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幕墙抽屉式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685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幕墙抽屉式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幕墙结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幕墙抽屉式阳台。



背景技术:

阳台是建筑物室内的延伸,是居住者呼吸新鲜空气、晾晒衣物、摆放盆栽的场所,其设计需要兼顾实用与美观的原则。

城市中摩登大楼的建设中,因增加阳台的造价高,因此,许多大楼外没有设置阳台,这不能满足办公室工作人员对于观景以及休闲的需求。

目前,公布号为201621071991.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幕墙抽屉式阳台,它包括第一电推杆A、上窗框、上悬窗、右窗框、折叠式围栏、左窗框、前围栏窗等,上悬窗铰接于上窗框上,第一电推杆A一端铰接与结构梁,另一端与上悬窗铰接,前围栏窗与第一电推杆B的伸出端固定,使用时,第一电推杆A将上悬窗推离幕墙表面并绕铰接点翻转成为雨棚,第一电推杆B将前围栏窗推离幕墙,收纳于左窗框以及右窗框的折叠式围栏展开,形成阳台;使电动杆A以及电动杆B收缩将前围栏窗以及上悬窗收回幕墙内。

这种幕墙抽屉式阳台虽然能根据用户的需要将阳台展开以及收回幕墙,但展开阳台后,下围栏窗的前部仅依靠预埋槽以及利用卷尺结构的铰链进行支撑,铰链提供的支撑力有限,因此,这种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具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幕墙抽屉式阳台,具有稳固、安全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形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幕墙抽屉式阳台,包括结构梁,所述结构梁固定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下围栏窗,所述结构梁上固定有伸出端与下围栏窗固定的第一电推杆,所述框架上活动连接有位于下围栏窗上方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下围栏窗沿框架滑出方向的前端铰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架的底部滑动连接有下围栏窗,结构梁上固定有伸出端与下围栏窗固定的第一电推杆,框架上活动连接有连杆,第一电推杆伸长或者缩短时,下围栏窗在框架内滑动时,下围栏窗带动连杆伸出或缩回框架内,连杆位于下围栏窗上方,当下围栏窗滑出框架成为阳台时,连杆为阳台提供拉力,使阳台更加稳固、安全。

优选的,所述框架内开设有竖直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底部设置限位件,所述连杆远离铰接的一端滑动连接于滑槽中。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围栏窗从框架中滑出,下围栏窗带动连杆在滑槽中滑动,直到连杆与限位件相抵,连杆为下围栏窗的提供拉力,增强下围栏窗的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连杆包括转动连接于框架内并位于下围栏窗上方的第一杆件以及铰接于下围栏窗的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搭接相连,所述框架上沿下围栏窗的滑动方向固定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内开设有滑腔,所述第二杆件滑动连接于滑腔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围栏窗从框架中滑出,第二杆件从滑腔中滑出并与第一杆件搭接,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连成一体为下围栏窗提供拉力,使阳台更稳固;当下围栏窗滑进框架时,第二杆件绕铰接点转动并推动第一杆件收回框架内,使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脱离,第二杆件沿滑腔滑动并收纳于滑腔中,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分开收纳,减小连杆对框架的占用空间。

优选的,所述第二杆件上远离铰接的一端设置有钩形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杆件上设置有与连接部搭接的连接头部,所述连接部与连接头部可相对转动,所述框架上设置有与第一杆件相抵的第一角度限位块,所述下围栏窗上设置有与第二杆件相抵的第二角度限位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围栏窗从框架中滑出,钩形连接部与连接头部搭接,第二杆件随下围栏窗滑动的过程中可绕第二杆件相对转动,第二杆件将第一杆件从框架中拉出直到第一杆件与第一角度限位块相抵、第二杆件与第二角度限位块相抵,第二杆件与第一杆件共线;当下围栏窗滑进框架时,第二杆件跟随下围栏窗向框架方向的移动,进而第二杆件推动第一杆件收回框架内,当第一杆件完全收回框架内时,钩形连接部与连接头部脱离,第二杆件沿滑腔滑动并收纳于滑腔中。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上远离铰接位置的一端固定有配重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角度限位块以及第二角度限位块限制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的极限转动位置为它们两者的中性线共线时所在的位置,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位于死点,连接部固定设置有配重块,配重块便于下围栏窗滑进框架时,第二杆件与第一杆件相对转动,越过死点。

优选的,所述连接头部包括固定轴以及套设于固定轴上的套件,所述套件与钩形连接部卡接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头部包括固定轴以及套设于固定轴上的套件,套件与钩形连接部卡接配合,将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连接,套件相对于固定轴可转动,进而下围栏窗滑出或滑进框架时,第二杆件与第一杆件相对转动,方便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收纳于框架或从框架中拉离,方便使用。

优选的,所述钩形连接部内与连接头部接触的表面设置有磁性层,所述磁性层与连接头部相互吸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性层与连接头部相互吸附,增加连接头部与钩形连接部连接稳固性,在下围栏窗滑出框架时,减小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脱离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连杆在框架的两侧设置有两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连杆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下围栏窗的稳定性,是阳台更加稳固。

优选的,所述连杆为中空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杆为中空管,减小连杆的重量,节约制作成本,另外,可减小框架承受的拉力,使框架能承受更大重量的下围栏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形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框架内活动链接有与下围栏窗铰接的连杆,连杆根随下围栏窗伸出框架或缩回框架而运动,连杆为下围栏窗提供拉力,使阳台更加稳固、安全;

2.连杆包括第一杆件以及第二杆件,且第一杆件以及第二杆件均可受纳于框架内,方便收纳,节约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使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使用新型实施例一去掉地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示意连杆与框架连接关系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上悬窗以及下围栏窗收回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框架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结构梁;2、幕墙结构;3、框架;31、固定梁;311、滑动槽;32、滑槽;33、限位件;34、容纳槽;35、滑块;36、连接梁;361、滑腔;4、下围栏窗;41、底板;42、可折叠围栏;43、前幕窗;5、上悬窗;6、第一电推杆;7、地板;8、连杆;81、第一杆件;811、连接头部;8111、固定轴;8112、套件;82、第二杆件;821、连接部;8211、磁性层;822、配重块;9、第二电推杆;10、第一角度限位块;11、第二角度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形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幕墙抽屉式阳台,参见图1,包括结构梁1,结构梁1上固定有幕墙结构2,幕墙结构2包括固定于结构梁1上的框架3、滑动连接于框架3底部的下围栏窗4以及铰接于框架3顶部的上悬窗5。

参见图2,下围栏窗4包括底板41、固定于底板41两侧的可折叠围栏42以及固定于底板41的前幕窗43,框架3上包括固定于结构梁1上的固定梁31,固定梁31上开设有滑动槽311,底板41与滑动槽311滑动配合,前幕窗43位于底板41沿固定梁31滑出框架3的前端,结构梁1上沿底板41的滑动方向固定有第一电推杆6,第一电推杆6的伸出端与底板41固定相连。

参见图1,固定梁31上固定支撑有地板7。

参见图3,框架3上朝框架3中心方向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槽32,滑槽32的底部固定有限位件33,本实施例中,滑槽32的截面形状为T形,滑槽32内滑动连接有滑块35;参见图1,底板41的一侧靠近前幕窗43铰接有连杆8,连杆8的远离铰接的一端与滑块35铰接,滑槽32位于下围栏窗4的上方,连杆8位于框架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

参见图3,连杆8采用中空管。

参见图3,框架3上位于幕墙结构外一侧开设有容纳槽34,连杆8通过滑块35沿滑动槽311向上滑动可收纳于容纳槽34中。

参见图1,框架3上铰接有第二电推杆9,第二电推杆9的伸出端与上悬窗5铰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以及原理:

正常状态下,参见图4,下围栏窗4以及上悬窗5收纳于框架3中。

阳台展开时,启动第一电推杆6,使第一电推杆6伸长,第一电推杆6推动底板41,使底板41沿滑动槽311滑出框架3,进而下围栏窗4伸出幕墙结构表面,底板41带动连杆8从容纳槽34向外展开,连杆8随下围栏窗4移动绕交接点转动,并带动滑块35在滑槽32内向下滑动直到滑块35与限位件33相抵,停止电推杆转动,阳台处于完全展开状态;启动第二电推杆9,使第二电推杆9伸长,将上悬窗5推离框架3直到第二电推杆9达到伸长的极限位置,停止第二电推杆9运转。

阳台收回时,再次启动第一电推杆6,是第一电推杆6反向运转,第一电推杆6缩短长度,第一电推杆6带动底板41沿滑动槽311滑进框架3,底板41带动连杆8向靠近框架3的方向运动,连杆8绕铰接点转动并使滑块35沿滑槽32向上滑动,直到下围栏窗4完全收回框架3内,连杆8收纳于容纳槽34中。

实施例二:

一种幕墙抽屉式阳台,参见图5以及图6,基于实施例一并与实施例一不同的地方在于:

连杆8包括转动连接于框架3内的第一杆件81以及铰接于底板41上的第二杆件82,第二杆件82包括钩形的连接部821,第二杆件82上远离与框架3连接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头部811,连接头部811包括固定轴8111以及套设于固定轴8111上的方形的套件8112,套件8112与连接部821卡接,第一杆件81可相对于第二杆件82转动。

参见图6,连接部821内设置有磁性层8211,磁性层8211与套件8112相互吸引,使套件8112与连接部821连接更加稳固,进而使第一杆件81与第二杆件82的连接更加稳固。

参见图5以及图6,框架3上固定有与第一杆件81相抵的第一角度限位块10,底板41上固定有与第二杆件82相抵的第二角度限位块11,第一角度限位块10以及第二角度限位块11限制第一杆件81与第二杆件82的极限转动位置为它们两者的中性线共线时所在的位置,第一杆件81与第二杆件82位于死点,连接部821固定设置有配重块822,配重块822便于下围栏窗4滑进框架3时,第二杆件82与第一杆件81相对转动,越过死点。

图5,框架3上与固定梁31平行设置有连接梁36,连接梁36开设有滑腔361,连接部821与滑腔361滑动配合。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以及原理:

正常状态下,第一杆件81在自重作用下处于竖直状态,第二杆件82收纳于滑腔361内,上悬窗5以及下围栏窗4收纳于框架3内。

展开阳台时,与实施例一相同地,启动第一电推杆6,将下围栏窗4推出框架3,下围栏窗4带动第二杆件82沿滑腔361滑出框架3,第二杆件82滑动到连接部821位于第一杆件81的正下方时,随着第二杆件82的滑动,套件8112卡接于连接部821内,磁性层8211将套件8112吸附固定,第二杆件82被第一杆件81带动并绕与框架3的连接位置转动,第二杆件82被拉离框架3展开,直到第一杆件81与第一角度限位件33相抵、第二杆件82与第二角度限位件33相抵,第一杆件81与第二按键成一条直线为下围栏窗4提供拉力,停止第一电推杆6的运转;上悬窗5的展开与实施例一相同。

收回阳台时,与实施例一相同,启动第一电推杆6,使第一电推杆6反向运转,将下围栏窗4拉回框架3内,第二杆件82在配重块822的重力作用饶铰接点转动,是第二杆件82绕过死点,第二杆件82随底板41向框架3内的滑动靠近框架3,第一杆件81带动第一杆件81收回框架3内,第一杆件81完全收回框架3内时,第二杆件82位于水平位置,底板41继续向框架3内部华裔,连接部821与套件8112脱离,进而第二杆件82与第一杆件81脱离连接,第二杆件82沿滑腔361滑动并收纳于滑腔361,直到下围栏窗4完全收回框架3内;上悬窗5收回框架3的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形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形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形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形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形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形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