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踢脚线及其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0337发布日期:2018-11-28 00:01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家装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不锈钢踢脚线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踢脚线是家装领域的常用装修材料,踢脚线一般为条形板,踢脚线一般安装于墙壁上紧靠地面的位置,踢脚线在起到装饰效果的同时还能起到保护功能。踢脚线能够保护人正常走动时脚能接触到的墙面区域,减少外力碰撞墙面底部造成的墙面损坏;其次,踢脚线能够方便地进行擦洗。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441860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铝材踢脚线的连接结构,包括踢脚线和塑料的固定板,踢脚线由铝材制成,固定板与踢脚线通过侧壁紧贴固定。但铝制的踢脚线质地仍不够坚硬,踢脚线容易产生形变;且铝制的踢脚线在长期使用后容易产生氧化,氧化铝在冲击作用下容易产生剥离,铝制的踢脚线逐渐变薄进而损坏。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踢脚线,具有不易形变、不易氧化、寿命长的优点。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不锈钢踢脚线,包括由不锈钢制成的外板、由塑料制成的内板,所述外板和内板通过板面紧贴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踢脚线通过不锈钢制成的外板与塑料制成的内板结合,内板加强了外板的强度和抗弯能力;不锈钢材质的外板与铝材相比硬度、刚度更高,外板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因磕碰产生形变;且正常情况下,不锈钢的抗氧化能力强于铝材,外板的使用寿命较长。优选的,所述外板背离内板的板面上设置有防护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护层在起到装饰效果的同时,能降低外板与外界空气、水的接触机会,从而降低外板产生锈蚀的几率。优选的,所述外板宽度方向的两边沿向内板方向弯折形成限位槽,所述内板通过宽度方向的两边沿嵌设于两个限位槽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板与内板的结合足够稳固,无需在两者之间涂覆胶黏剂;且踢脚线的宽度两侧处于圆滑状态,用户接触时不易受伤。安装本踢脚线时,内板为本踢脚线相对靠墙的一侧,正常情况下外板形成限位槽的部位不易与外界的活动物体产生接触,外板不易外翻与内板分离。优选的,所述内板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卡接条,所述卡接条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卡接槽;还包括用于与墙面固定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嵌入卡接槽内并与卡接槽建立滑动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本踢脚线时,预先将固定板安装于墙面底部,然后将内板通过卡接槽滑入或卡入固定条上完成内板与固定板的安装,安装过程较为简便。内板与固定板安装完成后,内板、外板将固定板遮盖,固定板的安装结构不外露,不会对本踢脚线的装饰效果产生影响。优选的,所述外板包括位于宽度方向一侧边沿的倾斜部,所述倾斜部向内板方向倾斜,所述倾斜部背离外板中心的边沿延伸至固定板背离内板的板面所处平面上;所述内板包括与倾斜部紧贴固定的配合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倾斜部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提高本踢脚线与墙面的紧贴程度,在提高装饰效果的同时外界的污物不易进入踢脚线和墙面之间,另一方面使踢脚线的顶部趋向于平滑,降低人磕碰时受伤的几率。优选的,所述倾斜部、配合部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多处弯折,所述倾斜部的弯折线沿倾斜部的长度方向延伸。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处弯折的倾斜部、配合部能够增强踢脚线长度方向上的刚度,踢脚线不易产生弯折损坏。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踢脚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通过热转印在不锈钢板上印出防护层;步骤S2:将不锈钢板通过折边机折出倾斜部;步骤S3:取预先成型好的内板,将内板叠于不锈钢板上;步骤S4:通过折边机在不锈钢板上折出限位槽,从而形成完整形状的外板并将内板限位于外板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热转印适合大量生产,且形成的图案品质较高,热转印出的防护层在满足装饰需求的同时不易从外板上剥落;通过步骤S2和步骤S4的分次折边,能够实现内板与外板的准确定位。本生产工艺操作简单,适合踢脚线的大批量生产。优选的,所述步骤S1时,热转印的温度为260~30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热转印的温度为260~300℃时,防护层与外板的结合强度较高,防护层更为致密,能够显著提升防护层的抗划能力。优选的,还包括位于所述步骤S2和步骤S3之间的步骤S21:将不锈钢板加热至200±5℃,在不锈钢板朝向内板的板面涂覆亚硫酰氯的苯溶液,然后降至室温。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200±5℃温度下的不锈钢板上涂覆亚硫酰氯的苯溶液能够起到增强不锈钢板刚度的效果,使生产出的踢脚线不易变形。步骤S21不属于常规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且不易对防护层造成损伤,也不会明显增加踢脚线的整体厚度。优选的,所述步骤S21时,亚硫酰氯与苯溶剂的体积比为1:2~1: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亚硫酰氯与苯溶剂的体积比为1:2~1:2.5时,不锈钢板的刚度提高较为显著。综上所述,本发明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不锈钢制成的外板与塑料制成的内板结合,踢脚线不易产生形变且寿命较长;2、通过设置防护层,在起到装饰效果的同时能对外板起到保护作用;3、通过设置固定板,方便了本踢脚线的拆装;4、生产工艺操作简单,内板与外板的定位准确,并适合踢脚线的大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一种不锈钢踢脚线的立体图,主要突出本踢脚线的整体结构;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主要突出防护层、辅助条的结构;图3为实施例一的踢脚线的爆炸图,主要突出外板、内板、固定板的配合关系;图4为实施例一的踢脚线的侧视图,主要突出倾斜部的作用。附图标记:1、外板;2、内板;3、固定板;10、防护层;11、限位槽;21、辅助条;211、辅助槽;22、卡接条;221、卡接槽;23、配合部;31、固定条;12、倾斜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一种不锈钢踢脚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相互紧贴设置的外板1和内板2、滑动设置在内板2上的固定板3,外板1背离内板2的板面上设置有防护层10。外板1、内板2、固定板3均为长条形,外板1由不锈钢制成,内板2和固定板3均由塑料制成。如图2和图3所示,外板1宽度方向的两边沿向内板2方向弯折形成限位槽11,内板2通过宽度方向的两边沿嵌设于两个限位槽11内,完成外板1与内板2间的固定。通过此固定方式,外板1与内板2的结合足够稳固,无需在两者之间涂覆胶黏剂;且踢脚线的宽度两侧处于圆滑状态,用户接触时不易受伤。安装本踢脚线时,内板2为本踢脚线相对靠墙的一侧,正常情况下外板1形成限位槽11的部位不易与外界的活动物体产生接触,外板1不易外翻与内板2分离。内板2背离外板1的板面上一体成型有辅助条21,辅助条21位于紧靠限位槽11的位置,辅助条2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辅助槽211,辅助槽211的开口方向朝向限位槽11。在对外板1和内板2进行组装时,外板1宽度方向的边缘能与辅助条21相抵,并通过弹性形变嵌入辅助槽211内。外板1边缘嵌入辅助槽211后被辅助条21限位,外板1边缘不易自发离开辅助槽211;外板1边缘与辅助槽211的配合进一步加强了外板1位于限位槽11处的抗外翻能力,保证内板2和外板1具有足够的结合强度。内板2背离外板1的板面上一体成型有两根卡接条22,两根卡接条22的长度方向沿内板2的长度方向。两根卡接条22相互正对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卡接槽221,卡接槽221的长度方向与卡接条22的长度方向相同。固定板3上沿其长度方向一体成型有两根固定条31,两根固定条31分别嵌入两个卡接槽221内并与卡接槽221滑动配合。安装本踢脚线时,预先将固定板3安装于墙面底部,固定板3的安装可用气枪或螺钉实现,在此不作赘述;然后将内板2通过卡接槽221滑入固定条31上完成内板2与固定板3的安装,也可从固定板3的端面方向施力于内板2,通过固定条31、卡接条22的弹性形变使固定条31嵌入卡接槽221内完成安装。内板2与固定板3安装完成后,内板2、外板1将固定板3遮盖,固定板3的安装结构不外露,不会对本踢脚线的装饰效果产生影响。如图3和图4所示,外板1包括位于宽度方向一侧边沿的倾斜部12,倾斜部12向内板2方向倾斜,倾斜部12背离外板1中心的边沿延伸至固定板3背离内板2的板面所处平面上;内板2包括与倾斜部12紧贴固定的配合部23。倾斜部12、配合部23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多处弯折,倾斜部12的弯折线沿倾斜部12的长度方向延伸。安装本踢脚线时,倾斜部12需要处于竖直朝上的位置,倾斜部12用于将固定板3上方的外板1与墙面之间的空隙遮盖。倾斜部12的设置一方面能够提高本踢脚线与墙面的紧贴程度,在提高装饰效果的同时外界的污物不易进入踢脚线和墙面之间,另一方面使踢脚线的顶部趋向于平滑,降低人磕碰时受伤的几率。多处弯折的倾斜部12、配合部23能够增强踢脚线长度方向上的刚度,踢脚线不易产生弯折损坏。防护层10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成不同的颜色和花纹,防护层10在起到装饰效果的同时,能降低外板1与外界空气、水的接触机会,从而降低外板1产生锈蚀的几率。本踢脚线通过不锈钢制成的外板1与塑料制成的内板2结合,内板2加强了外板1的强度和抗弯能力。不锈钢材质的外板1与铝材相比硬度、刚度更高,外板1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因磕碰产生形变;且正常情况下,不锈钢的抗氧化能力强于铝材,外板1的使用寿命较长。实施例二:一种用于制造上述的一种不锈钢踢脚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通过热转印在不锈钢板上印出防护层10,热转印的温度为260~300℃;步骤S2:将不锈钢板通过折边机折出倾斜部12;步骤S21:将不锈钢板加热至200±5℃,在不锈钢板朝向内板2的板面涂覆亚硫酰氯的苯溶液,亚硫酰氯与苯溶剂的体积比为1:2~1:2.5,然后降至室温;步骤S3:取预先成型好的内板2,将内板2叠于不锈钢板上;步骤S4:通过折边机在不锈钢板上折出限位槽11,从而形成完整形状的外板1并将内板2限位于外板1内。上述步骤S1中,热转印技术是通过电雕机械把图案分颜色雕刻在铜版上,再将铜版通过印刷机械将图案印刷在PET薄膜上,最后通过热转印机械将薄膜上的图案转印到产品上的印刷技术。热转印适合大量生产,且形成的图案品质较高,热转印出的防护层10在满足装饰需求的同时不易从外板1上剥落。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转印后,对外板1上的防护层10进行抗划实验的实验数据如下表a所示:表a:热转印温度划针压力划痕宽度220℃5N0.52mm240℃5N0.50mm260℃5N0.46mm280℃5N0.42mm300℃5N0.39mm320℃5N0.38mm本抗划实验采用相同的划针进行试验,测出的划痕宽度为多次实验后取的平均值。根据表a,当热转印温度提高时,防护层10与外板1的结合强度也随之提高,防护层10更为致密;当热转印温度大于260℃时,对防护层10的抗划能力提升较为显著,但当热转印温度大于300℃时,防护层10的颜色会发生明显变化,不满足要求。综上,本生产工艺的热转印温度优选为260~300℃。上述步骤S21中,在200±5℃的不锈钢板上涂覆不同配比的亚硫酰氯的苯溶液后冷却至室温,对不锈钢板进行抗弯试验的实验数据如下表b所示:表b:表b的实验数据由三点抗弯测试法得出,其中编号1为对照组,抗弯强度值为试件开始急速弯折时的瞬时压力值,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锈钢板的刚度。步骤S21不属于常规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且不易对防护层10造成损伤。根据表b,在200±5℃温度下的不锈钢板上涂覆亚硫酰氯的苯溶液能够起到增强不锈钢板刚度的效果,当亚硫酰氯与苯溶剂的体积比为1:2~1:2.5时,不锈钢板的刚度提高较为显著。步骤S21在不明显增加踢脚线厚度的前提下,增强了踢脚线整体的刚度,踢脚线不易变形。综上,本生产工艺操作简单,通过步骤S2和步骤S4的分次折边,能够实现内板2与外板1的准确定位,并适合踢脚线的大批量生产,生产出的踢脚线产品抗划强度高、刚度高。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