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合构架高跨部分的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1720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联合构架高跨部分的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合架构的加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跨部分的加固装置,属于变电设备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变电构架是变电站最主要的构筑物,变电构架的重要性高、承受荷载大、经济指标高、工艺要求复杂。联合构架一般用于电压等级较高的配电场地中,而高跨部分常设计为单杆柱的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单杆柱不可避免会出现老化的现象,强度也会随之降低;同时,单杆柱的抗弯强度有限,在变电站技术改造中常发生导线张力变大而超过原有的构架设计条件。面对这些情况都需要对联合构架高跨部分进行加固改造。

常规变电站工程中联合构架的加固一般采用两种形式。第一种,将高跨部分所在的构架柱卸下废弃不用,直接换上抗弯强度更大的新构架柱。这种方法虽然能解决问题,但是工期过长且不经济,而变电站停电施工的时间一般较短,因此并不适用。第二种,将连接板直接焊接在高跨柱与低跨梁上,然后安装两端铰接的斜撑结构。这种方式需要在原有钢管上打坡口焊接,因此适用于高跨柱与低跨梁的钢管均较厚的情况,如果遇到钢管壁厚较薄或是钢管出线锈蚀等,采用该种方法容易破坏原有结构杆材,给变电构架运行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对联合架构高跨部分进行有效加固的加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联合构架高跨部分的加固装置,设置于联合构架互相连接的高跨柱和低跨梁上,所述加固装置包括两个抱箍和位于两个抱箍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抱箍铰接,两个抱箍分别可拆卸的固定在高跨柱和低跨梁上。本实用新型的加固装置通过两个抱箍固定在互相垂直的高跨柱和低跨梁上,使得连接杆斜撑在高跨柱和低跨梁之间,从而对联合架构高跨部分进行加固。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所述抱箍包括两个互相对称的抱箍本体,所述抱箍本体包括呈圆弧筒形的箍部和位于箍部两端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上设有通孔。

一个所述抱箍本体上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设置方向与箍部的轴向平行,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通孔。

所述连接杆的两端端部均设与所述连接板匹配的插槽,所述插槽上设有通孔。

设有连接板的抱箍本体上还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方向与连接板设置方向垂直。

两个抱箍本体的一端互相铰接。

所述连接杆长度可调。

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为:所述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中空,第二连接杆一端插设在第一连接杆中,第一连接杆上设有锁紧螺栓。

所述连接杆中部为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加固装置通过两个抱箍固定在高跨柱和低跨梁上,中间的连接杆形成斜撑结构,在高跨部分发生倾斜的时候,通过斜撑结构可以有效增强结构整体刚度,降低甚至消除高跨部分的位移。

2、本实用新型的加固装置中抱箍可拆卸的套设在高跨柱和低跨梁上,不会对高跨柱和低跨梁本身造成破坏,且可循环利用。

3、本实用新型的加固装置中连接杆长度可调且两端均与抱箍铰接,可根据需固定的高跨部分的实际情况调整连接杆长度以及斜撑的角度,以找到最佳的受力位置,使用方便灵活。

4、联合构架的材料主要为钢材,随时间推移会发生锈蚀,使其韧性和强度降低,若使用加固装置将联合架构固定住,当遇到强风等强水平力时可能会造成构架柱或构架梁断裂,本实用新型的加固装置中连接杆的中部为弹簧,容许高跨梁和低跨柱有轻微的形变,可对水平力进行缓冲,使高跨部分既不会造成较大的位移又不会出现因结构之间固定死遇强水平力时构架柱或构架梁断裂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中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抱箍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抱箍本体的左视图。

图5为图1中抱箍与连接杆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联合构架包括低跨部分和高跨部分,高跨部分设置于低跨部分的上方,高跨部分设有高跨柱,低跨部分设有低跨梁,本实施例的联合构架高跨部分的加固装置,设置于联合构架互相连接的高跨柱和低跨梁上,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两个抱箍1和位于两个抱箍1之间的连接杆2,连接杆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抱箍1铰接,两个抱箍1分别可拆卸的固定在高跨柱3和低跨梁4上。

如图2、3和4所示,抱箍1包括两个互相对称的抱箍本体11,抱箍本体11包括呈圆弧筒形的箍部12和位于箍部两端的固定部13,固定部13上设有通孔。通孔中设有螺栓,两个抱箍本体通过固定部上的螺栓固定在一起,并通过箍部抱住高跨柱或低跨梁。

为了进一步方便操作和收纳,可实施例将两个抱箍本体11的一端互相铰接。

本实施例中与连接杆2铰接的抱箍本体11上固定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设置方向与箍部12的轴向平行,连接板14上也设有通孔。

如图5所示,连接杆2的两端端部均设与连接板14匹配的插槽,插槽为两块间隔一定距离的插板21构成,两块插板21的间隔距离与连接板14厚度匹配,插槽上也设有通孔,连接杆与抱箍连接时,将连接板插入插槽内,并在两者的通孔内设置螺栓来固定,保证安装后不发生相对滑动。

为了进一步加强抱箍的强度,本实施例在设有连接板14的抱箍本体11上还设有固定板15,固定板15设置方向与连接板14设置方向垂直。

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4长度可设置为可调节的,本实施例采用的结构为将连接杆14分为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中空,第二连接杆一端插设在第一连接杆中,第一连接杆上设有锁紧螺栓,这样通过调节第二连接杆插入第一连接杆的长度即可调节整个连接杆的长度。

本实施例的加固装置可以比不加固状态下对高跨部分的位移减小80%以上,结构可靠性大大增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加固装置与实施例一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连接杆2的中部为高强度弹簧,可允许连接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长度调节范围,可对联合构架高跨部分所受到的水平力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构架高跨部分的加固装置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方式得到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