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体墙、建筑及轻体墙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606391发布日期:2018-10-09 19:4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轻体墙、建筑及轻体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筑工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对建筑的强度和安全性等指标,以及施工过程的环保节约和施工进度的控制等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特别的,对于住宅楼、办公楼、写字楼、宾馆饭店、商厦商场等房屋建筑,对墙体的保温性、强度、耗费的材料和施工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等。其中,框架结构具有结构布置灵活、建筑强度高、自重轻、有利于抗震和施工进度快等优点,成为了现有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框架结构的建筑一般包括框架、楼板和墙板。框架包括柱和梁;柱、梁和楼板作为建筑整体的主要承重结构;框架之间填充墙板,墙板主要用于围护和分隔空间,不承重。框架和楼板一般根据设计图纸,在建筑施工现场现浇制作而成。现有技术中的框架结构建筑的墙板部分一般包括三种施工方法,第一种是在建筑施工现场,在框架上现浇制作;第二种是使用砖块结构填充于框架之间,形成墙板;第三种是在构件预制工厂,根据墙板的尺寸,利用模具浇注制作,然后将预制的墙板装配到框架上。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框架结构建筑,存在墙板的质量较大,需要材料较多的技术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体墙、建筑及轻体墙的制造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框架结构建筑所存在的墙板的质量较大,需要材料较多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轻体墙,本发明提供的轻体墙包括:混凝土墙体和多个轻质腔体;多个轻质腔体嵌入混凝土墙体中,并且在混凝土墙体中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轻体墙还包括连通管,连通管嵌入混凝土墙体中,并且各个轻质腔体之间通过连通管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多个轻质腔体和连通管组成连通的网状管路,网状管路设置有出水口和进水口,出水口设置于混凝土墙体的底部,进水口设置于混凝土墙体的顶部。

进一步的,轻质腔体设置为球形。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轻体墙还包括钢筋构件,钢筋构件嵌入混凝土墙体中。

进一步的,轻质腔体设置于钢筋构件的框架中。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建筑,本发明提供的建筑包括上述的轻体墙。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建筑包括建筑框架,轻体墙填充于建筑框架中。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的建筑还包括循环供水系统,轻体墙中的出水口和进水口均与循环供水系统连通。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轻体墙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轻体墙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用墙体模板搭建混凝土浇筑模;使用钢筋捆扎制作钢筋构件;将钢筋构件设置于混凝土浇筑模中;将轻质腔体设置于钢筋构件的框架中;向混凝土浇筑模中浇注水泥浆。

本发明提供的轻体墙、建筑及轻体墙的制造方法,涉及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轻体墙包括:混凝土墙体和多个轻质腔体;多个轻质腔体嵌入混凝土墙体中,并且在混凝土墙体中间隔分布。轻质腔体在混凝土墙体中占据空间,可以减少混凝土墙体中水泥等建筑材料的用量,起到节约材料,降低工程成本的效果。而且,在减少建筑材料的用量的情况下,还可以使混凝土墙体具有足够的厚度,满足强度和隔热性能的要求。

多个轻质腔体分布于混凝土墙体中,使混凝土墙体形成空心结构,可以降低热量通过混凝土墙体传递的速度,进一步提高本发明提供的轻体墙的隔热性能。

轻质腔体本身质量较轻,在混凝土墙体中形成多个空腔,并且可以使多个空腔在混凝土墙体中有规律地均匀分布,使混凝土墙体各部分强度保持均衡,从而使本发明提供的轻体墙在具有较高强度的前提下,减小重量,便于制造和后期装配施工。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提供的轻体墙,缓解了现有技术中的框架结构建筑所存在的墙板的质量较大,需要材料较多的技术问题。

所述的建筑及轻体墙的制造方法与上述的轻体墙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体墙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标:01-混凝土墙体;02-轻质腔体;03-连通管;04-钢筋构件;051-进水口;052-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轻体墙,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体墙包括:混凝土墙体01和多个轻质腔体02;多个轻质腔体02嵌入混凝土墙体01中,并且在混凝土墙体01中间隔分布。

具体地,轻质腔体02在混凝土墙体01中占据空间,可以减少混凝土墙体01中水泥等建筑材料的用量,起到节约材料,降低工程成本的效果。而且,在减少建筑材料的用量的情况下,还可以使混凝土墙体01具有足够的厚度,满足强度和隔热性能的要求。

多个轻质腔体02分布于混凝土墙体01中,使混凝土墙体01形成空心结构,可以降低热量通过混凝土墙体01传递的速度,进一步提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体墙的隔热性能。

轻质腔体02本身质量较轻,在混凝土墙体01中形成多个空腔,并且可以使多个空腔在混凝土墙体01中有规律地均匀分布,使混凝土墙体01各部分强度保持均衡,从而使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体墙在具有较高强度的前提下,减小重量,便于制造和后期装配施工。

具体地,在浇注混凝土墙体01时,将轻质腔体02嵌入墙体的浇注模具中,使混凝土墙体01和轻质腔体02形成一体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体墙采用在建筑施工现场现浇制作的方法制造。在完成浇筑的建筑物的框架上,安装墙体的浇注模具,将轻质腔体02按照设定位置固定于模具中,浇注混凝土浆或者水泥浆,从而完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体墙的制作和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体墙采用在预制工厂预制的方式制造。根据建筑物的框架的尺寸,设计需要填充的墙体的尺寸;按照设计尺寸,在预制工厂,搭建墙体的浇注模具,并且将轻质腔体02固定于模具中;浇注混凝土浆或者水泥浆,完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体墙的制造。将完成建筑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体墙搬运至建筑施工现场,装配到建筑物的框架上的设定位置。

在预制工厂预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体墙的制造方式,可以提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体墙的制造效率,减少建筑施工现场墙体的施工时间,从而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节约施工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轻质腔体02采用塑料制成,使轻质腔体02本身质量较轻,并且具有较好的绝热性。轻质腔体02自身具有较高强度,可以承受混凝土墙体01浇注时的压力,保持自身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轻质腔体02采用硬聚氯乙烯制成,使轻质腔体02质量较轻,并且具有较高的强度。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轻质腔体02采用碳纤维制成。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体墙还包括连通管03,连通管03嵌入混凝土墙体01中,并且各个轻质腔体02之间通过连通管03相互连通。

具体地,多个轻质腔体02分布于混凝土墙体01中,并且通过连通管03连通。可向轻质腔体02中通入用于温度调节的流体,流体在轻质腔体02和连通管03中流动,并且通过混凝土墙体01与外部进行热量传递,起到调节建筑物内部空间的温度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轻质腔体02上设置有连接口,连通管03与连接口配合,实现轻质腔体02与连通管03之间的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通管03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连通管03采用碳纤维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体墙装配于建筑物的内墙。轻质腔体02中的流体通过混凝土墙体01与两侧空间进行热量传递,从而对两侧的空间的温度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混凝土墙体01的一侧设置有保温层。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体墙作为建筑物的外墙。设置有保温层的一侧朝向建筑物的外侧,可以阻隔轻质腔体02中的流体与建筑物外部空间的热量传递,提高对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温度调节的效率,并且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夏季可向轻质腔体02中通入自来水,自来水温度较低,可吸收建筑物内部空间的热量,给内部空间降温。

在一些实施例中,冬季可向轻质腔体02中通入热水,热水在轻质腔体02和连通管03中流动,可向建筑物的内部空间传递热量,提高内部空间的温度。

进一步的,多个轻质腔体02和连通管03组成连通的网状管路,网状管路设置有出水口052和进水口051,出水口052设置于混凝土墙体01的底部,进水口051设置于混凝土墙体01的顶部。

具体地,请参照图1,相邻的轻质腔体02之间通过连通管03连通,流体通过进水口051进入,并且经过各个轻质腔体02,从出水口052排出。将进水口051设置于混凝土墙体01的顶部,有利于流体在轻质腔体02和连通管03从进水口051向出水口052顺畅流动,提高对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进行温度调节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口051和出水口052与水循环装置连通,水通过水循环装置在轻质腔体02和连通管03中循环流动,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节省运行成本

在一些实施中,水循环系统包括水泵和制冷机;出水口052与制冷机连接,制冷机与水泵连接,水泵与进水口051连接。出水口052排出的水,经过制冷机降低温度;然后通过水泵泵入进水口051,再次进入轻质腔体02和连通管03中,循环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口051和出水口052与现有建筑物的供暖系统连通。暖气从进水口051进入,并在轻质腔体02和连通管03中流动,然后通过出水口052回流至供暖系统。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进水口051和出水口052与地源热泵水循环系统连通。地源热泵水循环系统可提供温度相对恒定的水源,水温一般为12℃-22℃,从而实现在夏天为室内降温,在冬天给室内升温。这种方式节约资源,减少对能源的消耗。

进一步的,轻质腔体02设置为球形。

具体地,轻质腔体02的外形设置为球形,有利于在混凝土墙体01在浇注时,混凝土浆或者水泥浆在模具中顺畅流动,使轻质腔体02与混凝土墙体01紧密贴合,减少混凝土墙体01中的空隙,使混凝土墙体01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轻质腔体02的内部腔室设置为球形,有利于进行温度调节的水在轻质腔体02中顺畅流动,减少水和杂质在轻质腔体02中积存,一方面避免积水和杂质造成轻质腔体02腐蚀破损,另一方面使水流动更加顺畅,提高温度调节的效果。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轻质腔体02设置为长方体或者正方体。轻质腔体02的内部腔室和外形均设置为长方体或者正方体。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体墙还包括钢筋构件04,钢筋构件04嵌入混凝土墙体01中。

具体地,钢筋构件04包括多根钢筋,多根钢筋交错设置,并且通过绑扎固定。钢筋构件04可以提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体墙的强度,使其具有优良的建筑性能。

进一步的,轻质腔体02设置于钢筋构件04的框架中。

具体地,钢筋构件04形成“井”字形框架;轻质腔体02设置于框架中,可避免在浇注混凝土墙体01时,轻质腔体02在的位置发生偏移,使得轻质腔体02在混凝土墙体01中的分布位置更加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轻质腔体02绑扎固定于钢筋构件04。

在一些实施例中,轻质腔体02的外壁与四周的钢筋构件04的框架抵接,从而给轻质腔体02定位。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建筑,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包括上述的轻体墙。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包括住宅建筑。使用上述的轻体墙作为外墙和内墙,可以减少墙体的质量,节约墙体的材料,缩减建筑成本,更加环保节约;并且采用装配式的工作方式,可缩减施工工期。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包括建筑框架,轻体墙填充于建筑框架中。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采用框架式结构,还包括楼板,楼板和建筑框架均采用现浇的方式制作。上述轻体墙采用现浇或者预制的方式制作。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还包括循环供水系统,轻体墙中的出水口052和进水口051均与循环供水系统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循环供水系统包括上述水循环系统,通过水循环系统,水在轻质腔体02和连通管03中循环流动。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的内部空间的温度进行调节。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轻体墙的制造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轻体墙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用墙体模板搭建混凝土浇筑模;使用钢筋捆扎制作钢筋构件04;将钢筋构件04设置于混凝土浇筑模中;将轻质腔体02设置于钢筋构件04的框架中;向混凝土浇筑模中浇注水泥浆。

具体地,在进行钢筋构件04的搭建过程中,可将轻质腔体02设置有钢筋构件04的设定位置。可在钢筋构件04搭建完成后,在钢筋构件04的两侧搭建模板,以完成混凝土浇筑模的搭建制作。

在进行混凝土浆的浇注前,预留好出水口052和进水口051,并对端口进行保护,放置堵塞。

向轻质腔体02中注水,以检查是否有渗漏。

向混凝土浇筑模中注入混凝土浆或者水泥浆,并利用震荡或超声方式,消除浇筑死角与空洞。

混凝土墙体01凝固后,进行探伤检查,以保证强度满足要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而这些修改、替换或者组合,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