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火隔热的悬挂式建筑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4412发布日期:2018-09-05 01:3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防火隔热的悬挂式建筑幕墙。



背景技术:

建筑幕墙是建筑物不承重的外墙护围,通常由面板(玻璃、金属板、石板、陶瓷板等)和后面的支承结构(铝横梁立柱、钢结构、玻璃肋等等)组成。幕墙是建筑物的外墙护围,不承重,像幕布一样挂上去,故又称为悬挂墙,是现代大型和高层建筑常用的带有装饰效果的轻质墙体。由结构框架与镶嵌板材组成,不承担主体结构载荷与作用的建筑围护结构。现有的建筑幕墙防火系数低,且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的新型防火隔热的悬挂式建筑幕墙。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防火隔热的悬挂式建筑幕墙,包括建筑墙体、建筑槽钢、防火材料填充层、建筑铁板框、建筑角钢、防火密封胶、建筑钢板、膨胀螺栓和悬挂幕墙,所述建筑墙体通过膨胀螺栓连接设置有建筑钢板,所述建筑钢板通过建筑槽钢连接件连接设置有建筑槽钢,所述建筑墙体和悬挂幕墙之间建筑铁板框,所述建筑槽钢外侧上通过固定连接件连接设置有建筑角钢,所述建筑槽钢通过建筑角钢和建筑角钢连接件与建筑铁板框相连,所述建筑铁板框上通过建筑角钢和建筑角钢连接件设置有幕墙固定板,所述建筑铁板框内部设置有防火材料填充层,所述建筑槽钢通过建筑铁板框和建筑角钢经幕墙固定板连接设置有悬挂幕墙,所述建筑铁板框与建筑墙体和悬挂幕墙之间均设置有防火密封胶。

作为优选,所述建筑墙体外侧设置有防水层。

作为优选,所述防水层与建筑墙体之间设置有隔热保温层。

作为优选,所述悬挂幕墙为陶板或石材。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建筑墙体通过膨胀螺栓连接设置有建筑钢板和建筑槽钢,建筑槽钢上通过固定连接件连接设置有建筑角钢,建筑槽钢通过建筑铁板框和建筑角钢经幕墙固定板连接设置有悬挂幕墙,在建筑墙体和悬挂幕墙之间设置有建筑铁板框以及在建筑铁板框内设防火材料填充层,进行防火作用,另外在建筑墙体外侧设置有防水层,在防水层与建筑墙体之间设置有隔热保温层,达到了防水隔热保温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所示,一种新型防火隔热的悬挂式建筑幕墙,包括建筑墙体1、建筑槽钢2、防火材料填充层3、建筑铁板框4、建筑角钢5、防火密封胶6、建筑钢板7、膨胀螺栓8和悬挂幕墙9,所述建筑墙体1通过膨胀螺栓8连接设置有建筑钢板7,所述建筑钢板7通过建筑槽钢连接件11连接设置有建筑槽钢2,所述建筑墙体1和悬挂幕墙9之间建筑铁板框4,所述建筑槽钢2外侧上通过固定连接件连接设置有建筑角钢5,所述建筑槽钢2通过建筑角钢5和建筑角钢连接件12与建筑铁板框4相连,所述建筑铁板框4上通过建筑角钢5和建筑角钢连接件12设置有幕墙固定板13,所述建筑铁板框4内部设置有防火材料填充层3,所述建筑槽钢2通过建筑铁板框4和建筑角钢5经幕墙固定板13连接设置有悬挂幕墙9,所述建筑铁板框4与建筑墙体1和悬挂幕墙9之间均设置有防火密封胶6。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建筑墙体1外侧设置有防水层10。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防水层10与建筑墙体1之间设置有隔热保温层。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悬挂幕墙9为陶板或石材。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建筑墙体通过膨胀螺栓连接设置有建筑钢板和建筑槽钢,建筑槽钢上通过固定连接件连接设置有建筑角钢,建筑槽钢通过建筑铁板框和建筑角钢经幕墙固定板连接设置有悬挂幕墙,在建筑墙体和悬挂幕墙之间设置有建筑铁板框以及在建筑铁板框内设防火材料填充层,进行防火作用,另外在建筑墙体外侧设置有防水层,在防水层与建筑墙体之间设置有隔热保温层,达到了防水隔热保温的效果,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