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脚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4124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踢脚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装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踢脚线。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加快和社会化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大家对装修美感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室内装修工程中,为了室内美观,人们越来越多的在墙体侧面安装石膏板,然后再对石膏板进行装饰。石膏板直接与地面接触时,会出现石膏板根部易受潮、变形、霉变等质量问题,为增强其防潮、隔湿效果,通常在墙体底端安装踢脚线进行封装。

目前,授权公告日2014.11.19,授权公告号为CN203947737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安装踢脚线用轻钢龙骨隔墙,包括轻钢龙骨隔墙、石膏板和踢脚线,石膏板为双层石膏板,包括内层石膏板和外侧石膏板,踢脚线为L型踢脚线。该踢脚线将内层石膏板固设于轻钢龙骨隔墙一侧形成墙体,外层石膏固设于内层石膏板一侧用于对墙体装饰,内层石膏板和外侧石膏板位于踢脚线上方,踢脚线底端与地面相抵触,其目的在于使石膏板远离地面,防止石膏板根部受潮变形。该踢脚线虽然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但是踢脚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在踢脚线远离轻钢龙骨隔墙一侧设置凹槽,凹槽内设自攻螺栓,采用自攻螺栓将踢脚线固定安装于内层石膏板上,不仅破坏了墙体的结构,而且为了室内美观,必须在凹槽外部设置密封装饰条,致使踢脚线安装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踢脚线,其具有不破坏墙体和安装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踢脚线,包括贴合于墙体上的竖板,所述竖板的底端抵触于地面上,所述竖板的顶端垂直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上表面的非边缘区域设置有与竖板平行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和墙体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石膏板的安装空间,所述横板的上方且于石膏板远离墙体一侧设置有用于涂覆装饰层的涂覆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踢脚线的竖板贴合于墙体,竖板的底端与地面相抵触。将石膏板放置于限位板与墙体形成的安装空间内,使石膏板的底端与横板的上表面相抵触,石膏板固定安装于墙体后即可实现该踢脚线的固定安装,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不破坏墙体和安装方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隔板和墙体之间的距离大于石膏板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膏板安装于安装空间内,石膏板的外表面和分隔板的内表面相贴合,石膏板的内表面和墙体之间形成有注胶凹槽,在注胶凹槽内注入粘接剂即可实现石膏板和墙体之间的固定连接,石膏板安装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隔板于靠近所述石膏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注胶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胶凹槽可用于填充粘接剂,石膏板的外表面和分隔板的内表面相贴合时,即可实现石膏板和分隔板之间的粘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胶凹槽设置为圆弧形孔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易于粘接剂的填充,可避免粘接剂填充不完全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隔板开设有若干连接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涂覆装饰层填充于连接通孔后再与墙体连接,一方面,增强了涂覆装饰层和墙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填充于连接通孔中的涂覆装饰层相当于连接柱的作用,使分隔板固定于墙体和涂覆装饰层之间,增强了进而增强了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通孔呈椭圆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分隔板的结构连续性遭到破坏,使其开孔边缘产生很高的局部应力,连接通孔呈椭圆形设置时可以降低开孔边缘的应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通孔的长径与短径之比为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降低分隔板开孔边缘的应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通孔的长径沿分隔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连接通孔的短径沿分隔板的高度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涂覆装饰层的填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板于远离竖板一端垂直固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非连接端朝下设置且与地面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的设置能够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设置为竖形板或弧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制作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将踢脚线的竖板贴合于墙体,竖板的底端抵触于地面。在注胶凹槽中填充粘接剂,石膏板安装安装空间内,石膏板的外表面和分隔板的内表面相贴合,不仅实现了分隔板和石膏板的粘接,而且石膏板的内表面和墙体之间形成有注胶凹槽,在注胶凹槽内注入粘接剂实现石膏板和墙体之间的固定连接。石膏板的外表面顺次涂覆腻子层和饰面层,腻子层填充于连接通孔中,增强了踢脚线和石膏板的连接强度。因此,该踢脚线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具有不破坏墙体和安装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3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墙体;2、地面;3、粘接层;4、石膏板;5、腻子层;6、饰面层;71、竖板;72、横板;73、分隔板;731、注胶凹槽;732、连接通孔;74、支撑板;8、安装空间;9、涂覆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踢脚线,结合图1和图2所示,其为一体成型设置,包括贴合于墙体1上的竖板71,竖板71的底端抵触于地面2上,竖板71的顶端垂直连接有横板72,横板72的上表面的非边缘区域设置有与竖板71平行的分隔板73,分隔板73和墙体1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石膏板4的安装空间8,分隔板73和墙体1之间的距离大于石膏板4的厚度,石膏板4抵接于分隔板73,石膏板4和墙体1之间填充有粘接层3。

分隔板73于靠近石膏板4的一侧开设有若干注胶凹槽731和若干连接通孔732,注胶凹槽731和连接通孔732交替开设。注胶凹槽731设置为圆弧形孔腔;连接通孔732呈椭圆形设置,连接通孔732的长径沿分隔板73的长度方向设置,连接通孔732的短径沿分隔板73的高度方向设置,连接通孔732的长径与短径之比为2.0。

横板72的上方且于石膏板4远离墙体1一侧设置有用于涂覆装饰层的涂覆空间9,涂覆层包括顺次涂覆于石膏板4的腻子层5和饰面层6,腻子层5的厚度大于分隔板73的厚度,粘接层3、石膏板4、腻子层5和饰面层6的总厚度等于横板72的宽度。

该踢脚线的具体使用过程是:首先将踢脚线的竖板71贴合于墙体1,竖板71的底端抵触于地面2。在注胶凹槽731中填充粘接剂,石膏板4安装安装空间8内,石膏板4的外表面和分隔板73的内表面相贴合,不仅实现了分隔板73和石膏板4的粘接,而且石膏板4的内表面和墙体1之间形成有注胶凹槽731,在注胶凹槽731内注入粘接剂实现石膏板4和墙体1之间的固定连接。石膏板4的外表面顺次涂覆腻子层5和饰面层6,腻子层5填充于连接通孔732中,增强了踢脚线和石膏板4的连接强度。因此,该踢脚线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具有不破坏墙体1和安装方便的优点。

实施例2,踢脚线,结合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区别是,横板72于远离竖板71一端垂直固设有支撑板74,支撑板74设置为竖形板,竖形板的非连接端朝下设置且与地面2相抵触。

实施例3,踢脚线,结合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3和实施例1的区别是,横板72于远离竖板71一端垂直固设有支撑板74,支撑板74设置为弧形板,弧形板的非连接端朝下设置且与地面2相抵触。

相比于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支撑板74的设置能够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