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景区的升降式排队栏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1735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景区的升降式排队栏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景区的升降式排队栏杆。



背景技术:

在景区售票处或者景区出入口处,经常需要设置导流栏杆装置,使得拥挤的人流能够在S型的导流通道中有序排队,防止出现踩踏等安全事故。现有的导流通道装置一般是通过人工设置,根据人流的多少,人工摆放两列相互平行且呈S型弯曲的栏杆通道。当人流散去后,又通过人工方式将栏杆拆除。这样的方式工作效率较低,耗时耗力,而且拆除后的栏杆需要单独保存,比较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景区的升降式排队栏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景区的升降式排队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景区的升降式排队栏杆包括一条呈S型弯曲的轨道,所述轨道上的弯曲部位均设置有位置感应装置,轨道的入口端设置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一个头杆、一个尾杆和夹在头杆与尾杆之间的多个中杆;

所述头杆包括主动头杆和从动头杆,所述主动头杆和从动头杆上均包括第一杆头、第一弹簧卷轴、第一支架和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弹簧卷轴均设置于对应的第一杆头内部,该第一弹簧卷轴上均缠绕有第一导流带,该第一导流带的拉出端从对应的第一杆头一侧的第一通孔拉出;第一杆头底部均通过第一支架与对应的第一底座相连,所述主动头杆的第一底座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上均套设有螺栓,该螺栓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主动头杆的第一杆头顶部还设置有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内部具有单片机,控制装置外表面上设置有显示屏和按键面板;主动头杆的第一底座内还设置有第一气缸,该第一气缸的输出轴末端与从动头杆的第一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尾杆包括主动尾杆和从动尾杆,所述主动尾杆和从动尾杆上均包括第二杆头、第二拉杆、第二支架、第二底座和第二万向轮;所述第二拉杆均设置于对应的第二杆头内部,第二杆头底部均与对应的第二支架顶部相连,第二支架底部均连接第三底座顶部,第二底座底部均设有第二万向轮,第二杆头上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主动尾杆的第二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一转向电机,该第一转向电机底部的输出轴与主动尾杆的第二万向轮转向轴相连,主动尾杆的第二底座内部设有第一驱动电机,该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主动尾杆上的第二万向轮的驱动轴,所述主动尾杆上的第二杆头前方外表面上还设有超声波传感器和报警器,主动尾杆上的第二底座内底部设置有第二气缸,该第二气缸的输出轴末端与从动尾杆的第二底座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中杆包括主动中杆和从动中杆,所述主动中杆和从动中杆上均包括第三杆头、第三拉杆、第三弹簧卷轴、第三支架和第三底座,所述第三拉杆和第三弹簧卷轴均设置于对应的第三杆头内部,第三杆头底部均连接对应的第三支架,第三那支架底部均连接对应第三底座顶部,第三万向轮均设置于第三底座底部;所述主动中杆的第三底座上还设置有第二转向电机,该第二转向电机底部的输出轴与主动中杆的第三万向轮转向轴相连,主动中杆的第三底座内部设有第二驱动电机,该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主动中杆上的第三万向轮的驱动轴;所述第三弹簧卷轴上均缠绕有第三导流带,该第三导流带的拉出端均通过对应的第三杆头上的第三通孔拉出,所述第三杆头上还均设有第四通孔;所述主动头杆和从动头杆上的第一导流带拉出端分别通过相邻的主动中杆和从动中杆上的第三杆头上的第四通孔进入对应的第三杆头内部并与其内部对应的第三拉杆固定连接,与尾杆相邻的主动中杆和从动中杆上的第三导流带拉出端分别通过主动尾杆和从动尾杆上的第二通孔进入对应的第二杆头内部并与其内部对应的第二拉杆固定连接,其余主动中杆和从动中杆上的第三导流带拉出端分别通过其后方相邻的主动中杆和从动中杆上的第四通孔进入对应第三杆头内部并与其内部对应的第三拉杆固定连接,主动中杆上的第三底座内底部设置有第三气缸,该第三气缸的输出轴末端与从动中杆的第三底座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结构相同,均包括上固定块、下固定块、波纹外壳和第四气缸;所述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分别位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顶部和底部,用于与上方和和下方的相应部件进行连接;所述波纹外壳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固定块和下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气缸设置于波纹外壳内部并与下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第四气缸的顶部输出轴向上延伸并与上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位置感应装置、超声波传感器和按键面板连接单片机的IO输入端,所述单片机的IO输出端分别连接显示屏、第一转向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二转向电机、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四气缸和报警器。

所述单片机的型号为合泰TTP250。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第一转向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二转向电机、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的启动装置上均设置有驱动模块和电磁阀,所述驱动模块的型号为TB6600 4.5A MACH3,单片机的IO输出端通过驱动模块连接对应的电磁阀。

所述位置感应装置设置于轨道弯曲部位且靠近轨道入口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单片机操控导流装置在轨道中运动,自动形成导流区域,可以根据当前人流的数量控制该导流区域的长度,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而且可以自动收纳到轨道入口端,减少了收纳空间的占用,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导流装置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头杆的右视图;

图4为图2中尾杆的右视图;

图5为图2中中杆的右视图;

图6为主动头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从动头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主动尾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从动尾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主动中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从动中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一杆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第二杆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第三杆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15所示,一种适用于景区的升降式排队栏杆,所述适用于景区的升降式排队栏杆包括一条呈S型弯曲的轨道1,所述轨道1上的弯曲部位均设置有位置感应装置2,轨道1的入口端设置有导流装置3;所述导流装置3包括一个头杆4、一个尾杆6和夹在头杆4与尾杆6之间的多个中杆5;

所述头杆4包括主动头杆4001和从动头杆4002,所述主动头杆4001和从动头杆4002上均包括第一杆头401、第一弹簧卷轴402、第一支架403和第一底座404;所述第一弹簧卷轴402均设置于对应的第一杆头401内部,该第一弹簧卷轴402上均缠绕有第一导流带412,该第一导流带412的拉出端从对应的第一杆头401一侧的第一通孔413拉出,该第一导流带412将于后面相邻的中杆内部的第三拉杆相连;第一杆头401底部均通过第一支架403与对应的第一底座404相连,所述主动头杆4001的第一底座404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环405,固定环405上均套设有螺栓406,该螺栓406用于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主动头杆4001的第一杆头401顶部还设置有控制装置408,该控制装置408内部具有单片机409,控制装置408外表面上设置有显示屏410和按键面板411;主动头杆4001的第一底座404内还设置有第一气缸415,该第一气缸415的输出轴414末端与从动头杆4002的第一底座404固定连接;

在具体实施例中,头杆与地面的固定是通过主动头杆底座上的螺栓来完成的,固定时,首先在景区入口安装头杆位置处的地面上开设孔,并在孔中用水泥等建筑材料固定螺母,然后,将头杆放在对应位置后,将主动头杆底座上的螺栓分别穿过对应的固定环以后伸入到地面的孔内,旋转螺栓使其与地面内部的螺母固定连接即可。或者,也可以直接用水泥等建筑材料将螺栓与地面的孔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尾杆6包括主动尾杆6001和从动尾杆6002,所述主动尾杆6001和从动尾杆6002上均包括第二杆头601、第二拉杆602、第二支架603、第二底座605和第二万向轮607;所述第二拉杆602均设置于对应的第二杆头601内部,第二杆头601底部均与对应的第二支架603顶部相连,第二支架603底部均连接对应的第二底座605,第二底座605底部均设有第二万向轮607,第二杆头601上均开设有第二通孔613;所述主动尾杆6001的第二底座605上还设置有第一转向电机604,该第一转向电机604底部的输出轴与主动尾杆6001的第二万向轮607转向轴相连,主动尾杆6001的第二底座605内部设有第一驱动电机606,该第一驱动电机606的输出端连接主动尾杆6001上的第二万向轮607的驱动轴,所述主动尾杆6001上的第二杆头601前方外表面上还设有超声波传感器609和报警器610,主动尾杆6001上的第二底座605内底部设置有第二气缸611,该第二气缸611的输出轴612末端与从动尾杆6002的第二底座605底部固定连接;超声波传感器609和报警器610安装的具体方向为第二杆头沿轨道运动的方向所在的侧面。

所述中杆5包括主动中杆5001和从动中杆5002,所述主动中杆5001和从动中杆5002上均包括第三杆头501、第三拉杆502、第三弹簧卷轴503、第三支架504和第三底座505,所述第三拉杆502和第三弹簧卷轴503均设置于对应的第三杆头501内部,第三杆头501底部均连接对应的第三支架504,第三支架504底部均连接对应的第三底座505顶部,第三底座505底部均设置有第三万向轮506;所述主动中杆5001的第三底座505上还设置有第二转向电机520,该第二转向电机520底部的输出轴与主动中杆5001的第三万向轮506转向轴相连,主动中杆5001的第三底座505内部设有第二驱动电机521,该第二驱动电机521的输出端连接主动中杆5001上的第三万向轮506的驱动轴;所述第三弹簧卷轴503上均缠绕有第三导流带509,该第三导流带509的拉出端均通过对应的第三杆头501上的第三通孔513拉出,所述第三杆头501上还均设有第四通孔512;所述主动头杆4001和从动头杆4002上的第一导流带412拉出端分别通过相邻的主动中杆5001和从动中杆5002上的第三杆头501上的第四通孔512进入对应的第三杆头501内部并与其内部对应的第三拉杆502固定连接,与尾杆6相邻的主动中杆5001和从动中杆5002上的第三导流带509拉出端分别通过主动尾杆6001和从动尾杆6002上的第二通孔613进入对应的第二杆头601内部并与其内部对应的第二拉杆602固定连接,其余主动中杆5001和从动中杆5002上的第三导流带509拉出端分别通过其后方相邻的主动中杆5001和从动中杆5002上的第四通孔512进入对应第三杆头501内部并与其内部对应的第三拉杆502固定连接,主动中杆5001上的第三底座505内底部设置有第三气缸507,该第三气缸507的输出轴508末端与从动中杆5002的第三底座505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403、第二支架606和第三支架504的结构相同,均包括上固定块4031、下固定块4032、波纹外壳4033和第四气缸4044;所述上固定块4031和下固定块4032分别位于第一支架403、第二支架603和第三支架504的顶部和底部,用于与上方和和下方的相应部件进行连接;所述波纹外壳4033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固定块4031和下固定块4032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气缸4034设置于波纹外壳4033内部并与下固定块40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该第四气缸4034的顶部输出轴4035向上延伸并与上固定块403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在具体实施例中,主动中杆和主动尾杆底部连接的第二万向轮和第三万向轮均卡设于轨道中,并与轨道滑动连接;而从动中杆和从动尾杆底部连接的第二万向轮和第三万向轮则直接与轨道一侧的地面接触,使得从动中杆和从动尾杆可以在主动中杆和主动尾杆的带动下在地面上同步滑动。

所述单片机409的型号为合泰TTP250。

所述位置感应装置2、超声波传感器609和按键面板411连接单片机409的IO输入端,所述单片机409的IO输出端分别连接显示屏410、第一转向电机604、第一驱动电机606、第二驱动电机521、第二转向电机520、第一气缸415、第二气缸611、第三气缸507和第四气缸4034和报警器610。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606、第一转向电机604、第二驱动电机521、第二转向电机520、第一气缸415、第二气缸611、第三气缸507和第四气缸4034的启动装置上均设置有驱动模块和电磁阀,所述驱动模块的型号为TB6600 4.5A MACH3。该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的IO输出端直接相连,该驱动模块的输出端则通过电磁阀以后连接对应的启动装置。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驱动模块主要用于将单片机的输出控制信号进行电流放大功能,使其能够驱动电磁阀开启,从而使得第一驱动电机606、第一转向电机604、第二驱动电机521、第二转向电机520、第一气缸415、第二气缸611、第三气缸507和第四气缸4034的启动装置被打开并进入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

在景区人流较少,不需要使用该自适应导流装置时,导流装置3整体被收拢与景区门口处,导流装置上的头杆、多个中杆和尾杆之间依次紧贴,以便于减少对景区门口场地的占用。与此同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内部的微型气缸输出轴缩回到最短位置,使得整个导流装置的高度也被压缩到最低,减少空间的占用。

在景区人流较多时,工作人员根据当前人流量的情况,通过按键面板输入相应的命令,控制导流装置展开并滑动到滑轨上对应的位置感应装置处,形成不同长度的排队通道。其具体的展开滑动过程如下:

单片机根据按键面板输入端指令,首先输出控制命令控制尾杆上的第一驱动电机工作,该第一驱动电机驱动尾杆的第二万向轮沿轨道方向运动;在尾杆运动的过程中,尾杆上的第二拉杆会将相邻中杆(也就是最后一个中杆)上的第三导流带拉出,随着尾杆向前持续运动产生的拉动力,相邻中杆上的第三导流带会被持续拉出,直到尾杆到达轨道上的第一位置感应装置处。

此时,单片机判断当前位置是否是目的位置。若是,则第一驱动电机停止工作,主动尾杆中的第二气缸工作,其输出轴向一侧推动从动尾杆,使得主动尾杆和从动尾杆张开一定的距离,与此同时,主动头杆上的第一气缸和多个主动中杆上第三气缸也同步工作,将从动头杆和从动中杆也向一侧推出,这样,就使得头杆、中杆和尾杆之间自然形成了一个排队通道,完成了该导流装置的展开滑动的工作。然后,单片机在控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中的第四气缸同步工作,向上顶起上固定块,使得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同步升高,从而带动导流带也同步升高到达合适的高度,从而完成整个导流装置的自动升降工作。

若单片机判断当前位置不是目的位置,则第一转向电机首先控制主动尾杆底部的万向轮转向90度,然后,单片机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工作,同时控制与尾杆相邻的最后一个主动中杆内部的第二驱动电机也同步工作,此时,主动尾杆带动从动尾杆沿着转向后轨道运行,而与之相邻的主动中杆则带动从动中杆沿着最初始的轨道方向运动,直到主动尾杆到达第二个位置感应装置处,而主动中杆则到达第一个位置感应装置处为止。此时,单片机再判断第二个位置感应装置是否是目的位置,若是,则重复上一段描述的导流装置展开形成排队通道并完成升降的过程,若不是,则继续控制尾杆和对应的中杆运动,每次尾杆和中杆到达一个新的位置感应装置处,若单片机判断需要继续前行,那么,尾杆和该中杆都要先转向一次,然后再向前运动,直到尾杆到达目的位置感应装置处为止。此时,尾杆和每个中杆分别依次位于轨道上的一个转角处,将整个导流装置通过气缸展开后,就可以形成一个排队通道。

在具体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导流通道展开时,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的输出轴在地面有一定的高度而造成障碍,可以将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的输出轴设计为扁平状,在安装时,使得该输出轴与地面紧贴。

此外,为了防止尾杆、头杆和中杆倾倒,可以在其对应的底座内加入适当的重物,如铅块等,使得其可以保持直立状态。

由于工作人员事先输入了该导流装置展开到指定位置感应装置处的命令,因此,在尾杆运动的过程中,每次尾杆经过一个位置感应装置,单片机就会判断是否已到达指定位置,若是,则单片机立刻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停止工作,确保尾杆和中杆静止在当前位置感应装置处即可;若不是,则单片机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持续工作,驱动尾杆和中杆沿轨道持续运动,直到运动到指定位置为止。如此,就可以根据人流量的需要控制导流装置展开的长度和覆盖轨道的区域;当人流量非常大时,可以使得导流装置展开到极限位置并覆盖整个轨道区域,从而形成更长的导流通道;当人流量不需要这么长的导流通道时,则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导流装置展开的位置,覆盖部分轨道区域即可。

在运动过程中,尾杆和中杆每次运动到轨道弯曲部位的位置感应装置处,单片机均输出控制命令控制第一转向电机和相应的第二转向电机工作,控制主动尾杆和主动中杆底部的第二万向轮和第三万向轮转向90度,使其与轨道弯曲方向相适应。在上述转向过程中,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需要同步驱动主动尾杆和主动中杆做较缓慢的运动,使得转向过程可以在运动中逐步实现,并与轨道的转角处弯曲弧度相适应。根据轨道设置的弯曲方向,实现在单片机内输入确定的转向方向指令,可以确保每次转向的角度与轨道完全适应。而从动尾杆和从动中杆在运动过程中,底部的万向轮会随着主动尾杆和主动中杆的转向而自动转向。

此外,在运动过程中,尾杆上的超声波传感器若判断到运动方向一定距离内有障碍物,那么,单片机可以控制报警器发出报警声,一方面可以提示工作人员清理该障碍物,另一方面可以提示周边的人群离开该位置以免挡住该尾杆的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轨道的长度来设置中杆的数量,使得中杆、头杆和尾杆依次展开后能够基本覆盖轨道所设置的路径。当轨道上的导流装置完成上述工作以后,就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导流通道,方便景区出入口端人流进行有秩序的管理。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单片机操控导流装置在轨道中运动,自动形成导流区域,可以根据当前人流的数量控制该导流区域的长度,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而且可以自动收纳到轨道入口端,减少了收纳空间的占用,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