尼板之间设置橡胶块5或弹簧,阻尼体13设置在钢丝绳与其两侧的抗震钢筋8之间的橡胶块5孔内,该阻尼体的上端为锥体,在此锥体上设有胀套19,该阻尼体的锥体及其胀套置于中阻尼板下部的台阶孔中,阻尼体上端的锥体与中阻尼板上部的孔相对,此锥体的下部直径小于中板上部的孔径,而胀套的上端面与中板下部台阶孔的上端面相接触,胀套为锥形管套设在阻尼体的上部锥体上。此胀套采用弹性好的材料如铝合金,这种材料应能支撑建筑体的重量面不变形,但当地震时,地壳向上震动产生的向上冲击力使其变形胀大,阻尼体上部的锥体离开胀套孔进入中阻尼板上部的孔内,同时中阻尼板与下阻尼板之间的橡胶板变形吸收地震的向上冲击力,减缓其纵向破坏力。改进的第二部分是,对钢丝绳9两侧的抗震钢筋下端结构作如下改进,此抗震钢筋下端伸出下支撑体3外与钢板16固连,另一钢板套设在抗震钢筋上,弹簧置于此两钢板之间,中阻尼板的左右两端各设有向下伸的楔板,该下伸的楔板的内表面与地面2上方的下支撑体表面滑配,楔板的外表面为上宽下窄的斜面,此楔板4置于套设在抗震钢筋上的钢板与下支撑体之间,此楔板设有竖向的长槽21与抗震钢筋相对。楔板17为一宽度宽的板,其上部开一长口,此长口内设有楔板14。这种抗震钢筋下端设有弹簧和中阻尼板的楔板结构,提高了原抗震钢筋的抗震性能,原抗震钢在抵抗建筑体左右摆动时,依靠抗震钢筋在上下阻尼板腰鼓形孔内的弯曲和伸直变形吸收摆动,其效果较弹簧变形效果差。

本发明的防震原理是,本发明具有抗拒上下震动的性能,当地震首次向上振动时,基础1通过下支撑体和下阻尼板推动阻尼柱向上移动,此冲击力使锥形套向外胀大,橡胶体20被压缩,阻尼体上端的锥体下端直径小于或等于中阻尼板台阶孔的小孔18直径,便进入此台阶孔的小孔18中,锥形套变形吸收地震的向上力量,橡胶块5或弹簧变形吸收震动力,此时,上、下阻尼板之间的距离缩小,钢丝绳和抗震钢筋处于松弛状态而失去抗震作用,由于本发明中阻尼板上的楔体17下移推动钢丝绳和抗震钢筋上的活动钢板外移推动弹簧和固定钢板外移,钢丝绳上端的钢板11和上支撑体12上端面之间的弹簧10和抗震钢筋被拉紧恢复其抗震功能。由于本发明的钢丝绳和抗震钢筋设置有弹簧和中阻尼板上的楔形板,当地震发生摇摆上支撑体向右摆时,左侧的抗震钢筋被拉动弹簧被压缩,其弹力阻止右摆,当右摆结束时,弹簧的弹力使上支撑复位,然而201010119989.x专利的抗震钢筋依靠在上、下阻尼板的腰鼓形孔中的弯曲体的变形阻止摆动,当其被拉直后,即失去使倾斜的建筑体复位的功能,而且建筑体复位时,需使抗震钢筋弯曲,反而有阻止复位的阻力,因而本发明比上述专利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当地震时,大地和基础带动下支撑体作水平移动时,为了使上支撑体保持静止状态,即地基动而建筑体不动,在中阻尼板和上阻尼板之间的表面上涂润滑油。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防震制备方法,属于建筑防震领域。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震性能好的建筑物防震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是,建筑物防震装置,包括上阻尼板、下阻尼板和抗震钢筋及钢丝绳,上阻尼板与下阻尼板之间设有中阻尼板,在中阻尼板中间孔的两侧各设有一台阶孔,设有锥形套管的阻尼柱分别置于中阻尼板的台阶孔中,钢丝绳和其两侧的抗震钢筋分别穿于上、下支撑体、上、下阻尼板和中阻尼板及橡胶块的孔中,其外伸于下支撑体的端头活动钢板和固定钢板及弹簧,中阻尼板设有向下伸的楔板,楔板的端头置于下支撑体与活动钢板之间。本发明用于建筑物防震。

技术研发人员:李质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果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10
技术公布日:2018.04.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