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6847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下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地下室。



背景技术:

随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建设规模日益壮大,尤其是超长、超深地下室结构以及高层主楼和底层或多层裙楼相连接的结构较多。为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地下室结构的抗渗性,通常采用后浇带形式设计。后浇带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根据工程需要,在施工期间留存的临时性的带形缝,起到消化沉降收缩变形的作用,保留一段时间后,再用混凝土浇筑密实成为连续整体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下室,所述地下室为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所述地下室,包括:地下室底板、地下室顶板、地下室内墙以及地下室外墙、耐碱玻纤网格布护角、砖墙保护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及素土回填层,所述地下室底板包括:面层、20厚水泥砂浆、40厚C20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保温层、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50厚C20细石混凝土、PE膜隔离层、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100-150厚C15混凝土垫层、及素土;所述地下室外墙外保温采用挤塑聚苯板、泡沫玻璃,且垂直向上方向延伸铺设至室外地坪以上500mm高度处,采暖地下室底板的保温层铺设在基础底板下方,并与地下室外墙的保温层保持连续或铺设在基础底板上方,并沿地下室外墙内侧上翻1m以上。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地下室底板沿外墙内侧上翻的保温层采用真空绝热板铺设,再于墙体内表面抹灰;地下室基层墙体外侧铺设两道防水卷材,垂直向上方向延伸铺设至室外地坪以上600mm高度处,垂直向下方向延伸包裹住整个结构基础。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地下室外墙外保温外侧铺设一道防水卷材,垂直向上方向延伸铺设至室外地坪以上500mm高度处,并包裹所述地下室外墙外保温,与基墙上的防水卷材交圈,向下延伸铺设至地下室外墙外保温截止位置,并与基础上的防水卷材相交圈。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所述地下室的所述地下室外墙外保温垂直向下方向连续铺设至基础处。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地下室外墙外保温的防水卷材外侧,设置保护砖墙;所述地下室底板保温上侧,设置一道防水卷材。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地下室,所述地下室为非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所述地下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室底板、地下室顶板、地下室内墙以及地下室外墙、耐碱玻纤网格布护角、砖墙保护层、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及素土回填层,所述地下室底板包括:面层、20厚水泥砂浆、40厚C20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保温层、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50厚C20细石混凝土、PE膜隔离层、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100-150厚C15混凝土垫层、及素土;所述地下室外墙外保温采用挤塑聚苯板、泡沫玻璃,且垂直向上方向延伸铺设至室外地坪以上500mm高度处,非采暖地下室顶板的保温层,铺设在所述地下室室内一侧,并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的保温材料,所述保温材料从所述地下室顶板向地下室外墙内侧延伸,延伸长度与所述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向下延伸的长度一致。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非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所述地下室的所述地下室外墙的外保温垂直向下方向连续铺设至室外地坪以下1m处,并达到当地最大冻土深度位置。

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地下室外墙外保温的防水卷材外侧,设置保护砖墙;所述地下室外墙外保温截止处,设置细石混凝土垫块以实现承接上下砖墙保护层。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采暖地下室外墙的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采暖地下室底板的示意图;

图3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非采暖地下室外墙的示意图;以及

图4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种非采暖地下室底板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有保温楼面1、顶棚2、外墙保温层3、散水4、钻墙保护层5、底板6、耐碱玻纤网格布护角7、50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8、素土回填层9、细石混凝土垫块10。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采暖地下室外墙和底板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采暖地下室底板依次包括:底板1、耐碱玻纤网格布护角2、砖墙保护层3、细石混凝土保护层4及素土回填层5。其中,底板1包括:面层、20厘米厚水泥砂浆、C20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保温层、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PE膜隔离层及素土;地下室外墙外保温采用挤塑聚苯板、泡沫玻璃,且向上延伸铺设至室外地坪以上500mm高度处,采暖地下室底板的保温层,铺设在基础底板下方,并与地下室外墙的保温层保持连续;或铺设在基础底板上方,并沿地下室外墙内侧上翻1m以上。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地下室底板沿外墙内侧上翻的保温层采用真空绝热板铺设,地下室基层墙体外侧应铺设两道防水卷材,向上延伸铺设至室外地坪以上600mm高度处,向下延伸包裹住整个结构基础。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地下室外墙外保温外侧铺设一道防水卷材,向上延伸铺设至室外地坪以上500mm高度处,并包住地下室外墙外保温,与基墙上的防水卷材交圈,向下延伸铺设至地下室外墙外保温截止位置,并与基础上的防水卷材相交圈。

图3和图4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非采暖地下室外墙和底板的示意图。请参考图3和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非采暖地下室底板依次包括:底板1、耐碱玻纤网格布护角2、砖墙保护层3、细石混凝土保护层4及素土回填层5。其中,底板1包括:面层、20厘米厚水泥砂浆、C20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保温层、防水钢筋混凝土底板、PE膜隔离层及素土;地下室外墙外保温采用挤塑聚苯板、泡沫玻璃,且向上延伸铺设至室外地坪以上500mm高度处,非采暖地下室顶板的保温层,铺设在地下室室内一侧,并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的保温材料,所述保温材料从地下室顶板向地下室外墙内侧延伸,延伸长度与地下室外墙外侧保温向下延伸的长度一致。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非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所述地下室的地下室外墙的外保温垂直向下方向连续铺设至室外地坪以下1m处,并达到当地最大冻土深度位置。

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地下室外墙外保温的防水卷材外侧,设置保护砖墙;地下室外墙外保温截止处,设置细石混凝土垫块以实现承接上下砖墙保护层。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不同的选择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