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式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27389发布日期:2018-08-08 08:53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叠合式墙板。



背景技术:

目前,和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体系配套的内外墙主要是各类的预制加气混凝土条板、轻质复合墙板、轻钢龙骨内隔墙。这些产品在工厂预制完成到现场都以填充墙或外挂的形式拼装。拼装完成后表面进行表面砂浆抹灰,预制墙板和框架的联接主要是靠砂浆粘接来完成。

无论上述哪种产品,由于结构的原因在和结构部分联接的实际建筑施工使用中容易发生一些墙板和结构接缝开裂、墙板和墙板接缝开裂、表面不易贴砖、容易空鼓、墙体挂不住空调等建筑质量上的一些通病。例如现有的聚苯保温夹芯墙板,由于联接聚苯保温板两面轻质水泥的是单根独立芯棒,墙体在地震造成的框架形变时现有墙板容易发生与框架分离脱落、板材自身会分层及变形断裂失效,容易引发次生灾害。而加气混凝土条板保温较差,接缝容易开裂,大面积龟裂,易空鼓.装空调外机不牢等建筑质量通病,所以面临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推广,但施工单位不愿使用的尴尬局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叠合式墙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叠合式墙板,包括:

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的多组竖向筋组,每组所述竖向筋组包括前后间隔布置的第一竖向筋和第二竖向筋;

与多组所述竖向筋组一一对应的多个对角腹筋,每个所述对角腹筋沿上下方向弯折延伸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竖向筋组的所述第一竖向筋和所述第二竖向筋均相连,每个所述对角腹筋的前折弯角向前突出于对应的所述竖向筋组的所述第一竖向筋,每个所述对角腹筋的后折弯角向后突出于对应的所述竖向筋组的所述第二竖向筋;

与多个所述对角腹筋一一对应的多个加强肋板,每个所述加强肋板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与对应的所述对角腹筋相连;

保温芯层,所述保温芯层设在所述竖向筋组的所述第一竖向筋和所述第二竖向筋之间并包裹多个所述加强肋板;

螺杆压紧套件,所述螺杆压紧套件包括左压板、螺杆和右压板,所述左压板设在最左侧的所述竖向筋组的左面,所述右压板设在最右侧的所述竖向筋组的右面,所述螺杆的左端与所述左压板相连,所述螺杆的右端向右依次穿过多个所述加强肋板并与所述右压板相连。

有利地,所述的叠合式墙板还包括多个第一横向筋和多个第二横向筋,每个所述第一横向筋与任一组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所述对角腹筋的前折弯角可拆卸地相连,每个所述第二横向筋与任一组处于同一水平面的所述对角腹筋的后折弯角可拆卸地相连。

有利地,所述的叠合式墙板还包括前抹灰面层和后抹灰面层,所述前抹灰面层设在多个所述第一竖向筋的前面,所述前抹灰面层包裹每个所述对角腹筋的前折弯角以及多个所述第一横向筋,所述后抹灰面层包裹每个所述对角腹筋的后折弯角以及多个所述第二横向筋。

有利地,所述保温芯层为发泡陶瓷保温芯层、发泡玻璃保温芯层、发泡混凝土保温芯层或岩棉保温芯层。

有利地,所述保温芯层为秸秆保温芯层。

有利地,所述秸秆保温芯层经过防腐处理和防火阻燃处理。

有利地,每个所述对角腹筋与对应的所述竖向筋组焊接,每个所述加强肋板与对应的所述对角腹筋焊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叠合式墙板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下列优点:

(1)与现有技术比较,可作为各种建筑结构形式的维护体系,匹配性大幅提高,安装更方便快捷建筑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人工成本;

(2)生产设备投入仅仅是现有预制墙板生产设备的1/10;

(3)对建筑业安装人员的技能的依赖度大大减低;

(4)大大提高装配式建筑墙体的抗震性能;

(5)原材料主要是各种对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工业废渣、尾矿石、建筑垃圾等,再生循环利用率可达80%;

(6)基本杜绝了预制装配式墙板在实际施工中板与结构,板与板裂缝问题以及空鼓等常见建筑施工质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叠合式墙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叠合式墙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叠合式墙板,包括:多组竖向筋组100,多个对角腹筋200,多个加强肋板300,保温芯层400,螺杆压紧套件。

具体地说,多组竖向筋组100沿左右(即如图1中所示的箭头左右所指示的方向)方向间隔布置,每组竖向筋组100包括前后(即如图1中所示的箭头前后所指示的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竖向筋110和第二竖向筋120。

多个对角腹筋200与多组竖向筋组100一一对应,每个对角腹筋200沿上下(即如图1中所示的箭头上下所指示的方向)方向弯折延伸并分别与对应的竖向筋组100的第一竖向筋110和第二竖向筋120均相连,每个对角腹筋200的前折弯角向前突出于对应的竖向筋组100的第一竖向筋110,每个对角腹筋200的后折弯角向后突出于对应的竖向筋组100的第二竖向筋120。有利地,每个对角腹筋200与对应的竖向筋组100焊接。

多个加强肋板300与多个对角腹筋200一一对应,每个加强肋板300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与对应的对角腹筋200相连。有利地,每个加强肋板300与对应的对角腹筋200焊接。

保温芯层400设在竖向筋组100的第一竖向筋110和第二竖向筋120之间并包裹多个加强肋板300。有利地,所述保温芯层为发泡陶瓷保温芯层、发泡玻璃保温芯层、发泡混凝土保温芯层或岩棉保温芯层。作为一种替换,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叠合式墙板应用于农村地区,则保温芯层可以为秸秆保温芯层。有利地,所述秸秆保温芯层经过防腐处理和防火阻燃处理。

所述螺杆压紧套件包括左压板510、螺杆520和右压板(未示出),左压板510设在最左侧的竖向筋组100的左面,所述右压板设在最右侧的竖向筋组100的右面,螺杆520的左端与左压板510相连,螺杆520的右端向右依次穿过多个加强肋板300并与所述右压板相连。

有利地,所述的叠合式墙板还包括多个第一横向筋610和多个第二横向筋620,每个第一横向筋610与任一组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对角腹筋200的前折弯角可拆卸地相连,每个第二横向筋620与任一组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对角腹筋200的后折弯角可拆卸地相连。

有利地,所述的叠合式墙板还包括前抹灰面层710和后抹灰面层(未示出),前抹灰面层710设在多个第一竖向筋110的前面,前抹灰面层619包裹每个对角腹筋200的前折弯角以及多个第一横向筋610,所述后抹灰面层包裹每个对角腹筋200的后折弯角以及多个第二横向筋6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叠合式墙板,中间以不燃材料为芯部保温层材料,连续一体的加强型对角腹筋和保温层两侧的竖向钢筋焊接形成预制双面叠合墙结构,在现场绑扎横向钢筋,再和建筑结构柱、梁通过专用固定件固定,然后在安装好的叠合墙板两面进行水泥砂浆抹灰,使得保温芯层及两侧的钢筋有效联成坚固一体。由于地震发生时墙体即使受到大的侧向力时由于对角腹筋和另一侧的竖向钢筋是焊接件,所以部分水平向力将被分解垂直方向的力,这样的结构不仅提高板材厚度方向的刚度,在强地震发生时墙体不会断裂、不会分层。

换言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叠合式墙板由中间保温芯材+加强对角腹筋+两侧钢筋组成,并以水泥基JS防水材料作为钢筋表面防腐保护剂及混凝土界面剂,防止钢筋被腐蚀现象发生并提高混凝土面层和保温芯层的粘接附着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叠合式墙板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下列优点:

(1)与现有技术比较,可作为各种建筑结构形式的维护体系,匹配性大幅提高,安装更方便快捷建筑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降低人工成本;

(2)生产设备投入仅仅是现有预制墙板生产设备的1/10;

(3)对建筑业安装人员的技能的依赖度大大减低;

(4)大大提高装配式建筑墙体的抗震性能;

(5)原材料主要是各种对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工业废渣、尾矿石、建筑垃圾等,再生循环利用率可达80%;

(6)基本杜绝了预制装配式墙板在实际施工中板与结构,板与板裂缝问题以及空鼓等常见建筑施工质量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