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预制空调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52064发布日期:2019-01-08 21:11阅读:7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预制空调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预制空调板,属于装配式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一般由空调内机、空调外机及其管件组成,其中空调内机一般置于室内,空调外机置于室外。空调外机安装方式多采用金属空调支架支托,具体表现为在外墙上利用铁件固定金属支架,再将空调外机搁置在空调支架上,再做简单固定。此做法隐患较多:1、金属支架在室外环境极易锈蚀,支撑的稳固性本身就有极大隐患;2、整体固定方式单薄,若遇大雨、大风等极端天气,保险系数极低。

目前,国家正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一般在装配式建筑中空调板都采用“叠合”的形式,即将空调板在厚度方向拆分为二,底部的空调板为预制成品,上部部分采用现浇形式。叠合空调板的连接方式多为在楼层处将钢筋伸入叠合楼板内,再整体浇筑混凝土,从而将现浇、预制部分形成一个整体。此做法局限性较大:1、叠合空调板的混凝土分两次形成,增加了一部分工作量,可以采用全预制空调板。2、叠合空调板布置位置只能在楼层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师的建筑美学。

目前,尚无成熟的全预制空调板连接做法标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方便、传力明确、牢固可靠、灵活布置、不受施工进度控制的全预制空调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预制空调板,包括全预制空调板以及水平设置的外墙外伸钢筋;所述全预制空调板一端预埋有钢筋续接器,所述钢筋续接器的灌浆口通过连接管延伸至全预制空调板上表面形成灌浆通道;且全预制空调板侧面设置连通钢筋续接器的连通孔,所述外墙外伸钢筋的外伸部分穿过连通孔进入钢筋续接器;所述全预制空调板内部预埋有空调板受力钢筋,所述空调板受力钢筋的一端延伸进入钢筋续接器内。

其中,所述全预制空调板的钢筋续接器端与外墙之间留有间隙。

其中,所述连接管为波纹管或PVC管。

其中,所述钢筋续接器为全灌浆钢筋续接器。

其中,所述钢筋续接器为半灌浆钢筋续接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全预制空调板,该预制空调板安装方便、传力明确、牢固可靠、灵活布置、不受施工进度控制的。

2、本实用新型一种全预制空调板,所述的全预制空调板是一种一次浇筑成型的预制空调板,然后通过吊装至施工部位,后续完全不需要混凝土湿作业。

3、本实用新型一种全预制空调板,所述全预制空调板与外墙之间留有的间隙,用于调节外墙体不平或者全预制空调板末端不平以及安装误差等。

4、本实用新型一种全预制空调板,安装完全属于干法施工,且不作为关键工序,一定程度上能节约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全预制空调板的主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全预制空调板、11-灌浆口、12-连通孔、13-连接管、2-空调板受力钢筋、3-钢筋续接器、4-外墙外伸钢筋、5-外墙、6-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一种全预制空调板,包括全预制空调板1以及水平设置的外墙外伸钢筋4;所述全预制空调板1一端预埋有钢筋续接器3,所述钢筋续接器3的灌浆口11通过连接管13延伸至全预制空调板1上表面形成灌浆通道;且全预制空调板1侧面设置有连通钢筋续接器的连通孔12,所述外墙外伸钢筋4的外伸部分穿过连通孔12进入钢筋续接器3;所述全预制空调板1内部预埋有空调板受力钢筋2,所述空调板受力钢筋2的一端延伸进入钢筋续接器3内。

其中,所述全预制空调板1的钢筋续接器3端与外墙5之间留有间隙6。

其中,所述连接管13为波纹管或PVC管。

其中,所述钢筋续接器3为全灌浆钢筋续接器。

其中,所述钢筋续接器3为半灌浆钢筋续接器。

所述的配套高强度微膨胀灌浆料是与钢筋续接器3配套使用的高强度微膨胀灌浆料,用于钢筋与钢筋续接器3之间、全预制空调板1与外墙5之间,须与钢筋续接器3配套购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全预制空调板1根据设计图纸预埋空调板受力钢筋2以及在水平端预埋有钢筋续接器3,待空调板受力钢筋2和钢筋续接器3等安放完毕后,经确认,一次浇筑成型全预制空调板1;待全预制空调板1达到一定强度后,将全预制空调板1吊装至外墙5指定位置,距外墙预留20mm的间隙6,外墙5预埋的外墙外伸钢筋4的水平端穿过连通孔12进入钢筋续接器3内,安放确认后,及时设置临时支撑件;经专业灌浆工人在正确的操作下,将配套高强度微膨胀灌浆料通过灌浆口11进入钢筋续接器3和预留的间隙6内,静置一段时间后,待高强度微膨胀灌浆料达到一定强度后,临时支撑件拆除,即完成施工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