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2250发布日期:2018-07-24 20:2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离心机。



背景技术:

离心机,是用于电线杆离心成型的设备。电线杆离心成型的过程如下:先将打开电线杆模具的上模和下模;然后将钢筋骨架放入下模并注入水泥;再将上模盖合在下模;将电线杆模具安装到离心机;离心机以一定速度旋转,使得水泥都贴到模腔四周,电线杆就变成中空结构;最后,将模具放置到蒸锅,加速水泥固化,以成型电线杆。

目前,公开号为CN20311012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半圆形预应力混凝土渠槽离心机,它包括调速电机、主动轴、主动托轮、从动轴、从动托轮和钢模跑轮,主动轴和从动轴经轴承座平行装在底座上,主动轴的两端装有主动托轮,从动轴的两端装有从动托轮,调速电机的转动轴上装有第一链轮,第一链轮经传动链条与装在主动轴上的第二链轮相连。当管状的电线杆模具放置到主动托轮和从动托轮之间时,可以驱动调速电机转动,带动主动托轮转动,依靠摩擦力以带动电线杆模具转动。实际使用过程中,主动托轮转动时会产生振动,这种振动传递到电线杆模具上将引起电线杆模具轴向移动,进而导致电线杆模具脱离主动托轮和从动托轮,使得离心机无法正常离心成型电线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机,其能够减少电路杆模具脱离主动托轮和从动托轮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离心机,包括第一轮组、第二轮组、用于驱动第一轮组转动的驱动源、用于与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转动相连的电线杆模具,所述第一轮组包括第一主动座、转动连接在第一主动座上的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座、转动连接在第一从动座上的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二轮组包括第二主动座、转动连接在第二主动座上的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座、转动连接在第二从动座上的第二从动轮,第一主动座和第二主动座之间贯穿设置有传动杆,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主动轮固定在传动杆上,所述电线杆模具包括模具本体、设置在模具本体外侧壁上的第一跑轮和第二跑轮,所述第一跑轮用于与第一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配合;所述第二跑轮用于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配合;所述第一跑轮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用于与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端面抵接,以限制电线杆模具背离第二主动轮运动;所述第二跑轮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用于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端面抵接,以限制电线杆模具背离第一主动轮运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离心机离心工作时,第一限位环的端面与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的端面抵触,以限制电线杆模具背离第二主动轮运动,第二限位环的端面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的端面抵触,以限制电线杆模具背离第一主动轮运动,两者公共作用以限制电线杆模具相对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轴向滑动,减少电路杆模具脱离主动托轮和从动托轮的几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环位于第一跑轮靠近第二跑轮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跑轮能够与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充分接触,减少第一限位环影响第一跑轮与第一主动轮、第一跑轮与第一从动轮的配合,保证第一主动轮、第一跑轮、第一从动轮传动的平稳性。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环位于第二跑轮靠近第一跑轮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二跑轮能够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充分接触,减少第二限位环影响第二跑轮与第二主动轮、第二跑轮与第二从动轮的配合,保证第二主动轮、第二跑轮、第二从动轮传动的平稳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的外侧壁上均套设有第一橡胶套,所述第一橡胶套用于与第一跑轮外侧壁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橡胶套能够缓冲吸振,以吸收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转动时产生的振动,减少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传递到第一跑轮上的振动,进而减少电线杆模具轴向移动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的外侧壁上均套设有第二橡胶套,所述第二橡胶套用于与第二跑轮外侧壁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橡胶套能够缓冲吸振,以吸收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转动时产生的振动,减少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传递到第二跑轮上的振动,进而减少电线杆模具轴向移动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的外侧壁均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橡胶套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用于插入第一限位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橡胶套套接在第一主动轮的外侧壁上时,第一限位块嵌入第一限位槽内,以限制第一橡胶套相对第一主动轮轴向运动;另外,当第一限位块插入第一限位槽内时,第一限位块外侧壁与第一限位槽内槽壁抵接,通过摩擦力限制第一橡胶套相对第一主动轮周向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宽沿背离槽底一侧逐渐增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可以较为方便地将第一限位块插入第一限位槽,以方便第一橡胶套套接在第一主动轮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槽壁上设置有用于插入凹槽的凸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限位块插入第一限位槽后,凸块插入凹槽并与凹槽内槽壁抵触,以限制第一限位块离开第一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的外侧壁均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橡胶套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插入第二限位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橡胶套套接在第二主动轮的外侧壁上时,第二限位块嵌入第二限位槽内,以限制第二橡胶套相对第二主动轮轴向运动;另外,当第二限位块插入第二限位槽内时,第二限位块外侧壁与第二限位槽内槽壁抵接,通过摩擦力限制第二橡胶套相对第二主动轮周向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槽宽沿背离槽底一侧逐渐增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可以较为方便地将第二限位块插入第二限位槽,以方便第二橡胶套套接在第二主动轮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以限制电线杆模具相对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轴向移动;

2、通过设置第一橡胶套和第二橡胶套,以减少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传递到电线杆模具的振动,以减少电线杆模具轴向移动的可能。

3、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槽和第一限位块,以限制第一橡胶套相对第一主动轮轴向和周向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实施例的外部结构;

图2为第一主动轮的剖视图,用于重点展示第一主动轮的内部结构;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用于重点展示凸块和凹槽;

图4为第二主动轮的剖视图,用于重点展示第二主动轮的内部结构;

附图标记:1、第一限位环;2、第二限位环;3、第一轮组;31、第一主动座;32、第一主动轮;33、第一从动座;34、第一从动轮;4、第二轮组;41、第二主动座;42、第二主动轮;43、第二从动座;44、第二从动轮;5、电线杆模具;51、模具本体;52、第一跑轮;53、第二跑轮;6、第一橡胶套;7、第二橡胶套;8、第一限位槽;9、第一限位块;10、第二限位槽;11、第二限位块;12、凹槽;13、凸块;14、传动杆;15、驱动源;151、第一皮带轮;152、第二皮带轮;153、传输带;154、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离心机包括第一轮组3、第二轮组4、驱动源15、电线杆模具5。需要离心成型时,先向电线杆模具5装入水泥,并将其放置在第一轮组3和第二轮组4上;驱动源15带动第一轮组3、第二轮组4运动,进而带动电线杆模具5转动,以成型中空的电线杆。

驱动源15包括电机154、设置在电机154动力输出轴上的第一皮带轮151、转动连接在第一轮组3背离第二轮组4一侧的第二皮带轮152、设置在第一皮带轮151与第二皮带轮152之间用于传输的传输带153。电机154带动第一皮带轮151转动,通过传输带153将动力传输到第二皮带轮152上,以带动第一轮组3运动。

电线杆模具5包括模具本体51、设置在模具本体51外侧壁上的第一跑轮52和第二跑轮53,第一跑轮52用于与第一轮组3配合,以随第一轮组3转动,第二跑轮53用于与第二轮组4抵接,以随第二轮组4转动。

第一轮组3包括第一主动座31、转动连接在第一主动座31上的第一主动轮32、第一从动座33、转动连接在第一从动座33上的第一从动轮34;第一主动座31和第一从动座33并排设置;第一主动轮32、第一从动轮34的外侧壁与第一跑轮52外侧壁相抵,以带动第一跑轮52转动。

第二轮组4包括第二主动座41、转动连接在第二主动座41上的第二主动轮42、第二从动座43、转动连接在第二从动座43上的第二从动轮44;第二主动座41和第二从动座43并排设置;第二主动轮42、第二从动轮44的外侧壁与第二跑轮53外侧壁相抵,以带动第二跑轮53转动。

第一主动座31与第二主动座41之间转动连接有传动杆14,第一主动轮32固定在传动杆14上,以实现相对第一主动座31转动;第二主动轮42也固定在传动杆14上,以实现相对第二主动座41转动;传动杆14背离第二主动座41的端部贯穿于第一主动座31,并凸出于第一主动座31远离第二主动座41的端面;第二皮带轮152固定在传动杆14的外侧壁上,以带动传动杆14转动;传动杆14带动第一主动轮32和第二主动轮42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跑轮52、第二跑轮53、第一从动轮34、第二从动轮44转动。

参见图1和图2,第一主动轮32和第一从动轮34的外侧壁上均套设有第一橡胶套6,第一橡胶套6为圆环状;第一主动轮32和第一从动轮34的外侧壁均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一限位槽8,第一橡胶套6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一限位块9,第一限位块9用于插入第一限位槽8内;第一限位槽8的槽宽沿背离槽底一侧逐渐增大。

参见图2和图3,第一限位块9与第一橡胶套6一体成型,第一限位块9的外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圆弧形的凹槽12;第一限位槽8的内槽壁上对称设置有凸块13,凸块13为半球状。当第一限位块9插入第一限位槽8后,凸块13插入凹槽12并与凹槽12内槽壁抵触,以限制第一限位块9离开第一限位槽8。

参见图1和图4,第二主动轮42和第二从动轮44的外侧壁上均套设有第二橡胶套7,第二橡胶套7为圆环状;第二主动轮42和第二从动轮44的外侧壁均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二限位槽10,第二橡胶套7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周向分布的第二限位块11,第二限位块11用于插入第二限位槽10内。所述第二限位槽10的槽宽沿背离槽底一侧逐渐增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