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胶式化学锚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7867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附胶式化学锚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附胶式化学锚栓。



背景技术:

建筑墙的保温层、幕墙,以及灯具、水暖、通讯等建筑装饰领域需要后锚固技术,通常应用的是机械锚栓与化学锚栓。

机械锚栓由于有膨胀套,在施工安装过程中,相对应的锚孔要开得比杆体大很多,大大增加了工人的施工难度,特别在钢筋混凝土墙开孔,开的孔越大,不仅钻孔难度增强,而且是碰上钢筋的机率扩大化,当碰上钢筋只能重新换个地方开孔,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而且机械锚栓成本也是相对较高。

化学锚栓通常由一个螺纹杆与粘结剂胶管组成,其通过在预设好的锚孔中放置化学胶管,然后用旋螺工具将锚栓旋进锚孔中,在旋的过程中对化学胶管进行了绞合作用,从而发挥出化学锚固作用,但是这种方式达不到机械、化学双重锚固,而且需要电动旋螺工具,大大缩小了使用范围;更有甚者直接采用敲击安装化学锚栓,无法对化学胶管进行绞碎和释放化学胶,因此根本发挥不出化学锚固作用,无法保障锚固的可靠性,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附胶式化学锚栓,能够将机械锚固和化学锚固进行完美结合,且操作方便,极大的提高了锚栓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附胶式化学锚栓,其包括锚杆和附胶装置,所述锚杆包括朝向锚孔内的内端部和朝向锚孔的锚口的外端部;所述附胶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锚杆的内端部,所述锚杆还设有机械锚固装置,该机械锚固装置设置在所述锚杆的靠近所述附胶装置的一端,所述附胶装置内具有储存结构胶或者胶黏剂的容纳腔;所述锚杆的外端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锚杆的机械锚固装置与所述锚孔机械锚固连接;同时,所述锚杆的外端部受到外力作用时还对所述附胶装置进行挤压,使所述附胶装置的容纳腔内的结构胶或者胶黏剂被挤出并向所述锚口方向回流,所述锚杆的机械锚固装置在回流的结构胶或者胶黏剂的作用下与所述锚孔化学锚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械锚固装置采用螺接装置、弹性锚条、膨胀装置三者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结合,其中,所述螺接装置为设置在所述锚杆上的外螺纹,所述结构胶或者胶黏剂回流至所述外螺纹上,或者,所述结构胶或者胶黏剂回流至所述弹性锚条或者所述膨胀装置上,使所述机械锚固装置与所述锚孔进行机械锚固连接和化学锚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械锚固装置包括弹性锚条和膨胀装置的组合,所述膨胀装置设置在所述锚杆的内端部,所述附胶装置与所述膨胀装置相固定连接,所述锚杆的外端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膨胀装置在所述附胶装置和所述锚杆的相互作用下膨胀变形并与锚孔进行机械锚固连接,所述结构胶或者胶黏剂回流至所述弹性锚条和所述膨胀装置上,使所述机械锚固装置与所述锚孔进行化学锚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膨胀装置包括膨胀部和锥形部,所述附胶装置与所述膨胀部固定连接或紧固连接,或者所述附胶装置与所述锥形部固定连接或紧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附胶装置通过螺旋连接或者焊接或者卡扣连接或者紧固连接的方式与所述锚杆的内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锚孔的内端设有向所述附胶装置提供变形空间的扩孔部。

优选的,所述附胶装置采用金属材料,且所述附胶装置的容纳腔设有镂空孔,所述锚杆的外端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附胶装置被挤压变形,使所述附胶装置的容纳腔内的结构胶或者胶黏剂从所述镂空孔挤出并向所述锚口方向回流。

进一步的,所述附胶装置采用金属丝或者金属弹簧丝。

优选的,所述附胶装置采用塑胶材料,且所述附胶装置的容纳腔设有出胶孔,所述锚杆的外端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附胶装置被挤压变形,使所述附胶装置的容纳腔内的结构胶或者胶黏剂从所述出胶孔挤出并向所述锚口方向回流。

优选的,所述附胶装置采用玻璃材料,所述锚杆的外端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附胶装置被挤压变形并碎裂,使所述附胶装置的容纳腔内的结构胶或者胶黏剂被挤出并向所述锚口方向回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锚杆的内端部设置附胶装置,所述附胶装置内具有储存结构胶或者胶黏剂的容纳腔,所述锚杆的外端部受到外力作用时还对所述附胶装置进行挤压,使所述附胶装置的容纳腔内的结构胶或者胶黏剂被挤出并向所述锚口方向回流,所述锚杆的机械锚固装置在回流的结构胶或者胶黏剂的作用下与所述锚孔化学锚固连接,从而将机械锚固和化学锚固进行完美结合实现双重锚固,极大的提高了锚栓的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的附胶式化学锚栓,能够将锚杆、弹性锚条或\和膨胀装置、受挤压后的附胶装置组合形成的混合钢筋胶团,大大提高产品的拉拔力与牢固力;

(3)本实用新型的附胶式化学锚栓,弹性锚条式机械锚固,所述的弹性锚条与锚孔起到咬合作用,并与锚杆、锚孔、附胶装置通过回流胶固结为整体,从而确保内部植胶的饱合度,提升产品的抗拉拔力及牢固性,不仅能够适用于普通锚孔,更好的适用于加气砖、多孔砖等墙体,大大提高了化学锚栓的适用范围以及安全性能;

(4)、所述锚孔的内端设有向所述附胶装置提供变形空间的扩孔部,使得变形后的附胶装置与锚杆组合形成内大外小的锚固结构,能够极大的提高锚栓整体的抗拉拔力;

(5)、所述附胶装置优选采用金属丝或者金属弹簧丝,一方面,能够变形使内部的结构胶或者胶黏剂被快速挤出,提高施工效率;另一方面,金属丝或者金属弹簧丝在变形后能够仍然与锚杆保持牢固连接并在结构胶或者胶黏剂的作用下将锚杆更牢固的定位在锚孔内,极大的提高了锚栓的可靠性和抗拉拔力;

(5)、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化学锚栓,结构胶或者胶黏剂不是覆设在锚杆的外侧面,能够避免在挤压过程中被挤出到锚口之外,使其不仅浪费材料,而且无法达到基本的化学结固效果;本实用新型而是将结构胶或者胶黏剂设置在附胶装置内,并将附胶装置设置在锚杆的内端部,从而使得附胶装置被挤压时仅向外回流一小段而不至于流出锚口之外,因此,化学锚固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扭力弹簧条+金属附胶装置)的附胶式化学锚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U型条+塑胶附胶装置)的附胶式化学锚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线型弹性条+玻璃附胶装置)的附胶式化学锚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螺接装置+玻璃附胶装置)的附胶式化学锚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弹性锚条+膨胀装置+玻璃附胶装置)的附胶式化学锚栓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

10.锚杆;11.安装槽;12.安装孔;13.收合面;14.收合槽;15.安装轴;

20.机械锚固装置;21.扭力弹簧条;22.U型条;23.线型弹性条;24.螺接装置;25.膨胀装置;251.膨胀部;252.锥形部;

30.附胶装置;31.金属丝或者金属弹簧丝;311.镂空孔;32.塑胶管;321.出胶孔;33.玻璃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附胶式化学锚栓,其包括锚杆10和附胶装置30,所述锚杆10包括朝向锚孔内的内端部和朝向锚孔的锚口的外端部;所述附胶装置30固定设置在所述锚杆10的内端部,所述锚杆10还设有机械锚固装置20,该机械锚固装置20设置在所述锚杆10的靠近所述附胶装置30的一端,所述附胶装置30内具有储存结构胶或者胶黏剂的容纳腔;所述锚杆10的外端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锚杆10的机械锚固装置20与所述锚孔机械锚固连接;同时,所述锚杆10的外端部受到外力作用时还对所述附胶装置30进行挤压,使所述附胶装置30的容纳腔内的结构胶或者胶黏剂被挤出并向所述锚口方向回流,所述锚杆10的机械锚固装置20在回流的结构胶或者胶黏剂的作用下与所述锚孔化学锚固连接。

机械锚固装置20:

所述机械锚固装置20采用螺接装置24(如图4所示)、弹性锚条(如图1、2、3所示)、膨胀装置25(如图5所示)三者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一种以上的结合,其中,所述螺接装置24为设置在所述锚杆10上的外螺纹,所述结构胶或者胶黏剂回流至所述外螺纹上,或者,所述结构胶或者胶黏剂回流至所述弹性锚条或者所述膨胀装置25上,使所述机械锚固装置20与所述锚孔进行机械锚固连接和化学锚固连接。

所述的弹性锚条包括以下三种类型:扭力弹簧条21、线型弹性条23、U型条22,并且,所述的弹性锚条在类型和数量上可以自由组合,并在位置上采用前后排列设置在锚杆10上。例如,所述的弹性锚条为扭力弹簧条21,所述的锚杆10前部设有安装孔12或前端面向内延伸设有安装槽11,且该安装孔12或安装槽11贯穿锚杆10两侧面,扭力弹簧条21中心设于锚杆10前端面以内,安装孔12或安装槽11内设有安装轴15,扭力弹簧条21套设于安装轴15上。或者,所述的弹性锚条为U型条22,该U型条22包括两支条及一横条,所述的锚杆10设有供两支条穿过的至少两个径向通孔,两支条穿过锚杆10并倾斜设置,在锚杆10侧部对应两支条及一横条的位置设有收合槽14或收合面13,在外力作用下两支条收合于收合槽14或收合面13。或者,所述的弹性锚条为线型弹性条23,该线型弹性条23为螺纹条或局部设有螺纹段,所述的锚杆10设有径向螺纹孔并在其侧部对应位置设有收合槽14或收合面13,所述的线型弹性条23与径向螺纹孔螺纹连接,且露出锚杆10侧面的弹性条支条在外力作用下收合于收合槽14或收合面13。或者,所述的弹性锚条为线型弹性条23,所述的锚杆10设有径向通孔并在其侧部对应位置设有收合槽14或收合面13,所述的线型弹性条23通过定位剂或粘结剂固定在径向通孔,且露出锚杆10侧面的弹性条支条在外力作用下收合于收合槽14或收合面13。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锚杆10前部设有安装槽11或安装孔12,弹性锚条通过该安装槽11或安装孔12并定位设置在锚杆10前部,所述的弹性锚条包括设置在锚杆10外侧的支条,所述的锚杆10侧部还设有与该支条相匹配的收合槽14或收合面13,所述的支条于锚杆10侧面向外延伸及弹性扩张并在外力作用下收合于锚杆10侧部的收合槽14或收合面13。所述的安装槽11同时作为支条的收合槽14,或者在所述安装槽11处与支条对应位置另设有收合槽14或收合面13。

附胶装置30:

所述附胶装置30通过螺旋连接或者焊接或者卡扣连接或者紧固连接的方式与所述锚杆10的内端部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锚孔的内端设有向所述附胶装置30提供变形空间的扩孔部。优选的,所述的锚杆10的前部外周面还设有与化学粘结剂或结构胶结合起到加强咬合力作用的粗纹。所述的锚杆10的后部设有螺纹段,或设有齿段,或设有挂钩。

所述附胶装置30的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例如:

如图1所示,所述附胶装置30采用金属材料,且所述附胶装置30的容纳腔设有镂空孔311,所述锚杆10的外端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附胶装置30被挤压变形,使所述附胶装置30的容纳腔内的结构胶或者胶黏剂从所述镂空孔311挤出并向所述锚口方向回流。本实施例中,所述附胶装置30采用金属丝或者金属弹簧丝31。

如图2所示,所述附胶装置30采用塑胶材料,例如采用塑胶管32,且所述附胶装置30的容纳腔设有出胶孔2,3,所述锚杆10的外端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附胶装置30被挤压变形,使所述附胶装置30的容纳腔内的结构胶或者胶黏剂从所述出胶孔挤出并向所述锚口方向回流。或者,所述附胶装置30还可采用脆性塑料材料,此时,可无需设置出胶孔,所述附胶装置30被挤压变形并碎裂,使所述附胶装置30的容纳腔内的结构胶或者胶黏剂被挤出并向所述锚口方向回流。

如图3、4、5所示,所述附胶装置30采用玻璃材料,例如采用玻璃管33,所述锚杆10的外端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附胶装置30被挤压变形并碎裂,使所述附胶装置30的容纳腔内的结构胶或者胶黏剂被挤出并向所述锚口方向回流。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附胶装置30可与所述机械锚固装置20可根据需要任意组合,例如机械锚固装置20采用弹性锚条时,所述附胶装置30可采用金属材料、塑胶材料、玻璃材料中的任意一种;相似的,机械锚固装置20采用螺接装置24时,所述附胶装置30可采用金属材料、塑胶材料、玻璃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机械锚固装置20采用膨胀装置25时,所述附胶装置30可采用金属材料、塑胶材料、玻璃材料中的任意一种;同理,所述附胶装置30采用任意一种材料时,均可搭配采用螺接装置24或者弹性锚条或者膨胀装置25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机械锚固装置20包括弹性锚条和膨胀装置25的组合,所述膨胀装置25设置在所述锚杆10的内端部,所述附胶装置30与所述膨胀装置25相固定连接,所述锚杆10的外端部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膨胀装置25在所述附胶装置30和所述锚杆10的相互作用下膨胀变形并与锚孔进行机械锚固连接,所述结构胶或者胶黏剂回流至所述弹性锚条和所述膨胀装置25上,使所述机械锚固装置20与所述锚孔进行化学锚固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锚条采用U型条22,但也替换为扭力弹簧条21或者线型弹簧条,效果相似;所述膨胀装置25包括膨胀部251和锥形部252,所述附胶装置30与所述膨胀部251固定连接或紧固连接,或者所述附胶装置30与所述锥形部252固定连接或紧固连接。所述的膨胀装置25紧靠附胶装置30,所述锚杆10的外端部受到外力作用时,使所述的附胶装置30碰到锚孔顶部,在外端继续受力的情况下,使得附胶装置30在被压挤致使所述结构胶或者胶黏剂向外回流的同时,膨胀装置25也受到附胶装置30的回撞力的冲击,在附胶装置30的力作用下,使膨胀装置25变形胀开,将锚杆10、附胶装置30、锚孔等结固为整体,起到多重锚固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附胶式化学锚栓,需要把控锚孔的深度,优选的是,锚孔的深度等于锚杆插入锚孔的长度加上附胶装置挤压后的预留位置,目的要确保有足够的结构胶或粘结胶回流,锚孔过深会影响胶的回流量,故至少要确保有足够的胶回流,否则只有减少锚孔的深度或者加长附胶装置,从而达到应用要求;并且,所述的锚孔为直孔或为内部设有扩孔的锚孔。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膨胀装置包括膨胀部和锥形部,所述的锥形部可设在膨胀部的前端或后端,只要在附胶装置的作用力下,能达到胀开作用均可。进一步的,所述的膨胀装置应用传统的膨胀受力设置还可以为通过外敲击力直接膨胀或通过回锁锚杆后膨胀,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