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式立体车库及其存车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62194发布日期:2019-03-20 00:53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密集式立体车库及其存车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密集式立体车库及其存车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代步工具,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了汽车,汽车的数量日益增长。由于汽车的数量较大,汽车的停放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汽车停放车库,通常是建在一平面上的停车区域。

申请人在实现传统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车库,不能实现对车库占地面积的充分利用,浪费了车库的空间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中不能实现对车库占地面积的充分利用,浪费了车库的空间资源的问题,提供一种密集式立体车库及其存车方法。

一种密集式立体车库,包括呈交错设置的若干个车库单元,任一所述车库单元包括:

叠层设置的若干个停车楼层,任一所述停车楼层包括若干个停车位;所述停车位具有托车板及设于所述停车位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所述托车板活动置于所述托车板横移器上;

升降机井,穿插于所述停车楼层之间;

升降机,设于所述升降机井内,以在所述升降机井内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机底部设有托车板横移器;

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托车板横移器及所述升降机,用于控制所述托车板横移器及所述升降机工作。

上述密集式立体车库包括若干个车库单元。每个车库单元又包括多个停车楼层,每个停车楼层设有多个停车位。多个停车楼层间设有升降机井,以供升降机升降。升降机及停车位内还具有用于移动托车板的托车板横移器。停车位内设有托车板。当有车辆需存入该密集式立体车库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升降机至待停车楼层,启动升降机及停车位内的托车板横移器,从而将停车位内的托车板横移入升降机。再控制升降机停至底层。此时,将车辆停入升降机内部后,控制装置控制升降机返回待停车楼层,再开启升降机及停车位内的托车板横移器,从而使载有车辆的托车板横移进入停车位。该密集式立体车库,可以将车辆停入高空车库,从而充分利用车库所占平面的空间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密集式立体车库的所述托车板的一个表面具有车轮定位挡块;所述托车板的另一个表面具有托车板横移滚道,所述托车板横移器作用于所述托车板横移滚道内。

上述密集式立体车库,托车板的一个表面还具有定位挡块,可以使车辆精准停于该托车板上,从而增加了密集式立体车库的安全性。同时,托车板具有托车板横移滚道,可以增加托车板横移时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密集式立体车库还设有车位记录仪,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所述车位记录仪用于记录任一所述停车位是否空余;

所述升降机井底部还设有第一指示灯及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一指示灯、所述第二指示灯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车库单元有空余车位时,所述第一指示灯通电发光;所述车库单元没有空余车位时,所述第二指示灯通电发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密集式立体车库的任一所述停车位预设有车位编号;所述车位记录仪还用于记录所述车位编号,所述密集式停车库工作时,所述控制装置分配任一所述空余车位的车位编号至待停车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密集式立体车库的任一所述车库单元还包括:

存取装置,设于所述升降机井底部;所述存取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以向所述控制装置输出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密集式立体车库的所述存取装置包括:

存车按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装置输出存车指令;

确认按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装置输出确认存车指令;

编号输出口,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用于输出所述控制装置分配的空空余车位的车位编号;

字符输入按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装置发送所述车位编号;

取车按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向所述控制装置输出确认取车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密集式立体车库,还包括:

安全栅栏,设于所述升降机井底部;所述安全栅栏电性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以受所述控制装置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密集式立体车库的任一所述车库单元还包括:

维修通道,位于所述车库单元两端;所述维修通道内设有阶梯;

周转车位,设于任一所述停车楼层,所述周转车位临近所述升降机;且所述周转车位不设有托车板。

一种密集式立体车库存车方法,包括:

获取存车指令,并根据所述存车指令分配空余停车位;

移动升降机至所述空余停车位所在停车楼层;

控制停车位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移及升降机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同步工作,以将所述空余停车位内的托车板移动至所述升降机;

移动升降机至底层;

获取确认存车指令;

移动升降机至所述空余停车位所在停车楼层;

控制停车位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移及升降机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同步工作,以将所述托车板移动至所述空余停车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密集式立体车库存车方法,所述获取存车指令,并根据所述存车指令分配空余停车位之后,还包括:

判断是否存在挡道车辆;当存在挡道车辆时:

移动升降机至所述挡道车辆所在停车楼层;

控制所述挡道车辆所在停车位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及升降机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同步工作,以将所述挡道车辆所在停车位内的托车板及托车板上的挡道车辆移动至所述升降机;

移动升降机至周转停车位所在停车楼层;

控制升降机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及所述周转停车位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同步工作,以将所述托车板及托车板上的挡道车辆移动至所述周转停车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密集式立体车库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密集式立体车库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密集式立体车库一个车库单元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密集式立体车库的停车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密集式立体车库的升降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密集式立体车库的托车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密集式立体车库的托车板的仰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密集式立体车库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密集式立体车库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密集式立体车库一个车库单元的主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密集式立体车库的托车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号所代表的含义分别为:

10、密集式立体车库;

100、车库单元;

102、升降机井;

104、升降机;

110、停车楼层;

112、停车位;

1124、托车板;

11242、车轮定位挡块;

11244、托车板横移滚道;

114、托车板横移器;

20、维修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密集式立体车库10,如图1及图2所示,该密集式立体车库10可以包括若干个交错设置的车库单元100。其中,若干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交错设置指任意两个相临的车库单元100部分重叠,部分不重叠,以交错开来。一个密集式立体车库10中的所有车库单元100向同一方向倾斜交错。

如图3所示,任意一个车库单元100包括叠层设置的若干个停车楼层110、穿插于任意一个停车楼层110之间的升降机井102及设于升降机井102内的升降机104。

任意一个停车楼层110包括有水平设置的若干个停车位112,若干个停车位112分布于升降机井102两侧,以和升降机井102内的升降机104实现物体交换。

升降机104位于升降机104内,且升降机104可以在升降机井102内做上下移动。

其中,如图4所示,任意一个停车位112内设有托车板1124及位于托车板1124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114,托车板1124活动设于托车板横移器114上,当托车板横移器114工作时,可以对托车板1124进行水平横移。如图5所示,升降机104内部的底部也设有托车板横移器114。当停车位112内的托车板横移器114及升降机104内部的托车板横移器114同时工作时,即可实现托车板1124在停车位112和升降机104内部的移动。

任意所述车库单元100应该还设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设有预设工作程序且电性连接上述托车板横移器114及升降机104,以控制托车板横移器114及升降机104工作。

具体的,该密集式立体车库10包括若干个车库单元100。其中,任一车库单元100包括叠层设置的若干个停车楼层110。升降机井102穿插于若干个停车楼层110之间,以供升降机井102内部的升降机104在各停车楼层110之间移动。任一停车楼层110均包括若干个停车位112,停车位112内设有托车板1124。每一停车位112及升降机104内部均设有托车板横移器114。当需要停车时,可以先通过使托车板横移器114工作,使托车板1124进入升降机104内。然后将车辆停入升降机104内并置于托车板1124上。此时,升降机104再返回提供托车板1124的停车位112所在的停车楼层110,并再次使托车板横移器114工作,从而将托车板1124及托车板1124上的车辆一并移入停车位112。

该控制装置可以采用北京施瑞克电气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立体车库控制器。

上述密集式立体车库10包括若干个车库单元100。每个车库单元100又包括多个停车楼层110,每个停车楼层110设有多个停车位112。多个停车楼层110间设有升降机井102,以供升降机104升降。升降机104及停车位112内还具有用于移动托车板1124的托车板横移器114。停车位112内设有托车板1124。当有车辆需存入该密集式立体车库10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升降机104至待停车楼层110,启动升降机104及停车位112内的托车板横移器114,从而将停车位112内的托车板1124横移入升降机104。再控制升降机104停至底层。此时,将车辆停入升降机104内部后,控制装置控制升降机104返回待停车楼层110,再开启升降机104及停车位112内的托车板横移器114,从而使载有车辆的托车板1124横移进入停车位112。该密集式立体车库10,可以将车辆停入高空车库,从而充分利用车库所占平面的空间资源。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托车板1124的一个表面具有车轮定位挡块11242,另一个表面具有托车板横移滚道11244。

具体的,托车板1124用于托置车辆的一个表面可以具有车轮定位挡块11242,如图6所示,当车辆停放于托车板1124上后,可将前后轮卡置于车轮定位挡块11242之间,以使车辆精准停于托车板1124上,增加安全性。托车板1124相对于托置车辆的另一个表面,即托车板1124用于和托车板1124下方的托车板横移器114接触的表面,可以具有托车板横移滚道11244。当托车板横移器114工作使托车板1124移动时,托车板横移滚道11244与托车板横移器114相接触。该托车板横移滚道11244内可以采用金属加固,从而保证托车板1124的坚固性及托车板1124横移时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密集式立体车库的任一车库单元内还可以设有车位记录仪(图中未示出),该车位记录仪用于记录任一停车楼层的任一停车位是否空余。车位记录仪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与该车位记录仪相匹配的,升降机井的底部还应设有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均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当该车库单元有空余停车位时,第一指示灯通电发光。当该车库单元没有空余停车位时,第二指示灯通电发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任一停车位还具有预设车位编号,车位记录仪还用于记录车位编号。该密集式停车库工作时,控制装置分配任一空余车位的车位编号至待停车辆。

具体的,当需要停车时,控制装置分配一个空余车位给待停车辆,并通过车位记录仪记录该空余车位的车位编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密集式立体车库的任一车库单元还包括存取装置,存取装置位于升降机井底部,且电性连接控制装置,以向控制输出指令。

具体的,该存取装置可以包括存车按键、确认按键、编号输出口、字符输入按键及取车按键等。

存车按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向控制装置输出存车指令;

确认按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向控制装置输出确认存车指令;

编号输出口,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用于输出控制装置分配的空空余车位的车位编号;

字符输入按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向控制装置发送车位编号;

取车按键,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用于向控制装置输出确认取车指令。

更具体的,当需要存车时,可先按下存车按键,此时,控制装置接收到存车指令,为待停车辆分配一空余停车位,并控制升降机移动至该空余车位所在停车楼层,启动托车板横移器,将空余停车位内的托车板横移进入升降机,再控制升降机停至升降机井底部。此时,可将车辆停入升降机。将车辆停入升降机后,可按下确认按键,控制装置接收到确认存车指令,移动升降机至所分配空余停车位所在停车楼层,再次启动托车板横移器,将托车板及托车板上的车辆横移进入空余停车位。此时,编号输出口可以通过输出记载有车位编号的条形码/二维码的纸条或显示车位编号等方式输出车位编号,这是本领域的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当需要取车时,通过字符输入按键或扫描仪等输入车位编号,并按下取车按键,控制即接收到车位编号及取车指令。此时,控制装置控制升降机移动至上述车位编号的停车位所在停车楼层,并控制托车板横移器工作,将托车板及托车板上的车辆送入升降机。再控制升降机停至升降机井底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升降机井底部还具有安全栅栏。安全栅栏电性连接控制装置,以受控制装置控制。当升降机位于升降机井底部时,安全栅栏打开,否则安全栅栏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该密集式立体车库10,任一车库单元100还具有维修通道20。

具体的,维修通道20位于车库单元100两端。维修通道20可以是楼梯,具有一层一层的阶梯,以供使用者顺该阶梯向车库单元100的任一停车楼层110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任一车库单元100还可以具有周转车位。

具体的,周转车位可以设于任一停车楼层110。该周转车位临近升降机104,且不设有托车板1124。当控制装置为待停车辆分配的空余停车位112于升降机井102之间具有挡道车辆时,可先将挡道车辆及挡道车辆下的托车板1124移入周转车位。完成停车后,再将挡道车辆移回其原停车位112。

上述车库单元100,还具有周转车位,充分考虑到停车时具有挡道车辆的情况,是本申请的密集式立体车库10更加完善。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一种密集式立体车库10,如图9及图10所示,包括5个车库单元100,每一车库单元100包括6个停车楼层110,每一停车楼层110包括8个停车位112。每一车库单元100包括两个升降机井102,以使每个升降机104负责半个车库单元100的停车位112。任一车库单元100的最底层的停车楼层110只设有位于升降机104中间的4个停车位112,以方便车辆进入任一车库单元100。位于两端的车库单元100外可具有车道,以供车辆驶入。此时,位于两端的车库单元100由于靠近车道,因此底层停车楼层110的停车位112可直接驶入。

该实施例中,升降机104及停车位112内的托车板横移器114,可以采用胶轮,从而通过胶轮转动使托车板1124横移。如图11所示,托车板1124可以做成上表面水平,下表面向下凸出的形状,以使托车板1124中间厚,两端薄。此时,可防止托车板1124在移动过程中因升降机104及停车位112内的托车板横移器114不在同一水平线而造成故障。

该实施例中,密集式立体车库10还具有安全锁定设置:对于任一升降机104,当有其他人存取车时,系统自动锁定。此时,即时其他人按下存取车按钮,系统也不会作出反应,以保证该密集式立体车库10的安全性。

该车库还可以采用双电源供电,以减小因电源故障存在的存取车顾虑。

上述密集式立体车库10,具备如下优点:占地面积极小,存车密度高。存取车时不挪车或少挪车,时间短,既节能又高效。车库建造方式简单,所用设备极少,即投资省,收效大。车库的车位多少可根据地形灵活增减,方便建造。有安全锁定装置,杜绝误操作,避免了有害事故的发生。托车板1124采用胶轮传送,安静无噪声。可自助存取,无需专人操作。对建设场地无特殊要求,对场地的适应性极强。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于上述密集式立体车库的存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获取存车指令,并根据存车指令分配空余停车位;

s200,移动升降机至空余停车位所在停车楼层;

s300,控制停车位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移及升降机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同步工作,以将空余停车位内的托车板移动至升降机;

s400,移动升降机至底层;该底层即指升降机井底部;

s500,获取确认存车指令;

s600,移动升降机至空余停车位所在停车楼层;

s700,控制停车位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移及升降机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同步工作,以将托车板移动至空余停车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存车方法,其步骤s100之后,还包括一个判断是否有挡道车辆,及存在挡道车辆时的步骤:

s101,判断是否存在挡道车辆;当存在挡道车辆时:

s102,移动升降机至挡道车辆所在停车楼层;

s103,控制挡道车辆所在停车位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及升降机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同步工作,以将挡道车辆所在停车位内的托车板及托车板上的挡道车辆移动至升降机;

s104,移动升降机至周转停车位所在停车楼层;

s105,控制升降机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及周转停车位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同步工作,以将托车板及托车板上的挡道车辆移动至周转停车位。

需要注意的是,当存在挡道车辆,将待停车辆停入停车位后,控制装置还应将挡道车辆挪回原车位。

对应上述存车方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于该密集式立体车库的取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a,获取车位编号及取车指令;

s200a,移动升降机至所述车位编号对应停车位所在的停车楼层;

s300a,控制停车位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及升降机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同步工作,以将停车位内的托车板及托车板上的车辆移动至升降机;

s400a,移动升降机至底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取车方法,其步骤s100a之后,还包括一个判断是否有挡道车辆,及存在挡道车辆时的步骤:

s101a,判断是否存在挡道车辆;当存在挡道车辆时:

s102a,移动升降机至挡道车辆所在停车楼层;

s103a,控制挡道车辆所在停车位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及升降机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同步工作,以将挡道车辆所在停车位内的托车板及托车板上的挡道车辆移动至升降机;

s104a,移动升降机至周转停车位所在停车楼层;

s105a,控制升降机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及周转停车位底部的托车板横移器同步工作,以将托车板及托车板上的挡道车辆移动至周转停车位。

同样的,当存在挡道车辆,取车完毕后控制装置也应将挡道车辆挪回原车位。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