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顶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9388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防水顶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领域,具体涉及防水顶瓦。



背景技术:

现有瓦片多用于居民房屋顶部,具有防雨、隔热等作用,对于一些厂房、尤其是通讯机房等对防水要求较高的领域,普通的瓦片会存在雨天漏水、风天瓦片被吹掉的情况,因此为保护厂房内的设备产品,一种防水且不易吹掉的瓦片更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顶瓦,解决现有瓦片易漏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顶瓦,包括瓦板,沿所述瓦板的一组对边分别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挡板和竖直方向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顶部向外延伸形成开口向下的第一防水台,所述第二挡板顶部向第一挡板方向延伸形成开口朝向第一挡板的第二防水台,所述第二防水台位于相邻瓦板的第一防水台下方且形状尺寸与第一防水台的形状尺寸相适配。防水顶瓦设有第一防水台和第二防水台,且第一防水台末端向下弯曲,可以防止雨水通过第一防水台和第二防水台之间的空隙流入室内,影响室内设备的正常运行。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台和第二防水台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条和第一凹槽。限位条和凹槽的设置可以更加牢固的将第二防水台与第一防水台固定,将相邻顶瓦连接为一个整体,防止了大风吹过将个别顶瓦吹翻的情况,而顶瓦整体质量、体积均较大,极大地降低了被吹翻的可能。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台顶部或靠近瓦板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条,所述第一限位条与设置第二挡板的瓦板边缘平行,方便顶瓦和顶瓦之间的连接,相比于弯曲的或不规则的限位条或凹槽,更方便安装和拆卸。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条外表面和第一凹槽内表面均设有橡胶层,可以增大摩擦力使二者之间更加紧密的连接,防止漏水。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水台远离瓦板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条,所述第二限位条朝向第二挡板并与设置第二挡板的瓦板边缘平行,相比于将限位条设置在第一防水台顶部或靠近瓦板的侧壁上,将限位条设置在第一防水台远离瓦板的一侧方便生产安装,不需要在第二防水台上设置限位条或凹槽。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防水台的末端伸入第二限位条与第一防水台顶部形成的第二凹槽。这样无论是水平方向的外力还是竖直方向的外力,均无法将两块顶瓦分开,极大地降低了被吹翻的可能。

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凹槽内壁和第二防水台末端均设有橡胶层,可以使二者之间更加紧密的连接,防止漏水。

作为优选的,所述瓦板为矩形平板,方便顶瓦和顶瓦之间的连接,且容易将多块顶瓦拼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防水顶瓦设有第一防水台和第二防水台,且第一防水台末端向下弯曲,可以防止雨水通过第一防水台和第二防水台之间的空隙流入室内,影响室内设备的正常运行;限位条和凹槽的设置可以更加牢固的将第二防水台于第一防水台固定,将相邻顶瓦连接为一个整体,这样无论是水平方向的外力还是竖直方向的外力,均无法将两块顶瓦分开,防止了大风吹过将个别顶瓦吹翻的情况,而顶瓦整体质量、体积均较大,极大地降低了被吹翻的可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第一防水台末端向下弯曲,可以防止雨水通过第一防水台和第二防水台之间的空隙流入室内,影响室内设备的正常运行。

2)限位条和凹槽的设置可以更加牢固的将第二防水台于第一防水台固定,将相邻顶瓦连接为一个整体,极大地降低了被吹翻的可能。

3)通过防水台的防止连接具有防水功能的同时又有增强屋顶强度的作用,瓦边采用倒翻的设计有效的防止雨水过大导致雨水的倒灌。

4)在凹槽和限位条或第二防水台末端设有橡胶层,增强了防水顶瓦的防水特性,即便是雨水量特别大没过第一防水台顶端,由于橡胶层的密封作用,雨水也很难进入室内。

5)该结构加工简单、强度高、单个工件重量轻便于山区道路运输、施工方便等优点。

6)很多厂房都需要设置穿出房顶的装置例如通信机房,此时,瓦板为矩形更方便对房顶和装置之间进行密封。

7)本实用新型的防水顶瓦可以根据使用和运输的需要改变长度和宽度,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2所述防水顶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2所述防水顶瓦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和4所述防水顶瓦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水顶瓦,包括瓦板4,沿所述瓦板4的一组对边分别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挡板51和竖直方向的第二挡板52,所述第一挡板51顶部向外延伸形成开口向下的第一防水台1,所述第二挡板顶部向第一挡板51方向延伸形成开口朝向第一挡板51的第二防水台2,所述第二防水台2位于相邻瓦板4的第一防水台1下方且形状尺寸与第一防水台1的形状尺寸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防水顶瓦设有第一防水台和第二防水台,且第一防水台末端向下弯曲,可以防止雨水通过第一防水台和第二防水台之间的空隙流入室内,影响室内设备的正常运行。

实施例2: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水顶瓦,包括瓦板4,沿所述瓦板4的一组对边分别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挡板51和竖直方向的第二挡板52,所述第一挡板51顶部向外延伸形成开口向下的第一防水台1,所述第二挡板顶部向第一挡板51方向延伸形成开口朝向第一挡板51的第二防水台2,所述第二防水台2位于相邻瓦板4的第一防水台1下方且形状尺寸与第一防水台1的形状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防水台1远离瓦板4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条12,所述第二限位条12朝向第二挡板并与设置第二挡板的瓦板4边缘平行;

所述第二防水台2的末端伸入第二限位条12与第一防水台1顶部形成的第二凹槽13;这样无论是水平方向的外力还是竖直方向的外力,均无法将两块顶瓦分开,极大地降低了被吹翻的可能;

所述第二凹槽内壁和第二防水台末端均设有橡胶层,可以使二者之间更加紧密的连接,防止漏水。

所述瓦板为矩形平板,方便顶瓦和顶瓦之间的连接,且容易将多块顶瓦拼合在一起。

实施例3: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水顶瓦,包括瓦板4,沿所述瓦板4的一组对边分别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挡板51和竖直方向的第二挡板52,所述第一挡板51顶部向外延伸形成开口向下的第一防水台1,所述第二挡板顶部向第一挡板51方向延伸形成开口朝向第一挡板51的第二防水台2,所述第二防水台2位于相邻瓦板4的第一防水台1下方且形状尺寸与第一防水台1的形状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防水台1和第二防水台2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条11和第一凹槽21,限位条和凹槽的设置可以更加牢固的将第二防水台与第一防水台固定,将相邻顶瓦连接为一个整体,防止了大风吹过将个别顶瓦吹翻的情况,而顶瓦整体质量、体积均较大,极大地降低了被吹翻的可能。

实施例4: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水顶瓦,包括瓦板4,沿所述瓦板4的一组对边分别设有竖直方向的第一挡板51和竖直方向的第二挡板52,所述第一挡板51顶部向外延伸形成开口向下的第一防水台1,所述第二挡板顶部向第一挡板51方向延伸形成开口朝向第一挡板51的第二防水台2,所述第二防水台2位于相邻瓦板4的第一防水台1下方且形状尺寸与第一防水台1的形状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防水台1和第二防水台2上分别设置有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条11和第一凹槽21;

所述第一防水台1顶部或靠近瓦板4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限位条11,所述第一限位条11与设置第二挡板的瓦板4边缘平行;

所述第二防水台2上与第一限位条11对应处设有与第一限位条11相适配的第一凹槽21;

所述第二凹槽内壁和第二防水台末端均设有橡胶层,可以使二者之间更加紧密的连接,防止漏水。

所述瓦板为矩形平板,方便运输以及顶瓦和顶瓦之间的连接,易将多块顶瓦拼合在一起。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