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踢脚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0691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踢脚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踢脚线组件。



背景技术:

在居室设计中,踢脚线起着视觉的平衡作用,利用它们的线形感觉及材质、色彩等在室内相互呼应,可以起到较好的美化装饰效果。踢脚线的另一个作用可以更好地使墙体和地面之间结合牢固,减少墙体变形,避免外力碰撞造成破坏。但实木地热地板会因热胀干缩而体积变化,造成地板起拱或拔缝。另外在现有技术中,踢脚线与压条的安装常采用螺钉连接,这种固定方式存在破坏踢脚线与压条的木质结构导致踢脚线与压条耐用性降低的问题,并且踢脚线与压条不易拆卸,拆卸后的踢脚线与压条无法二次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踢脚线组件,包括:

踢脚线,其与墙体固定连接;

用于遮盖地板与墙体缝隙的平压条,其平贴于地板上;所述平压条的宽度大于地板与墙体间的缝隙;所述平压条与踢脚线部分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踢脚线与平压条间夹角为92°。

优选的是,所述踢脚线与平压条的固定连接方式为螺杆连接:在踢脚线下端底部沿竖直方向开有一固定凹槽,通过贯穿于平压条的螺钉固定于踢脚线的固定凹槽内实现所述踢脚线与平压条的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踢脚线与平压条的固定连接方式为:在踢脚线的下部分外表面处沿长度方向开有一凹槽,凹槽内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处固定柱,平压条一侧横截表面设有多处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呈U形结构,其两个扣片在相对面分别设有圆弧形凹面,所述两圆弧形凹面共同构成抓扣固定柱的扣位,通过弹性卡扣抓扣在固定柱上实现所述踢脚线与平压条的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弹性卡扣的扣片内表面设有凹凸纹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踢脚线与平压条的固定连接方式:在踢脚线的下部分外表面处沿长度方向开有一凹槽,凹槽内向外设有多处圆柱形凸起,所述凸起顶端设有第一磁铁,在平压条一侧横截表面设有多处与所述圆柱形凸起相配合的圆柱形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磁铁,通过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相互吸引力实现所述踢脚线与平压条的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凹槽的高度与所述平压条厚度一致。

优选的是,所述踢脚线与墙体的固定连接方式采用胶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踢脚线的背面为凹凸纹结构。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设计,平压条能够覆盖墙体与地板间的缝隙,保证实木地热地板湿胀干缩带来的自由变化,不会因为踢脚线的原因而使地板起拱或拔缝。另外平压条与踢脚线结合方式牢靠且便于安装、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踢脚线组件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踢脚线组件另一种实施例踢脚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踢脚线组件另一种实施例平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弹性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踢脚线组件另一种实施例踢脚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踢脚线组件另一种实施例平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踢脚线组件,包括:

踢脚线1,其与墙体固定连接;

用于遮盖地板与墙体缝隙的平压条2,其平贴于地板上;所述平压条2的宽度大于地板与墙体间的缝隙;所述平压条2与踢脚线1固定连接。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踢脚线1固定在墙体上,平压条2固定连接在踢脚线1的下端,其平贴于地板上,覆盖住墙体与地板之间的缝隙。在使用过程中,平压条1保证实木地热地板湿胀干缩带来的自由变化,不会因为踢脚线的原因而使地板起拱或拔缝。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踢脚线1与平压条2间夹角为92°。采用这种方案,使平压条2更好地与地板对接。

在另一种实例中,参考图1所示,所述踢脚线1与平压条2的固定连接方式为螺杆连接:在踢脚线1下端底部沿竖直方向开有一固定凹槽3,通过贯穿于平压条2的螺钉4固定于踢脚线1的固定凹槽3内实现所述踢脚线1与平压条2的固定连接。采用这种方案,使踢脚线1与平压条2紧密结合。

在另一种实例中,参考图2~4所示,所述踢脚线1与平压条2的固定连接方式为:在踢脚线1的下部分外表面处沿长度方向开有一凹槽5,凹槽5内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处固定柱6,平压条2一侧横截表面设有多处弹性卡扣7,所述弹性卡扣7呈U形结构,其两个扣片在相对面分别设有圆弧形凹面,所述两圆弧形凹面共同构成抓扣固定柱6的扣位,通过弹性卡扣7抓扣在固定柱6上实现所述踢脚线1与平压条2的固定连接。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踢脚线1下端留有的部分伸入墙体与地板之间的缝隙中,在自然状态下,弹性卡扣7的两个扣片的顶端面相对靠近,当平压条2水平插入凹槽5内,弹性卡扣7的两个扣片因推力作用张开,固定柱6进入到两圆弧形凹面共同构成的扣位,弹性卡扣7从而抓扣在固定柱6上,平压条2一部分进入到凹槽5内。当踢脚线组件需要更换时,踢脚线1与平压条2可以较好的实现分离。采用这种方案,使踢脚线1与平压条2更方便地安装与拆卸,拆卸后的踢脚线组件可以实现二次使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卡扣6的扣片内表面设有凹凸纹结构。采用这种方案,使弹性卡扣6抓扣在固定柱6上不易松脱。

在另一种实例中,参考图5~6所示,所述踢脚线1与平压条2的固定连接方式:在踢脚线1的下部分外表面处沿长度方向开有一凹槽5,凹槽5内向外设有多处圆柱形凸起8,所述凸起8顶端设有第一磁铁9,在平压条2一侧横截表面设有多处与所述圆柱形凸起8相配合的圆柱形凹槽10,所述凹槽内设有第二磁铁11,通过第一磁铁9与第二磁铁11的相互吸引力实现所述踢脚线1与平压条2的固定连接。

在这种技术方案中,踢脚线1下端留有的部分伸入墙体与地板之间的缝隙中,平压条2在外力作用下推入凹槽5内,其圆柱形凹槽10底端的第二磁铁11与圆柱形凸起8顶端的第一磁铁9相吸引,平压条2固定连接在踢脚线1上。采用这种方案,使踢脚线1与平压条2固定方便且易于拆卸,不会破坏踢脚线组件的木质结构,拆卸后的踢脚线组件可以实现二次使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5的高度与所述平压条2厚度一致。采用这种方案,使平压条2与凹槽5结合的部分不易松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踢脚线1与墙体的固定连接方式采用胶连接。采用这种方案,使踢脚线1与墙体紧密贴合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踢脚线1的背面为凹凸纹结构。采用这种方案,增大踢脚线1背面与墙体接触的摩擦力,使踢脚线更牢固地固定在墙体上。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