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菜市场顶棚可自启的除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8209发布日期:2019-01-14 19:5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应用于菜市场顶棚可自启的除雪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雪设备,尤其涉及应用于菜市场顶棚可自启的除雪器。



背景技术:

公交站台顶棚、菜市场顶棚建设过程中,对顶棚的支撑强度要求较高,以防止冻雨或者大雪造成的顶棚塌方问题,随着公交站台顶棚、菜市场顶棚使用期限的延长,公交站台顶棚、菜市场顶棚的结构强度减弱,当遭遇冻雨或者大雪天气时,公交站台顶棚、菜市场顶棚由于承载的重量过大,容易造成塌方,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且冻雨或者大雪多发生于夜晚,人工除雪操作难度大,且除雪不可持续。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应用于菜市场顶棚可自启的除雪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应用于菜市场顶棚可自启的除雪器,其包括设置于待清理物体上的用于提供动力的运线装置、设置于运线装置上的用于感应积雪重量的感应装置、用于接收感应装置传递的信号并控制运线装置运转的控制装置、与运线装置连接并接收运线装置动力的用于清理待清理物体上积雪的清理装置,感应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

上述的感应装置包括设置于运线装置上的感应支架、设置于感应支架上的感应器、用于盛积雪的盛雪机构,所述的感应器与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的盛雪机构与感应支架呈上下布置且盛雪机构位于感应支架的上方,感应装置还包括触发机构,触发机构介于感应支架与盛雪机构之间且触发机构与盛雪机构连接,触发机构与感应支架构成竖直方向上的导向配合,感应装置还包括重力触发弹性件,重力触发弹性件的一端抵触盛雪机构、重力触发弹性件的另一端抵触感应支架,重力触发弹性件的弹力推动触发机构偏离感应器;

所述的感应支架包括若干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排列的感应支腿,感应支腿的顶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感应支撑板;

所述的盛雪机构包括水平布置的盛雪盘,盛雪盘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储存积雪的储雪槽,盛雪机构还包括与盛雪盘连接且朝向感应支架延伸的感应导向柱,上述的感应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感应导向柱匹配的导向孔,感应导向柱与导向孔构成竖直方向上的导向配合;

所述的重力触发弹性件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于感应导向柱的外部,压缩弹簧的一端抵触盛雪盘、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触感应支撑板,压缩弹簧的弹力推动盛雪盘偏离感应支撑板;

所述的触发机构为若干沿感应导向柱圆周方向布置的感应触发杆,感应触发杆的顶端与盛雪盘连接,感应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感应触发杆匹配的触发导向孔,感应触发杆与触发导向孔构成竖直方向的导向配合;

上述的运线装置包括与待清理物体连接的运线支架、设置于运线支架上的运线机构、缠绕于运线机构上的导线、与运线机构连接的用于向运线机构提供旋转力的运线动力供应部件,运线机构一端释放导线并且另一端同时回收导线,所述的导线与清理装置连接,运线装置还包括活动连接于待清理物体的定滑轮,定滑轮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的运线支架与定滑轮分置于待清理物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导线由运线机构释放经过若干导轮、定滑轮、若干导轮回到运线机构;

所述的运线支架包括下支架、与下支架连接的中支架、与中支架连接的上支架,下支架、中支架与上支架沿竖直方向排列,中支架介于下支架与上支架之间,上述的若干导轮设置于中支架上;

所述的运线机构包括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并且可缠绕导线的左运线滚筒、右运线滚筒,运线机构还包括与左运线滚筒共轴线布置的左传动轴、与右运线滚筒共轴线布置的右传动轴,左传动轴的轴向平行于右传动轴的轴向;

上述的下支架上设置有互相平行的夹板a、夹板b,所述的左运线滚筒和右运线滚筒安装于夹板a与夹板b之间的间隔区域;

所述的运线动力供应部件为与左传动轴同轴连接的第一电机、与右传动轴同轴连接的第二电机。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左运线滚筒和右运线滚筒连接有对正机构,对正机构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为与左运线滚筒连接的左对正机构、与右运线滚筒连接的右对正机构,右对正机构和右运线滚筒的连接关系与左对正机构和左运线滚筒的连接关系一致;

所述的右对正机构包括设置于右运线滚筒一侧的对正支架、设置于对正支架上的对正导向构件、与对正导向构件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的对正引导构件、与对正引导构件连接的用于驱动对正引导构件运动的对正驱动构件,导线与对正引导构件滑动连接;

上述的对正支架包括竖直设置于下支架上的竖直板一、竖直板二,竖直板一与竖直板二平行且竖直板一与竖直板二之间的连线平行于右运线滚筒的轴向,竖直板一与竖直板二之间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对正水平板;

所述的对正导向构件设置于对正水平板的上方,对正驱动构件介于对正水平板与对正导向构件之间;

对正导向构件包括互相平行的对正导向杆一、对正导向杆二,对正导向杆一和对正导向杆二介于竖直板一和竖直板二之间,且对正导向杆一和对正导向杆二构成的平面平行于水平面;

对正驱动构件包括设置于对正水平板顶面且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主动转筒、从动转筒,主动转筒和从动转筒的中心轴线方向垂直于水平面,主动转筒和从动转筒沿对正水平板的长度方向排列,对正驱动构件还包括对正传送带,主动转筒和从动转筒通过对正传送带实现连接传动;

上述的对正引导构件包括与对正导向杆一和对正导向杆二滑动连接的滑套,滑套上开设有延伸方向垂直对正导向杆一的对正滑槽,对正滑槽内设置有可沿对正滑槽引导方向滑动的用于将对正驱动构件的动力传递至滑套的动力传递滑块,动力传递滑块与对正传送带一侧的带面固定连接,滑套上设置有用于引导导线运动的对正导套,对正导套的引导方向垂直于右运线滚筒的轴向;

对正导套的两端开口设置成锥状,且对正导套的两端开口大小由端口指向对正导套的中心处逐渐收窄。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右对正机构还包括将右传动轴的旋转力传递至主动转筒的右对正传动机构,右对正传动机构包括右对正动力传递机构、右对正动力传导机构,右对正动力传递机构的驱动端连接右传动轴的输出端,右对正动力传递机构的输出端连接右对正动力传导机构的驱动端,右对正动力传导机构的输出端连接主动转筒的驱动端;

右对正动力传导机构包括同轴连接于主动转筒的传导从动转杆,传导从动转杆背离主动转筒的一端与下支架活动连接,传导从动转杆可绕自身轴线转动,传导从动转杆外部同轴套设有传导从动轮,传导从动转杆的一侧设置有与对正支架活动连接且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传导主动转杆,传导主动转杆的轴向垂直传导从动转杆的轴向,传导主动转杆外部同轴套设有与传导从动轮匹配的传导主动轮,传导主动轮与传导从动轮均为斜齿轮,传导主动轮与传导从动轮啮合;

所述的右对正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与右传动轴输出端连接的传递主动轮、与传导主动转杆的驱动端连接的传递从动轮,传递主动轮与传递从动轮皮带轮,传递主动轮与传递从动轮通过皮带实现连接传动。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清理装置与位于待清理物体顶面上方的一侧导线固定连接,清理装置为适应弧形顶棚的弧状结构,清理装置的弯曲弧度可调,清理装置为由若干连接组件铰接的链条,链条的重心位置与一侧导线固定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结构巧妙,通过重力感应自行启动,节省了人力,且启动及时,避免了人工启动易耽误清理积雪时效性的情况发生,本发明可全天候待命,可避免积雪将建筑物压垮的情况发生,重量轻,便于拆卸和搬运,结构紧凑,体积小,可无限制除雪。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感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感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盛雪机构与排雪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盛雪机构与排雪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盛雪机构与排雪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加热板与排雪密封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盛雪机构与重力触发弹性件、排雪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排水管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感应支架与上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运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运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运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运线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运线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的中支架与导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的导线与定滑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运线动力供应部件与运线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的运线动力供应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的运线动力供应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的运线动力供应部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的运线动力供应部件与运线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的运线动力供应部件与运线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的运线动力供应部件与运线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的运线机构与下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的下支架与换向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的下支架与运线机构、右对正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的右传动轴与传递主动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的右对正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的右对正动力传递机构与右传动轴、传导主动转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的右对正动力传导机构与主动转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的对正驱动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发明的对正支架与对正导向构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发明的对正导向构件与滑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发明的对正传送带与动力传递滑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0为本发明的对正引导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发明的对正引导构件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发明的连接组件与导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3为本发明的导线与固定套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为:

10、感应装置;110、盛雪机构;120、感应支架;130、触发机构;140、感应器;150、重力触发弹性件;160、排雪机构;161、排雪安装盘;162、排雪环槽;163、排雪引导管;164、加热板;165、排雪密封板;166、电磁阀;167、排水管;

20、运线装置;210、运线支架;211、下支架;2111、夹板a;2112、夹板b;212、中支架;213、上支架;220、运线动力供应部件;221、第一电机;222、第二电机;223、运线传动机构;2231、左从动轮;2232、第一主动轮;2233、传动齿轮;2234、右从动轮;2235、第二主动轮;2236、安置板;224、换向板;225、缓冲机构;2251、缓冲安装槽;2252、缓冲板;2253、缓冲弹簧;230、运线机构;231、左传动轴;232、左运线滚筒;233、右传动轴;234、右运线滚筒;240、导线;250、右对正机构;251、右对正动力传递机构;2511、传递主动轮;2512、传递从动轮;252、右对正动力传导机构;2521、传导主动转杆;2522、传导主动轮;2523、传导从动转杆;2524、传导从动轮;253、对正支架;2531、竖直板一;2532、竖直板二;2533、对正水平板;254、对正驱动构件;2541、主动转筒;2542、从动转筒;2543、对正传送带;255、对正导向构件;2551、对正导向杆一;2552、对正导向杆二;256、对正引导构件;2561、滑套;2562、动力传递滑块;2563、对正导套;260、定滑轮;

30、清理装置;310、连接组件;311、连接安装孔;312、固定套筒;313、连接套杆;

40、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如图1-43所示,应用于菜市场顶棚可自启的除雪器,其包括设置于待清理物体上的用于提供动力的运线装置20、设置于运线装置20上的用于感应积雪重量的感应装置10、用于接收感应装置10传递的信号并控制运线装置20运转的控制装置40、与运线装置20连接并接收运线装置20动力的用于清理待清理物体上积雪的清理装置30,感应装置10与控制装置40电连接,在雪天时,雪花落在感应装置10上形成积雪,随着积雪的增多,感应装置10上的积雪重量增多,当积雪重量达到或超过感应装置10的临界值时,感应装置10由未触发状态切换至触发状态,感应装置10将触发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40,控制装置40启动运线装置20并控制运线装置20运转,运线装置20驱动清理装置30沿待清理物体顶面运动,清理装置30推动待清理物体顶面的积雪滑落,待清理物体顶部的积雪减少,避免了积雪堆积过多将待清理物体压塌。

本发明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结构巧妙,通过重力感应自行启动,节省了人力,且启动及时,避免了人工启动易耽误清理积雪时效性的情况发生,本发明可全天候待命,可避免积雪将建筑物压垮的情况发生,重量轻,便于拆卸和搬运,结构紧凑,体积小,可无限制除雪。

如图6-14所示,上述的感应装置10包括设置于运线装置20上的感应支架120、设置于感应支架120上的感应器140、用于盛积雪的盛雪机构110,所述的感应器140与控制装置40电连接,所述的盛雪机构110与感应支架120呈上下布置且盛雪机构110位于感应支架120的上方,感应装置10还包括触发机构130,触发机构130介于感应支架120与盛雪机构110之间且触发机构130与盛雪机构110连接,触发机构130与感应支架120构成竖直方向上的导向配合,感应装置10还包括重力触发弹性件150,重力触发弹性件150的一端抵触盛雪机构110、重力触发弹性件150的另一端抵触感应支架120,重力触发弹性件150的弹力推动触发机构130偏离感应器140,随着盛雪机构110承载的积雪增多,盛雪机构110克服重力触发弹性件150的弹力并推动触发机构130朝向感应器140运动,感应器140感应到触发机构130生成信号并将信号传递至控制装置40,控制装置40控制运线装置20运转。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感应支架120包括若干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排列的感应支腿,感应支腿的顶部设置有水平布置的感应支撑板。

更为完善的,所述的盛雪机构110包括水平布置的盛雪盘,盛雪盘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储存积雪的储雪槽,盛雪机构110还包括与盛雪盘连接且朝向感应支架120延伸的感应导向柱,上述的感应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感应导向柱匹配的导向孔,感应导向柱与导向孔构成竖直方向上的导向配合。

更为优化的,所述的重力触发弹性件150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于感应导向柱的外部,压缩弹簧的一端抵触盛雪盘、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抵触感应支撑板,压缩弹簧的弹力推动盛雪盘偏离感应支撑板。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触发机构130为若干沿感应导向柱圆周方向布置的感应触发杆,感应触发杆的顶端与盛雪盘连接,感应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感应触发杆匹配的触发导向孔,感应触发杆与触发导向孔构成竖直方向的导向配合。

随着盛雪盘内累积的积雪增多,积雪重量增加,盛雪盘内积雪的重力推动盛雪盘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并竖直向下运动,压缩弹簧收缩并积蓄弹性势能,感应触发杆与盛雪盘同步运动,感应触发杆竖直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感应触发杆的底端触发感应器140,感应器140生成信号并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至控制装置40,控制装置40控制运线装置20运转。

更为优化的,上述的感应装置10还包括用于将盛雪盘内的积雪排出的排雪机构160,由于盛雪盘内的积雪短时间内不易融化,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盛雪盘内的积雪可进一步增加,压缩弹簧持续接收盛雪盘的压力,压缩弹簧长时间保持压缩状态,且压缩弹簧长时间暴露在外界,易老化,老化的压缩弹簧经过长时间的压缩弹性限度发生变化,压缩弹簧恢复后长度变短,感应装置10的精准度下降,感应装置10易触发,除雪器易频繁启动,除雪器的寿命减少,为此,增设排雪机构160可有效保持感应装置10的精准度,提高除雪器的寿命。

更为具体的,上述的排雪机构160包括设置于盛雪盘底部的排雪安装盘161,排雪安装盘161的底面同轴开设有排雪环槽162,排雪环槽162内匹配设置有用于融化雪水的加热板164,排雪环槽162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将排雪环槽162的开口密封的排雪密封板165,排雪密封板165上开设有连通排雪环槽162的连通孔,加热板164上的插头穿过连通孔与电源连接,排雪安装盘161同轴连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排雪引导管163,排雪引导管163替代感应导向柱,压缩弹簧套设于排雪引导管163的外部,排雪引导管163为两端开口的内部中空的管体,排雪引导管163内腔与盛雪盘内腔连通,排雪引导管163的底端设置有电磁阀166,电磁阀166的底端设置有若干排水管167,排水管167的卸料端朝向背离运线装置20的方向延伸,避免融化后的雪水污染运线装置20。

更为优化的,所述的盛雪盘和排雪安装盘16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提高了热传导效率。

感应触发杆的底端触发感应器140,此时电磁阀166由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排雪引导管163开始与排水管167连通,感应器140生成信号并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至控制装置40,控制装置40控制加热板164散发热量,加热板164散发的热量经过排雪安装盘161和盛雪盘传导至盛雪盘内的积雪,盛雪盘内的积雪融化成雪水,雪水经过排雪引导管163、电磁阀166、排水管167排出外界,此时压缩弹簧积蓄的弹性势能释放,压缩弹簧的弹力推动盛雪机构110和触发机构130复位。

如图14-41所示,上述的运线装置20包括与待清理物体连接的运线支架210、设置于运线支架210上的运线机构230、缠绕于运线机构230上的导线240、与运线机构230连接的用于向运线机构230提供旋转力的运线动力供应部件220,运线机构230一端释放导线240并且另一端同时回收导线240,所述的导线240与清理装置30连接,运线装置20还包括活动连接于待清理物体的定滑轮260,定滑轮260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的运线支架210与定滑轮260分置于待清理物体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导线240由运线机构230释放经过若干导轮、定滑轮260、若干导轮回到运线机构230,运线动力供应部件220驱动运线机构230绕自身轴线转动,运线机构230一端释放导线240并且另一端同时回收导线240。

具体的,所述的运线支架210包括下支架211、与下支架211连接的中支架212、与中支架212连接的上支架213,下支架211、中支架212与上支架213沿竖直方向排列,中支架212介于下支架211与上支架213之间,上述的若干导轮设置于中支架212上。

更为具体的,所述的运线机构230包括可绕自身轴线转动并且可缠绕导线240的左运线滚筒232、右运线滚筒234,运线机构230还包括与左运线滚筒232共轴线布置的左传动轴231、与右运线滚筒234共轴线布置的右传动轴233,左传动轴231的轴向平行于右传动轴233的轴向,左传动轴231和右传动轴233的驱动端可接收运线动力供应部件220的旋转力并将该旋转力向左运线滚筒232和右运线滚筒234传递,相比单个运线滚筒,通过设置左运线滚筒232和右运线滚筒234可缠绕更长的导线240,延长导线240的换向时间,可清理顶面较长的物体。

更为优化的,上述的下支架211上设置有互相平行的夹板a2111、夹板b2112,所述的左运线滚筒232和右运线滚筒234安装于夹板a2111与夹板b2112之间的间隔区域。

所述的运线动力供应部件220为与左传动轴231同轴连接的第一电机221、与右传动轴233同轴连接的第二电机222;第一电机221通过左传动轴231驱动左运线滚筒232顺时针转动,左运线滚筒232回收并缠绕导线240,第二电机222通过右传动轴233驱动右运线滚筒234顺时针转动,右运线滚筒234释放导线240,左运线滚筒232与右运线滚筒234同步转动,当右运线滚筒234将导线240释放完毕,第一电机221和第二电机222反向转动,此时右运线滚筒234回收并缠绕导线240,左运线滚筒232释放导线240,当左运线滚筒232将导线240释放完毕时,第一电机221和第二电机222再次反向转动,如此循环。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为避免电机频繁换向导致电机发热、影响电机寿命,所述的运线动力供应部件220还包括与夹板a2111铰接的换向板224且铰接处的铰接轴芯线方向垂直于夹板a2111、设置于换向板224上的运线传动机构223,换向板224平行于夹板a2111且换向板224贴合夹板a2111的外侧,换向板224可绕其连接的铰接轴轴向转动,上述的第一电机221和第二电机222通过运线传动机构223驱动左运线滚筒232和右运线滚筒234转动。

运线传动机构223的主动件连接第一电机221和第二电机222的输出端,运线传动机构的从动件连接左传动轴231和右传动轴233的驱动端;通过运线传动机构,实现将第二电机222的旋转力传递至左运线滚筒232或右运线滚筒234,并实现第一电机221驱动换向板224的偏转。

具体的,运线传动机构223包括与左传动轴231驱动端连接的左从动轮2231、与右传动轴233驱动端连接的右从动轮2234,运线传动机构223还包括与第一电机221输出端连接的第一主动轮2232、与第二电机222输出端连接的第二主动轮2235,所述的运线传动机构223为齿轮传动机构,左从动轮2231、右从动轮2234、第一主动轮2232和第二主动轮2235均为齿轮,运线传动机构223还包括与第二主动轮2235啮合的传动齿轮2233、与换向板224贴合的安置板2236,传动齿轮2233可与左从动轮2231/右从动轮2234进行啮合传动,安置板2236的底端设置有与第一主动轮2232啮合的齿条。

所述的第一电机221设置于下支架211上、传动齿轮2233和第二电机222设置于换向板224上,安置板2236介于换向板224与第二电机222之间,换向板224绕其连接的铰接轴轴向转动时可驱动第二电机222、安置板2236和传动齿轮2233同步运动。

所述的换向板224呈扇形且换向板224的底面为圆弧面,换向板224上开设有一对与换向板224同心的弧形引导槽2242,上述的左传动轴231和右传动轴233的驱动端分别匹配穿设一弧形引导槽2242,两弧形引导槽2242之间还开设有与换向板224同心的弧形限位槽2241,上述的夹板a2111上设置有与弧形限位槽2241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的传动滑块;通过上述方案可引导换向板224转动。

初始状态,第一电机221处于闲置状态,传动齿轮2233与左从动轮2231啮合,第二电机222启动并将旋转力通过第二主动轮2235、传动齿轮2233、左从动轮2231传递至左传动轴231,左传动轴231绕自身轴线并驱动左运线滚筒232顺时针转动,左运线滚筒232回收并缠绕导线240,导线240经过若干导轮、定滑轮260、若干导轮并驱动右运线滚筒234顺时针转动并释放导线240,当右运线滚筒234上的导线240释放完毕时,第一电机221启动并驱动第一主动轮2232转动,第一主动轮2232驱动安置板2236运动并带动换向板224转动,左传动轴231和右传动轴233沿弧形引导槽2242滑动,传动齿轮2233朝向右从动轮2234运动并与右从动轮2234啮合,此时第一电机221停止转动,第二电机222的旋转力通过第二主动轮2235、传动齿轮2233、右从动轮2234传递至右传动轴233,右传动轴233绕自身轴线转动并驱动右运线滚筒234逆时针转动,右运线滚筒234回收并缠绕导线240,导线240驱动左运线滚筒232逆时针转动,左运线滚筒232释放导线240,当左运线滚筒232上的导线240释放完毕时,第一电机221启动并反向转动,第一电机221通过第一主动轮2232和安置板2236驱动传动齿轮2233朝向左从动轮2231运动,传动齿轮2233与右从动轮2234分离并实现传动齿轮2233与左从动轮2231啮合,重复上述步骤可持续运转导线240,保证清理积雪的持续性。

为防止传动齿轮2233与左从动轮2231或右从动轮2234啮合时产生的碰撞破坏结构的稳定性,为此,两弧形引导槽2242相背离的一端设置有缓冲机构225,通过增设缓冲机构225,当传动齿轮2233朝向右从动轮2234运动并即将与右从动轮2234啮合时,左传动轴231碰撞缓冲机构225,缓冲机构225起缓冲减速的作用,缓冲机构225对换向板224实施缓冲减速,传动齿轮2233的运动速度降低,传动齿轮2233与右从动轮2234啮合时的碰撞力减小,降低了对结构强度的影响。

具体的,所述的缓冲机构225包括开设于弧形引导槽2242背离弧形限位槽2241一端的缓冲安装槽2251,缓冲安装槽2251内匹配设置有缓冲板2252,缓冲板2252与换向板224之间设置有缓冲弹簧2253,缓冲弹簧2253的一端抵触换向板224、缓冲弹簧2253的另一端抵触换向板224,缓冲弹簧2253的弹力推动缓冲板2252偏向左传动轴231或右传动轴233。

更为优化的,为防止缓冲弹簧2253掉落,缓冲板2252与换向板224上均设置有同轴穿设于缓冲弹簧2253内部的限位导柱。

如图31-41所示,为了避免导线240在缠绕左运线滚筒232和右运线滚筒234时绕线混乱,且保证导线240在缠绕和引出左运线滚筒232或右运线滚筒234时,导线240垂直左运线滚筒232和右运线滚筒234的轴向,为此,左运线滚筒232和右运线滚筒234连接有对正机构,对正机构设置有两个并且分别为与左运线滚筒232连接的左对正机构、与右运线滚筒234连接的右对正机构250,右对正机构250和右运线滚筒234的连接关系与左对正机构和左运线滚筒232的连接关系一致。

所述的右对正机构250包括设置于右运线滚筒234一侧的对正支架253、设置于对正支架253上的对正导向构件255、与对正导向构件255构成滑动导向配合的对正引导构件256、与对正引导构件256连接的用于驱动对正引导构件256运动的对正驱动构件254,导线240与对正引导构件256滑动连接;当右运线滚筒234回收导线240时,右运线滚筒234一侧的导线240向着右运线滚筒234没有导线240的一侧缠绕,当右运线滚筒234释放导线240时,右运线滚筒234一侧的导线240向着右运线滚筒234缠绕有导线240的一侧偏移,在右运线滚筒234缠绕或释放导线240时,对正驱动构件254接收右传动轴233的旋转力并驱动对正引导构件256沿对正引导构件256的引导方向滑动,对正引导构件256牵引其连接的导线240保持垂直右运线滚筒234的轴向,保证了右运线滚筒234刚释放或待缠绕的导线240笔直引出或释放。

具体的,上述的对正支架253包括竖直设置于下支架211上的竖直板一2531、竖直板二2532,竖直板一2531与竖直板二2532平行且竖直板一2531与竖直板二2532之间的连线平行于右运线滚筒234的轴向,竖直板一2531与竖直板二2532之间设置有水平布置的对正水平板2533。

所述的对正导向构件255设置于对正水平板2533的上方,对正驱动构件254介于对正水平板2533与对正导向构件255之间。

对正导向构件255包括互相平行的对正导向杆一2551、对正导向杆二2552,对正导向杆一2551和对正导向杆二2552介于竖直板一2531和竖直板二2532之间,且对正导向杆一2551和对正导向杆二2552构成的平面平行于水平面。

对正驱动构件254包括设置于对正水平板2533顶面且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主动转筒2541、从动转筒2542,主动转筒2541和从动转筒2542的中心轴线方向垂直于水平面,主动转筒2541和从动转筒2542沿对正水平板2533的长度方向排列,对正驱动构件254还包括对正传送带2543,主动转筒2541和从动转筒2542通过对正传送带2543实现连接传动。

上述的对正引导构件256包括与对正导向杆一2551和对正导向杆二2552滑动连接的滑套2561,滑套2561上开设有延伸方向垂直对正导向杆一2551的对正滑槽2564,对正滑槽2564内设置有可沿对正滑槽2564引导方向滑动的用于将对正驱动构件254的动力传递至滑套2561的动力传递滑块2562,动力传递滑块2562与对正传送带2543一侧的带面固定连接,滑套2561上设置有用于引导导线240运动的对正导套2563,对正导套2563的引导方向垂直于右运线滚筒234的轴向。

优选的,对正导套2563的两端开口设置成锥状,且对正导套2563的两端开口大小由端口指向对正导套2563的中心处逐渐收窄;便于导线240穿设对正导套2563。

所述的右对正机构250还包括将右传动轴233的旋转力传递至主动转筒2541的右对正传动机构,右对正传动机构包括右对正动力传递机构251、右对正动力传导机构252,右对正动力传递机构251的驱动端连接右传动轴233的输出端,右对正动力传递机构251的输出端连接右对正动力传导机构252的驱动端,右对正动力传导机构252的输出端连接主动转筒2541的驱动端。

具体的,右对正动力传导机构252包括同轴连接于主动转筒2541的传导从动转杆2523,传导从动转杆2523背离主动转筒2541的一端与下支架211活动连接,传导从动转杆2523可绕自身轴线转动,传导从动转杆2523外部同轴套设有传导从动轮2524,传导从动转杆2523的一侧设置有与对正支架253活动连接且可绕自身轴线转动的传导主动转杆2521,传导主动转杆2521的轴向垂直传导从动转杆2523的轴向,传导主动转杆2521外部同轴套设有与传导从动轮2524匹配的传导主动轮2522,优选的,传导主动轮2522与传导从动轮2524均为斜齿轮,传导主动轮2522与传导从动轮2524啮合。

所述的右对正动力传递机构251包括与右传动轴233输出端连接的传递主动轮2511、与传导主动转杆2521的驱动端连接的传递从动轮2512,优选的,传递主动轮2511与传递从动轮2512皮带轮,传递主动轮2511与传递从动轮2512通过皮带实现连接传动。

主动转筒2541通过右对正传动机构接收右传动轴233的旋转力并绕自身轴线转动,主动转筒2541通过对正传送带2543驱动从动转筒2542绕自身轴线转动,对正传送带2543驱动动力传递滑块2562沿对正传送带2543带面延伸方向滑动,动力传递滑块2562驱动滑套2561沿对正导向杆一2551的引导方向滑动,对正导套2563与滑套2561同步运动,对正导套2563牵引连接的导线240始终垂直右运线滚筒234的轴向,当动力传递滑块2562运动至对正传送带2543的一端时,动力传递滑块2562在从动转筒2542的引导下沿从动转筒2542圆周完成半圆弧运行并完成换向,动力传递滑块2562引导导线240同步完成放线换向。

如图5、42-43所示,所述的清理装置30与位于待清理物体顶面上方的一侧导线240固定连接,运转的导线240驱动清理装置30沿待清理物体顶面长度方向来回滑动,清理装置30将待清理物体顶面的积雪扫落,清理装置30可根据待清理顶面的实际形状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当待清理物体顶面为平面时,清理装置30可设置成等腰梯形块,等腰梯形块的两等腰面分别朝向待清理物体顶面长度的一端,等腰梯形块可来回双向清理。

本实施例中,待清理物体的顶部为弧形顶棚,且弧形顶棚的圆心朝下,故清理装置30为适应弧形顶棚的弧状结构,为扩大适用范围,以适应不同弧度的顶棚,清理装置30的弯曲弧度可调,优选的,清理装置30为由若干连接组件310铰接的链条,链条的重心位置与一侧导线240固定连接;便于链条受力平衡。

上述的连接组件310包括设置于弧形顶棚上方并且位于链条中间位置的连接套杆313,连接套杆313的两端开设有供两个相互平行的导线240依次穿过的连接安装孔311,其中一个连接安装孔311内设置有用于连接套杆313与导线240固定的固定套筒312,更为完善的,固定套筒312与连接安装孔311同轴固定连接并且固定套筒312与穿过其中心的导线240固定连接。

公交车站顶棚智能化感应式除雪方法,其步骤在于:

s1:雪天时,随着盛雪盘内累积的积雪增多,积雪重量增加,盛雪盘内积雪的重力推动盛雪盘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并竖直向下运动,压缩弹簧收缩并积蓄弹性势能,感应触发杆与盛雪盘同步运动,感应触发杆竖直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感应触发杆的底端触发感应器140,感应器140生成信号并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至控制装置40,控制装置40控制运线装置20运转;

s2:与此同时,电磁阀166由关闭状态切换至开启状态,排雪引导管163开始与排水管167连通,感应器140生成信号并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至控制装置40,控制装置40控制加热板164散发热量,加热板164散发的热量经过排雪安装盘161和盛雪盘传导至盛雪盘内的积雪,盛雪盘内的积雪融化成雪水,雪水经过排雪引导管163、电磁阀166、排水管167排出外界,此时压缩弹簧积蓄的弹性势能释放,压缩弹簧的弹力推动盛雪机构110和触发机构130复位;

s3:此时,第一电机221处于闲置状态,传动齿轮2233与左从动轮2231啮合,第二电机222启动并将旋转力通过第二主动轮2235、传动齿轮2233、左从动轮2231传递至左传动轴231,左传动轴231绕自身轴线并驱动左运线滚筒232顺时针转动,左运线滚筒232回收并缠绕导线240,导线240经过若干导轮、定滑轮260、若干导轮并驱动右运线滚筒234顺时针转动并释放导线240,右运线滚筒234驱动右传动轴233绕自身轴线转动,主动转筒2541通过右对正传动机构接收右传动轴233的旋转力并绕自身轴线转动,主动转筒2541通过对正传送带2543驱动从动转筒2542绕自身轴线转动,对正传送带2543驱动动力传递滑块2562沿对正传送带2543带面朝向右运线滚筒234上导线240消失的反方向运动,动力传递滑块2562驱动滑套2561同步运动,对正导套2563牵引连接的导线240始终垂直右运线滚筒234的轴向,当右运线滚筒234释放内层的导线240时,此时动力传递滑块2562运动至对正传送带2543靠近从动转筒2542的一端,动力传递滑块2562在从动转筒2542的引导下沿从动转筒2542圆周完成半圆弧运行并完成换向,动力传递滑块2562引导导线240同步完成放线换向,此时导线240驱动清理装置30朝向定滑轮260的方向运动,清理装置30推动物体顶部积雪滑落;

s4:当右运线滚筒234上的导线240释放完毕时,第一电机221启动并驱动第一主动轮2232转动,第一主动轮2232驱动安置板2236运动并带动换向板224转动,左传动轴231和右传动轴233沿弧形引导槽2242滑动,传动齿轮2233朝向右从动轮2234运动并与右从动轮2234啮合,此时第一电机221停止转动,第二电机222的旋转力通过第二主动轮2235、传动齿轮2233、右从动轮2234传递至右传动轴233,右传动轴233绕自身轴线转动并驱动右运线滚筒234逆时针转动,右运线滚筒234回收并缠绕导线240,导线240驱动左运线滚筒232逆时针转动,左运线滚筒232释放导线240,此时主动转筒2541反向转动,动力传递滑块2562朝向主动转筒2541运动,当右运线滚筒234的一端导线240缠绕满时,此时,动力传递滑块2562运动至主动转筒2541,动力传递滑块2562在主动转筒2541的引导下沿主动转筒2541圆周完成半圆弧运行并完成换向,动力传递滑块2562引导导线240同步完成缠绕换向,此时导线240驱动清理装置30朝向背离定滑轮260的方向运动,清理装置30反向清理物体顶部积雪;

s5:当左运线滚筒232上的导线240释放完毕时,第一电机221启动并反向转动,第一电机221通过第一主动轮2232和安置板2236驱动传动齿轮2233朝向左从动轮2231运动,传动齿轮2233与右从动轮2234分离并实现传动齿轮2233与左从动轮2231啮合,重复上述步骤可持续运转导线240,保证清理积雪的持续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获知本发明中记载内容后,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其作出若干同等变换和替换,这些同等变换和替代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