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地震的房屋快速避险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6933发布日期:2018-12-25 20:29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地震的房屋快速避险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抗震救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地震的房屋快速避险系统。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会对人类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一次7级以上地震,顷刻间可将一座城市夷为平地,人员死伤数以万计,惨不忍睹。地震的危害不仅在于突发性强,而且大多出现在夜间,甚至在深更半夜人们熟睡时突然降临。

由于地震这种自然现象的存在,人类必须采取地震应急措施,紧急避险和大震后的自救、互救。

现有技术一: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cn201010201540.8,专利名称为:抗地震活动房屋;

现有技术二: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cn200810031469.6,专利名称为:抗地震抗冲击波抗狂风巨浪房屋;

现有技术三: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127244.5,专利名称为:避震房屋;

现有技术四: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为:cn201710789931.8,专利名称为:一种抗震房屋;

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

一是没有考虑现有已建房屋的地震隐患,没有提出来改造方案。二是建造这些房屋普遍的成本偏高,对于我国高房价的房地产市场来说,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建造此类房屋并不适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基于地震的房屋快速避险系统,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地震的房屋快速避险系统,包括承重墙11、地板115、避险系统主体1;所述避险系统主体1设置在承重墙11与地板115的夹角处。所述避险系统主体1包括:矩形板状物14、绳索17、卷筒92,卷筒92安装在矩形板状物14的下表面,所述绳索17一端连接卷筒92,另一端固定在承重墙11或地板115位置。当地震发生时,卷筒92搜起绳索17能够带动矩形板状物14移动,矩形板状物14与承重墙11和地板115组成侧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空间防护体,用于人员躲藏。

进一步地,所述空间防护体两侧的地板115上分别设有一竖立的梯形板状物21;

矩形板状物14下表面,不接触承重墙11和地板115的另外两条边的位置均设有网状金属骨架41和覆盖在网状金属骨架41上的膜状物22;网状金属骨架41上设有伸缩杆43,伸缩杆43在完全伸长的情况下与承重墙11接触,并能够将网状金属骨架41支撑为等腰三角形,

待避灾人员进入支撑好的直角空间防护体后,伸缩杆43人工或自动伸长,所述网状金属骨架41支撑起膜状物22后与梯形板状物21能够覆盖空间防护体两侧的空缺形成一个独立的避难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避险系统主体1包括:矩形板状物14、金属片状物12、钢丝绳15、横轴16、绳索17、滑轮a18和抽屉19;

所述金属片状物12紧贴承重墙11和地板115,用于加固承重墙11和地板115。

矩形板状物14与地板115平行,一边与承重墙11接触,对边连接钢丝绳15,钢丝绳15的另一头斜拉固定在承重墙11上;

承重墙11上固定两平行的横轴16,横轴16上固定滑轮a18,滑轮a18上套有绳索17;

矩形板状物14靠近承重墙的两角都开有板孔61,另外两角位置均设有一支撑柱111和支撑柱111下的旋转轮112;支撑柱111和旋转轮112支撑起矩形板状物14。支撑柱111与板状物14轴连接,支撑柱111能够相对于轴180度运动。

所述突起物113设在地板115上;

矩形板状物14下表面还设有抽屉19,抽屉中安装测震装置67,卷筒92、测震装置94、传感器93、电机95;绳索17一端穿过板孔61与卷筒92连接,另一端绕过滑轮a18并固定在承重墙11上;电机95用于为支撑柱111的轴运动提供动力;

所述传感器93的功能是:自动触发绳索17运动,随即卷筒92转动,将矩形板状物14靠近承重墙11的一边拉起;触发支撑柱111和旋转轮112通过电机92收起;触发伸缩杆43伸长或给伸缩杆43解锁,使其可以通过手动进入伸长状态。

为防止绳索17运动受限,在矩形板状物14下表面板孔61附近设有两个滑轮b114,并在绳索17连接卷筒95的路径上也设有滑轮b114。

当地震发生时,测震装置94启动,传感器93自动触发或人工拉动17触发卷筒92,随即卷有绳索17的卷筒92转动,将矩形板状物14靠近承重墙11的一边拉起,同时棍状物111和旋转轮112通过电机95经线路63收起,在矩形板状物14接触地板115的一边由突起物113卡住固定,这时矩形板状物14、承重墙11和地板115形成一侧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的空间防护体。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板状物14竖立放置在梯形板状物21上与承重墙11平行,矩形板状物14上端靠近承重墙11的位置设有滚轮a134,矩形板状物14底部设有滚轮b131,梯形板状物21上表面设有供滚轮b131滑动的轨道,

滚轮b131由设置在承重墙11上的固定销132固定,绳索17一端与卷筒92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地板上的固定盒144固定连接。

当地震发生时,卷筒92放出更长的绳索17,使绳索17没有固定矩形板状物14的力,矩形板状物14通过滚轮a134和滚轮b131随着轨道向下滑动,直至形成空间防护体。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卷筒92卷动绳索17时的摩擦力,绳索17与固定盒144之间的绳索17线路上,设有若干滑轮c141。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墙11上设有固定盒161和滑轮d163,

承重墙11还设有旋转轴164,矩形板状物14一端与旋转轴164连接;

卷筒92固定绳索17,矩形板状物14与旋转轴164连接的另一端的表面开有一孔181,绳索17经过矩形板状物14下方从下方孔穿出,再斜拉绕过滑轮d163最后连接固定盒161。

待发生地震时,卷筒92转动放下绳索17,矩形板状物14倒下到图3相同位置。

进一步地,抽屉中还设有用于存储救援物资分隔区91。

进一步地,所述空间防护体内还设有救援拉环110和安全带13,安全带13用于固定躲避的人员,救援拉环110供人员手抓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避免了传统的避震人员逃生的缺陷,地震建筑中最不容易坍塌的承重墙和建筑全部坍塌后仍具有保护措施,尽可能挽救地震中特别是夜间发生地震时人们的生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未发生地震前的剖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未发生地震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发生地震后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发生地震后网状金属骨架展开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发生地震后网状金属骨架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矩形板状物的仰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抽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应用后地震后建筑部分承重结构未坍塌的未来现场图;

图9为本发明应用后地震后建筑承重结构未坍塌但倾斜的未来现场图;

图10为本发明应用后地震后建筑粉碎性坍塌的未来现场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未发生地震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未发生地震前的剖面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2矩形板状物的仰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3矩形板状物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并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基于地震的房屋快速避险系统,包括承重墙11、地板115、避险系统主体1;所述避险系统主体1设置在承重墙11与地板115的夹角处。

如图1、2所示,所述避险系统主体1包括:安全带13、矩形板状物14、金属片状物12、钢丝绳15、横轴16、绳索17、滑轮a18、抽屉19、梯形板状物21、突起物113;

所述金属片状物12紧贴承重墙11和地板115,用于加固承重墙11和地板115。

矩形板状物14与地板115平行,一边与承重墙11接触,对边连接钢丝绳15,钢丝绳15的另一头斜拉固定在承重墙11上;

承重墙11上固定两平行的横轴16,横轴16上固定滑轮a18,滑轮a18上套有绳索17;

矩形板状物14靠近承重墙的两角都开有板孔61,另外两角位置均设有一支撑柱111和支撑柱111下的旋转轮112;支撑柱111和旋转轮112支撑起矩形板状物14。支撑柱111与板状物14轴连接,支撑柱111能够相对于轴180度运动。

所述突起物113设在地板115上;

如图6、7所示,矩形板状物14下表面还设有抽屉19,抽屉中安装测震装置67,卷筒92、测震装置94、传感器93、电机95;绳索17一端穿过板孔61与卷筒92连接,另一端绕过滑轮a18并固定在矩形板状物14上;电机95用于为支撑柱111的轴运动提供动力;

所述传感器93的功能是:自动触发绳索17运动,随即卷筒92转动,将矩形板状物14靠近承重墙11的一边拉起;触发支撑柱111和旋转轮112通过电机92收起;触发伸缩杆43伸长或给伸缩杆43解锁,使其可以通过手动进入伸长状态。

为防止绳索17运动受限,在矩形板状物14下表面板孔61附近设有两个滑轮b114,并在绳索17连接卷筒95的路径上也设有滑轮b114。

抽屉中还设有用于存储救援物资分隔区91。

所述救援拉环110和安全带13安装在矩形板状物14抽屉19向墙面的一方,安全带13用于固定躲避的人员,救援拉环110供人员手抓握;

如图3、4、6所示,当地震发生时,测震装置94启动,传感器93自动触发或人工拉动17触发卷筒92,随即卷有绳索17的卷筒92转动,将矩形板状物14靠近承重墙11的一边拉起,同时棍状物111和旋转轮112通过电机95经线路63收起,在矩形板状物14接触地板115的一边由突起物113卡住固定,这时矩形板状物14、承重墙11和地板115形成一侧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的空间防护体。

所述梯形板状物21有两个,设置地板115上,在空间防护体的两侧;

如图4和5所示,所述矩形板状物14下表面,不接触承重墙11和地板115的另外两条边的位置均设有网状金属骨架41和覆盖在网状金属骨架41上的膜状物22;网状金属骨架41上设有伸缩杆43,伸缩杆43在完全伸长的情况下与承重墙11接触,并能够将网状金属骨架41支撑为等腰三角形,

待避灾人员进入支好的直角空间防护体后,按动伸缩杆43伸长按钮,所述网状金属骨架41支撑起膜状物22后与梯形板状物21能够覆盖空间防护体两侧的空缺形成一个独立的避难空间。

如图8、9、10所示,地震后,避险系统主体1在废墟中的最终表现形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只对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进行阐述,相同之处不再阐述;

如图11、12、13所示,所述矩形板状物14竖立放置在梯形板状物21上与承重墙11平行,矩形板状物14上端靠近承重墙11的位置设有滚轮a134,矩形板状物14底部设有滚轮b131,梯形板状物21上表面设有供滚轮b131滑动的轨道,

滚轮b131由设置在承重墙11上的固定销132固定,固定销132上部有与矩形板状物14连接使其移动的设备之一自抽屉19中延展出的绳索17;矩形板状物14上端布置有滚轮f134使矩形板状物14配合下方移动。

绳索17依次向下穿过若干滑轮c141,最后固定在固定盒144中。

待发生地震后,测震装置94启动,传感器93自动触发或人工拉动17触发卷筒92,随即卷筒92转动拉紧绳索17,同时固定销132通过电机95收起,矩形板状物14通过滚轮b131和轨道的配合移动并搭建空间防护体,此实施例的矩形板状物14背离墙面的一侧可以做成艺术墙、画作、背投等。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只对实施例1、2的不同之处进行阐述,相同之处不再阐述;

如图14、15所示,承重墙11上设有固定盒161和滑轮d163,

承重墙11还设有旋转轴164,矩形板状物14一端与旋转轴164连接,

卷筒92固定一根绳索17,矩形板状物14与旋转轴164连接的另一端的表面开有一孔181,绳索17经过矩形板状物14下方从下方孔穿出,再斜拉绕过滑轮d163最后连接固定盒161。

根据绳索17的长短,矩形板状物14可以水平也可以贴紧墙面,板状物此时可以加工成艺术品形式。

待发生地震时,测震装置94启动,传感器93自动触发或人工拉动触发卷筒92,卷筒92转动放下绳索17,矩形板状物14倒下形成空间防护体。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法,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