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式木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5406阅读:1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移动式木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木质房屋,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木屋。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木质的房屋也渐渐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常见的木屋,如公告号为CN103422569A的中国发明,其公开了一种环保木屋,结构中包括地梁板和基础面,地梁板和基础面之间架设了一层枕木,从基础面与地梁板之间架设了楼梯;此类的环保木屋整体结构由木质材料制成,且构造简单,适合大部分使用者居住。

但是上述环保木屋为直接安置于地面,可移动性极弱,若想将其整体移动,则需要启用大型起重机来进行吊装搬运,使用便捷性非常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木屋,其具有移动便捷性高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移动式木屋,包括木屋本体,所述木屋本体设有前端部以及后端部,所述木屋本体的底部设有靠近于前端部的前轮组、靠近于后端部的后轮组,所述后轮组包括后行走轮,所述前轮组包括前轮支架、前行走轮,所述前轮支架一端与木屋本体下侧竖向旋转连接,且另一端与前行走轮相连,所述前轮支架上连接有外连臂,所述外连臂背离前轮支架的端部用于与外置拖车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该木屋进行移动时,外置拖车会直接连接于外连臂的前轮支架上,外置拖车的牵引力会通过外连臂传递至整个木屋本体上,前轮组与后轮组相互配合,整个木屋本体便能在地面上进行直线移动;另外,当外置拖车在进行转弯操作时,整个外连臂也会跟着旋转,由于前轮支架与外连臂之间固定连接,前轮支架会沿着旋转点进行水平旋转,整个前行走轮也会跟着发生旋转,进而整个木屋本体能跟随着外置拖车进行转向移动;上述设置,能大幅度提升整个木屋的移动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木屋本体上设有开合门、与开合门对应设置的楼梯踏板,所述楼梯踏板与开合门下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脚踏楼梯踏板,之后再通过开合门进入到木屋本体当中;楼梯踏板能方便使用者脚踏进入到开口门内。

优选的,所述楼梯踏板包括楼梯支架、踏板体、限位件,所述楼梯支架连接于木屋本体且竖直向下延伸,所述楼梯支架上设有第一多边形孔,所述踏板体上设有第二多边形孔,所述第一多边形孔与第二多边形孔的孔形保持一致,所述限位件依次贯穿于第一多边形孔、第二多边形孔以实现踏板体与楼梯支架之间的固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楼梯踏板时,楼梯支架上的第一多边形孔与踏板体上的第二多边形孔相对准,在第一多边形孔与第二多边形孔内插入限位件,整个踏板体与楼梯支架之间产生固定作用,以便于使用者脚踏踏板体;当不需要使用楼梯踏板时,可将限位件从第一多边形孔和第二多边形孔中抽出,整个踏板体便能从楼梯支架上分离出,将限位件以及踏板体进行独立储存即可。

优选的,所述踏板体中部贯穿设有若干网格孔眼。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网格孔眼的设置,首先,能增加踏板体与使用者脚部之间的摩擦力;其次,当使用者脚底有淤泥时,脚底与网格孔眼表面进行摩擦,该淤泥能通过贯穿于踏板体的网格孔眼下落。

优选的,所述外连臂包括连接臂以及固定臂,所述连接臂一端固定连接于前轮支架,且另一端铰接于固定臂,所述固定臂背离连接臂的端部设有尖刺部,所述固定臂绕着铰接点能实现上下摆动并能使尖刺部与刺入地面土壤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置拖车的高度会因型号的不同而不同,固定臂绕着铰接点进行上下摆动,能适应不同高度的外置拖车,适配性更高;当需要将整个木屋固定在指定地点时,固定臂绕着铰接点往下摆动,并最终使尖刺部刺入到地面土壤当中,即使因外力作用,木屋本体产生移动的趋势,尖刺部也能与地面产生较强的钩连力,以提升木屋的放置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固定臂背离连接臂的端部设有安装面,所述尖刺部包括若干尖刺杆,若干尖刺杆均连接于安装面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面的设置,能提供给多个尖刺杆安装平面,当固定臂背离连接臂的端部与地面接触时,若干尖刺杆会直接刺入到地面土壤当中,以提升木屋的整体放置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木屋本体的下侧壁上设有若干支撑脚,所述前行走轮以及后行走轮均为充气式轮胎,所述前行走轮与后行走轮处于充满气状态时,支撑脚与地面相分离;所述前行走轮与后行走轮处于泄气状态时,支撑脚与地面相接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移动木屋时,只需将前行走轮以及后行走轮充满气,支撑脚能与地面相分离,外置拖车对木屋本体产生拉扯力时,支撑脚不会与地面相接触,能实现顺利移动木屋;当需要将木屋固定在指定位置时,只需对前行走轮以及后行走轮进行泄气,支撑脚便能与地面相接触,进而提升整个木屋与地面的支撑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木屋本体的前端部设有阳台区,所述阳台区内设有阳台平面,所述阳台平面上设有围栏,所述阳台平面的上部设有遮阳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站立于阳台区的阳台平面上,阳光会直接照射于阳台区,并照射于使用者身上,围栏的设置,能有效提升整体透光率,遮阳檐则能遮挡住雨水,减少雨水与阳台平面的接触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大幅度提升了木屋整体的可移动性;

(2)木屋与外置拖车之间的适配性更高;

(3)木屋未处于移动状态时,木屋与地面之间的放置稳定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用于展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情况;

图2为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用于展示实施例的侧面构造情况;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用于重点展示楼梯踏板、踏板体、限位件三者之间的连接配合关系;

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用于重点展示前轮支架与木屋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

附图标记:1、木屋本体;2、前端部;3、后端部;4、前轮组;41、前轮支架;42、前行走轮;43、后轮组;44、后行走轮;5、外连臂;6、连接臂;7、固定臂;8、开合门;9、楼梯踏板;91、楼梯支架;92、踏板体;93、限位件;10、第一多边形孔;11、第二多边形孔;12、网格孔眼;13、尖刺部;131、安装面;132、尖刺杆;14、支撑脚;15、阳台区;151、阳台平面;152、围栏;153、遮阳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可移动式木屋,参见图1所示,包括木屋本体1,该木屋本体1的两端分别为前端部2以及后端部3,在木屋本体1的底部设有前轮组4以及后轮组43,前轮组4整体靠近于前端部2位置,后轮组43整体靠近于后端部3位置,该前轮组4包括前轮支架41、两个前行走轮42,前轮支架41的上端旋转连接于木屋本体1下侧壁,前轮支架41的旋转轴心整体呈竖直状态,前轮支架41的下端部呈两侧水平分叉延伸,两个前行走轮42则连接在前轮支架41下端部的两个水平分叉延伸的端部位置,在前轮支架41上固定连接有外连臂5;当需要对该木屋进行移动时,外置拖车与外连臂5背离前轮支架41的端部相连,外置拖车在转弯时,能直接带动整个前轮支架41进行水平旋转,进而带动整个木屋的移动。

从木屋的外部构造而言,参见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木屋本体1的前端部2位置设有了阳台区15,阳台区15内设有呈水平状态的阳台平面151,阳台平面151上设有围栏152,阳台平面151的上部设有遮阳檐153,以遮挡部分阳光;在木屋本体1的侧面则设有开合门8以及楼梯踏板9,楼梯踏板9位于开合门8下侧且与开合门8对应设置,该楼梯踏板9包括楼梯支架91、踏板体92、限位件93,该楼梯支架91连接于木屋本体1且整体竖直向下延伸,在楼梯支架91上设有第一多边形孔10,在踏板体92上则设置有第二多边形孔11,第一多边形孔10与第二多边形孔11的孔形保持一致,第一多边形孔10与第二多边形孔11均可选择三角形孔或者四边形孔,该限位件93的横截面形状与第一多边形孔10或者第二多边形孔11的形状保持一致,当需要对踏板体92进行固定时,限位件93能同时通过第一多边形孔10以及第二多边形孔11,然后对整个踏板体92进行固定,当需要对踏板体92进行拆卸时,只需将限位件93从第一多边形孔10以及第二多边形孔11中抽出,踏板体92即可从楼梯支架91上拆卸掉;为了能提升使用者脚部与踏板体92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在踏板体92中部贯穿设有若干网格孔眼12。

参见图1以及图2所示,外连臂5包括连接臂6以及固定臂7,所述连接臂6一端固定连接于前轮支架41,且另一端铰接于固定臂7,固定臂7与连接臂6之间的铰接轴轴心整体呈水平状态,并且固定臂7背离连接壁的端部设置了尖刺部13,针对于尖刺部13而言,实际上,固定臂7背离连接臂6的端部设有安装面131,尖刺部13则包括若干尖刺杆132,若干尖刺杆132均连接于安装面131上;当固定臂7绕着铰接点进行向下摆动时,位于安装面131上的若干尖刺杆132能同时刺入到地面土壤当中,以提升木屋的整体放置稳定性。

另外,参见图2所示,后轮组43包括后行走轮44,后行走轮44的数量也为两个,在木屋本体1的下侧壁上设有若干支撑脚14,该支撑脚14的数量可设置有4个,并且4个支撑脚14分别与2个前行走轮42、2个后行走轮44对应设置,前行走轮42与后行走轮44均选用充气式轮胎,当前行走轮42与后行走轮44充满气时,木屋本体1下底壁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为a,支撑脚14的整体竖直长度为c,其中,a>c,以达到前行走轮42与后行走轮44处于充满气状态时,支撑脚14与地面相分离;前行走轮42与后行走轮44处于泄气状态时,支撑脚14会与地面相接触,如此设置,只需对轮胎进行充放气即可实现木屋的固定以及移动状态,也同样无需对支撑脚14进行拆卸。

实际使用的过程中:

木屋需要进行固定时,固定臂7绕着铰接点往下摆动,并使固定臂7端部的尖刺部13扎入到地面土壤当中,且为了进一步提升木屋的放置稳定性,将前行走轮42与后行走轮44进行泄气处理,直至支撑脚14与地面相抵触,整个木屋与地面之间便可达到稳定支撑的效果,另外,将限位件93依次插入到第一多边形孔10与第二多边形孔11,以使踏板体92与楼梯支架91相连;

当木屋需要进行移动时,将限位件93从第一多边形孔10与第二多边形孔11中抽出,整个踏板体92可从楼梯支架91中分离并收纳,前行走轮42与后行走轮44均充满气,支撑脚14与地面相分离,外置拖车连接于固定臂7上,外置拖车的拖拉力会依次通过固定臂7、连接臂6、前轮支架41,进而拖动整个木屋进行移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