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蹲便器模浇筑用翻转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2948发布日期:2018-08-04 13:52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蹲便器模浇筑用翻转器。



背景技术:

马桶生产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注浆成型,合模-上浆-巩固-脱模-修补;修坯,将坯体修平整、光滑、查裂;干燥,坯干燥,降低坯体水份,提高烧成质量;检坯,查裂纹、杂质、凹凸等外观缺陷;施釉,管道施釉、布水孔施釉、三次表面施釉;贴标,商标经高温后,变成永久性标志;装窑:将检验合格的釉坯装上窑车;烧成,经干燥、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检验,外观检验、功能检验;包装入库。因此,在马桶生产过程中,模具是最根本的一环。

传统的蹲便器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下模在制备过程中容易产生脱模难的问题,并且,待上、下模制好后,需要将上模扣合于下模上,这样有利于模具的摆放,同时节省空间,而在翻转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人进行操作,并且容易对模坯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蹲便器模具浇筑用翻转器,以蹲便器模具脱模难,且后期上、下模扣合、转移不方便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蹲便器模浇筑用翻转器,包括座架,设置于座架上的翻转架,固定于翻转架内的用于制作蹲便器模具的成型装置,可拆卸的连接于翻转架上的、用于稳定成型装置的固定架;所述座架包括底架,垂直设置于底架上的两个立柱,在立柱的上端头出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翻转架为长方形翻转架,在翻转架的两侧设置有水平转轴,所述转轴放置于立柱端头的弧形凹槽内;所述成型装置通过“L”形固定板固定于翻转架上。

更具体的,所述翻转架设置于座架上,成型装置固定于翻转架内,这种设置可以使浇筑完成的模具成型后,直接沿着立柱翻转,进而使浇筑好的模具脱离成型装置,直接扣合于制作好的下模上,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所述成型装置通过L形固定板竖直段焊接于翻转架上,水平段嵌于成型装置,所述成型装置为用于制作蹲便器模具的模具。

进一步,所述固定架包括圆形底座,焊接于圆形底座上的立杆,焊接于立杆上端头处的卡槽,所述卡槽卡扣于翻转架上。

进一步,所述底架为方型底架,在方型底架的两边设置有延长架,所述立柱的两边设置有加强筋,起到稳固作用。

进一步,所述翻转架上还设置有用于辅助转轴转动的辅助转轴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大大提供了工作效率,同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解决了上、下模在制备过程中容易产生脱模难的问题,并且,待上、下模制好后,需要将上模扣合于下模上,这样有利于模具的摆放,同时节省空间,减少对模具坯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蹲便器模浇筑用翻转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为座架,2翻转架,3为成型装置,4为固定架,11为底架,12为立柱,13为弧形凹槽,14为延长架,15为加强筋,21为水平转轴,22为固定板,23为辅助转轴架,41为圆形底座,42为立杆,43为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设备元件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设备元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蹲便器模浇筑用翻转器,包括座架1,设置于座架1上的翻转架2,固定于翻转架2内的用于制作蹲便器模具的成型装置3,可拆卸的连接于翻转架2上的、用于稳定成型装置3的固定架4;所述座架1包括底架11,垂直设置于底架11上的两个立柱12,在立柱12的上端头出设置有弧形凹槽13;所述翻转架2为长方形翻转架,在翻转架2的两侧设置有水平的转轴21,所述转轴21放置于立柱12端头的弧形凹槽13内;所述成型装置3通过“L”形固定板22固定于翻转架2上。

本实用新型一种蹲便器模浇筑用翻转器,所述翻转架2及座架1采用型钢与槽钢焊接而成。

所述固定架4包括圆形底座41,焊接于圆形底座41上的立杆42,焊接于立杆42上端头处的卡槽43,所述卡槽43卡扣于翻转架3上,所述卡槽43为U形卡槽,卡扣于翻转架3的型钢上,所述固定架4的高度略低于立柱42的高度,这样翻转架2向一端倾斜,利于固定架4的固定。

所述底架11为方型底架,在方型底架的两边设置有延长架14,所述立柱12的两边设置有加强筋15,起到稳固作用。

所述翻转架2上还设置有用于辅助转轴转动的辅助转轴架23。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向翻转架内的成型装置中浇筑泥浆,模具成型后,直接沿着立柱翻转,进而使浇筑好的模具脱离成型装置,直接扣合于制作好的下模上,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所述成型装置通过L形固定板竖直段焊接于翻转架上,水平段嵌于成型装置,采用此种固定方式,使得成型装置的固定更为牢固。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