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锚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2039发布日期:2019-04-09 21:16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锚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预应力锚索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内锚头。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预应力锚索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传统的预应力锚索的锚头在安装时为了保证使用的稳固性,需要将其体积设计的较大,如此便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运输以及使用成本。为了降低产品的成本,有些企业设计了旋转设置的方式来减小内锚头的体积,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填埋该内锚头时的挖坑难度较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实际使用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内锚头,很好的降低了内锚头的体积,进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确保了产品的固定效果,提升了产品使用的稳固性,同时还很好的降低了产品的安装与运输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内锚头,主要由后挂头、与后挂头固为一体的螺旋杆,以及与螺旋杆通过螺纹相连接的前置头组成;在前置头上还设置有弹出孔以及与该弹出孔相匹配的弹出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后挂头的端部设置有U型槽,在该U型槽的两个槽壁上还设置有位置相匹配的通孔,且在后挂头上还设置有一个同时贯穿两个U型槽的铆杆,在铆杆的端部还设置有一个贯穿铆杆的插销。

作为优选,所述前置头上设置有两排弹出孔,每排弹出孔的数量为四个,且每排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弹出孔之间的弧长相同,且两排弹出孔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弹出结构由固定在前置头内壁且位置与数量与弹出孔相匹配的卡环,数量与卡环相同且前端贯穿卡环并与卡环过盈配合的弹杆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弹杆的后端设置有一个斜面的坡头,且该坡头的坡面面向螺旋杆设置,在坡头的底端位置处还设置有一个环形的凸起圈,该环形的凸起圈的直径大于卡环内侧通孔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体型较小,生产时所消耗的资源较少,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进而很好的节省了企业的生产资金。

(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弹出结构,在运输时弹出结构保持在前置头的内部,进而很好的降低了产品对空间的占用面积,降低了运输难度与运输成本,而在使用时,弹出结构弹出后能很好的增加产品的抓附能力,进而提高了产品使用时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且使用方便,可以很好的在行业内进行推广,对推动企业与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后挂头;2、铆杆;3、螺旋杆;4、前置头;5、弹出孔;6、弹杆;7、插销;8、卡环;9、坡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内锚头,主要由后挂头1、与后挂头1固为一体的螺旋杆3,以及与螺旋杆3通过螺纹相连接的前置头4组成;在前置头4上还设置有弹出孔5以及与该弹出孔5相匹配的弹出结构。

所述后挂头1的端部设置有U型槽,在该U型槽的两个槽壁上还设置有位置相匹配的通孔,且在后挂头1上还设置有一个同时贯穿两个U型槽的铆杆2,在铆杆2的端部还设置有一个贯穿铆杆2的插销7。

铆杆的作用是用来连接缆绳,为缆绳提供一个可靠的连接点,为了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与连接的稳固性,该铆杆的直径为3CM。

所述前置头4上设置有两排弹出孔5,每排弹出孔5的数量为四个,且每排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弹出孔5之间的弧长相同,且两排弹出孔5交错设置。

交错设置的弹出孔可以确保弹杆弹出后受力的位置不在同一直线上,进一步提高了应力的接触范围,进而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与稳定性。

所述弹出结构由固定在前置头4内壁且位置与数量与弹出孔5相匹配的卡环8,数量与卡环8相同且前端贯穿卡环8并与卡环8过盈配合的弹杆6组成。

所述弹杆6的后端设置有一个斜面的坡头9,且该坡头9的坡面面向螺旋杆3设置,在坡头9的底端位置处还设置有一个环形的凸起圈,该环形的凸起圈的直径大于卡环8内侧通孔的直径。

卡环能够很好的对弹杆的设置位置进行限定,而过盈配合的设置方式可以很好的避免弹杆在安装时受压力后缩回前置头中,进而确保了产品的使用效果。而设置凸起圈则可以很好的避免弹杆在使用时全部弹出,进而确保了产品的正常使用。

在使用时,先将螺旋杆取下,接着用端部为锥形的长杆插入前置头中并将弹杆向外压出,接着再将螺旋杆旋入前置头上,将缆绳系在铆杆上将产品整体放入坑中在对坑进行预埋即可。

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