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吊顶固定结构及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7120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吊顶固定结构及型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吊顶装饰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成吊顶固定结构及型材。



背景技术:

集成吊顶是金属方板与电器的组合,分扣板模块、取暖模块、照明模块、换气模块等,具有安装简单,布置灵活,维修方便等优势,成为卫生间、厨房吊顶的主流,在整个室内装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天花板作适当的装饰,不仅能美化室内环境,还能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室内空间艺术形象。如今,随着集成吊顶业的日益发展,全屋吊顶、阳台吊顶、餐厅吊顶、客厅吊顶、过道吊顶等都逐渐成为家装的主流。改变石膏板单调颜色,漏水就变黄的困惑,为改变天花板色彩单调的不足,集成天花板正成为市场的新潮。

一般的集成吊顶多包括与墙体壁面连接的主龙骨、与主龙骨连接的三角龙 骨以及卡扣连接在三角龙骨上的扣板。扣板是通过三角龙骨与主龙骨固定连接的,而且扣板与扣板之间也是通过三角龙骨拼接在一起的,为了固定住装饰面板,现有技术中的三角龙骨往往包括顶部和对称设置于顶部两端的弯折部,并使弯折部相互配合以围成容置腔,从而使得装饰面板能够与三角龙骨卡扣连接。

随着集成吊顶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室内设计已经不再局限于吊平顶,一级吊顶或二级吊顶成为设计师及用户的偏爱。一级吊顶是只有一个层次的吊顶,也就是两个平面,造型只做低一级;二级吊顶是两个层次的吊顶,即有三个平面。为防止下一层平面的边缘处过于单调突兀,便出现了用于装饰和造型的二级梁等装饰型材。现有的二级梁等装饰型材一般也通过三角龙骨与扣板固定,由于三角龙骨的顶部较宽,这也限制了二级梁的设计,导致其下端装饰面尺寸无法缩小,从而造成整个二级梁的比例不协调,影响了整体装饰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精悍、占用空间小、定位精准、固定强度高、便于安装的集成吊顶固定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集成吊顶固定结构,用于型材与扣板或另一型材之间的连接固定,包括设置或连接于型材上的固定基板和连接于固定基板上的固定夹板,所述固定基板上设有开口朝向固定基板一侧的卡槽,所述固定夹板的一端设有与卡槽配合连接的卡板,另一端与固定基板配合用于固定扣板或另一型材。

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吊顶固定结构相当于现有的三角龙骨,通过固定基板与固定夹板的连接配合形成一个对扣板或另一型材的夹紧力,从而达到固定的作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特殊结构,使得其横向尺寸相当于同一纵向尺寸三角龙骨的一般,结构精悍、大大缩小了其占用的空间,使得二级梁等型材的设计更为灵活、结构更为合理。此外,本实用新型既可作为独立构件连接于型材上,也可设置于型材上作为型材结构的一部分,适用范围广,进一步降低型材设计的局限性。

为方便固定基板与固定夹板之间的组装,所述固定基板上还设有位于所述卡槽下方、与固定基板下端相距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形成避让固定夹板另一端的避让空间。固定基板与固定夹板组装过程中,固定夹板的另一端避让于凹槽内,固定夹板另一端与固定基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少,甚至两者之间形成活动间隙,相互作用力为零,固定夹板上的卡板便可轻松插入固定基板上的卡槽中,减少固定夹板与固定基板之间的相互摩擦,从而减少相互刮伤的可能性,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又保证了型材的质量。安装扣板或另一型材的过程中,由于卡槽对卡板的限制作用,使得固定夹板无论如何摆动,其另一端在自然状态下始终保持在凹槽内的位置,扣板或另一型材的挤入分别对固定夹板和固定基板形成一向外且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得固定夹板向外摆动一定角度并发生微小变形,此时固定夹板具有一个回摆到凹槽内的趋势,固定夹板与固定基板分别对挤入的扣板或另一型材形成一向内的反作用力,从而达到固定扣板或另一型材的作用。此外,由于固定夹板另一端在自然状态下不论如何摆动都位于凹槽内,使得扣板或另一型材无论挤入或拔出都较为困难,从而提高固定强度,保证连接有效性。

所述卡槽包括底板、上侧壁、下侧壁、上卡板和下卡板,所述上侧壁和下侧壁的一端分别连接底板的两端,所述上侧壁的另一端连接上卡板,所述下侧壁的另一端连接下卡板。当扣板或另一型材挤入固定夹板与固定基板的夹缝时,固定夹板的另一端将被迫摆动一个角度,卡板与卡槽之间会形成相互作用力,卡板的下端抵住下卡板的内侧,卡板的上端顶住底板,虽然这样也可以保证集成吊顶固定结构的夹紧力,但是当收到外力作用时,卡板可能在卡槽内上下移动,不利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为此,所述下卡板的另一端设有朝向卡槽内部的凸起,所述凸起用于顶住所述卡板,受到扣板或另一型材的力的作用后固定夹板摆动一定角度,同时卡板也摆动相应角度,凸起进入卡板下部与固定夹板形成的夹角中,即使受到外力作用,卡板也无法相对卡槽上下移动,从而限制了固定夹板上下移动的自由度,提高了集成吊顶固定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固定夹板包括相互之间成锐角的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一端连接第二平板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卡板,所述第二平板的另一端与固定基板配合用于固定扣板或另一型材,或者避让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一平板与第二平板之间的角度为锐角,提高了扣板固定件的夹紧强度。

所述第二平板的另一端设有S形板或弧形板,所述S形板或弧形板与固定基板配合用于固定扣板或另一型材,或者避让于所述凹槽内。S形板或弧形板与固定基板的配合,便于扣板或另一型材插入两者之间的夹缝中,方便扣板或另一型材的安装,同时S型板的设置还能提高固定夹板在该处的强度,使得该结构更为紧凑有效。

为了提高固定夹板与固定基板之间的装配精度,提高集成吊顶固定结构对扣板或另一型材的夹紧力,所述卡板为L形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横板和竖板,所述固定夹板的一端连接于竖板上背离横板的一侧,且与横板相距设置,所述横板端部与所述卡槽底部或所述底板相互配合。扣板或另一型材安装过程中,由于扣板或另一型材挤进固定夹板与固定基板之间的配合间隙中,固定夹板另一端向外摆动一个小角度后,卡板上横板的端部将抵住卡槽内壁,避免固定夹板另一端继续向外摆动,保证固定夹板与固定基板之间能够给扣板或另一型材足够的夹紧力,保证扣板或另一型材得到稳定的固定和定位。由于横板的设置,使得卡板与卡槽内壁的接触线和固定夹板的摆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增加,提高了固定夹板与固定基板之间的装配精度,同时还能降低对卡槽的加工精度要求,降低加工成本,固定夹板摆动小角度后就会被底板顶住,此时固定夹板另一端仍然位于凹槽中,保证固定夹板具有足够的夹紧力,提高扣板或另一型材的固定稳定性。

所述固定基板另一侧设有T形的卡接结构,所述T形的下端与固定基板连接,所述卡接结构用于与另一型材上的角码槽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型材,所述型材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和装饰部,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或连接有上述集成吊顶固定结构,所述型材卸下固定夹板后可以作为边角型材。由于型材的固定部上设置或连接了上述集成吊顶固定结构,使得该型材可以直接连接扣板,不需要额外采用三角龙骨来将两者连接固定,型材上也不需要预留用于容纳三角龙骨的空间,因此可以减小型材下端装饰面的尺寸,使得型材结构更为协调,设计更为灵活。此外,由于固定夹板可以卸下,当其从型材上卸下时,型材固定部的一侧变得平整,可以紧贴墙壁或起来壁面设置,此时,型材的作用便相当于边角型材,适用范围广。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和/或装饰部上还设有灯槽,用于固定灯带,所述型材卸下固定夹板后可以作为边角灯型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集成吊顶固定结构的横向尺寸相当于同一纵向尺寸三角龙骨的一般,结构精悍、大大缩小了其占用的空间,使得二级梁等型材的设计更为灵活、结构更为合理。

2、本实用新型既可作为独立构件连接于型材上,也可设置于型材上作为型材结构的一部分,适用范围广,进一步降低型材设计的局限性。

3、固定基板与固定夹板组装过程中,固定夹板的另一端避让于凹槽内,固定夹板上的卡板便可轻松插入固定基板上的卡槽中,减少固定夹板与固定基板之间的相互摩擦,从而减少相互刮伤的可能性,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又保证了型材的质量。安装扣板或另一型材的过程中,由于卡槽对卡板的限制作用,使得固定夹板无论如何摆动,其另一端在自然状态下始终保持在凹槽内的位置,扣板或另一型材挤入时,固定夹板和固定基板便会对其形成夹紧作用,使得扣板或另一型材无论挤入或拔出都较为困难,从而提高固定强度,保证连接有效性。

4、由于型材的固定部上设置或连接了上述集成吊顶固定结构,使得该型材可以直接连接扣板,不需要额外采用三角龙骨来将两者连接固定,型材上也不需要预留用于容纳三角龙骨的空间,因此可以减小型材下端装饰面的尺寸,使得型材结构更为协调,设计更为灵活。

5、由于固定夹板可以卸下,当其从型材上卸下时,型材固定部的一侧变得平整,可以紧贴墙壁或起来壁面设置,此时,型材的作用便相当于边角型材,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集成吊顶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集成吊顶固定结构组装状态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集成吊顶固定结构与扣板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集成吊顶固定结构与扣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集成吊顶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2集成吊顶固定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是传统二级梁加高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3二级顶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传统二级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4二级顶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5微错层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5边角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固定基板100,卡槽110,底板111,上侧壁112,下侧壁113,上卡板114,下卡板115,凸起1151,凹槽120,卡接结构130,固定夹板200,卡板210,横板211,竖板212,第一平板220,第二平板230,S形板231,角码槽310,下端装饰面板320,侧面装饰面板330,灯带卡槽340,连接结构350,顶板360,扣板410,上一层扣板411,下一层扣板412,传统二级梁420,加高件430,三角龙骨440,边角型材450。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集成吊顶固定结构,用于型材与扣板410或另一型材之间的连接固定,包括设置或连接于型材上的固定基板100和连接于固定基板100上的固定夹板200,所述固定基板100上设有开口朝向固定基板100一侧的卡槽110,所述固定夹板200的一端设有与卡槽110配合连接的卡板210,另一端与固定基板100配合用于固定扣板410或另一型材。

本实施例的集成吊顶固定结构相当于现有的三角龙骨440,通过固定基板100与固定夹板200的连接配合形成一个对扣板410或另一型材的夹紧力,从而达到固定的作用。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特殊结构,使得其横向尺寸相当于同一纵向尺寸三角龙骨440的一般,结构精悍、大大缩小了其占用的空间,使得二级梁等型材的设计更为灵活、结构更为合理。此外,本实用新型既可作为独立构件连接于型材上,也可设置于型材上作为型材结构的一部分,适用范围广,进一步降低型材设计的局限性。

为方便固定基板100与固定夹板200之间的组装,所述固定基板100上还设有位于所述卡槽110下方、与固定基板100下端相距设置的凹槽120,所述凹槽120形成避让固定夹板200另一端的避让空间。如图2所示,固定基板100与固定夹板200组装过程中,固定夹板200的另一端避让于凹槽120内,固定夹板200另一端与固定基板10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少,甚至两者之间形成活动间隙,相互作用力为零,固定夹板200上的卡板210便可轻松插入固定基板100上的卡槽110中,减少固定夹板200与固定基板100之间的相互摩擦,从而减少相互刮伤的可能性,提高装配效率的同时又保证了型材的质量。如图3所示,安装扣板410或另一型材的过程中,由于卡槽110对卡板210的限制作用,使得固定夹板200无论如何摆动,其另一端在自然状态下始终保持在凹槽120内的位置,扣板410或另一型材的挤入分别对固定夹板200和固定基板100形成一向外且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使得固定夹板200向外摆动一定角度并发生微小变形,此时固定夹板200具有一个回摆到凹槽120内的趋势,固定夹板200与固定基板100分别对挤入的扣板410或另一型材形成一向内的反作用力,从而达到固定扣板410或另一型材的作用。此外,由于固定夹板200另一端在自然状态下不论如何摆动都位于凹槽120内,使得扣板410或另一型材无论挤入或拔出都较为困难,从而提高固定强度,保证连接有效性。

如图4所示,所述卡槽110包括底板111、上侧壁112、下侧壁113、上卡板114和下卡板115,所述上侧壁112和下侧壁113的一端分别连接底板111的两端,所述上侧壁112的另一端连接上卡板114,所述下侧壁113的另一端连接下卡板115。当扣板410或另一型材挤入固定夹板200与固定基板100的夹缝时,固定夹板200的另一端将被迫摆动一个角度,卡板210与卡槽110之间会形成相互作用力,卡板210的下端抵住下卡板115的内侧,卡板210的上端顶住底板111,虽然这样也可以保证集成吊顶固定结构的夹紧力,但是当收到外力作用时,卡板210可能在卡槽110内上下移动,不利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为此,所述下卡板115的另一端设有朝向卡槽110内部的凸起1151,所述凸起1151用于顶住所述卡板210,受到扣板410或另一型材的力的作用后固定夹板200摆动一定角度,同时卡板210也摆动相应角度,凸起1151进入卡板210下部与固定夹板200形成的夹角中,即使受到外力作用,卡板210也无法相对卡槽110上下移动,从而限制了固定夹板200上下移动的自由度,提高了集成吊顶固定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所述固定夹板200包括相互之间成锐角的第一平板220和第二平板230,所述第一平板220一端连接第二平板230的一端,另一端连接卡板210,所述第二平板230的另一端与固定基板100配合用于固定扣板410或另一型材,或者避让于所述凹槽120内。所述第一平板220与第二平板230之间的角度为锐角,提高了扣板410固定件的夹紧强度。

所述第二平板230的另一端设有S形板231,所述S形板231与固定基板100配合用于固定扣板410或另一型材,或者避让于所述凹槽120内。S形板231与固定基板100的配合,便于扣板410或另一型材插入两者之间的夹缝中,方便扣板410或另一型材的安装,同时S型板的设置还能提高固定夹板200在该处的强度,使得该结构更为紧凑有效。虽然本实施例在第二平板230的另一端采用设置S形板231的方式来提高固定夹板200在该处的强度,但实际生产中也可以采用弧形板的结构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为了提高固定夹板200与固定基板100之间的装配精度,提高集成吊顶固定结构对扣板410或另一型材的夹紧力,所述卡板210为L形板,包括相互连接的横板211和竖板212,所述固定夹板200的一端连接于竖板212上背离横板211的一侧,且与横板211相距设置,所述横板211端部与所述卡槽110底部或所述底板111相互配合。结合图5,扣板410或另一型材安装过程中,由于扣板410或另一型材挤进固定夹板200与固定基板100之间的配合间隙中,固定夹板200另一端向外摆动一个小角度后,卡板210上横板211的端部将抵住卡槽110内壁,避免固定夹板200另一端继续向外摆动,保证固定夹板200与固定基板100之间能够给扣板410或另一型材足够的夹紧力,保证扣板410或另一型材得到稳定的固定和定位。由于横板211的设置,使得卡板210与卡槽110内壁的接触线和固定夹板200的摆动轴线之间的距离增加,提高了固定夹板200与固定基板100之间的装配精度,同时还能降低对卡槽110的加工精度要求,降低加工成本,固定夹板200摆动小角度后就会被底板111顶住,此时固定夹板200另一端仍然位于凹槽120中,保证固定夹板200具有足够的夹紧力,提高扣板410或另一型材的固定稳定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所述固定基板100另一侧设有T形的卡接结构130,所述T形的下端与固定基板100连接,所述卡接结构130用于与另一型材上的角码槽310连接。

如图7所示,传统二级梁420可通过本实施例集成吊顶固定结构连接任意扣板410,达到较高的目的,此时,用于加高的扣板410上端可以搭配任意边角型材450用于安装上一层扣板410,相比于传统方法中采用加高件430为二级梁加高的方法(如图8所示),更有利于解决上一层扣板410的收边问题。

实施例3

如图9所示,一种二级顶型材,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和装饰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集成吊顶固定结构和用于连接加高件430的角码槽310,所述角码槽310连接于所述集成吊顶固定结构的固定基板100上端,所述装饰部包括下端装饰面板320和侧面装饰面板330,所述下端装饰面板320一端连接侧面装饰面板330,另一端连接固定基板100下端。

本实施例的二级顶型材由于其固定部上设置了实施例1所述的集成吊顶固定结构,使得该型材可以直接连接扣板410,不需要额外采用三角龙骨440来将两者连接固定,型材上也不需要预留用于容纳三角龙骨440的空间,结合图9和图10可知,本实施例二级顶型材的下端装饰面板320的尺寸a相比传统二级顶型材的下端装饰面板320的尺寸b大大缩小,使得型材结构更为协调,设计更为灵活。

此外,集成吊顶固定结构与装饰部之间的空间中还可以设置灯带卡槽340,构成出光二级顶型材。

实施例4

如图11所示,一种二级顶型材,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和装饰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集成吊顶固定结构、灯带卡槽340和连接结构350,所述灯带卡槽340下端连接所述集成吊顶固定结构的固定基板100上端,上端连接所述连接机构,所述连接结构350用于连接上一层扣板410,所述装饰部包括下端装饰面板320和侧面装饰面板330,所述下端装饰面板320一端连接侧面装饰面板330,另一端连接固定基板100下端。

本实施例的二级顶型材由于其固定部上设置了实施例1所述的集成吊顶固定结构,使得该型材可以直接连接扣板410,不需要额外采用三角龙骨440来将两者连接固定,型材上也不需要预留用于容纳三角龙骨440的空间,本实施例二级顶型材的下端装饰面板320的尺寸相比传统二级顶型材的下端装饰面板320的尺寸大大缩小,使得型材结构更为协调,设计更为灵活。

实施例5

如图12~13所示,一种微错层或边角灯两用型材,包括相互连接的固定部和装饰部,所述装饰部包括下端装饰面板320、侧面装饰面板330和顶板360,所述顶板360位于下端装饰面板320的上方,所述下端装饰面板320一端和顶板360一端分别连接到侧面装饰面板330的两端,所述下端装饰面板320另一端和顶板360另一端分别连接到固定部一侧,所述固定部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集成吊顶固定结构和连接于集成吊顶固定结构上方的角码槽310,所述集成吊顶固定结构的固定夹板200位于固定部的另一侧,所述角码槽310用于连接加高件430。所述固定部与装饰部共同构成的空间中设有灯带卡槽340。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集成吊顶固定结构用于固定下一层扣板410,上一层扣板410搭接与顶板360上方,总体构成微错层结构。

此外,取下固定夹板200后,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型材还可以作为边角灯使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