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8539发布日期:2018-07-31 20:50阅读:14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音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的隔音装置采用吸音板组装而成,但是传统的吸音板的吸音效果通用性能较差,在各种音源频率不同的场合适应性较差。

将常见的穿孔板的穿孔直径控制到1mm以下,就形成了微穿孔板。此时,微穿孔板本身就已经具有足够的声阻,同时具有足够低的质量声抗,形成宽带吸声体,而不需要添加任何多孔材料。随着材料和穿孔加工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以及宽频、高效、清洁、环保的吸声特点,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在众多场所的墙面和顶面装修中广泛使用。

微穿孔板可以看作大量微管(微穿孔)的并联,每个微穿孔为一个很细的短管,在孔间距比孔径大很多时,可假设各孔的特性互不影响,微穿孔板的声阻抗简单地等于单孔的声阻抗除以孔的数量。声波在管内传播时,考虑粘滞性的影响,在管壁上质点沿轴向的振动速度为零,在中心轴上的振动速度最大,管中沿半径方向存在速度阶梯。另一方面在孔间距比波长小很多时,孔之间板面对声波的反射也可以忽略不计。

马大猷院士1997年在声学学报发表的“微穿孔板吸声体的准确理论和设计”以及1998年在美国声学学会杂志发表的“微穿孔板吸声体的潜力”学术文章,指出了将穿孔直径进一步减小,可获得吸声频带更加宽广的吸声体。将微穿孔带入超微孔时代将能展现其吸收性能的惊人的潜力。

目前市场上的微穿孔吸音板只能做到0.7mm的孔径,且孔为垂直于板面的直孔,直孔在吸音过程中效果较差,在这种微穿孔吸音板的背面附上吸音纸才能达到较好的吸音效果。

专利号为201610754469.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微穿孔吸音板包括板体,板体上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微穿孔,微穿孔斜向布置,在微穿孔的背面形成阻挡部,阻挡部与微穿孔之间留有间隙,间隙与微穿孔组合形成声音通道。然而这种微穿孔吸音板的微穿孔的开孔形式只能适用于板体厚度为0.8-1mm,硬度较小的铝合金或者镀锌钢,使得微穿孔吸音板较软,达不到某些特定使用环境的抗压要求,因此急需开发较硬的金属板体制成的微孔吸声板。但是较硬的金属板体材质硬,使用冲针刺孔工艺时模具使用寿命较低,需要经常更换,无法实现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无需配合吸音纸,吸音效果好,板体本身硬度高,能够适用于特殊抗压要求场合,能够实现批量生产,能够适用于不同音源频率吸音降噪的隔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隔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以及安装于壳体上的上下两层微穿孔吸音板,所述壳体的上端开口,所述壳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有从左至右多个腔体,多个腔体的横向尺寸一致,多个腔体包括间隔布置的多个短腔体以及多个长腔体,短腔体和长腔体均为矩形腔体,短腔体的底面与壳体的顶端距离为c,长腔体的底面与壳体的顶端距离为d,c的尺寸小于d的尺寸,所述隔板的顶端低于壳体的顶端距离,所述隔板的顶端上安装有下层的微穿孔吸音板,所述壳体安装板的顶端上安装有上层的微穿孔吸音板,微穿孔吸音板包括平置的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的正面向背面一侧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凹陷,所述凹陷向其水平方向的多侧设置有微穿孔,微穿孔也就形成了该处的声音通道,而凹陷的底部形成阻挡部。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凹陷的正面投影形状为具有偶数边的多边形,该多边形为中心对称的形状,多边形具有长度不同的长边和短边,长边和短边间隔布置。

作为一种优选,板体的维氏硬度HV200-HV500。

作为一种优选,板体的厚度0.5-2mm。

作为一种优选,微穿孔的孔径为0.02-1mm。

作为一种优选,微穿孔的孔径为0.02-0.04mm。

作为一种优选,相邻的凹陷的横向和纵向间距范围为2-20mm。

作为一种优选,微穿孔的穿孔率范围为0.02%-20%。

作为一种优选,微穿孔吸音板的吸声系数范围为NRC0.5-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由于凹陷形成的微穿孔,音波从板体正面向背面传播的过程中,通过声音通道前被阻挡部进行阻挡,降低了强度,最后从微穿孔形成的声音通道中出来,有一部分还会被阻挡部进行吸收反射,从而较好的提高了吸音效果。另外由于凹陷是由模具为横截面较大的多边形结构,在采用同样材质的前提下相应增加了模具的强度,使得模具工作寿命提高能够适用于批量生产。因此本实用新型隔音装置具有无需配合吸音纸,吸音效果好,板体本身硬度高,能够适用于特殊抗压要求场合,能够实现批量生产,能够适用于不同音源频率吸音降噪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穿孔吸音板实施例1的正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穿孔吸音板实施例1的凹陷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微穿孔吸音板实施例2的凹陷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微穿孔吸音板实施例3的凹陷示意图。

图7为隔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隔音装置的剖视图。

图9为壳体的示意图。

其中:

板体1、凹陷2、阻挡部3、微穿孔4、微穿孔吸音板5、短腔体6、长腔体7、隔板8、隔板安装板8.1、壳体9、壳体安装板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9,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隔音装置,它包括壳体9以及安装于壳体9上的上下两层微穿孔吸音板5,所述壳体1的上端开口,所述壳体1内通过隔板8分隔有从左至右五个腔体,五个腔体的横向尺寸一致,五个腔体包括间隔布置的三个短腔体6以及两个长腔体7,三个短腔体6和两个长腔体7均为矩形腔体,短腔体6的底面与壳体1的顶端距离为c,长腔体6的底面与壳体1的顶端距离为d,c的尺寸小于d的尺寸,五个腔体之间由四块隔板8相互隔开,所述隔板8的顶端低于壳体1的顶端距离,所述隔板8的顶端设置有多个隔板安装板8.1,壳体9的顶端设置有多个壳体安装板9.1,隔板8顶端通过多个隔板安装板8.1安装有下层的微穿孔吸音板5,壳体9顶端通过多个壳体安装板9.1安装有上层的微穿孔吸音板5。

一种隔音装置的微穿孔吸音板5具有吸音功能,声音穿过两层微穿孔吸音板5进入腔体,在腔体内来回反射穿过壳体从而达到吸音效果。不同深度的腔体对不同阶段的音频具有优秀的吸音效果,针对不同环境主要音源频率不同,通过腔体的深度(也就是c和d尺寸)的调整达到最优的吸音效果。

微穿孔吸音板5包括平置的板体1,所述板体1为钢板,板体1的维氏硬度HV200-HV500,板体1的厚度0.5-2mm,所述板体1的正面向背面一侧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凹陷2,所述凹陷2向其水平方向的多侧设置有微穿孔4,作为一种优选,多个微穿孔4呈中心对称布置,微穿孔4也就形成了该处的声音通道,而凹陷2的底部形成阻挡部3。凹陷2的横向间距为a,凹陷2的纵向间距为b。

由于凹陷形成的微穿孔,音波从板体正面向背面传播的过程中,通过声音通道前被阻挡部进行阻挡,降低了强度,最后从微穿孔形成的声音通道中出来,有一部分还会被阻挡部进行吸收反射,从而较好的提高了吸音效果。

微穿孔4的孔径为0.02-1mm,作为一种优选,微穿孔4的孔径为0.02-0.04mm,凹陷2的横向和纵向间距范围为2-20mm。微穿孔4的穿孔率范围为0.02%-20%。微穿孔吸音板的吸声系数范围为NRC0.5-0.9。

所述凹陷的正面投影形状为具有偶数边的多边形,该多边形为中心对称的形状,多边形具有长度不同的长边和短边,长边和短边间隔布置。长边长度3-20mm,短边长度2-15mm。

所述凹陷2是由相应形状的模具模压形成的,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方的向下凸设的动模和下方的向下凹陷的定模,动模的冲头的工作面投影形状为具有偶数边的多边形,该多边形为中心对称的形状,多边形具有长度不同的长边和短边,长边和短边间隔布置。在凹陷2的底部由于模压形成阻挡部3,在凹陷2相应的短边处形成水平布置的微穿孔4,微穿孔2也形成了该处的声音通道。

实施例1、

参见图4,凹陷2的形状为四边形,也就是矩形,四边形包括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在矩形两条长边处板材1的正面至凹陷2的正面为弧面过度,矩形两条短边处板材1的正面至凹陷2底面的阻挡部3处形成立面,两处立面下方向外侧形成微穿孔4,一处凹陷2对应形成两个微穿孔4,微穿孔4的截面形状为凸面指向板体背面的半圆形。板材1厚度为0.7mm,长边长度为3mm,短边长度为2mm,微穿孔4宽度为0.04mm,微穿孔4高度为0.02mm。穿孔率0.52%,横向间距为a为4mm,纵向间距为b为6mm。

实施例2、

参见图5,凹陷2的形状为六边形,六边形包括三条长边和三条短边,在六边形三条长边处板材1的正面至凹陷2的正面为弧面过度,六边形三条短边处板材1的正面至凹陷2底面的阻挡部3处形成立面,三处立面下方向外侧形成微穿孔4,一处凹陷2对应形成三个微穿孔4,微穿孔4的截面形状为凸面指向板体背面的半圆形。板材厚度为0.7mm,长边长度为6mm,短边长度为2mm,微穿孔4宽度为0.04mm,微穿孔4高度为0.02mm。穿孔率0.35%,横向间距为a为6mm,纵向间距为b为9mm。

实施例3、

参见图6,凹陷2的形状为八边形,八边形包括四条长边和四条短边,在八边形四条长边处板板材1的正面至凹陷2的正面为弧面过度,八边形四条短边处板材1的正面至凹陷2底面的阻挡部3处形成立面,四处立面下方向外侧形成微穿孔4,一处凹陷2对应形成四个微穿孔4,微穿孔4的截面形状为凸面指向板体背面的半圆形。板材1厚度为0.7mm,长边长度为4mm,短边长度为2mm,微穿孔4宽度为0.04mm,微穿孔4高度为0.02mm。穿孔率0.25%,横向间距为a为12mm,纵向间距为b为12mm。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