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支撑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1871发布日期:2018-10-16 19:2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板支撑组件。



背景技术:

吊顶对室内建筑的顶部起到装饰的作用,是室内装修不可或缺的部分,吊顶一般通过顶板安装在顶面上。

现有技术中,小空间平面上的顶板一般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安装:首先在顶板上安装合页作为连接件,合页的一侧固定在顶板上,合页的另一侧可旋转设置,当顶板与墙面上的支撑装置对齐后,将合页另一侧旋转至搭接在支撑装置上的位置实现顶板的安装。发明人在实现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合页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合页的结构强度较小,顶板通过合页挂接在支撑装置上,安装后存在结构不稳定的问题;第二,在后期调节顶板与支撑装置位置时,合页可转动的一侧容易旋转的角度过大,导致合页从支撑装置上脱落造成顶板滑落;第三,当顶板与支撑装置对齐后需要人工将合页上可转动的一侧旋转至支撑装置上,当支撑装置与墙面之间的距离较小时,可操作空间较小,增加了人工旋转合页的难度。

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顶板支撑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连接件的支撑强度,增加顶板挂接的稳定性,控制连接件的旋转角度,防止顶板从支撑装置上滑落,避免人工驱动连接件旋转,降低操作难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板支撑组件,包括顶板、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柱、连接在所述连接柱上的旋转片和连接片、以及第一弹性条;所述旋转片与所述连接柱旋转连接,所述旋转片的旋转轴线为所述连接柱的中心轴线;所述旋转片上设置有第一卷边,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第二卷边;所述第一卷边和所述第二卷边均套设在所述第一弹性条上;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的龙骨,所述龙骨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限位端;所述连接片固定在所述连接端,所述第一卷边上远离所述连接柱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限位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端与所述限位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卷边朝向所述顶板且所述第一卷边与所述顶板之间留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龙骨连接有两个所述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一一对应地连接在所述连接端和所述限位端,对于连接在所述限位端的所述连接件:所述连接片固定在所述限位端,所述第一卷边上远离所述连接柱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限位端与所述连接端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卷边平行于所述顶板且所述第一卷边与所述顶板之间留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龙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龙骨沿着所述顶板的长度方向同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顶板支撑组件还包括安装在墙面上的支撑板,所述第一卷边搭接在所述支撑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条由弹簧钢制成。

可选地,所述旋转片上设置有第三卷边,所述连接片上设置有第四卷边,所述第三卷边与所述第一卷边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卷边与所述第二卷边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二弹性条,所述第三卷边和所述第四卷边套设在所述第二弹性条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片与所述连接柱旋转连接,所述连接片的旋转轴线为所述连接柱的中心轴线。

可选地,所述旋转片上背向所述连接柱的一边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连接片上背向所述连接柱的一边开设有第二开口。

可选地,所述顶板支撑组件还包括固定螺钉,所述连接片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固定螺钉穿设过所述安装孔后固定在所述龙骨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板支撑组件,连接件通过连接片安装在龙骨上,顶板通过连接件安装在支撑板上,第一弹性条在弯曲状态下可以带动旋转片随之翻折到与连接片相对设置的状态,连接件处于闭合的状态,连接件的长度变短,以使带有连接件的顶板可以从支撑板的下部移动至与支撑板位于同一平面上,随后释放第一弹性条,以使第一弹性条恢复原来的状态,此时连接件处于打开的状态,旋转片伸出搭接在支撑板上,操作简便,降低了连接件搭接在支撑板上的难度,且在第一弹性条的支撑下旋转片与连接片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防止顶板从支撑板上滑落。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中优选实施例,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顶板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顶板支撑组件搭接在支撑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顶板支撑组件安装墙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顶板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顶板支撑组件搭接在支撑板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实施例提供的顶板支撑组件安装墙面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A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板支撑组件,包括顶板7、连接件1、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板7上的龙骨8。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6,所述连接件1包括连接柱2、连接在所述连接柱2上的旋转片3和连接片4、以及第一弹性条5;所述旋转片3与所述连接柱2旋转连接,所述旋转片3的旋转轴线为所述连接柱2的中心轴线;所述旋转片3上设置有第一卷边31,所述连接片4上设置有第二卷边41;所述第一卷边31和所述第二卷边41均套设在所述第一弹性条5上。所述龙骨8包括相对设置的连接端81和限位端82;所述连接片4固定在所述连接端81,所述第一卷边31上远离所述连接柱2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限位端8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连接端81与所述限位端82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卷边31朝向所述顶板7且所述第一卷边31与所述顶板7之间留有间隙。

第一卷边31强化了旋转片3的强度,第二卷边41强化了连接片4的强度,当连接件1通过第一卷边31或者第二卷边41搭接在支撑装置上时,可以有效地增加连接件1与支撑装置在搭接处的结构强度,有利于提高顶板7搭接在支撑装置上的稳定性。

第一弹性条5具有弹性,以使第一卷边3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卷边41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第一弹性条5在自由状态下保持长条状结构,受到压力后可以产生形变,并在解除压力后重新恢复长条状的结构。第一卷边31是旋转片3的边沿翻卷起形成的卷边结构,所述第一卷边31限定出了第一限位孔,第一弹性条5可以穿设进第一限位孔内;第二卷边41是连接片4的边沿翻卷起形成的卷边结构,所述第二卷边41限定出了第二限位孔,第一弹性条5可以穿设进第二限位孔内。安装时将连接片4连接在顶板7上,只需对第一弹性条5施力,弯曲第一弹性条5,使旋转片3与连接片4相对设置,连接件1处于闭合的状态,连接件1的长度变短。带有连接件1的顶板7可以从支撑装置的下部移动至与支撑装置位于同一平面上,随后释放第一弹性条5,使第一弹性条5恢复原来的状态,此时连接件1处于打开的状态,旋转片3伸出搭接在支撑装置上,操作简便,降低了连接件1搭接在支撑装置上的难度,且在第一弹性条5的支撑下旋转片3与连接片4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防止顶板7从支撑装置上滑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板支撑组件,连接件1通过连接片4安装在龙骨8上,顶板7通过连接件1安装在支撑装置上,第一弹性条5在弯曲状态下可以带动旋转片3随之翻折到与连接片4相对设置的状态,连接件1处于闭合的状态,连接件1的长度变短,以使带有连接件1的顶板7可以从支撑装置的下部移动至与支撑装置位于同一平面上,随后释放第一弹性条5,以使第一弹性条5恢复原来的状态,此时连接件1处于打开的状态,旋转片3伸出搭接在支撑装置上,操作简便,降低了连接件1搭接在支撑装置上的难度,且在第一弹性条5的支撑下旋转片3与连接片4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防止顶板7从支撑装置上滑落。

可选地,所述龙骨8连接有两个所述连接件1,两个所述连接件1中,一个连接件1连接在连接端81,另一个连接件1连接在限位端82。对于连接在所述限位端82的所述连接件1:所述连接片4固定在所述限位端82,所述第一卷边31上远离所述连接柱2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连接端8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限位端82与所述连接端81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卷边31平行于所述顶板7且所述第一卷边31与所述顶板7之间留有间隙,上述结构可使龙骨8的两端均通过连接件1按照上述步骤搭接在支撑装置上,简化龙骨8的安装过程。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龙骨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龙骨8沿着所述顶板7的长度方向同向延伸,两个在龙骨8可以增加吊挂顶板7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支撑组件还包括安装在墙面上的支撑板9,所述第一卷边31搭接在所述支撑板9上。支撑板9用于支撑顶板7,顶板7通过第一卷边31搭接在支撑板9上后无需吊杆吊挂在顶面上,减少了对顶面破坏,便于位置调整。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条5的形状为圆柱状。圆柱状的结构与第一卷边31、第二卷边41形成的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相适配,可以提高第一弹性条5与第一卷边31、第二卷边41连接的稳定性。

较佳地,所述第一弹性条5由弹簧钢制成,弹簧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受力状态下快速形变,并在解除受力后快速恢复原状,有利于控制旋转片3的旋转角度。

可选地,所述旋转片3上设置有第三卷边32,所述连接片4上设置有第四卷边42,所述第三卷边32与所述第一卷边31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卷边42与所述第二卷边41相对设置。第三卷边32可以有效地增加旋转片3的强度,第四卷边42可以有效地增加连接片4的强度,增加连接件1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1还包括第二弹性条6,所述第三卷边32和所述第四卷边42套设在所述第二弹性条6上。第二弹性条6与第一弹性条5同向延伸,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旋转片3的旋转角度,防止旋转片3从支撑装置上脱落。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卷边31上远离所述第三卷边32的一边上的任意一点、与所述第二卷边41上远离所述第四卷边42上的一边上的任意一点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第一弹性条5。上述设置方式可使第一卷边31或者第二卷边41上接触支撑装置的边均垂直于连接柱2。当连接柱2垂直安装在顶板7上时,旋转片3搭接在支撑装置上后,可以保证顶板7的水平度。

可选地,所述连接片4与所述连接柱2旋转连接,所述连接片4的旋转轴线为所述连接柱2的中心轴线,上述设置方式可以增加连接件1的灵活性,在实际安装过程中,连接片4和旋转片3可选其一安装在龙骨8上,简化安装,连接片4和旋转片3可设置成相同的结构,简化生产。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片4与旋转片3均可采用铰链连接的方式连接在连接柱2上。

较佳地,所述旋转片3上背向所述连接柱2的一边开设有第一开口33,所述连接片4上背向所述连接柱2的一边开设有第二开口43。第一开口33和第二开口43的上边沿均可以搭接在支撑装置上,增加了连接件1的应用范围。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条5的外轴面与所述第一卷边31的内表面、以及所述第一弹性条5的外轴面与所述第二卷边41的内表面均过盈配合,可以提高第一弹性条5与第一卷边31、第一弹性条5与第二卷边4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支撑组件还包括固定螺钉,所述连接片4上开设有安装孔44,所述固定螺钉穿设过所述安装孔44后固定在所述龙骨8上,上述连接方式,有利于保持顶板7与连接片4连接的稳定性。更进一步地,连接片4上的第二卷边41和第四卷边42位于连接片4的同一侧,将连接片4上背向第二卷边41和第四卷边42的表面贴合固定在顶板7上,可以使连接片4更加稳固地安装在顶板7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板支撑组件,连接件1通过连接片4安装在龙骨8上,顶板7通过连接件1安装在支撑板9上,第一弹性条5在弯曲状态下可以带动旋转片3随之翻折到与连接片4相对设置的状态,连接件1处于闭合的状态,连接件1的长度变短,以使带有连接件1的顶板7可以从支撑板9的下部移动至与板9位于同一平面上,随后释放第一弹性条5,以使第一弹性条5恢复原来的状态,此时连接件1处于打开的状态,旋转片3伸出搭接在支撑板9上,操作简便,降低了连接件1搭接在支撑板9上的难度,且在第一弹性条5的支撑下旋转片3与连接片4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防止顶板7从支撑板9上滑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