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道内模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98266阅读:15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电梯井道内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着建筑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使用整体式电梯井筒模形式多样,散支散拆、三铰链筒模应用较早,自爬升筒模施工工艺为近年来首先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施工建设中得到应用,对于高层建筑的电梯井,自爬升筒模已基本取代了原来的普通散支散拆及筒模的电梯井支模方法;通过在工程中的实践应用,形成了一整套合理的施工方法,如何采用铝框木塑电梯井内筒整体模板用于施工中成为目前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电梯井道内模施工方法具有施工质量易于控制和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不需要塔吊设备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梯井道内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准备;

(2)组模、搭接平台、吊入和组装;

(3)找正、安装定位小盒、喷涂脱模剂;

(4)套管和拉杆的安装;

(5)内模板、外模板的安装及加固;

(6)浇筑混凝土、模板拆除和脱模、组织高支模验;

(7)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进一步,步骤(1)中施工准备包括技术准备、机具准备、材料准备、劳动力准备、上岗培训、作业条件、电梯内模基本设计意图及设计方案、模板验算。

进一步,步骤(2)中组模采用由铝合金阴角可调立柱和铝框平面大模组合安装而成。

进一步,所述铝框平面大模为四条相同的铝框模板形成四边,其中转角处通过铝合金阴角可调立柱连接,铝框模板与铝合金阴角可调立柱之间通过可调连接模板连接。

进一步,步骤(3)中安装定位小盒直接安装在可调连接模板上。

进一步,步骤(5)中对内模板和外模板的加固采用在内模板和外模板上开通孔,通过在加强筋两端分别套套管,套管从通孔伸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组装的内筒整体模板与内筒平台快速组合并定位,可用塔吊一次性对内筒整体模板与内筒平台进行吊装,解决了电梯井施工平台需单独吊装和安装,以及常规的筒体模板单片吊装,组合安装校正加固的难题,达到快速、准确安装就位,形成了成套安装、校正施工工艺,提升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梯井道内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准备;技术准备:项目总工组织经理部技术、生产人员熟悉图纸,认真学习掌握施工图的内容、要求和特点,同时针对有关施工技术和图纸存在的疑点作好记录。通过会审,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与设计、甲方、监理共同协商解决;取得一致意见后,办理设计变更通知单,作为施工图的变更依据和施工操作依据;熟悉各部位截面尺寸(尤其是各节点的作法)、标高,制定模板设计方案。避免二次搬运存在生产费用浪费;机具准备包括:锤子、活动扳手、手电钻、钢丝钳、墨斗、粉线带、零配件和工具箱、水准仪、垂准仪、水准扫平仪、卷尺、直尺、靠尺、塞规、对讲机、撬棍、电焊机、油壶、磨光机、油灰铲和管钳;材料准备:电梯内模四周采用铝合金三角架、中间模板选用15厚的塑料成品模板,周转次数为25次,塑料成品模板与专用30×50的木枋在木工房集中按定尺加工成型,车间制作成型避免工地二次加工浪费材料人工,脱模剂选用水乳性脱膜剂;劳动力准备:现场所有施工人员为专业培训技术型人才,现场操作施工、进一步保障施工质量和速度;上岗培训:所有施工人员进场前应接受业主进行安全培训,合格后方可进场,上岗前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特殊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上岗和无复审人员作业,施工人员应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管理与监督,遵守现场管理规定,做好安全文明施工;作业条件:按照工程施工设计图进行材料的准备,规格种类应符合设计要求;准备的材料主要有外模板,套管,拉杆,钢管,外加固件等;检查施工所需要的各种工具是否齐全到位;检查施工所需要的防护用品和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对多次重复使用产品要全面检查各工件配合及螺纹转动情况,发现问题先处理再施工;对不能使用、过多摩擦损坏的工件要立即更换;内井平台可以在一个塔吊周期内更快更容易复位,实现了现场安装、拆卸的便捷目的,是能节省时间,降低成本的系统,加快了施工中的操作与应用;电梯井内模系统安装准备:a电梯井内模系统施工前应定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包括电梯井内模安装,拆除,安全措施等各项内容,b梯井内模按装前应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操作人员应熟悉电梯井内模施工方案,电梯井内模施工图,支撑系统设计图,c电梯井内模安装现场应设有测量控制点和测量控制线,并应进行楼面抄平和采取模板地面垫平措施,d电梯井内模系统进场是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模板、支撑的材料验收;

(2)组模、搭接平台、吊入和组装;组模:a将电梯井内筒整体模板系统按照出厂设计要求依次组装起来,并调试运行,b安装好底座支撑,仔细检查、确保安全,c单个立柱安装完成后进行组装,安装好吊环准备吊装,d在吊装时根据模板的重量,考虑到塔吊臂长及承受重量,设计模板为:1.6米重约:400kg,2.4米重约:620kg;3米重约:760kg;电梯支撑约重约200kg,在吊装过程中我们单个重量和塔吊的承重负荷,如遇到塔吊臂离电梯井太远,在吊装时还可以分开吊装,确保现场施工安全,吊入:a首先检查内架搭设是否牢固,水平是否一致,放入支撑底座后在仔细检查一遍,确保使用安全可靠,b将首个要吊入平台的支护单元收缩至最小,用塔吊将其吊到平台上,然后转动丝杆将模板和立柱调至一个平面,然后将后面的支护单元用塔吊一次叠加起来;模板撑开至与立柱平齐,检查模板贴紧程度,对未贴紧的部分加适当的双面胶,对凸的部位较大的部位做适当的修整,保证支护系统与混凝土紧密贴在一起,避免漏浆、或产生混泥土烂根现象发生;

(3)找正、安装定位小盒、喷涂脱模剂;找正:用垂准仪测垂直度,对垂直度不满足的情况下,要用专用把手调节螺丝,直到满足相应垂直度的要求;安装定位小盒:定位小盒按照图纸要求依次固定在事先打好孔的位置;喷涂脱模剂:脱模剂按照相应配对比例调至均匀后,用毛刷或喷雾器将脱模剂刷或喷到模板,要求脱模剂覆盖层均匀,覆盖全面,如若遇到特殊情况(暴雨)需重新喷涂脱模剂;

(4)套管和拉杆的安装;对于相同2套或多套电梯相邻共用一面墙时,在施工过程中,先将拉杆从支护系统内部穿出,穿出部分不要超过墙的厚度,将套管依次挂到拉杆上,对于在安装穿墙丝因为钢筋过密或者钢筋过粗,与我们设计洞口有冲突时,可以协调尽量避开;

(5)内模板、外模板的安装及加固;a所有结构支模前均应由专人进行配板设计和画出配板放样图并编号,b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有“虚角″出现,安全均设专人负责,c墙、柱脚模板应加垫木和导模,防止混凝土浆流出造成烂根,d为了防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与模板粘结,影响脱模,在浇筑混凝土应在清理过的模板表面涂刷隔离剂,对隔离剂的基本要求是:不粘结易脱落不污墙,易于操作,易清理、无害于人体,不腐蚀模板。安装模板时需要有保护措施:模板由人工定位,因钢筋帮扎好,钢筋很容易损伤面板,这是需要有施工工人在现场扶住模板,轻轻就位,避免损伤模板,e在靠近模板电焊,钢管时在施工处的模板应用铁皮隔开,防止焊火烧坏模板,f再有相同两套或两套以上的电梯井并排安装时,要考虑到模具之间的水平调节,避免一高一低造成穿墙丝不在统一水平面上,后期施工困难;

(6)浇筑混凝土、模板拆除、组织高支模验;浇筑混凝土:待外模板加固以后,检查是否有漏穿,螺母没拧紧的现象,检查无误后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要符合相关工艺,最后用振动棒捣匀;脱模:当混凝土成型之后,松开拉杆螺母,将外模板卡具拆除,外模板拆掉,取出所有穿墙螺杆,用快速扳手转动丝杆,四个交替转动,将大模板收缩至最小位置;当混凝土成型之后,松开拉杆螺母,将外模板卡具拆除,外模板拆掉,取出所有穿墙螺杆,用快速扳手转动丝杆,四个交替转动,将大模板收缩至最小位置;当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要尽早脱模,防止混凝土硬化后拆模对模板的损伤,同时也影响表面效果。

(7)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作为具体实施例,模板验算为电梯井内井道壁墙模板验算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q=0.22γtβ1β2v1/2,q=γh,其中γ--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kn/m3;t--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例如本次初凝时间取4h,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按t=200/(t+15);t--混凝土的入模温度;v--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m/h;h--模板计算高度,取3.0m;β1--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不惨外加剂是取1.0,掺具有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时取1.2,β2--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当坍落度小于30mm是取0.85,50-90时取1.0,110-150时取1.15,*有效压头h=f/γ=1.67m,由混凝土对模板的力学曲线,我们可知,在上楼板至有效压头的高度范围内,混凝土对模板的力呈线性上升,从有效头至下楼板,混泥土对模板的力基本保持不变;通过上式,计算得40.0kn/m2、72.0kn/m2,取较小值40.0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4kn/m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设计值:1.35×40+4×0.7×0.9=56.52kn/m2;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设计值:1.2×40+4×0.9=51.6kn/m2,经计算对比得是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根据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的第4.3.1条,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0.9,因此q=56.52×0.9=50.9kn/m2;侧模板验算,强度验算:选用木模板的厚度为15mm,模板总宽度1420,模板底框架间距取350,则截面抵抗矩最大弯矩m=-ql2/24=-*30.5*0.352/24=0.156kn.m,模板截面强度:

小于木方强度fm=15n/mm2故满足强度要求;挠度验算:w=q14/384ei=1.2mm式中e——弹性模量,取9500mpa,i——截面的轴惯性矩,bh3/12;横楞强度验算:电梯内膜系统所采用的型材为铝型材,尺寸图1(附注),材质为6063,经强化处理屈服强度为200mpa;最大弯矩m=-0.125q12=-0.125*20.4*0.62=0.918kn.m,模板截面强度:σ=m/w=918/1.6*10-5=57.3mpa<200mpa,满足强度要求;挠度验算:w=5q14/384ei=5*20.4*103*0.64/384*6.9*1010*9.17*10-7=0.54mm<l/500满足要求;剪切强度验算:τ=f/s=(6180/887)mpa=6.97mpa<50mpa,满足要求;吊环计算钩集中设计荷载:n=40kn每个框架上共4个吊环故每个吊环设计载荷为10kn选直径16的吊环τ=10kn/3.14*8*8=50mpa<235mpa;7.2.6拉杆计算:本次拉杆分布尺寸390x550左右,按照400x600计算受力f=0.6m*0.4m*50.9kn/m2=0.24*50.9=12216n依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选择直径14的拉杆。

作为具体实施例,电梯井内筒收缩式整体模板四周采用铝合金阴角可调立柱;中间模板采用塑料平模板与专用木枋集中按定尺加工成型,并和铝框架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平面大模;四个立柱和四块平面大模组合安装成电梯井内筒整体模板;在电梯门相邻的两面的模板上设置四个预埋小盒,电梯井内筒底部设置有四个支撑爪的内井平台并与整体模板连接在一起。内筒整体模板上设置对拉丝杆孔,安装时与电梯井外模用对拉丝杆进行连接加固。当电梯井混凝土成型之后,利用内筒整体模板四角的三角可调立柱上的丝杆,将大模板收缩至最小位置;将内井平台的爪臂收成90度,用塔吊将内筒模板和平台整体提升至上一层,并把内井平台的四个支撑爪平放,安放入预埋的支撑孔内使平台受力;然后转动铝合金阴角可调立柱的旋转丝杆,使塑料膜平模板与两端的立柱面保持一致,同时用激光垂准仪和扫平仪等对内筒模板的垂直度、平整度和水平度进行校正,并和电梯井外模一起进行加固,形成了电梯井模板系统。

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铝框平面大模为四条相同的铝框模板形成四边,其中转角处通过铝合金阴角可调立柱连接,铝框模板与铝合金阴角可调立柱之间通过可调连接模板连接,可调连接模板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电梯井的尺寸设定;例如电梯井边长实际尺寸为a,铝框模板长度为b,铝合金阴角可调立柱边长为c,a-b-c=d,那么可调连接模板在长家可以直接制作成d,这样每次对电梯井支模时,只需要设计可调连接模板的长度即可,铝框模板、可调连接模板上同时开始水平固定槽,同时在铝合金阴角可调立柱单边上开卡槽,通过钢筋穿在水平固定槽和卡槽上就可以将它们水平固定起来,然后再在铝框模板、可调连接模板和铝合金阴角可调立柱安装固定螺栓将钢筋固定。

作为具体实施例,步骤(3)中安装定位小盒直接安装在可调连接模板上,在可调连接模板设计安装定位小盒的凹槽,将定位小盒直接卡在可调连接模板上。

作为具体实施例,步骤(5)中对内模板和外模板的加固采用在内模板和外模板上开通孔,通过在加强筋两端分别套套管,套管从通孔伸出,套管套在加强筋的端部与内外模板表面齐平,套管伸出非浇筑混凝土的一面通过螺栓固定在内模板和外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后,由于套管端部与模板浇筑混凝土的面齐平,所以套管只是壁口粘有浇筑的混凝土,拆模时,只需要拔出套管即可,加强筋随浇筑的混凝土埋设在混凝土中,套管其中一端具有凹槽方便加强筋抵紧在套管上,凹槽深度为1cm内,套管的另外端设有螺纹与内模板和外模板通过螺栓固定。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