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细式绿色围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8486发布日期:2018-07-27 20:51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围墙,特别涉及一种充分利用土体毛细作用的绿色生态围墙。



背景技术:

在绿色环保的大时代主题下,开发建设节能、高效、环保的绿色建筑是时代所需。传统民用围墙大多采用灰砖砌筑,材料运输成本高,施工工期长,劳动强度大,大量使用水泥砂浆砌体,使用完后产生大量不可回收的建筑垃圾,又不符合绿色高效的理念。因此,研发出一种新型绿色生态围墙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普通民用围墙在环保上的弊端,而提供的一种高效、生态的新式围墙。

通过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大大节省材料成本,减少资源浪费,同时高效环保地发挥围墙本来的作用。

本实验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生态围墙本体由三部分构成,上部围墙,下部墙下单独基础,以及混凝土支承框架,其中上部围墙是实现绿色生态的主要部分。生态围墙的设计重量较轻,基础采用墙下单独基础,在墙下加一根过梁将过梁支在单独基础上,

墙体由内向外由五层结构组成,中间是可产生毛细吸水作用的土工布,其与埋设在墙底部的水管相连,向上延伸5-10mm;第二层是黏土层,黏土层布置高度为墙体1/2-2/3高度,黏土用于提供毛细作用,有助于水分由内向外、由下向上扩散,为围墙各层植被的生长提供水分供给;第三层是客土层,埋置植被种子,用于藤类、草本植物的生长发育,黏土层用无纺布与客土层分隔开,并在竖直方向上每隔一段距离扎一个结点,并且每处节点都用铁丝横向连接围墙两边的铁丝网,以尽量减轻墙体的横向挤扩。最外层设有铁丝网,便于包裹细小卵石及藤蔓的攀爬。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机理是利用黏土层和土工布的毛细吸水原理。其中黏土的粒径小,颗粒间隙小,毛细现象明显,吸水后能长时间保持水分;而土工布是由合成纤维通过针刺或编织而成的透水性土工合成材料,其内部有大量细小孔道,亦可产生明显毛细现象。故将其夹在黏土层中间,能够有效地将底部水管内的水运输到围墙上部,并通过黏土层扩散到客土层。

本实用新型相比传统民用围墙重量较轻,故为了节省材料,采用墙下单独基础,在墙下加一根过梁,将过梁支在单独基础上,单独基础间距离4-5m,过梁上部预制凹槽用以嵌入供水管。考虑到墙体是不能承重的组合结构体,本实用新型在围墙内预先设置混凝土支柱,用以维持墙体自身的结构稳定和安全。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围墙的组成材料,预先对墙体进行拼装,在客土层中科学加入各种纤维材料,肥料和改良剂,保证藤类植物的良性生长。在竖直方向上每隔一段距离用强劲铁丝横向连接两边的铁丝网,减少墙体的横向挤扩,用于增强围墙内各高度的结构稳定。

土层设置墙体的1/2到2/3高度,在不影响实用功能的情况下可以节省大量材料,无土层高度采用单层网,便于草本植物和藤类的攀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生态围墙合理充分地利用了土体的毛细作用,高效利用土中水分,在保证实用、安全、经济、高利用率的前提下可以做到绿色环保。

相比于之前已被提出的各种环保生态围墙,本实用新型生态围墙的优势是在底部水管供水的条件下,就可以充分利用黏土和土工布的毛细作用为上部墙体的植物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分。

总之,它可以完全执行它本身作为一个围墙的功能,其次它极其节省建筑材料以及人力资源,贯彻了绿色高效理念,然后就是实现了其较高的观赏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墙中间处断面剖视图。

1、墙下单独基础 2、过梁 3、供水水管 4、维护层(铁丝网) 5、土工布 6、客土层 7、黏土层 8、固定铁丝 9、卵石层 10、顶部梁梁 11、混凝土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布设。

在图1中,生态围墙由三大部分组成,上部墙体和底部基础以及支承框架。

墙体采用预制组合结构,首先在围墙内预设混凝土柱(11)支撑整体结构,过梁(1)上部设有凹槽用于与混凝土柱(11)连接,同时过梁(2)上部预制凹槽用以嵌入供水PVC管(3);最中间用黏土层(7)包裹一段土工布(5)用于水的渗透和毛细扩散,土工布(5)底部与PVC供水水管(3)连接;并且在竖直方向上每隔一段距离都用强劲铁丝(8)横向连接围墙两边的铁丝网(4),在填充好客土层(6)后,还要在最外层设置一层包裹细小卵石(9)的维护铁丝网(4),铁丝网(4)在无土层高度采用单层网与顶部梁(10)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