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砌体的洞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48707发布日期:2018-09-28 21:55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砌体结构施工中的洞口留置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砌体结构施工中的洞口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砌体结构施工中,涉及大量门窗洞口和设备安装洞口留设。规范规定: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采取预制安装或现浇两种方式之一。当洞侧不设混凝土柱时,一般采用预制安装。预制过梁长度=洞口宽度+两端支座长度,待洞口两侧砌体砌至过梁底标高时,将过梁两端坐于其上。预制过梁具有加工、安装尺寸准确、外观质量好、安装速度快、节省模板材料和人工等优点。但当洞侧设有现浇混凝土构造柱时(如较大尺寸的门窗洞口、住宅的进户门洞口,以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洞口两侧),因构造柱与上下层梁板相连,不允许在中间断开,致使传统预制过梁无法安装,只得采用现浇方式施工。现浇混凝土过梁存在尺寸、标高控制不准、易发生外观质量缺陷等弊病。特别是住宅建筑因层高较低,门窗洞口顶标高与上方主体结构梁板底标高接近,支设过梁模板后,模板顶部与梁板底之间空隙很小,浇捣混凝土非常困难,更难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预制混凝土构件尺寸和质量易于控制,可大量节省模板材料和人工,生产过程不占主导工期,加工、安装方便,因此广受建筑行业青睐。砌体结构施工中采用预制混凝土梁较为普遍。但当在砌体洞口两侧设有混凝土构造柱时,因传统预制过梁无法与其连接安装,而不得不采用现浇,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耗费模板材料、修补材料和人工,影响施工进度。若能在连接构造上予以创新,实现预制过梁与现浇混凝土柱连接安装,则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混凝土梁与现浇柱组成的洞口连接构造,采取缩短的预制混凝土梁,将梁端外伸锚固钢筋与洞侧构造柱钢筋连接,浇筑混凝土包裹,实现了预制混凝土梁与洞侧现浇混凝土构造柱安装连接。该节点结构具有施工方便、快捷、易于控制施工质量等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砌体的洞口结构,包括顶部的过梁和两侧的构造柱,洞口的宽度为L1,所述构造柱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所述构造柱包括有由主筋和箍筋构成的钢筋骨架,所述构造柱的宽度为L2,所述构造柱的内侧面与钢筋骨架的距离为L3,所述过梁为预制混凝土梁,所述过梁包括过梁本体,所述过梁本体的长度为L4,L4=L1+(L3-5mm)×2,所述过梁本体内沿过梁走向设有过梁纵向钢筋;所述过梁纵向钢筋的两端自梁端部伸出后向下弯折从而在过梁本体的两端外侧均形成了具有水平段和竖直段的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的直径为d,所述锚固钢筋水平段的长度为L5,L5=L2-L3×2+5mm;所述锚固钢筋竖直段的长度为L6,L6≥15d;所述过梁本体两侧的锚固钢筋分别穿入至过梁两侧的构造柱的钢筋骨架内并与主筋之间采用绑丝连接,所述构造柱按设计规范要求现浇施工后,所述过梁与两侧的构造柱连接为一体。

进一步讲,所述过锚固钢筋采用圆钢或是带肋钢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混凝土梁与现浇柱组成的洞口连接构造,解决了预制混凝土梁与洞侧现浇混凝土构造柱安装连接难题。预制混凝土梁外观质量好,加工尺寸和安装位置、标高准确,特别是梁柱节点采用整体刚性连接,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其相对现浇过梁,减省了支、拆模板工序,大量节省模板材料和人工,并节省返修材料、人工,且过梁预制不占主导工期,加之安装方便快捷,大大加快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同时施工现场整洁文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砌体的洞口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刚性连接节点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预制混凝土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过梁,11-过梁本体,12-水平段,13-竖直段,14-锚固钢筋,2-构造柱,21-主筋,22-箍筋,23-钢筋骨架,24-绑丝,30-砌体,31-柱内侧模板上段,32-柱内侧模板下段,33-柱边侧模板,34-竖楞,35-可调顶托,36-钢管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说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砌体的洞口结构,其洞口由设在洞口顶部的过梁1和两侧的构造柱2组成。所述构造柱2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所述构造柱2包括有由主筋21和箍筋22构成的钢筋骨架23,洞口的宽度为L1(即洞口两侧构造柱内侧净距)所述构造柱2的宽度为L2,所述构造柱2的内侧面与钢筋骨架23的距离为L3,上述的L1、L2和L3均为设计尺寸。

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由中间的过梁本体11(钢筋混凝土部分)与两端的锚固钢筋14组成。为方便安装,所述过梁本体11的长度为L4,该过梁本体11部分较常规标准预制过梁缩短,即减去其两端支座(一般每端支座长度不小于250mm)部分,L4=L1+(L3-5mm)×2),所述过梁本体1的梁端进入构造柱2的主筋保护层内,以避开梁柱交接受剪最不利部位,同时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梁底与柱内侧模板交接处漏浆。所述过梁本体11内沿过梁走向设有过梁纵向钢筋,如图3所示,所述过梁纵向钢筋的两端自梁端部伸出后向下弯折从而在过梁本体11的两端外侧均形成了具有水平段12和竖直段13的呈“7”字形的锚固钢筋14,所述锚固钢筋14的直径为d,所述锚固钢筋14的水平段12的长度为L5,L5=L2-L3×2+5mm;所述锚固钢筋14的竖直段13的长度为L6,L6≥15d;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过梁1的安装,安装时,将过梁1按设计位置和标高就位;如图2所示,将所述过梁本体11两侧的锚固钢筋14分别穿入至过梁两侧的构造柱2的钢筋骨架内后用绑丝24与构造柱2的钢筋骨架23绑扎,并将梁端面贴靠构造柱2的钢筋骨架23内侧;然后,浇筑构造柱2的混凝土,使梁柱交接部位形成整体刚性连接节点A,按设计规范要求现浇施工后,所述过梁1与两侧的构造柱2连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建筑砌体的洞口结构的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1)预制混凝土梁的设计和加工

(1)预制混凝土梁由中间的过梁本体11(钢筋混凝土部分)与两端的锚固钢筋14组成。为方便安装,过梁本体11部分较常规标准预制过梁缩短,减去其两端支座部分。将梁内纵向的过梁钢筋自梁两端外伸并向下弯折90o呈“7”字形状,作为锚固钢筋14。锚固钢筋14的水平段12不超出钢筋骨架的箍筋22外。当锚固钢筋14材料使用圆钢时,应在端部作180o弯钩;采用带肋钢筋时,端部无需弯钩。

(2)过梁1在施工层楼板上采用定型木模板预制。预制场地应用水泥砂浆抹平。模板底部铺设废油毡或塑料布以利构件脱离。在过梁端部处的模板上按过梁的锚固钢筋14的位置开设“U”形槽口。槽口宽度较锚固钢筋14直径大3mm。沿过梁走向的过梁钢筋入模时,将梁底筋置于模板上部,自端部模板上的槽口穿出外露的为锚固钢筋14,锚固钢筋14的竖直段13朝上。然后浇注混凝土及将混凝土外露面抹平压光。

2)构造柱1内的钢筋骨架23的绑扎:钢筋骨架23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安装绑扎,将预埋在上方主体结构梁板底部的一侧柱顶插筋向外搬弯预留出豁口,以便过梁1穿插安装。

3)构造柱模板支设和过梁安装:构造柱模板由临洞口侧的柱内侧模板和贴靠砌体两侧面的柱边侧模板,共三面模板组成。其中,柱内侧模板分柱内侧模板上段31和柱内侧模板下段32,分别位于过梁1的上方和下方。柱内侧模板下段32的高度=洞口高度,安装后顶标高=过梁底标高。柱内侧模板下段32中部增设一根截面不小于50mm×100mm的通长竖楞34用以支承过梁端部。柱内侧模板上段31自过梁顶配设至上方主体结构梁板底。在框柱(改为:柱)内侧模板下段32上口和柱内侧模板上段31下口粘贴泡沫塑料密封条。

4)构造柱模板、过梁安装顺序为:安装一面柱边侧模板33和柱内侧模板下段32,予以临时固定;在另一侧将过梁自构造柱钢筋骨架23的预留豁口横插入,梁两端等距进入两侧构造柱钢筋保护层,贴靠构造柱钢筋骨架23内侧,坐落在柱内侧模板下段32顶部的密封条上面。将过梁锚固钢筋14按竖直段13向下置于构造柱钢筋骨架23内,并用绑丝24与构造柱钢筋骨架23绑扎。然后将构造柱钢筋骨架23豁口处的钢筋复位;校证过梁位置、标高。梁底中部以配有可调顶托35的钢管支撑36;安装柱内侧模板上段31和另一面柱边侧模板33,并加固。

5)构造柱混凝土的浇筑:混凝土分层浇注,机械振捣配合人工捣固,特别注意仔细将梁柱连接节点部位混凝土浇捣密实。

本实用新型建筑砌体的洞口结构的特点是:

1)将预制过梁缩短,减去两端支座部分。安装时不会与洞口两侧构造柱钢筋相碰,从而实现顺利安装。

2)预制混凝土梁与现浇构造柱连接采取在过梁端部预留锚固钢筋,插入构造柱钢筋骨架内与构造柱钢筋绑扎,整体浇筑混凝土形成刚性节点,较之现有装配式梁柱留孔,插筋,灌浆做法,大大提高了连接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3)预制混凝土梁端部进入构造柱钢筋保护层,可避开梁柱交接受剪最不利部位。

4)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安全,文明。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变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