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蚀水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9059发布日期:2019-01-28 12:5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腐蚀水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泥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腐蚀水泥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行业中,水泥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在耐腐蚀水泥的制成过程中需要对水泥原料进行混合搅拌工作,在小规模水泥化工厂中,受制于成本因素而无法使用大型的搅拌装置,小型的搅拌装置操作步骤繁琐,安全性低,混合搅拌时容易造成大量粉尘,严重影响了生产环境,而且不易回收,提高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搅拌效率,而且往往搅拌不均匀,降低了制品的质量,满足不了耐腐蚀水泥的制作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水泥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耐腐蚀水泥装置,包括主机体,所述主机体内设有混合腔,所述混合腔下侧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空腔下侧设有左侧末端与外界相连通设置的滑移槽,所述混合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相连通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滑移槽之间相连通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一滑块内设有上下贯穿设置的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内转动配合连接有转动叶轮,所述第一滑块的左侧端面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右侧末端与所述转动叶轮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一内键套筒,所述第一内键套筒的左侧端面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左侧延伸设置的第一外键轴,所述第一外键轴的左侧末端与固嵌于所述第一空腔左侧端壁内的第一电机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空腔右侧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左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右侧端面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的右侧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一锥轮,所述第二空腔下侧设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位于所述滑移槽的右侧相对位置,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内键套筒,所述第二内键套筒的顶部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一锥轮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轮,所述第三空腔的底部端壁内相连通设有升降滑槽,所述升降滑槽的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二内键套筒的底部末端相对设置,所述升降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部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有伸入所述第三空腔内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内键套筒的底部端面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外键轴,所述第二外键轴的底部末端伸入所述第三空腔内且与所述第一齿轮的顶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所述升降滑槽下侧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导滑槽,所述导滑槽的左侧末端与所述滑移槽相连通设置,所述导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调节齿条,所述升降滑槽与所述导滑槽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部端面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导滑槽内且与所述调节齿条动力配合连接的驱动齿轮,所述导滑槽的底部端壁内相连通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导向滑槽内滑动配合连接有顶部末端与所述调节齿条固定配合连接的导向滑块,位于所述导向滑块右侧的所述导向滑槽内顶压滑动配合连接有顶压弹簧,所述混合腔内设有混料器,所述主机体的底部四周均设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顶部末端与所述主机体底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的支撑脚块以及转动配合连接设置于所述支撑脚块底部端面内的移动滚轮,通过所述移动组件方便移动和搬运,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移槽内设有回收箱,所述回收箱的底部端面内设有锁凹槽,所述滑移槽的底部端壁内固设有用以与所述锁凹槽配合连接的电子锁定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混料器包括转动配合连接设置于所述混合腔内混料搅拌件以及固定与所述混合腔顶部端壁内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底部末端与所述混料搅拌件的顶部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顶部设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的右侧延伸段位于所述第三空腔的右侧延伸段的顶部相对位置,所述第二电机的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入所述第四空腔内的第一带轮,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三空腔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部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四空腔内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传动带,所述转动轴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三空腔内的第二齿轮,所述第四空腔左侧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进料槽,所述进料槽的底部末端与所述混合腔相连通设置,所述进料槽的顶部末端与外界相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水泥混合加工器外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中一种水泥混合加工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2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耐腐蚀水泥装置,包括主机体6,所述主机体6内设有混合腔61,所述混合腔61下侧设有第一空腔68,所述第一空腔68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一滑块681,所述第一空腔68下侧设有左侧末端与外界相连通设置的滑移槽63,所述混合腔61与所述第一空腔68之间相连通设有第一通槽682,所述第一空腔68与所述滑移槽63之间相连通设有第二通槽683,所述第一滑块681内设有上下贯穿设置的第三通槽686,所述第三通槽686内转动配合连接有转动叶轮687,所述第一滑块681的左侧端面内转动配合连接有右侧末端与所述转动叶轮687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一内键套筒688,所述第一内键套筒688的左侧端面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左侧延伸设置的第一外键轴689,所述第一外键轴689的左侧末端与固嵌于所述第一空腔68左侧端壁内的第一电机680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一空腔68右侧设有第二空腔67,所述第二空腔67与所述第一空腔68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一螺杆684,所述第一螺杆684的左侧末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68内且与所述第一滑块681的右侧端面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杆684的右侧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二空腔67内的第一锥轮685,所述第二空腔67下侧设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第三空腔64,所述第三空腔64位于所述滑移槽63的右侧相对位置,所述第二空腔67与所述第三空腔64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二内键套筒671,所述第二内键套筒671的顶部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二空腔67内且与所述第一锥轮685动力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轮673,所述第三空腔64的底部端壁内相连通设有升降滑槽66,所述升降滑槽66的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二内键套筒671的底部末端相对设置,所述升降滑槽66内滑动配合连接有第二滑块663,所述第二滑块663的顶部末端转动配合连接有伸入所述第三空腔64内的第一齿轮664,所述第二内键套筒671的底部端面内滑动配合连接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外键轴672,所述第二外键轴672的底部末端伸入所述第三空腔64内且与所述第一齿轮664的顶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所述升降滑槽66下侧设有左右延伸设置的导滑槽65,所述导滑槽65的左侧末端与所述滑移槽63相连通设置,所述导滑槽65内滑动配合连接有调节齿条651,所述升降滑槽66与所述导滑槽65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上下延伸设置的第二螺杆661,所述第二螺杆661的顶部末端与所述第二滑块663的底部端面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杆661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导滑槽65内且与所述调节齿条651动力配合连接的驱动齿轮662,所述导滑槽65的底部端壁内相连通设有导向滑槽652,所述导向滑槽652内滑动配合连接有顶部末端与所述调节齿条651固定配合连接的导向滑块653,位于所述导向滑块653右侧的所述导向滑槽652内顶压滑动配合连接有顶压弹簧654,所述混合腔61内设有混料器,所述主机体6的底部四周均设有移动组件60,所述移动组件60包括顶部末端与所述主机体6底部端面固定配合连接的支撑脚块601以及转动配合连接设置于所述支撑脚块601底部端面内的移动滚轮602,通过所述移动组件60方便移动和搬运,大大减轻了工人劳动量。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滑移槽63内设有回收箱631,所述滑移槽63内设有回收箱631,所述回收箱631的底部端面内设有锁凹槽633,所述滑移槽63的底部端壁内固设有用以与所述锁凹槽633配合连接的电子锁定器632,进而实现快速稳定的进行混合料的回收工作。

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混料器包括转动配合连接设置于所述混合腔61内的混料搅拌件611以及固定与所述混合腔61顶部端壁内的第二电机612,所述第二电机612的底部末端与所述混料搅拌件611的顶部末端动力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电机612的顶部设有向右侧延伸设置的第四空腔62,所述第四空腔62的右侧延伸段位于所述第三空腔64的右侧延伸段的顶部相对位置,所述第二电机612的顶部末端动力连接有伸入所述第四空腔62内的第一带轮621,所述第四空腔62与所述第三空腔64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转动轴641,所述转动轴641的顶部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四空腔62内的第二带轮622,所述第一带轮621与所述第二带轮622之间动力配合连接有传动带623,所述转动轴641的底部末端固设有伸入所述第三空腔64内的第二齿轮642,所述第四空腔62左侧设有上下延伸设置的进料槽613,所述进料槽613的底部末端与所述混合腔61相连通设置,所述进料槽613的顶部末端与外界相连通,从而实现自动控制混合驱动工作。

初始状态时,导向滑块653受到顶压弹簧654的顶压力,使导向滑块653位于导向滑槽652内的最左侧位置,此时,使导向滑块653带动调节齿条651的左侧段最大程度伸入滑移槽63内,进而由调节齿条651带动驱动齿轮662和第二螺杆661转动,并由第二螺杆661带动第二滑块663完全滑入升降滑槽66内,此时,使第一齿轮664最大程度远离第二齿轮642,并使第二外键轴672的顶部段与第二内键套筒671保持动力配合连接,此时,使第一滑块681位于第一空腔68内的最右侧位置,同时,使第一滑块681内的第三通槽686最大程度远离第一通槽682以及使第三通槽686的底部末端与第二通槽683的右侧段处于相对位置,进而使第一通槽682处于关闭状态,同时,使第一外键轴689的右侧段与第一内键套筒688的左侧段保持动力配合连接状态;

当需要混合搅拌加工工作时,通过进料槽613将混料料倒入混合腔61内,然后通过第二电机612控制混料搅拌件611转动进而实现快速混合搅拌工作,提高搅拌的均匀性,同时降低扬尘污染,提高加工工作环境,实现由第二电机612同时控制第二齿轮642空转;当搅拌完成时,通过将回收箱631推入滑移槽63内,此时,由回收箱631带动调节齿条651和导向滑块653克服顶压弹簧654的顶压力,使导向滑块653朝导向滑槽652内的右侧方向滑动,直至回收箱631完全推入滑移槽63内时,此时,使锁凹槽633与电子锁定器632处于相对位置,同时,通过控制电子锁定器632工作,使电子锁定器632与锁凹槽633实现锁定工作,提高装料工作的稳定性,同时,使调节齿条651完全伸入导滑槽65内,进而由调节齿条651带动驱动齿轮662和第二螺杆661最大程度转动,此时,由第二螺杆661带动第二滑块663的顶部段最大程度伸入升降滑槽66,同时,使第二滑块663顶部的第一齿轮664与第二齿轮642完全动力配合连接,然后通过第二电机612带动第一带轮621以及第二齿轮642转动,进而由第二齿轮642带动第一齿轮664顶部的第二外键轴672和第二内键套筒671转动,同时由第二锥轮673带动第一锥轮685和第一螺杆684转动,此时,由第一螺杆684带动第一滑块681滑动至第一空腔68内的最左侧位置,同时,使第三通槽686的顶部末端与第一通槽682处于相对位置以及使第三通槽686的底部末端与第二通槽683的左侧段处于相对位置,此时,使第一外键轴689完全伸入第一内键套筒688内且与之动力配合连接,同时,通过第一电机680带动第一外键轴689和第一内键套筒688转动,进而由第一内键套筒688带动转动叶轮687快速转动,从而实现快速下料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将回收箱推入滑移槽内,此时,由回收箱带动调节齿条和导向滑块克服顶压弹簧的顶压力,使导向滑块朝导向滑槽内的右侧方向滑动,直至回收箱完全推入滑移槽内时,此时,使锁凹槽与电子锁定器处于相对位置,同时,通过控制电子锁定器工作,使电子锁定器与锁凹槽实现锁定工作,提高装料工作的稳定性,同时,使调节齿条完全伸入导滑槽内,进而由调节齿条带动驱动齿轮和第二螺杆最大程度转动,此时,由第二螺杆带动第二滑块的顶部段最大程度伸入升降滑槽,同时,使第二滑块顶部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完全动力配合连接,然后通过第二电机带动第一带轮以及第二齿轮转动,进而由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顶部的第二外键轴和第二内键套筒转动,同时由第二锥轮带动第一锥轮和第一螺杆转动,此时,由第一螺杆带动第一滑块滑动至第一空腔内的最左侧位置,同时,使第三通槽的顶部末端与第一通槽处于相对位置以及使第三通槽的底部末端与第二通槽的左侧段处于相对位置,此时,使第一外键轴完全伸入第一内键套筒内且与之动力配合连接,同时,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外键轴和第一内键套筒转动,进而由第一内键套筒带动转动叶轮快速转动,从而实现快速下料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速度,防止堵塞,提高了整体加工速度,且能实现快速均匀混合搅拌工作,同时能自动调节控制下料的开启工作,便于回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明确,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总体精神以及构思的情形下,可以做出对于以上实施例的各种变型。其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方案以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