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6089发布日期:2018-10-26 18:42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



背景技术: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建筑结构以砖混结构为主,建筑施工所用的模板以木模板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钢代木”,各种新结构体系不断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迅速增加,钢模板在建筑施工中开始盛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结构体系又有了很大的发展,伴随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以及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建设,对模板、脚手架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以组合式钢模板为主的格局己经打破,逐渐转变为多种模板并存的格局,新型模板发展的速度很快。

铝合金模板体系相较传统模板体系,多次循环使用、在住宅建筑标准层中,其平均使用单价优势明显,因此,铝合金模板应用广泛,但是现有的铝合金模板结构不能实现施工过程中的厚度转换,也不能保证施工结构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的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包括支撑边和连接边,

所述支撑边包括第一支撑边、第二支撑边和第三支撑边,所述第一支撑边和所述第三支撑边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边的宽度方向两端,所述第二支撑边与所述第一支撑边设置在所述连接边的宽度方向的同侧,所述第三支撑边向所述连接边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延伸,所述第一支撑边向所述连接边的厚度方向的任何一端延伸,所述第二支撑边与所述第一支撑边分别向所述连接边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延伸;

所述连接边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转折连接板,所述转折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在厚度方向上设有间距;

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中至少一个上连接有加强组件。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在厚度方向的间距设为2cm。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加强组件,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第二加强组件,所述第一加强组件与所述第二加强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厚度方向的相对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其中所述加强组件的截面形状至少包括T型、十字型、具有开口的矩形、S型、L型、伞形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其中所述第一支撑边、第二支撑边和所述第三支撑边上均开设有减重槽。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其中所述减重槽设为梯形、矩形、波浪形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其中所述支撑边上设有定位块和定位槽,定位块和定位槽设置在两个相对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其中所述支撑边和所述连接边上均设有防腐层。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其中所述连接边和支撑边上设有尺寸刻度。

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包括支撑边和连接边,支撑边和连接边组成近似H型结构的支撑框架,连接边的两侧均能填充建筑材料;支撑边包括第一支撑边、第二支撑边和第三支撑边,第一支撑边和第三支撑边分别设置在连接边的宽度方向两端,第二支撑边与第一支撑边设置在连接边的宽度方向的同侧,第三支撑边向连接边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延伸,第一支撑边向连接边的厚度方向的任何一端延伸,第二支撑边与第一支撑边分别向连接边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延伸,第一支撑边与第二支撑边在连接边的厚度方向呈错位分布,第二支撑边与连接边的边缘设有距离,保证对连接边的支撑更加稳定;

连接边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转折连接板,转折连接板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在厚度方向上设有间距,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错位分布并通过转折连接板连接;

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中至少一个上连接有加强组件,加强组件起到加强第一连接板和/或第二连接板的结构强度的作用。当第一连接板和/或第二连接板的宽度较大时,第一连接板和/或第二连接板上连接有加强组件,加强组件设置在靠近第一连接板和/或第二连接板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保证第一连接板和/或第二连接板的结构强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的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的具有开口的矩形的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的S型的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的L型的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的伞形的加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注:1、第一支撑边;2、连接边;21、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23、转折连接板;3、第二支撑边;4、第一加强组件;5、第三支撑边;6、第二加强组件;7、减重槽;8、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用铝合金模板,包括支撑边和连接边2,支撑边和连接边2组成近似H型结构的支撑框架,连接边2的两侧均能填充建筑材料。支撑边包括第一支撑边1、第二支撑边3和第三支撑边5,第一支撑边1和第三支撑边5分别设置在连接边2的宽度方向两端,第二支撑边3与第一支撑边1设置在连接边2的宽度方向的同侧,第三支撑边5向连接边2的厚度方向的两侧延伸,第一支撑边1向连接边2的厚度方向的任何一端延伸,第二支撑边3与第一支撑边1分别向连接边2的厚度方向的两端延伸,第一支撑边1与第二支撑边3在连接边2的厚度方向呈错位分布,第二支撑边3与连接边2的边缘设有距离,保证对连接边2的支撑更加稳定。第一支撑边1、第二支撑边3和第三支撑边5形成支撑框架的H型结构的两个竖直边,起到支撑作用。

连接边2包括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和转折连接板23,转折连接板23连接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在厚度方向上设有间距,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错位分布并通过转折连接板23连接;转折连接板23沿第一连接板21向第二连接板22倾斜,转折连接板23的倾斜角度控制在60-120°范围内,转折连接板23与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的连接处均设有倒角结构,方便脱模。

第一连接板21、第二连接板22中至少一个上连接有加强组件,加强组件起到加强第一连接板21和/或第二连接板22的结构强度的作用。当第一连接板21和/或第二连接板22的宽度较大时,第一连接板21和/或第二连接板22上连接有加强组件,加强组件设置在靠近第一连接板21和/或第二连接板2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保证第一连接板21和/或第二连接板22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在厚度方向的间距设为2cm,即转折连接板23的竖直高度为2cm,形成2cm梯度的变层结构,并且在连接边2的两侧形成两组变层结构,并且保证两组变层结构的施工精度。

进一步的,结合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接板21上设有第一加强组件4,第二连接板22上设有第二加强组件6,第一加强组件4与第二加强组件6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的厚度方向的相对侧面上。第一加强组件4和第二加强组件6分别起到加强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的作用,第一加强组件4和第二加强组件6向相反方向延伸,既能保证第一连接板21和第二连接板22的结构强度,还能保证填充的建筑材料的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的,结合图1-图6所示,加强组件的截面形状至少包括T型、十字型、具有开口的矩形、S型、L型、伞形中的一种。第一加强组件4和第二加强组件6可以结构相同,同时设为T型、十字型、具有开口的矩形、S型、L型、伞形中的一种;第一加强组件4和第二加强组件6的结构也可以不同,分别设为T型、十字型、具有开口的矩形、S型、L型、伞形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边1、第二支撑边3和第三支撑边5上均开设有减重槽7,减重槽7开设在原理填充的建筑材料的一侧,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还能起到减轻支撑结构重量,便于搬运和输送。

进一步的,减重槽7设为梯形、矩形、波浪形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支撑边1、第二支撑边3和第三支撑边5上可以开设形状相同的减重槽7,也可以根据结构尺寸开设形状不同的减重槽7,既能达到减重效果,又能保证支撑边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支撑边上设有定位块8和定位槽,定位块8和定位槽分别设置在两个相对侧面上,定位块8在图1和图2中示意,定位槽图中没有示意,设置定位槽的侧面设为与连接定位块8的侧面相对的侧面,方便相邻两个铝合金模板连接,也便于定位铝合金模板,保证安装精度和施工精度。其中,定位块8可以设为矩形块、梯形块、多边形块等多种结构形式,定位槽与定位块8相适配。

进一步的,支撑边和连接边2上均设有防腐层,防腐层为通过防腐剂处理得到的铬酸盐膜层,防腐剂起到保护铝合金模板的作用,有助于重复利用。

进一步的,连接边2和支撑边上设有尺寸刻度,方便定位连接边2和支撑边,也能用于测量和定位铝合金模板。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