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墙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27706发布日期:2018-12-19 06:00阅读:658来源:国知局
隔墙及其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装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墙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墙体是建筑施工及室内装饰的重要内容,按照功能可大致分为实体承重墙与轻质隔断墙两大类;实体承重墙主要对建筑起到支撑、承重等结构性作用,轻质隔断墙主要起到对空间的围护与划分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轻质隔墙的形式以轻钢龙骨隔墙为主。轻钢龙骨隔墙搭建时,先用钢材构成骨架,再在骨架的两侧安装面板。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骨架隔墙存在着安装复杂、安装工期长,现场施工噪音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隔墙及其安装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隔墙,其包括:多个第一隔墙模块,所述第一隔墙模块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相邻所述第一隔墙模块通过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插接;其中,所述第一插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板和第二槽板,所述第二插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槽板和第四槽板,第二槽板卡接在第三槽板和第四槽板之间,第四槽板卡接在第一槽板和第二槽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墙模块包括多个连接龙骨、相对设置的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所述第一墙板和第二墙板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所述第一墙板朝向第二墙板的内板面和所述第二墙板朝向第一墙板的内板面上均设置有多个与连接龙骨一一对应的第一插接槽,所述连接龙骨包括第一插接头和第二插接头,第一插接头和第二插接头分别与两个墙板的第一插接槽卡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槽还包括第一横板和第一竖板,所述第一横板由第一墙板朝向第二墙板的内板面延伸形成,所述第一竖板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横板和第二槽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插槽还包括第二横板和第二竖板,所述第二横板由第一墙板背离第二墙板的外板面延伸形成,第二竖板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侧分别与第二横板和第四槽板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墙体转接件,所述墙体转接件包括转接本体,所述转接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转接面,所述第一转接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槽与第一插槽插接,所述第一卡接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第二卡板与第一插槽卡接,所述第二槽板卡接在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之间。

可选地,第一卡接槽还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转接面和第二固定板的第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第二侧与第二卡板的外板面固定连接,其中,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延伸方向一致。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隔墙模块,所述第二隔墙模块包括第一侧封边件、第一墙体、安装龙骨、第二墙体和第二侧封边件,所述第一侧封边件和第二侧封边件上均包括侧封板,所述侧封板的第一板面上具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侧封边件上背离第一板面的第二板面与所述墙体转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安装龙骨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头和第二卡接头,所述第一侧封边件的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墙体的第一卡槽卡接,所述第一墙体的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接头卡接,所述第二卡接头与第二墙体的第一卡槽卡接,所述第二墙体的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侧封边件的第一卡接部卡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接部中空,所述第一卡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隔音条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板面。

可选地,所述安装龙骨包括安装本体,所述安装本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面的方向延伸出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方向延伸出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两个板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头和第二卡接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隔墙的隔墙安装方法,其包括:将其中一个第一隔墙模块的第一插槽插入与其相邻的另一个第一隔墙的第二插槽内,将相邻第一隔墙模块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隔墙及其安装方法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隔墙模块,相邻隔墙模块通过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插接,所有部件在工厂工业化生产,在装修现场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安装,实现了隔墙的快速工业化安装,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避免了传统装修作业现场比较脏的情况,噪音小,污染小,有利于环保;而且现场无需熟练的技术工人施工,降低了安装成本,此外该隔墙还能满足石材、瓷砖的施工要求,饰面效果丰富,装修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隔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隔墙模块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墙体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墙体转接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隔墙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封边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隔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隔墙模块与原始墙面的连接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侧边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隔墙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隔墙,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隔墙模块7。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隔墙模块7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槽711和第二插槽712,相邻所述第一隔墙模块7通过第一插槽711和第二插槽712插接。

其中,所述第一插槽7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板7111和第二槽板7112,所述第二插槽7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槽板7121和第四槽板7122,第二槽板7112卡接在第三槽板7121和第四槽板7122之间,第四槽板7122卡接在第一槽板7111和第二槽板7112之间。

组装时,直接将相邻第一隔墙模块7通过第一插槽711和第二插槽712卡接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隔墙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隔墙模块,相邻隔墙模块通过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插接,所有部件在工厂工业化生产,在装修现场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安装,实现了隔墙的快速工业化安装,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避免了传统装修作业现场比较脏的情况,噪音小,污染小,有利于环保;而且现场无需熟练的技术工人施工,降低了安装成本,此外该隔墙还能满足石材、瓷砖的施工要求,饰面效果丰富,装修效果好。

较佳地,如图2所示,隔墙还包括墙体转接件6,其包括:转接本体,所述转接本体上具有第一转接面61和第二转接面62。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转接面61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隔墙模块7卡接的第一卡接槽611,所述第二转接面62用于与另一第一隔墙模块7连接。

墙体转接件使用时,直接将墙体转接件6安装到预定位置,然后将第一卡接槽611与第一隔墙模块7卡接,将第二转接面62与另一第一隔墙模块7连接,即可实现墙体的转接。

墙体转接件通过设置第一转接面和第二转接面,并在第一转接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接槽,墙体转接时,直接将第一隔墙模块7与第一卡接槽卡接,另一第一隔墙模块7与第二转接面连接,即可实现墙体转接,可简化施工工序,大大缩短施工工期,提高墙体转接效率。

较佳地,所述第一卡接槽6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板6111和第二卡板6112,所述第一卡板6111朝向所述第二卡板6112的内板面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二卡板6112远离所述第一卡板6111的外板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通过将第一卡接槽611设置为第一卡板6111和第二卡板6112,可方便与第一隔墙模块7卡接,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3所示,第一卡板6111和第二卡板6112均垂直于第一转接面61,第一卡板6111的宽度小于第二卡板6112的宽度,其中宽度方向垂直于第一转接面61。

进一步地,第一卡接槽61还包括第一固定板6113和第二固定板6114,所述第一固定板6113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与第一转接面61和第二固定板6114的第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6114的第二侧与第二卡板6112的外板面固定连接,其中,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延伸方向一致。其中,第一侧和第二侧均为长度方向的两侧。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6113和第二固定板6114,可增加第二卡板6112的强度。

如图3所示,第一固定板6113分别与第二固定板6114和第二卡板6112垂直。第一固定板6113、第二固定板6114、第二卡板6112和第一转接面61围成中空区域,以提高隔音效果。

第一转接面61的第一卡槽61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以增加与墙体的连接稳定性。两个第一卡槽611分别位于第一转接面长度方向的两侧上。与第一转接面61相邻的转接面为第二转接面62和第四转接面64。靠近第二转接面62的第一卡槽611的第一固定板6113与第二转接面62共面,可增加第一固定板6113强度。在本实施例中,靠近第二转接面62的第一卡槽611的第一固定板6113由第二转接面62延伸形成,以方便制造。

相应地,靠近第四转接面64的第一卡槽611的第一卡板与第四转接面64共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部与所述第一转接面61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与第一转接面61的间距,以增加卡接强度。

如图3所示,第一凸起部位于第二卡板6112的端部,第二凸起部也位于第一卡板6111的端部。

较佳地,第二转接面62上设置有与另一第一隔墙模块7卡接的第二卡接槽621,所述第二卡接槽6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卡板6211和第四卡板6212,所述第三卡板6211朝向第四卡板6212的内板面上设置有第三凸起部,所述第四卡板6212远离所述第三卡板6211的外板面上设置有第四凸起部。通过设置第二卡接槽621,可方便墙体转接件6与另一第一隔墙模块7连接,提高转接效率。

进一步地,第二卡接槽621还包括第三固定板6214和第四固定板6213,所述第三固定板6214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与第二转接面62和第四固定板6213的第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板6213的第二侧与第四卡板6212的外板面固定连接,以增加第四卡板6212的强度。

如图3所示,第四固定板6213均与第三固定板6204和第四卡板6212垂直,且与第二转接面62平行。第四固定板6213、第三固定板6204、第四卡板6212和第二转接面62围成中空区域,以提高隔音效果。

第二转接面62上第二卡槽62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以增加与墙体的连接稳定性。两个第二卡槽621位于第二转接面6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上。其中,靠近第一转接面61的第二卡槽621的第三卡板6211由第一转接面61延伸形成。靠近第三转接面63的第二卡槽621的第三固定板6214由第三转接面63延伸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凸起部与所述第二转接面62的间距小于所述第四凸起部与第二转接面62的间距,以增加卡接强度。

第三凸起部位于第三卡板6211远离第二转接面62的一端上,第四凸起部位于第四卡板6212远离第二转接面62的一端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卡板6111、第二卡板6112、第三卡板6211和第四卡板6212沿顺时针排布,可使第一卡槽611与第二卡槽612结构一致,以方便墙体转接件加工,降低生产成本。

如图4所示,第一隔墙模块7的第一插槽与墙体转接件6上的第一卡槽611卡接。另一第一隔墙模块7的第一插槽与第二卡槽621卡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隔墙模块7和另一第一隔墙模块7均包括多个连接龙骨73、相对设置的第一墙板71和第二墙板72,所述第一墙板71朝向第二墙板72的内板面和第二墙板朝向第一墙板71的内板面上均设置有多个与连接龙骨73一一对应的第一插接槽713,连接龙骨73上设置有第一插接头和第二插接头,第一插接头和第二插接头分别与两个墙板的第一插接槽713卡接。

第一墙板71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槽711和第二插槽712。第二墙板72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侧上也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槽711和第二插槽712。

第一墙板71的第一插槽711和第二墙板72的第一插槽均与墙体转接柱6的第一转接面61上的第一卡槽611卡接。

第一墙板71和第二墙板72结构相同,现以第一墙板71为例,说明其结构。

如图2所示,第一墙板71中空,以减轻自重。

进一步地,第一墙板71内部设置有多个间隔板714,所述多个间隔板714将第一墙板71内间隔成多个空腔,在保证墙板强度的同时,还可提高隔音效果。

较佳地,第一墙板71具有两个内侧壁,靠近第二墙板7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加强筋715,所述加强筋715设置在相邻间隔板714之间,以增加第一墙板71的强度。

进一步地,间隔板714与第一墙板71的内侧壁的夹角均为倒角,以加强间隔板714对墙板的支撑,提高墙板强度。

可选地,相邻第一插接槽713的间距相同,相邻第一插接槽713之间的空腔数量相同,且每个空腔的尺寸也相同,保证多个第一插接槽713沿第一墙板71的宽度方向均匀排布,以保证第一墙板71各处受力均衡。

较佳地,第一插接槽713的两个槽壁分别与相邻两个间隔板714共面,以增加第一插接槽713的强度。

进一步地,与第一插接槽713的两个槽壁共面的两个间隔板714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板716,固定板716与间隔板714平行,以增加第一插接槽713处墙板的强度。

固定板716与第一墙板71的内侧壁的夹角也为倒角。在本实施例中,倒角为圆弧倒角。

如图2所示,第一插槽7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板7111和第二槽板7112,第一槽板7111朝向第二槽板7112的内板面上设置有第五凸起部,第二槽板背离所述第一槽板的外板面上设置有第六凸起部。第二槽板的外板面朝向另一第一隔墙模块7。第一插槽711与第一卡槽611插接。

其中,第二槽板7112插入第一卡槽611内,通过第一凸起部和第六凸起部卡接。第二卡板6112插入第一插槽711内,通过第二凸起部与第七凸起部卡接。

进一步地,第一插槽711还包括第一横板7113和第一竖板7114,第一横板7113由第一墙板71朝向第二墙板72的内板面延伸形成,第一竖板711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横板7113和第二槽板711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横板7113和第一竖板7114,可提高第二槽板7112的强度。

可选地,第二插槽7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槽板7121和第四槽板7122,第三槽板7121朝向第四槽板7122的内板面上设置有第七凸起部,第四槽板背离第三槽板的外板面上设置有第八凸起部。相邻隔墙板的第一插槽711与第二插槽712插接。

其中,第二槽板插入第二插槽712内,通过第六凸起部和第七凸起部卡接,第四槽板插入第一插槽711内,通过第五凸起部和第八凸起部卡接。通过设置第二插槽712,相邻墙板通过第一插槽711与第二插槽712卡接相连接,可适应不同长度的墙体要求。

同样地,第二插槽712还包括第二横板7124和第二竖板7123。第二横板7124由第一墙板71背离第二墙板72的外板面延伸形成,第二竖板7123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侧分别与第二横板7124和第四槽板7122连接,以提高第四槽板7122的强度。

如图2所示,第一槽板7111也由第一墙板71背离第二墙板72的外板面延伸形成。第三槽板7121也由由第一墙板71朝向第二墙板72的内板面延伸形成。

第一竖板7114分别与第一横板7113和第二槽板7112垂直,第二竖板7123也分别与第二横板7124和第四槽板7122垂直。

优选地,第二槽板7114、第一横板7113、第一竖板7114和作为第一插槽711槽底的间隔板714围成中空区域,以提高隔音效果。

同样地,第四槽板7122、第二横板7124、第二竖板7123和作为第二插槽712槽底的间隔板714也围成一中空区域。

如图3所示,转接本体包括外筒65和内筒66,外筒65套设在内筒66上,外筒65和内筒66通过多块中间板67连接,多块中间板67将外筒65和内筒66间隔成多个空腔,以提高隔音效果。

进一步地,多块中间板67沿内筒66的周向均匀排布,以方便中间板的布置。在本实施例中,外筒65和内筒66均为方筒。

较佳地,如图5所示,隔墙还包括第二隔墙模块,其包括:第一侧封边件、第一墙体、安装龙骨、第二墙体和第二侧封边件。在图5中,左侧的侧封边件1为第一侧封边件,右侧的为第二侧封边件。

如图6-7所示,第一侧封边件和第二侧封边件上均具有第一卡接部101,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安装龙骨4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头401和第二卡接头402。第一侧封边件上背离第一板面的第二板面与所述墙体转接件6连接,例如,第一侧封边件与墙体转接件6的第三转接面63连接。

第一侧封边件的第一卡接部101与第一墙体的第一卡槽卡接,第一墙体的第二卡槽与第一卡接头401卡接,第二卡接头402与第二墙体的第一卡槽卡接,第二墙体的第二卡槽与第二侧封边件的第一卡接部101卡接。

通过墙体转接件将第一隔墙模块与第二隔墙模块连接,可实现不同类型的隔墙模块的连接,而且将第二隔墙模块设置成第一侧封边件、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第二侧封边件,各部件之间通过简单地组装即可实现隔墙的安装,无需按照固定的安装方向进行安装,不仅可大大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实现隔墙的快速工业化安装,而且还可减小隔墙各部分的体积,便于隔墙的运输和安装,进一步地提高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均包括第一隔墙板201和第二隔墙板202。所述第一隔墙板201和第二隔墙板201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隔墙板201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2011和第二卡槽2012。所述第二隔墙板202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槽2021和第二卡槽2022。

侧封板的第一板面上还设置有第二卡接部102。第一卡接部101和第二卡接部102位于第一板面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侧上,例如长度方向的两侧。

其中,第一隔墙板201的第一卡槽2011和第二隔墙板202的第一卡槽2021位于同侧,第一隔墙板201的第二卡槽2012和第二隔墙板202的第二卡槽2022位于同侧。

第一侧封边件的第一卡接部101与第一隔墙板201的第一卡槽2011卡接,第二卡接部102与第二隔墙板202的第一卡槽2021卡接。

通过将墙体设置为第一隔墙板201和第二隔墙板202,不仅能够进一步地减轻墙体的重量,而且隔墙板的内外板面均是平面,可方便叠放,便于运输。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卡接部101中空,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隔音条103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朝向第一板面。通过将第一卡接部101设置为中空,并设置用于安装隔音条103的第一开口,可在侧封边件1减重的同时,增加侧封边件1的隔音效果。

第一开口的内径与隔音条103的外径相等,以将隔音条103夹持在第一开口上。

同样地,所述第二卡接部102中空,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隔音条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板面,以更好地密封隔墙侧边,提高隔音效果。

如图6所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正对第一板面,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内均安装有隔音条103,以提高侧封边件与隔墙板之间的隔音效果。

较佳地,所述第一板面上设置有加强件104,所述加强件104位于所述第一卡接部101和第二卡接部102之间,以增加侧封板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侧封边件和第二侧封边件上的加强件104分别抵靠在第一隔墙板201和第二隔墙板202的内板面上,不仅可加强隔墙板之间的连接,还可对隔墙板起到支撑作用,以使墙体更加稳定结实。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104远离所述第一板面的侧面上设置有导槽1041,以方便钻入紧固件将侧封边件安装固定。其中,紧固件可以采用螺钉等。

在图6的实施例中,导槽1041为v型槽,导槽1041所在加强件104侧面的背面上具有凸起,凸起由导槽1041凹陷形成,以保证加强件104各处的壁厚相等,保证加强件104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104中空,以减轻侧封边件的重量。

如图6所示,第一卡接部101、第二卡接部102和加强件104的形状均大致为矩形。

优选地,所述侧封板上背离所述第一板面的第二板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隔音条103的嵌缝槽107,嵌缝槽107与所述加强件104一一对应,所述嵌缝槽107位于所述加强件104内。

如图6所示,嵌缝槽107为半圆形槽,以方便隔音条103安装在嵌缝槽107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面上设置有定位部106,所述第一卡接部101和第二卡接部102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定位部106的两侧。通过设置定位部106可避免侧封边件1安装倾斜,提高侧封边件1安装固定的精确性,避免因侧封边件1安装倾斜导致的重复安装问题,提高安装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部106为凸起。

可选地,所述加强件10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加强件104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定位部106的两侧,两个加强件104通过连接筋105连接,可进一步地提高侧封边件1的强度。

进一步地,连接筋105与第一板面通过竖直板连接,以提高连接筋105的强度。

如图7所示,所述安装龙骨4包括安装本体403,所述安装本体403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

所述第一安装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安装面的方向延伸出第一安装板4031,所述第二安装面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安装面的方向延伸出第二安装板4032,所述第一安装板4031和第二安装板4032的两个板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头401和第二卡接头402。

第一安装板4031上的第一卡接头401和第二卡接头402分别与第一墙体的第一隔墙板201的第二卡槽2012和第二墙体的第一隔墙板201的第一卡槽2011卡接。

同样地,第二安装板4032上的第一卡接头401和第二卡接头402分别与第一墙体的第二隔墙板202的第二卡槽2022和第二墙体的第二隔墙板202的第一卡槽2021卡接。

进一步地,安装本体403中空,以减轻安装龙骨4的自重,同时还可形成声闸,提高隔音效果。

优选地,安装本体403内部设置有加强板,加强板与第一安装面平行,以增加安装本体403的强度。

较佳地,第一卡接头401中空,进一步地减轻安装龙骨的自重。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板4031上的第一卡接头40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隔音条的第一安装口,第一安装口朝向第一安装板4031。隔音条夹持在安装孔内,可增大相邻隔墙之间的隔音效果。

同样地,第一安装板4031上的第二卡接头402中空,其上设置有用于夹持隔音条的第二安装口,第二安装口均朝向第一安装板4031。

相应地,第二安装板4032上的第一卡接头401的第一安装口、第二卡接头402的第二安装口均朝向与第二安装板4032。

如图5所示,第一安装口和第二安装口内均设置有隔音条,以提高隔音效果。

安装龙骨在连接相邻墙体的同时,第一安装面与第一隔墙板201朝向第二隔墙板202的内板面抵接,第二安装面与第二隔墙板202朝向第一隔墙板201的内板面抵接,不仅可加强隔墙板之间的连接,还可对隔墙板起到支撑作用,增加墙体的强度,以使墙体更加稳定结实,同时还可减少用料,降低成本。

优选地,第一隔墙板201、第二隔墙板202和安装龙骨4均为挤出型材,进一步地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卡接头401、第二卡接头402、第一卡接部101和第二卡接部102均包括直板和弯折板,直板和弯折板相对设置,且直板与弯折板之间具有空隙,以形成安装隔音条的开口或者安装口。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隔墙板201与第二隔墙板202的结构一致。现以第一隔墙板201为例说明其结构。

如图8所示,第一隔墙板201中空,其内设置有多个加固板2014,加固板2014与第一隔墙板201的两个内壁固定连接,多个加固板2014在第一卡槽2011和第二卡槽2012之间均匀排布,以使第一隔墙板201内部形成多个大小相同的空腔,以提高隔墙板的隔音效果。

进一步地,加固板2014与第一隔墙板201的两个内壁的夹角均为倒角,以增加加固板2014对隔墙板的支撑能力,提高隔墙板的强度。

如图8所示,倒角为圆弧倒角,可进一步地提高支撑能力。

第一卡槽2011和第二卡槽2012的两个相对的内槽壁上具设置有第九凸起部,第一卡接部101、第二卡接部102、第一卡接头401和第二卡接头402上均设置有与第九凸起部一一对应的凹陷,通过凹陷与第九凸起部配合实现卡接。

可选地,如图9-10所示,隔墙还包括侧边龙骨8,其包括第一龙骨本体81和第二龙骨本体82。

所述第一龙骨本体81包括用于与待连接物连接的第一基板811,所述第一基板811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板812和第一卡合部813。

第一侧板812和第一卡合部813位于第一基板811长度方向的两侧。

第二龙骨本体82包括第二基板821,所述第二基板821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二侧板822和第二卡合部823。

所述第一侧板812和第二侧板8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卡合部813与第二卡合部823卡接。侧封边件1置于侧边龙骨8内,位于第一侧板812和第二侧板822之间。

装配时,先将第一龙骨本体81通过第一基板811安装在原始墙面上。如图9所示,第一基板811可通过塑料膨胀组件2091安装在原始墙面上。

侧封边件1通过与墙体卡接固定在侧边龙骨8内。再将第二卡合部823插入侧封边件1与原始墙面之间的间隙内,并与第一卡合部813卡接。

通过将侧封边件设置在侧边龙骨内,侧边龙骨通过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卡接组装,将侧封边件与原始墙面之间的空隙遮挡,隔墙板、侧封边件与侧边龙骨均不需要连接,可精简安装流程,提高安装效率,同时装修效果好。

进一步地,第一卡合部813呈弯折状,包括第一卡接板8131和第二卡接板8132,所述第一卡接板8131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基板811和第二卡接板8132连接,第一卡接板8131与第二卡接板8132形成第一卡口。

第二卡合部823也呈弯折状,包括第三卡接板8231和第四卡接板8232,所述第三卡接板8231延伸方向相同的两侧分别与第四卡接板8232的第一侧和第二基板821连接,第三卡接板8231和第四卡接板8232形成第二卡口。

所述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均朝向所述待连接物(例如原始墙面),所述第二卡合部823卡接在所述第一卡合部813与待连接物之间,第二卡合部823位于第一卡合部813的第一卡口内。通过将第一卡合部813和第二卡合部823设置为弯折状,并且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均朝向待连接物(例如墙面),不仅可精简第一龙骨本体81和第二龙骨本体82的结构,降低生产成本,还可方便第二龙骨本体82的安装,提高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板8131与第二卡接板8132的第一夹角大于第三卡接部8231与第四卡接板8232的第二夹角,在保证第二卡合部823卡接在所述第一卡合部813与待连接物之间的情况下,方便第二卡合部823插入第一卡合部813与待连接物之间,提高装配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均介于135-150°。

较佳地,所述第一侧板812与第二侧板822平行,便于与隔墙更好地配合,提高装修效果。

如图10所示,第一侧板812与第二侧板822均与第一隔墙板201和第二隔墙板202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811与第二基板822平行,以方便第二卡合部823插入第一卡合部813与待连接物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板812与第一基板811垂直,第二侧板822与第二基板821垂直,以便于第一龙骨本体81和第二龙骨本体82的制作,降低生产成本。

较佳地,第一侧板812与第一卡合部813的间距大于第二侧板822与第二卡合部823之间的间距,在保证卡接强度的情况下,减小第二卡合部823的插入深度,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卡接板8232的第二侧的端面8233与所述第二基板822的外板面共面,以方便第二卡合部823插入第一卡合部813与墙面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812远离所述第一基板811的端面的外边角设置为倒角,不仅能够提高装修效果,还可避免安装时,毛刺伤到安装人员。

对应地,所述第二侧板822远离所述第二基板821的端面的外边角也设置为倒角。倒角均为圆弧倒角。

进一步地,第一龙骨本体81和第二龙骨本体82均为一体成型,以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侧边龙骨8内设置有玻璃棉2092,以提高侧边龙骨8与侧封边件1之间的隔音效果。

如图9所示,第一隔墙板201朝向第二隔墙板202的内板面上设置有隔音毡203,以提高隔墙的隔音效果。

进一步地,隔音毡203上安装有吸音棉205,以进一步地提高隔墙的保温隔音效果。吸音棉205可采用玻璃棉。

优选地,吸音棉205和隔音毡203一起通过保温钉204固定在第一隔墙板201的内板面上。

进一步地,吸音棉205与第二隔墙板202之间具有空气层,可进一步地提高隔音效果。

基于上述的隔墙,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隔墙安装方法,其特包括:

将其中一个第一隔墙模块的第一插槽插入与其相邻的另一个第一隔墙的第二插槽内,将相邻第一隔墙模块连接。其中,第一插槽的两个槽板与第二插槽的两个槽板相间设置,第二槽板卡接在第三槽板和第四槽板之间,第四槽板卡接在第一槽板和第二槽板之间。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