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构造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0030发布日期:2018-12-28 20:04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构造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般建筑物构造,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构造柱。



背景技术: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外墙的四角,与砌体连接,用来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构造柱按成型方法分为现浇构造柱和预制构造柱,预制构造柱是预制成型,使用时拼接放置即可。

如图1所示,现有的预制构造柱包括龙骨11和混凝土柱12,混凝土柱12是以龙骨11为主要支撑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成;龙骨11包括纵筋111和箍筋112,纵筋111为四根,纵筋111均纵向设置呈矩形排列,箍筋112横向套设在纵筋111外侧且与纵筋111固接,纵筋111的上下两端均凸出混凝土柱12。在使用预制构造柱时,先将预制构造柱下端的纵筋111与预制楼板的钢筋焊接,之后浇筑固定;随后再采用同样的方法将纵筋111的上端焊接后浇筑固定,最后再砌制砌体。

砌体与混凝土柱12的连接面为加固面121,其不足之处在于,加固面121与砌体之间没有其他的加固方式,抗震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构造柱,增大了预制构造柱与砌体之间的抗震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预制构造柱,包括柱体,柱体包括龙骨和混凝土柱,龙骨包括纵筋和箍筋,纵筋为四根,纵筋均纵向设置呈矩形排列,箍筋横向套设在纵筋外侧且与纵筋固接,纵筋的上下两端均凸出混凝土柱,混凝土柱与砌体的连接面为加固面,加固面在纵向上开设有多个水平的安装孔,安装孔为纵向的长圆孔,安装孔内植入拉结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砌制砌体的过程中,能够将植入在安装孔内的拉结筋砌入砌体中,通过拉结筋的作用能够增大砌体与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大抗震强度;另外,拉结筋能够在长圆孔状的安装孔内上下移动,在砌制砌体的过程中,拉结筋能够位于砖体与砖体之间,便于将拉结筋砌入砌体中。

较佳地,加固面沿纵向向内开设有梯形的加强槽,砌体与加强槽的槽底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砌制砌体的过程中将砌体与加强槽的槽底贴合,在加强槽的限制作用下,能够进一步增大砌体与预制构造柱的连接强度。

较佳地,混凝土柱上加固面一侧均设置成马牙搓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面设置成马牙搓结构能够增大砌体与构造柱的接触面积,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大构造柱与砌体的连接强度和抗震强度。

较佳地,安装孔之间间距为500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孔之间间距500mm能够使用最少的安装孔,使砌体与构造柱之间达到较佳的连接强度。

较佳地,拉结筋为螺纹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螺纹钢能够增大拉结筋与砌体和构造柱的摩擦力,增大拉结筋与砌体和构造柱的连接强度。

较佳地,拉结筋呈L型,一端植入安装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大拉结筋与砌体的连接强度。

较佳地,不同加固面上植入的拉结筋交错设置。

较佳地,纵筋和箍筋为螺纹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在构造柱内植入拉结筋,能够增大砌体与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达到增大砌体与构造柱的抗震强度的效果;

2、通过在构造柱的加固面上设置长圆孔状的安装孔,使得拉结筋能够沿长圆孔上下移动,便于将拉结筋砌入砌体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预制构造柱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柱体;11、龙骨;111、纵筋;112、箍筋;12、混凝土柱;121、加固面;1211、加强槽;124、安装孔;2、拉结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下”、“底面”和“顶面”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2所示,一种预制构造柱,包括柱体1和拉结筋2;柱体1包括龙骨11和混凝土柱12,龙骨11包括纵筋111和箍筋112,纵筋111为四根(如图3所示),纵筋111均纵向设置呈矩形排列,箍筋112横向套设在纵筋111外侧且与纵筋111固接,纵筋111的上下两端均凸出混凝土柱12;混凝土柱12与砌体的连接面为加固面121,加固面121在纵向上开设有多个水平的安装孔124(如图4所示),安装孔124上植入拉结筋2。拉结筋2的一端植入安装孔124内,另一端砌入砌体内,这样能够大大增强砌体与柱体1的连接强度,增大砌体与构造柱的抗震强度。

预制构造柱上安装孔124的开设位置固定,砌体通常由砖体砌制而成,一般植入在安装孔124上的拉结筋2砌入在砖体之间的缝隙内,但当安装孔124的位置固定后,很难保证拉结筋2刚好位于砖体之间的缝隙内。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4所示,可以将安装孔124设置成纵向的长圆孔,拉结筋2能够在长圆孔状的安装孔124内上下移动,在砌制砌体的过程中,拉结筋2能够位于砖体与砖体之间,便于将拉结筋2砌入砌体中。

安装孔124之间的间距最好为500mm,这样能够使用最少的安装孔124,使砌体与构造柱之间达到较佳的连接强度。

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增大砌体与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强度,加固面121可以沿纵向向内开设有梯形的加强槽1211,砌体与加强槽1211的槽底贴合;还可以将混凝土柱12的加固面121一侧均设置成马牙搓结构。

另外,如图3所示,拉结筋2可以设置成L型,拉结筋2的一端植入安装孔124内,另一端砌入砌体内。L型的拉结筋2能够增大拉结筋2与砌体之间连接强度,从而增大砌体与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强度。

如图2所示,还可以将不同加固面121上植入的拉结筋2交错设置。

优选地,拉结筋2、纵筋111和箍筋112为螺纹钢,这样能够增大拉结筋2、纵筋111、箍筋112与混凝土柱12或者砌体的摩擦力,增大强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