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明缝清水混凝土墙体的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6849发布日期:2018-09-07 22:08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明缝清水混凝土墙体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适用于明缝清水混凝土墙体的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建设的发展,对清水混凝土墙体表面观感质量要求逐步提升;但是110kV电压等级以上的变电站施工中清水混凝土墙体质量缺陷频发,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清水混凝土墙体工程质量及表面观感质量,引起电网建设各方的重视。

现阶段清水混凝土墙体施工中,有采用蝉缝及明缝两种形式。蝉缝清水混凝土墙体,由于缝线宽窄、起砂、欠缝线平直、平整度不良等质量问题,观感质量较差,在清水混凝土墙体施工中已逐渐淘汰。目前清水混凝土墙体基本采用明缝清水混凝土,但施工中由于对拉结构与内撑结构分开设置,对拉内撑加固体系欠科学,因此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对拉结构采用对拉螺栓外套PVC管(PVC管伸出墙体模板外侧),PVC管与墙体模板间缝隙较大,难以密封,容易因漏浆导致混凝土墙体表面起砂,甚至形成少量的蜂窝麻面;而且,PVC管刚度差而易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受到振捣器碰撞和混凝土挤压而变形、碎裂,从而造成对拉螺栓取出困难或无法取出,不能周转使用;

2、相邻墙体模板接缝处设置木线条来形成凹入混凝土表面的分格线即清水混凝土明缝,木线条只是与墙体模板简单固定,缺少有效的约束固定,木线条凹入混凝土的深度不一致,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进仓或振捣器碰撞等因素,个别木线条发生移位、脱落埋入混凝土,明缝难以较好形成,不能满足清水混凝土墙体质量要求;同时由于木线条与墙体模板固定约束较差,相邻墙体模板接缝处仍存在局部漏浆严重而引起起砂、麻面现象;

3、传统结构中通常采用与墙体截面等长度的混凝土预制条或钢筋作为内撑构件,直接顶住墙体模板内表面,以达到保证墙体厚度的目的;在使用过程中,作业人员在拧紧对拉螺栓后,传统内撑构件与墙体模板内表面的应力会造成墙体模板表面破坏;拆模后传统内撑构件端头会暴露在混凝土墙体表面,留下痕迹,造成色差或锈迹;内撑构件周边与混凝土墙体存在明显色差,严重影响清水混凝土墙体的观感效果。同时由于内撑构件变形或断裂,或者传统内撑构件在混凝土入仓和振捣过程中容易发生偏位,因而局部墙体厚度、平整度偏差较大,超出规范要求。

因此上述的清水混凝土墙体模板对拉及内撑的方式,产生较多质量缺陷,清水混凝土墙体观感质量较差,修补困难,修补痕迹明显。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操作方便、可提升清水混凝土墙体质量和观感效果的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明缝清水混凝土墙体、结构简单可靠、组装简便、有效保证墙体厚度和平整度、可提升墙体质量和观感效果的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适用于明缝清水混凝土墙体的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侧墙体模板,以及若干对拉螺栓、螺栓紧固件和内撑构件;两侧墙体模板之间留有混凝土浇筑的空间;两侧墙体模板分别由若干并排排列或矩阵排列的模板单元拼接组成;相邻模板单元接缝处的内侧设置有线条;各个线条在线条长度方向上分别开设有若干螺栓孔一;所述模板单元在与螺栓孔一相对的位置开设有螺栓孔二;对拉螺栓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螺栓孔一和螺栓孔二后与螺栓紧固件连接;所述内撑构件为套设在对拉螺栓上的金属套筒;内撑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线条相抵以使内撑构件固定两侧线条从而实现墙体模板的内侧支撑固定。

本实用新型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结构简单,组装简便;利用对拉螺栓和内撑构件相互结合来固定两侧墙体模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混凝土墙体厚度得到更准确的控制。在相邻模板单元接缝处盖设线条并采用内撑构件使线条牢固固定,可防止线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脱落和变形,减少混凝土泥浆从线条处流出,可提高混凝土墙体表面平整度;还可提高混凝土墙体明缝的施工质量,在拆模后,线条位置形成凹槽,即明缝,内撑构件形成的通孔位于明缝内可便于堵塞修补,不会影响混凝土墙体的观感质量。内撑构件套设在对拉螺栓上,可有效保护对拉螺栓在混凝土浇筑时不被冲击和振捣器碰撞而发生变形和破坏;在拆模时,对拉螺栓能够顺利取出,使对拉螺栓能够重复利用以降低使用成本。

优选地,所述线条的横截面呈梯形,梯形线条的长底边与相邻模板单元接缝处的内侧相贴合。

为了便于组装,所述的相邻模板单元接缝处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线条是指,相邻模板单元中的一块模板单元与线条固定连接,且线条凸出于所述模板单元的外沿形成定位部,另一块模板单元贴合且定位在所述定位部上。

优选地,所述螺栓孔一的孔径略大于对拉螺栓的直径,且内撑构件的内径略大于对拉螺栓的直径。该设计在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组装后,内撑构件可完全遮挡螺栓孔一,能够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泥浆从螺栓孔一漏出而引起质量缺陷。

优选地,所述内撑构件的长度采用如下两种方案之一设置:

一、内撑构件的长度=明缝清水混凝土墙体的厚度减去两侧线条的厚度;

二、内撑构件的长度>明缝清水混凝土墙体的厚度减去两侧线条的厚度,以实现两侧墙体模板向内移动时内撑构件与线条之间相互挤压使内撑构件的端部嵌入到线条中。方案二中内撑构件的端部嵌入到线条中,可实现螺栓孔一与混凝土浇筑空间完全隔离,进一步防止混凝土泥浆从螺栓孔一漏出。

优选地,还包括若干内楞和外楞;各个内楞分别并排贴合在墙体模板的外侧,且相邻内楞之间留有间隙;各个外楞分别贴合在内楞的外侧,且外楞与内楞成夹角;所述螺栓紧固件包括钢垫板和螺母;所述对拉螺栓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螺栓孔一和螺栓孔二后与螺栓紧固件连接是指,对拉螺栓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螺栓孔一和螺栓孔二后穿过相邻内楞之间的间隙,之后继续向外延伸由外楞、钢垫板和螺母固定。内楞紧贴在墙体模板的外侧,外楞紧贴在内楞的外侧,内楞和外楞的设置可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墙体模板因承受混凝土侧压力而引起变形。

优选地,所述线条是指木线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与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结构简单,安装简便;使对拉和内撑相互关联,利用对拉螺栓和内撑构件相互结合来固定两侧墙体模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混凝土墙体厚度得到更准确的控制;

2、本实用新型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在相邻模板单元接缝处盖设线条并采用内撑构件使线条牢固固定,可防止线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脱落和变形,减少混凝土泥浆从线条处流出,可提高混凝土墙体表面平整度;还可提高混凝土墙体明缝的施工质量,在拆模后,线条位置形成凹槽,即明缝,保证了明缝质量;内撑构件形成的通孔位于明缝内可便于堵塞修补,不会影响混凝土墙体的观感质量;

3、本实用新型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内撑构件套设在对拉螺栓上,可有效保护对拉螺栓在混凝土浇筑时不被侧压力和振捣器碰撞而发生变形和破坏;在拆模时,对拉螺栓能够顺利取出,使对拉螺栓能够重复利用以降低使用成本;

4、本实用新型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在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组装后,内撑构件可完全遮挡螺栓孔一,能够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泥浆从螺栓孔一漏出而引起质量缺陷;

5、本实用新型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中内支撑构件相对于传统内支撑构件,造价较低,且提高了对拉螺栓的周转使用率,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的内侧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的外侧局部示意图;

图5是线条与模板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为线条、2为内撑构件、3为对拉螺栓、4为模板单元、5为螺栓孔一、6为螺栓孔二、7为相邻模板单元接缝处、8为内楞、9为外楞、10为钢垫板、11为螺母、12为铁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一种适用于明缝清水混凝土墙体的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包括两侧墙体模板,以及若干对拉螺栓3、螺栓紧固件、内撑构件2、内楞8和外楞9。两侧墙体模板之间留有混凝土浇筑的空间;两侧墙体模板分别由若干并排排列或矩阵排列的模板单元4拼接组成。相邻模板单元接缝处7的内侧设置有线条1;为了便于组装,相邻模板单元中的一块模板单元4与线条1固定连接,且线条1凸出于该模板单元4的外沿形成定位部,如图5所示,另一块模板单元1贴合且定位在所述定位部上。

各个线条1在线条1长度方向上分别开设有若干螺栓孔一5;模板单元4在与螺栓孔一5相对的位置开设有螺栓孔二6;各个内楞8分别并排贴合在墙体模板的外侧,且相邻内楞8之间留有间隙以避开对拉螺栓3;各个外楞9分别贴合在内楞8的外侧,且外楞9与内楞8成夹角;螺栓紧固件包括钢垫板10和螺母11;对拉螺栓3的两端分别依次穿过螺栓孔一5和螺栓孔二6后穿过相邻内楞8之间的间隙,之后继续向外延伸由外楞9、钢垫板10和螺母11固定。

内撑构件2为套设在对拉螺栓3上的金属套筒;内撑构件2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线条1相抵以使内撑构件2固定两侧线条1从而实现模板单元4的内侧支撑固定。

本实用新型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的使用方法是:施工前先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中应对墙体模板进行排版设计,根据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侧压力计算确定对拉螺栓的规格和间距、内楞间隙等,同时根据墙体的厚度及面积确定对拉螺栓及内撑构件长度及数量,并事先加工备用。施工过程中,将线条1沿着其中一块模板单元4外沿固定连接,并凸出于该模板单元4外沿一定宽度以形成定位部;线条1安装后在线条1上开设若干螺栓孔一5;然后将模板单元4自下而上逐层安装,完成一层模板单元4安装后,立即将内撑构件2和对拉螺栓3装入以完成该层模板单元4的初步固定;之后进行上一层模板单元4的安装和初步固定;在全部模板单元均完成初步固定后,安装内楞8、外楞9、钢垫板10和螺母11;最后拧紧各个螺母11使各个内撑构件2顶紧线条1形成模板单元4的内部支撑。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具备拆模条件时,依次抽出对拉螺栓3,拆除模板单元4和线条1;由于线条1的作用使混凝土墙体外表面形成明缝,内撑构件2形成的通孔位于明缝内,用材料将内撑构件2形成的通孔封堵,明缝内涂刷沥青漆。

本实用新型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利用对拉螺栓3和内撑构件2相互结合来固定两侧墙体模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使混凝土墙体厚度得到更准确的控制。在相邻模板单元接缝处7盖设线条1并采用内撑构件2使线条1牢固固定,可防止线条1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脱落和变形,减少混凝土泥浆从线条1处流出,可提高混凝土墙体表面平整度;还可提高混凝土墙体明缝的施工质量,在拆模后,线条1位置形成凹槽,即明缝,内撑构件形成的通孔位于明缝内可便于堵塞修补,不会影响混凝土墙体的观感质量。内撑构件2套设在对拉螺栓3上,可有效保护对拉螺栓3在混凝土浇筑时不被冲击和振捣器碰撞而发生变形和破坏;在拆模时,对拉螺栓3能够顺利取出,使对拉螺栓3能够重复利用以降低使用成本。

线条1的横截面呈梯形,梯形线条1的长底边与相邻模板单元接缝处7的内侧相贴合。螺栓孔一5的孔径略大于对拉螺栓3的直径,且内撑构件2的内径略大于对拉螺栓3的直径。该设计在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组装后,内撑构件2可完全遮挡螺栓孔一5,能够有效地防止混凝土泥浆从螺栓孔一5漏出而引起质量缺陷。

线条1优选采用木线条。内撑构件2的长度>明缝清水混凝土墙体的厚度减去两侧线条1的厚度,以实现两侧墙体模板向内移动时内撑构件2与线条1之间相互挤压使内撑构件2的端部嵌入到线条1中。木线条材质较软,与金属材质制成的内撑构件发生挤压时容易被嵌入。内撑构件2的端部嵌入到线条1中,可实现螺栓孔一5与混凝土浇筑空间完全隔离,进一步防止混凝土泥浆从螺栓孔一5漏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适用于明缝清水混凝土墙体的模板对拉内撑加固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内撑构件的长度=明缝清水混凝土墙体的厚度减去两侧线条的厚度。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