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踏步板及扶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853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踏步板及扶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踏步板及扶梯。



背景技术:

扶梯,特别是扶梯中的踏步主体,通常由钢筋混凝土建造,或者直接使用钢板和钢筋焊接而成。

然而,上述两种扶梯均有其局限性:

1、使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扶梯,将水泥、沙土等材料混合搅拌后与钢筋组合,按特定的顺序搭建成型,一个扶梯从建造到凝固交付使用,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占用大量的场地进行施工,并且长时间阻碍人们的出行。

2、使用钢结构焊接的扶梯,往往造价成本高、建造技术要求同样很高,并且容易受到阳光雨水的侵蚀,后续维护困难费用高。

并且,上述两种方法建造的扶梯,不方便拆卸组装,不利于扶梯的搬运和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踏步板及扶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扶梯在建造、维护和重复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时间人力财力成本高、搭建效率低、维护困难、重复利用率低下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踏步板,包括第一踏步平板和第二踏步平板;所述第一踏步平板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二踏步平板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使所述第一踏步平板与所述第二踏步平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踏步平板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踏步平板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一个所述踏步板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另一个所述踏步板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扣合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卡接齿,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卡接槽;当所述第一踏步平板水平放置时,所述卡接齿竖直向下,所述卡接槽开口向上。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卡接齿和卡接槽的连接结构简单牢固,拆装便利。一个踏步板的卡接齿与另一个踏步板卡接槽扣合,即可实现严密连接,多个踏步板依次扣合连接,即可形成扶梯的踏步主体。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卡接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卡接齿;当所述第一踏步平板水平放置时,所述卡接槽开口向下,所述卡接齿竖直向上。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这是踏步板的另外一种结构,其中,卡接齿和卡接槽的位置对调。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采用不同结构的踏步板。其中,卡接槽位于第一踏步平板的自由端,开口朝下,更进一步提高了相邻两个踏步板的咬合程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踏步平板的上表面设置有阶梯面和耐磨层;所述阶梯面的高阶凸台靠近所述第一踏步平板的固定端,所述阶梯面的低阶平台靠近所述第一踏步平板的自由端;所述耐磨层设置在所述阶梯面的低阶平台上。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高阶凸台和低阶平台的结构设计,一方面高阶凸台为踏步阶梯提供了一个位于踏台边缘的挡板,方便卡住行人的鞋底,防止行人滑倒;另一方面,低阶平台用于布置耐磨层,是用于增加摩擦系数,防止行人由于鞋底过于光滑而摔倒。

进一步,所述第一踏步平板和所述第二踏步平板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或Fiber Reinforced Plastic,简称FRP)是由增强纤维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材料与基体材料经过缠绕、模压或拉挤等成型工艺而形成的复合材料。FRP材料具有如下特点:

(1)比强度高、比模量大;

(2)材料性能具有可设计性;

(3)抗腐蚀性和耐久性能好;

(4)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的系数相近等。

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的踏步板还具有耐腐蚀、绝缘、自重轻等特点,使得采用此类踏步板搭建的扶梯几乎不受地区限制,安全耐用。

进一步,所述踏步板拉挤成型。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拉挤成型的踏步板其本身的应力没有损失,在使用多个踏步板制造的扶梯,大大提高了扶梯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扶梯,包括两个主梁以及多个上述的踏步板;两个所述主梁并排设置,多个所述踏步板依次扣合连接并固定设置在两个所述主梁之间。

进一步,还包括紧固丝杆和踏步孔;所述踏步孔设置于所述踏步板上,沿垂直于所述主梁的方向延伸。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踏步孔的设置在于为紧固丝杆提供一个安装位置,使得紧固丝杆与每一个踏步板均紧紧连接。而紧固丝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主梁,故两个主梁又通过紧固丝杆托起踏步板,使踏步主体更加稳固。

进一步,所述主梁为多孔梁;所述主梁从底部往顶部依次为下矩形孔、上矩形孔和半圆形孔,所述半圆形孔的曲面朝上;两个所述主梁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槽孔,多个所述踏步板插接所述槽孔。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将主梁设计为多孔梁,在不减弱主梁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另外,由于半圆形孔的曲面朝上,使得主梁的上部为圆滑的曲面,雨水能够快速地从侧边滑落,防止主梁长时间积水、受潮。

进一步,还包括多个立柱和两个扶手;两个所述扶手分别位于两个所述主梁上方,所述立柱上端连接所述扶手,下端从所述主梁上侧往下依次贯穿所述半圆形孔、所述上矩形孔和所述下矩形孔。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立柱上端连接扶手,下端从主梁上侧往下依次贯穿半圆形孔、上矩形孔和下矩形孔,故需要设置多个贯穿的通孔,两个以上通孔大大提高了立柱的稳定度。另外,扶手也可以设置成顶部为平滑曲面、内部设有空腔且设置照明设备的新式自洁护栏扶手(详见本申请人于2016年11月3日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产品:一种自洁护栏扶手,专利号为:201621184475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踏步板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踏步平板,且设置有用于扣合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任何两个踏步板均可通过连接部扣合连接,实现多个踏步板单体型材无限连接,形成完整的、灵活拼装、快速搭建、便于拆卸的楼梯。

2、扶梯包括两个主梁以及多个踏步板,在具有踏步板的技术优势的同时,并排设置的两个主梁保证了多个踏步板型材拼装时的平稳性。由于拆装快速,主梁以及多个踏步板均可在制作厂内成批制造,组合包装运输到施工现场再行拼装。有效地缩减了型材运输的空间,提高了扶梯的生产和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踏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踏步板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踏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踏步板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梯的主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梯的两个主梁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梯的主梁的侧向结构图。

附图标记:

1-第一踏步平板; 2-第二踏步平板; 3-卡接齿;

4-卡接槽; 5-高阶凸台; 6-低阶平台;

7-耐磨层; 8-主梁; 9-紧固丝杆;

10-踏步孔; 11-下矩形孔; 12-上矩形孔;

13-半圆形孔; 14-槽孔; 15-立柱;

16-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踏步板,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踏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踏步板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踏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踏步板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踏步板,包括第一踏步平板1和第二踏步平板2。具体地,第一踏步平板1的固定端与第二踏步平板2的固定端固定连接,使第一踏步平板1与第二踏步平板2相互垂直。第一踏步平板1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踏步平板2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在搭建扶梯时,将一个踏步板的第一连接部与另一个踏步板的第二连接部扣合连接,形成两个踏步板的踏步主体,以此类推,多个踏步板依次扣合连接,能够形成完整的、灵活拼装、快速搭建、便于拆卸的楼梯。

在现有技术中,扶梯,特别是扶梯中的踏步主体,通常由钢筋混凝土建造,或者直接使用钢板和钢筋焊接而成。上述两种扶梯均有其局限性:

1、使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扶梯,将水泥、沙土等材料混合搅拌后与钢筋组合,按特定的顺序搭建成型,一个扶梯从建造到凝固交付使用,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成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占用大量的场地进行施工,并且长时间阻碍人们的出行。

2、使用钢结构焊接的扶梯,往往造价成本高、建造技术要求同样很高,并且容易受到阳光雨水的侵蚀,后续维护困难费用高。

并且,上述两种方法建造的扶梯,不方便拆卸组装,不利于扶梯的搬运和重复使用。

而本实用新型的踏步板,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踏步平板,且设置有用于扣合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任何两个踏步板均可通过连接部扣合连接,实现多个踏步板单体型材无限连接,形成完整的、灵活拼装、快速搭建、便于拆卸的楼梯。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第一连接部为卡接齿3,第二连接部为卡接槽4。当第一踏步平板1水平放置时,卡接齿3竖直向下,卡接槽4开口向上。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卡接齿3和卡接槽4的连接结构简单牢固,拆装便利。一个踏步板的卡接齿3与另一个踏步板卡接槽4扣合,即可实现严密连接,多个踏步板依次扣合连接,即可形成扶梯的踏步主体。

实施例二:

如图3、4所示,第一连接部为卡接槽4,第二连接部为卡接齿3。当第一踏步平板1水平放置时,卡接槽4开口向下,卡接齿3竖直向上。这是踏步板的另外一种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卡接齿3和卡接槽4的位置与实施例一的位置对调。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采用不同结构的踏步板。其中,卡接槽4位于第一踏步平板1的自由端,开口朝下,更进一步提高了相邻两个踏步板的咬合程度。

如图2、4所示,进一步地,在上述任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踏步平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阶梯面和耐磨层7。具体地,阶梯面的高阶凸台5靠近第一踏步平板1的固定端,阶梯面的低阶平台6靠近第一踏步平板1的自由端;而耐磨层7设置在阶梯面的低阶平台6上。其中,高阶凸台5和低阶平台6的结构设计,一方面高阶凸台5为踏步阶梯提供了一个位于踏台边缘的挡板,方便卡住行人的鞋底,防止行人滑倒;另一方面,低阶平台6用于布置耐磨层7,是用于增加摩擦系数,防止行人由于鞋底过于光滑而摔倒。

如图1~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踏步平板1和第二踏步平板2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或Fiber Reinforced Plastic,简称FRP)制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由增强纤维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材料与基体材料经过缠绕、模压或拉挤等成型工艺而形成的复合材料。FRP材料具有如下特点:

(1)比强度高、比模量大;

(2)材料性能具有可设计性;

(3)抗腐蚀性和耐久性能好;

(4)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的系数相近等。

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的踏步板还具有耐腐蚀、绝缘、自重轻等特点,使得采用此类踏步板搭建的扶梯几乎不受地区限制,安全耐用。

如图1~4所示,进一步地,踏步板采用拉挤工艺一次成型。拉挤成型的踏步板其本身的应力没有损失,在使用多个踏步板制造的扶梯,大大提高了扶梯的承载能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扶梯,其中: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梯的两个主梁8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梯的主梁8的侧向结构图。如图6、7所示,扶梯包括两个主梁8以及多个上述的踏步板。其中,两个主梁8并排设置,多个踏步板依次扣合连接并固定设置在两个主梁8之间。

如图1~4、6所示,进一步地,扶梯还包括紧固丝杆9和踏步孔10。具体地,踏步孔10设置于踏步板上,沿垂直于主梁8的方向延伸。本实施例的扶梯,踏步孔10的设置在于为紧固丝杆9提供一个安装位置,使得紧固丝杆9与每一个踏步板均紧紧连接。而紧固丝杆9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主梁8,故两个主梁8又通过紧固丝杆9托起踏步板,使踏步主体更加稳固。

如图5、7所示,进一步地,主梁8为多孔梁,具体地,主梁8从底部往顶部依次为下矩形孔11、上矩形孔12和半圆形孔13,其中,半圆形孔13的曲面朝上。另外,两个主梁8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槽孔14,多个踏步板插接于槽孔14。将主梁8设计为多孔梁,在不减弱主梁8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了材料成本;另外,由于半圆形孔13的曲面朝上,使得主梁8的上部为圆滑的曲面,雨水能够快速地从侧边滑落,防止主梁8长时间积水、受潮。

如图5、6所示,进一步地,扶梯还包括多个立柱15和两个扶手16。具体地,两个扶手16分别位于两个主梁8上方,立柱15上端连接扶手16,下端从主梁8的上侧往下依次贯穿半圆形孔13、上矩形孔12和下矩形孔11。由于立柱15从主梁8上侧往下依次贯穿半圆形孔13、上矩形孔12和下矩形孔11,故需要在主梁8上设置多个贯穿的通孔,两个以上通孔大大提高了立柱15的稳定度。另外,扶手16也可以设置成顶部为平滑曲面、内部设有空腔且设置照明设备的新式自洁护栏扶手16(详见本申请人于2016年11月3日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产品:一种自洁护栏扶手16,专利号为:2016211844751)。

综上所述,扶梯包括两个主梁8以及多个踏步板,在具有踏步板的技术优势的同时,并排设置的两个主梁8保证了多个踏步板型材拼装时的平稳性。由于拆装快速,主梁8以及多个踏步板均可在制作厂内成批制造,组合包装运输到施工现场再行拼装。有效地缩减了型材运输的空间,提高了扶梯的生产和安装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