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建筑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4488发布日期:2018-09-21 19:40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平台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建筑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平台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承载人和物料的稳定平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外墙表面进行施工加工,保证建筑物的完善性,通常使用安全梯或者脚手架等作为施工平台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内建筑物建设越来越多,因此在建筑物的加工过程中,使用设备要求越来越先进,建筑施工平台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建筑用设备,现有技术中的施工平台结构简单,防护功能很不全面,容易造成危险,而且需要装置带有升降功能,同时便于物料传递,同时装置过高时,如果风力过大需要增加经视功能,提高安全性,因此设置本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建筑施工平台。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建筑施工平台,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一对矩形立柱,一对所述矩形立柱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全施工平台,所述固定底座上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与安全施工平台右侧表面相搭接的一对斜置扶手,一对所述斜置扶手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脚蹬杆,所述安全施工平台上表面加工有一对条形凹槽,每个所述条形凹槽内均固定连接有折型电控伸缩支架,一对所述折型电控伸缩支架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平台,所述升降平台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对金属防护网,所述升降平台后侧表面设有风力检测传感器,所述固定底座下表面中心处加工有矩形承载槽,所述矩形承载槽内上表面设有语音模块,所述升降平台前侧表面设有扬声器,每个所述矩形立柱左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升价滑轨,每个所述升价滑轨上均安装有电控小车,一对所述电控小车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物料传递板,所述物料传递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对固定围栏,所述固定底座下表面四角处固定连接有两对支撑支脚,每个所述支撑支脚一端均设有万向轮,每个所述万向轮上均套装有定位罩,所述固定底座下表面四角处且位于两对支撑支脚内侧加工有两对圆形凹槽,每个所述圆形凹槽内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伸缩端向下的电控伸缩立柱,每个所述电控伸缩立柱的伸缩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固定垫,所述升降平台右侧表面中心处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折型电控伸缩支架、风力检测传感器、语音模块、扬声器、电控小车和电控伸缩立柱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每个所述金属防护网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条形承载体,每个所述条形承载体上表面均加工有条形承载槽,每个所述条形承载槽内均设有多个LED照明灯,每个所述条形承载槽内侧表面上端均固定连接有透明保护板,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LED照明灯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升降平台右侧表面且位于控制器两端固定连接有一对L型脚踏板,每个所述L型脚踏板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脚踏垫。

每个所述斜置扶手右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门型护栏,每个所述门型护栏上均套装有摩擦套。

所述固定底座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承载槽相匹配的保护盖板。

每个所述脚蹬杆上均套装有橡胶摩擦圈。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建筑施工平台,安全可靠,便于升降,防护效果好,有利于传递物料,省时省力,可利用价值高,便于移动,方便及时警示提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建筑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建筑施工平台的侧视图;

图中,1、固定底座;2、矩形立柱;3、安全施工平台;4、斜置扶手;5、脚蹬杆;6、折型电控伸缩支架;7、升降平台;8、金属防护网;9、风力检测传感器;10、语音模块;11、扬声器;12、升价滑轨;13、电控小车;14、物料传递板;15、固定围栏;16、支撑支脚;17、万向轮;18、定位罩;19、电控伸缩立柱;20、防滑固定垫;21、控制器;22、条形承载体;23、LED照明灯;24、透明保护板;25、L型脚踏板;26、固定脚踏垫;27、门型护栏;28、摩擦套;29、保护盖板;30、橡胶摩擦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带有防护功能的建筑施工平台,包括固定底座1,所述固定底座1上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一对矩形立柱2,一对所述矩形立柱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安全施工平台3,所述固定底座1上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与安全施工平台3右侧表面相搭接的一对斜置扶手4,一对所述斜置扶手4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脚蹬杆5,所述安全施工平台3上表面加工有一对条形凹槽,每个所述条形凹槽内均固定连接有折型电控伸缩支架6,一对所述折型电控伸缩支架6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平台7,所述升降平台7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对金属防护网8,所述升降平台7后侧表面设有风力检测传感器9,所述固定底座1下表面中心处加工有矩形承载槽,所述矩形承载槽内上表面设有语音模块10,所述升降平台7前侧表面设有扬声器11,每个所述矩形立柱2左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升价滑轨12,每个所述升价滑轨12上均安装有电控小车13,一对所述电控小车13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物料传递板14,所述物料传递板14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对固定围栏15,所述固定底座1下表面四角处固定连接有两对支撑支脚16,每个所述支撑支脚16一端均设有万向轮17,每个所述万向轮17上均套装有定位罩18,所述固定底座1下表面四角处且位于两对支撑支脚16内侧加工有两对圆形凹槽,每个所述圆形凹槽内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伸缩端向下的电控伸缩立柱19,每个所述电控伸缩立柱19的伸缩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固定垫20,所述升降平台7右侧表面中心处设有控制器21,所述控制器21的输出端分别与折型电控伸缩支架6、风力检测传感器9、语音模块10、扬声器11、电控小车13和电控伸缩立柱1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每个所述金属防护网8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条形承载体22,每个所述条形承载体22上表面均加工有条形承载槽,每个所述条形承载槽内均设有多个LED照明灯23,每个所述条形承载槽内侧表面上端均固定连接有透明保护板24,所述控制器21的输出端与LED照明灯2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升降平台7右侧表面且位于控制器21两端固定连接有一对L型脚踏板25,每个所述L型脚踏板25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脚踏垫26;每个所述斜置扶手4右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门型护栏27,每个所述门型护栏27上均套装有摩擦套28;所述固定底座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与承载槽相匹配的保护盖板29;每个所述脚蹬杆5上均套装有橡胶摩擦圈30。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固定底座1用于固定承载整个装置,保证装置的稳定性,一对矩形立柱2与一对斜置扶手4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保证安全施工平台3的稳定性,多个脚蹬杆5便于施工人员攀登,有利于登高作业,折型电控伸缩支架6通过伸缩作用带动升降平台7升降调节高度,有利于针对不同高度的建筑物进行施工,一对金属防护网8起到安全防护效果,防止装置过高时工人掉落,风力检测传感器9检测高处风力情况,当风力较大时,装置容易晃动,安全性能较低,有助于语音模块10自动发声,通过扬声器11扩大音量,达到警示提醒效果,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电控小车13沿着升价滑轨12上下移动,有利于带动物料传递板14运输的物料上下移动进行传递,保证物料省力平稳运输,两对固定围栏15防止运输的物料掉落,起到安全效果,两对支撑支脚16用于平衡稳定支撑装置,保证装置移动时的稳定性,万向轮17和定位罩18有利于装置的移动和定位,电控伸缩立柱19通过伸缩作用带动防滑固定垫20固定支撑装置,安全可靠,便于升降,防护效果好,有利于传递物料,省时省力,可利用价值高,便于移动,方便及时警示提醒。

在本实施方案中,首先在本装置上安装可编程系列控制器21,以MAM-200型号的控制器21为例,将该型号控制器21的七个输出端子通过导线分别与折型电控伸缩支架6、风力检测传感器9、语音模块10、扬声器11、电控小车13、LED照明灯23和电控伸缩立柱19的输入端连接。本领域人员通过控制器21编程后,完全可控制各个电器件的工作顺序,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在固定底座1上安装一对矩形立柱2与一对斜置扶手4,一对矩形立柱2与一对斜置扶手4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保证安全施工平台3的稳定性,安全施工平台3用于固定支撑折型电控伸缩支架6,一对斜置扶手4上固定连接的多个脚蹬杆5便于施工人员攀登,条形凹槽用于固定承载折型电控伸缩支架6,折型电控伸缩支架6通过伸缩作用带动升降平台7升降调节高度,一对金属防护网8起到安全防护效果,当装置升高距离较高时,风力检测传感器9检测高处风力情况,当风力较大时,装置容易晃动,安全性能较低,此时矩形承载槽内的语音模块10开始发声,通过扬声器11扩大音量,达到警示提醒效果,升价滑轨12上的电控小车13上下移动,有利于带动物料传递板14运输的物料上下移动进行传递,保证物料省力运输,其中所述电控小车13内部均采用一块八位AT89S52作为控制核心动力源采用集成化的步进电机驱动专用芯片组,两对固定围栏15防止运输的物料掉落,两对支撑支脚16用于平衡稳定支撑装置,万向轮17和定位罩18有利于装置的移动和定位,装置移动到待施工位置需要固定时,两对圆形凹槽内的电控伸缩立柱19伸出,使得电控伸缩立柱19伸出的长度大于支撑支脚16的长度,此时防滑固定垫20用于固定支撑装置,条形承载体22上的条形承载槽用于承载多个LED照明灯23,多个LED照明灯23亮起可以在条件昏暗时起到照明效果,透明保护板24起到透光保护作用,一对L型脚踏板25便于登高作业时脚踏借力,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固定脚踏垫26增大摩擦力,提高稳定性,门型护栏27有利于攀登装置时手扶,摩擦套28防止磨手,保护盖板29用于保护语音模块10,脚蹬杆5上的橡胶摩擦圈30有利于增大摩擦力,防止攀登时打滑。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