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轻型房及其建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65221发布日期:2018-10-26 19:55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装式轻型房及其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当今社会中,人们需要多种多样的生活乐趣,例如,人们除拥有日常生活起居住房外,还常常在郊区盖设提供其渡假休闲的小木屋,有的还拥有可移动设置的货柜式屋,然而,传统的小木屋均为固定设置的型态,一经拆卸便可能使木屋结构破坏,而且固定设置的木屋形态,一经盖设即不具有可灵活移动设置的功能;虽然传统的货柜式屋具有可移动设置的功能,但笨重而又昂贵,而且亦无可重新拆卸组合的功能,这样,无论是小木屋或货柜式屋,均不能方便组合和拆卸,因此不能满足消费大众的不同需求。

除此之外,国内市场的活动防屋产品按性能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性能较差、技术水平较低的木板房、水刷石板房和镁菱土制的板房,其缺点是性能较差,寿命短,优点是组装较方便,成本低廉;第二种:性能较优越、技术水平一般的拖车移动式和集装箱型整体吊装式房屋,其缺点是自重大、体积大、运输不方便,且房屋面积较小,优点是性能较优越,寿命长。

综合以上考虑,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的组装式轻型房及其建造、拆卸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实现以下目的的新型组装式轻型房及其建造、拆卸方法,从而实现房屋快速组装;保证房屋各项性能的优越;灵活化;轻型化;可标准型,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满足社会消费需要。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组装式轻型房,包括有一基底框架、一嵌设于所述基底框架中的基板、多块铺设在基板上的地板、预制构件和连接件于现场组合;

其中,所述基底框架上形成有相通的条轨,所述条轨的外侧面凸设有两导片,以形成夹掣轨道,并供基板嵌设于其中以使基板能在基底框架上构成一平面,地板嵌设进入基板上方预留间距的夹掣轨道中以使基板上方形成平面板饰;

一设置在地板单元上的墙面单元,它由数个建材壁嵌插于基底框架的条轨中相接围设而成,每一建材壁包括有两主撑柱、数根连接在相邻主撑柱间的横梁,和数片围设在相邻主撑柱外的壁材构件,其中,两主撑柱于各转角处形成有角接槽,主撑柱的每一侧边形成有两对称的连接槽,横梁两侧内壁形成有嵌合道,连结件设置于主撑架的连接槽与横梁的嵌合道间以便连接件可将横梁连接于两主撑柱上,壁材通过角接件定位在主撑柱上,而该角接件的外侧面形成有转接片,转接片内侧面延伸出卡榫头,使该角接件能通过所述卡榫头嵌设进主撑柱的外转角处的角接槽中,角接件的转接片与主撑柱间形成一间隔,以供转角处的壁材侧边伸进其中而将壁材定位于主撑柱上;以及一设置在墙面单元顶部的屋顶单元,它包括有两对应的框架材、位于两框架材中央呈对应夹角设置的两屋脊材,和两连设在屋脊材与框架材间的建材壁等结构,其中,两框架材分别具有一嵌合槽,以使该两框架材可分别通过嵌合槽嵌设于墙面单元中两相对建材壁的主撑柱顶端上,两屋脊材对应的外侧边形成有插接槽,屋顶单元的两建材壁通过主撑柱一端插置进屋脊材的插接槽中,以分别斜设于两屋脊材的外侧,而其主撑柱另一端分别靠置于对应框架材上而使由两屋脊材外侧接设出的建材壁可以复盖在墙面单元顶部上。

所述预制构件包括水平放置的顶板和竖向放置的墙板、边墙板、窗板和门板,顶板、墙板、窗板、门板等宽,墙板、窗板、门板、边墙板等高,边墙板的宽度为墙板宽度的5/12;

在墙板、窗板、门板的顶部和底部各装有槽形预装件;其槽口向内,其长度等于墙板的宽度;

连接件的横截面呈槽形,其槽口宽度能容纳槽形预装件的插入;其长度等于墙板的宽度或其整倍数。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竖向构件相邻组合边以工字铝条插入侧边的相应凹槽实现接缝的密封。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墙板上顶、下底的槽形预装件与墙板的连接,以及顶板下底面横向两侧的槽形连接件与顶板底面的连接方式均为拉铆钉铆接加粘结。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墙板、顶板均采用彩色钢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复合夹芯板。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屋在长度方向上可由若干单元组合在一起。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槽形预装件槽口内侧焊接有螺母与从槽形连接件外侧穿入的螺钉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件具有一固定端,该固定端向外延伸有两具有适当间距的连接片,所述连接件可通过其固定端嵌卡于主撑柱的连接槽中,设于主撑柱同一侧边的两连接件,可分别通过它们各自内侧的连接片分别插设进横梁的两嵌合道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连接件与主撑柱间通过卡固件插入连接件的固定端与连接槽间所形成的间隙中,致使连接件的固定端可卡固设主撑柱的连接槽中。

组装式轻型房的建造方法,固接于顶板下底面的槽形连接件以向下槽口与各竖向构件的槽形预装件成插入组合,且该槽形连接件与竖向墙板位置相错位1/2的板宽,用螺钉紧固;各竖向构件的下部用槽形连接件以向上槽口与槽形预装件成插入连接,且该槽形连接件与竖向构件的位置相错位1/2板宽,用螺钉紧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可以实现对组合式房屋方便地进行拆卸和组装,不但十分轻便灵活,而且不会损坏原有房屋结构。

(2)组装方便,选用大块墙体、屋面材料与整装门窗,设计新型牢固、方便、快捷的连接结构方式,可迅速完成房屋组装。一栋26平方米房屋4人4小时即可完成组装。

(3)性能优越,重复使用,墙体与屋面材料为彩色钢板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夹芯复合板,此种材料强度高、稳定性能好,是一种高效结构材料,使用寿命长。

(4)门窗为高档铝合金材料与墙板固定连接整装型式,新型连接方式无死连接,仅需简单工具即可操作,且连接件重复使用性;密封严密,防寒保温房屋材料传热系数仅为0.38kcal/m2.h.c0。达到绝热材料等级;房屋连接处均有结构性密封保温设计,防水,屋面采用结构性防水设计。

(5)耐潮,防腐,房屋材料中98%为防腐材料,2%金属材料进行了防腐处理。防火房屋材料均为防火材料。6.隔音平均隔音量为21db。稳定牢固房屋墙体材料允许荷载2500千克/每米。房屋屋面材料允许荷载80千克/每平方米。房屋整体耐风压0.65千牛/每平方米,装饰高档室内外均为彩色装饰钢板,色泽明艳,质感柔和。板面平整,具有良好的光反射效果。为高档装饰材料。

门窗为高档铝合金材料。电力配置齐全房屋配有40瓦节能灯两支,多孔插座二个,双联开关一个,漏电保护器一个,布线均暗埋,连线简单、方便、快捷,照明布置美观。该房屋使用寿命为15年,终身免维修。

(6)灵活化,在该房屋的一个方向上可以任意加(或减)一组(或几组)扩充单元。使房屋面积可随意扩大或减小。房屋组合中墙板2、窗板3、门板4的位置可以任意互换,但窗板3、门板4的左右必须是墙板2。

(7)轻型化,房屋重量仅为1300千克。体积为8立方米。最大部件仅重80千克。十分轻便。各部件码放、保管十分方便。可标准型、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满足社会消费发展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地板单元与主撑柱的部份组合立体图;

图3是图2中a部份的剖视图;

图4是图1实施例的墙面单元的组合俯视图;

图5是图1实施例的建材壁的局部断开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1实施例的屋顶单元的组合剖视图分解图;

图7是图1实施例的屋顶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建材壁的组合俯视图;

图9所示为图8所示的实施例的建材壁的横梁结构剖视图。

图10是图1的组合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顶板构件的示意图,包括正视、俯视、侧视三视图;

图12是图1中左、右端顶板构件的示意图,包括正视、俯视、侧视三视图;

图13是图1中墙板构件的示意图,包括正视、俯视、侧视三视图;

图14是图1中边墙板构件的示意图,包括正视、俯视、侧视三视图;

图15是图1中窗板构件的示意图,包括正视、俯视、侧视三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首先,请参阅图1,它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组装式轻型房及其建造方法包括一可固设于地面上的地板单元1、设于地板单元1上的墙面单元3,和设于墙面单元3顶部的屋顶单元5,通过各个单元可重新拆卸和组合的结构可实现方便组合和拆卸。

请参阅图2,它是图1较佳实施例的地板单元与主撑柱的组合部份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地板单元1包含有一基底框架10、一嵌设于基底框架10中的基板16,和多块铺设在基板16上的地板18,其中,基底框架10为一具有开放侧的架体结构,在基底框架10上形成相通的条轨100,条轨100的内侧面形成有两组对应的凹槽102,条轨100的外侧面凸设有两导片104,藉以形成夹掣轨道106,基板16的厚度略小于夹掣轨道106的间距,基板16可由基底框架10的开放侧嵌设进条轨100外侧的夹掣轨道106中,致使基板16能在基底框架10上构成一平面,地板18亦可从基底框架10的开放侧嵌设进基板16上方预留间距的夹掣轨道106中,以使基板16上方可以具有较美观的平面板饰。

请参阅图3,它是图2中a部份的剖视图,请配合参阅图2,如图所示,地板单元1的基底框架10上的条轨100可供墙面单元3的主撑柱40设置其中,所述墙面单元3的主撑柱40在图中予以简化表示。(其详细的结构下面将予以说明),主撑柱40(图2中仅示出两根)可插设在基底框架10的四角落的条轨100中,并利用多个固定件12从条轨100内侧相对的凹槽102横设于条轨100中以使固定件12能靠抵于主撑柱40外壁上,从而使主撑柱40可定位于条轨100中,固定件12是由在一旋筒120两端分别螺设螺杆122组成,两螺杆122分别伸入条轨100内侧相对的凹槽102中,再通过旋转筒体120使两端螺杆122相对内移或外移,进而使固定件12脱离或迫紧于条轨100中。

请参阅图4、5,它们分别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墙面单元的组合俯视图和建材壁的局部断开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墙面单元3由数个建材壁4相接围设而成,而每一建材壁4包含有两主撑柱40、数根连接在相邻主撑柱40间的横梁41、数个可将主撑柱40与横梁41连接的连接件42、数片围设在相邻主撑柱40外的壁材43,和数个可将壁材43定位于主撑柱40上的角接件44等构件,其中,主撑柱40为一中空状的方形柱体,该主撑柱40的各转角处形成有角接槽400,主撑柱40的每一侧边则形成有两对称的连接槽401,主撑柱40依前述图3所示方式与地板单元1结合,于此不再赘述;横梁41为一中空状的凹字型柱体,在横梁41的两侧内壁形成嵌合道410,连接件42具有一固定端420,固定端420向外延伸有两具有适当间距的连接片421,连接件42可由其固定端420置入主撑柱40的连接槽401中,并利用卡固件422插入连接件42的固定端420与连接槽401间所存在的间隙中,致使连接件42的固定端420能卡固于主撑柱40的连接槽401中,而设于主撑柱40同一侧边的两连接件42,可通过其内侧的连接片421分别插设入横梁41的两嵌合道410中,使连接件42可将横梁41连接于两主撑柱40间,此外,该壁材43为一平板构件,所述壁材43的一侧边形成厚度内缩的接头部430,该壁材43的另一侧边形成接槽部431,致使两壁材43能分别通过接头部430与接槽部431的嵌设而连接,此外,角接件44的外侧面形成弧面弯延的转接片440,并由其转接片440的内侧面延伸出卡榫头441,角接件可以通过卡榫头441嵌设进主撑柱40的外转角处的角接槽400中,角接件44的转接片440与主撑柱40间存在的间隔可供转角处的壁材43侧边伸入其中,以将壁材43定位于主撑柱40上。

请参阅图4,如图所示,每一建材壁4的主撑柱40内转角间还围设有壁材43以形成内壁,使主撑柱40与横梁41能隐藏于内外壁材43之间,内侧壁材43利用角接件45定位于主撑柱40的内转角处上,而该角接件45亦具有卡榫头450,卡榫头450分设出两具有转接槽452的转接片451,使角接件45可由其卡榫头450嵌设进主撑柱40的内转角处的角接槽400中,角接件45的转接槽452可供内转角处的壁材43侧边伸入其中,以将内侧壁材43定位于主撑柱40内转角处,此外,建材壁4的横梁41与内外壁材43间均存在有一适当间隔,其中横梁41与外侧壁材43间设有隔热壁材料46,横梁41与内侧壁材43间置设有吸音壁材47,在主撑柱40的中空内部还填塞有隔热壁材46,以使建材壁4可同时具有外壁隔热、内壁隔音的双重作用。

请参阅图6,它们分别是屋顶单元的组合剖视图和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屋顶单元5包含有两对应的框架材50、位于两框架材50中央呈对应夹角设置的两屋脊材52,和两连设在屋脊材52与框架材50间的建材壁4′等结构,其中,框架材50底部具有一嵌合槽500,使两框架材50可分别通过其嵌合槽500嵌设于墙面单元3中两相对建材壁4的主撑柱40(如图6中假想线所示)的顶端,框架材50的顶部两侧形成有内高外低的边材502,边材502以适当间距形成对应的缺槽504,两屋脊材52的外侧边形成有插接槽520,两屋脊材52顶部向内侧形成有交错对应的套筒521,利用插梢522串设于两屋脊材52的套筒521中,以便枢接两屋脊材52,两屋脊材52的内侧边与底部均形成有对应的槽道523,并利用固定件54依循两屋脊材52的对应槽道523将两屋脊材52撑开适当夹角,固定件54由一旋筒540两端分别螺设进螺杆542而成,两螺杆542分别伸入两屋脊材52的对应槽道523中,再通过旋转旋筒540使两端螺杆542相对内移或外移,从而达到改变两屋脊材52间的夹角,此外,结合后的两屋脊材52的上方盖设有一屋脊板56,用以避免雨水由两屋脊材52的枢接缝渗入,屋顶单元5的建材壁4′与前述墙面单元3的建材壁4的结构相同,故于此不另赘述,同时图6中的屋顶单元5的建材壁4′亦仅以简图表示。

现请参阅图6、7,图7是图1实施例的屋顶单元的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屋顶单元5由建材壁4′的主撑柱40′(其构造与墙面单元3的主撑柱40相同,故在图6中仅以简图表示)的一端插置进屋脊材52的插接槽520中,以使两建材壁4′可分别斜设于两屋脊材52的外侧,建材壁4′的主撑柱40′另一端分别靠置于对应框架材50的缺槽504中,使由两屋脊材52外侧接设出的建材壁4′能盖覆于前述墙面单元3的顶部,此外,屋顶单元5中嵌设在建材壁4′的主撑柱40′上的角接件44′可使屋顶单元5的壁板43′与墙面单元3的壁板43(如图7中假想线所示)于转角处衔接。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轻型组合式房屋是将地板单元1通过基底框架10固设于地面上,随后将组合完毕的建材壁4嵌插于基底框架10的条轨100中以相接围设成墙面单元3,接着,于墙面单元3中两相对建材壁4的顶端嵌接两相对的框架材50,并在呈对应夹角设置的两屋脊材52的外侧嵌接两建材壁4′,以使两屋脊材52外侧接设出的建材壁4′可以盖覆于墙面单元3顶部的框架材50之上,从而在墙面单元3顶形成屋顶单元5,这样,通过嵌合插接的方式便可完成各单元结构间的组装,同时,也可按组装时的反向顺序,依序将组装后的轻型房屋予以拆卸。

现请参阅图8,它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建材壁的组合俯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建材壁6的两主撑柱60间可设有一主撑柱60,以加强相邻主撑柱60间的横梁61的结构强度,主撑柱60的每一侧边更可形成有一中接槽602,所述中接槽602可供中接件68卡合,所述中接件68具有一可嵌合于中接槽60中的卡榫头680,两卡榫头680向外延伸出与主撑柱60侧边平行的衔接片682,所述中接件68的衔接片682与主撑柱60间所形成的间隔,可供相邻壁材63的侧边伸入其中,以将壁材63定位在中段主撑柱60上。

请参阅图9,它是本发明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建材壁的横梁结构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横梁7底面两外侧可分别嵌设有一接合材8,该接合材8具有上、下置放槽80、81,接合材8一侧凸伸有一接合条82,在接合条82一侧上方凸设有定位条820,在接合材8下方的接合条82同一侧凸设有另一定位条83,定位条83与接合材8间形成有凹沟830,横梁7底面两侧分别延设有可卡接接合材的卡掣材70,所述卡掣材70上方向下凸伸有一可与接合条82的定位条820卡掣的勾掣条700,所述卡掣材70下方向上凸伸有一可嵌设于接合材8的凹沟830中的卡条702,所述卡掣材70上凸伸有一可抵触于接合条82底面的加强条704,用以使接合材8稳固地卡接于横梁7的底面外侧,以使接合材8的上、下置放槽80、81可供相邻横梁7间嵌设隔热壁材76或吸音壁材77(如图9中假想线所示)。

本发明的组装式轻型房还包括由顶板、墙板、窗板、门板及连接件构成,

请参照图11,顶板1001为长方形平板,其接缝纵边下沿有凹槽1101,接缝边上沿有金属折边1102,相邻两块顶板的接缝边的下沿凹槽中以工字形铝条1005进行密封和装饰;其接缝纵边上沿的金属折边外以槽形的扣槽板1103相扣合见图11,用螺栓螺母紧固;在顶板的下底面上于横向两侧各连接有一槽形连接件1007,其槽口向下;一个房屋单元包括若干中间顶板和一左端顶板1a、一右端顶板1b,各顶板等宽,在左、右顶板的左、右沿各设有左向和右向的上凸挡板1104见图4;

请参照图13,墙板1002为长方形平板,墙板的上顶和下底装有槽形预装件6,墙板插入该预装件的槽口,该槽形预埋板的宽度与顶板下底连接的横向槽形连接板1007的槽口相应;墙板的竖向接缝侧边靠内面制有凹槽,在相邻两块墙板接缝边的凹槽中装有工字形铝条1005进行密封和装饰;墙板包括等高的中间墙板和边墙板2a、2b,见图6,各中墙板的宽度与顶板宽度相同,边墙板的宽度为中墙板宽度的5/12,边墙板上安装有槽形连接件1007;

请参照图15,窗板1003由上墙板1301、下墙板1302中间镶置窗框1303、窗扇1304构成,上墙板的上顶和下墙板的下底装有槽形预装件1006,其槽口朝向墙板;窗框的两侧装有槽形连接板1305,其槽口向外,该槽口宽度与墙板厚度相应;

组装式轻型房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固接于顶板下底面的槽形连接件以向下槽口与各竖向构件的槽形预装件成插入组合,且该槽形连接件与竖向墙板位置相错位1/2的板宽,用螺钉紧固;各竖向构件的下部用槽形连接件以向上槽口与槽形预装件成插入连接,且该槽形连接件与竖向构件的位置相错位1/2板宽,用螺钉紧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前上方”、“端部”、“长度”、“宽度”、“内”、“上”、“另一端”、“两端”、“水平”、“同轴”、“底部”、“下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啮合”、“连接”、“嵌装”、“罩盖”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