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组织内排水传统建筑坡屋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8345发布日期:2018-11-13 20:04阅读:15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坡屋顶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有组织内排水传统建筑坡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传统建筑多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的坡屋顶结构,其包括间错设置的导水梁1和导水沟2,导水梁1和导水沟2均可以采用瓦片拼接组成,雨水顺着坡屋顶的导水梁1及导水沟2被导走,最终从檐口4处滴落。这种传统建筑的坡屋顶结构的排水是无组织的。而建筑的门、窗等通常设置在屋檐下方的墙体上。这种无组织的排水使得檐口4滴落雨水会严重影响檐下空间的使用和人员感受。因而,我们需要一种有组织的、排水效果好且不影响屋檐下方空间使用的坡屋顶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组织内排水传统建筑坡屋顶结构,其具有不影响原建筑风格、能有组织排水、减少檐口大量雨水滴落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组织内排水传统建筑坡屋顶结构,包括若干根等间距设置的纵向的导水梁,相邻导水梁之间设置有纵向的导水沟,还包括若干深度大于导水沟深度的内天沟,所述内天沟的长度方向与导水沟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绝大部分屋顶雨水经导水梁和导水沟的导流顺落到内天沟里,通过内天沟形成有组织排水,最终从内天沟的两端排出,减少了檐口大量雨水滴落现象,不影响屋檐下方空间的使用和人员感受。

进一步地,所述内天沟设置有一处,且位于坡屋顶上靠近檐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内天沟的设置对建筑整体风格的影响,且内天沟设在在靠近屋檐处,能最大程度汇集经导水梁和导水沟导流的雨水,减少檐口大量雨水滴落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内天沟的宽度等于导水沟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宽的内天沟会影响建筑的整体风格和视觉效果。宽度等于导水沟宽度的内天沟能够有效起到排水作用的同时,能将对建筑风格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进一步地,所述内天沟的底面设置为导水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内天沟内汇集的雨水能够被顺畅地导走,减少了内天沟内雨水的堆积,能适应暴雨等极端天气下的导水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斜面以内天沟长度方向的中点为界向内天沟长度方向的两端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汇集到内天沟的雨水会向内天沟的两端分流,提高了导水效率,最大程度减少了雨水在内天沟内的积留。

进一步地,所述内天沟的底面和侧面上均设置有防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能够有效起到防水作用,避免雨水通过内天沟向建筑内部渗透。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层为聚氨酯防水涂料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氨酯防水涂料无毒无味,属于绿色环保型防水涂料,能在潮湿或干燥的各种基面上直接施工,且与基面粘结力强、涂膜密实,形成的防水层具有柔韧性、对基层伸缩或开裂的适应性强、抗拉性强度、高耐候性好等优点。

进一步地,所述聚氨酯防水涂料层的厚度为2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厚的防水层容易开裂、增加了施工成本,过薄的防水层不能达到理想的防水效果,因而聚氨酯防水涂料层的厚度以2mm为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内天沟的设置使绝大部分屋顶雨水顺落到内天沟里,通过天沟形成有组织排水,减少檐口大量雨水滴落现象,同时由于视觉透视角度效果,在外立面上基本保持原有传统建筑风格及感受;

2、导水斜面的设置利于内天沟的雨水快速排出,不易在内天沟内积留,能够适应暴雨等极端天气下的导水需求;

3、聚氨酯防水涂料层的设置,环保无毒,有效增加了内天沟的防水性能,可以防止雨水从内天沟处向建筑内部渗透。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坡屋顶结构的正视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坡屋顶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坡屋顶结构的正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坡屋顶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实施例中内天沟的剖视图。

图中:1、导水梁;2、导水沟;3、内天沟;31、导水斜面;32、聚氨酯防水涂料层;4、檐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有组织排水传统建筑坡屋顶结构,参照图3和图4,其包括若干纵向设置在倾斜的房屋顶部的导水梁1、导水沟2和横向设置的宽度等于导水沟2宽度的内天沟3,导水沟2和导水梁1间隔设置。导水梁1和导水沟2可以由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瓦片构成。内天沟3设置在屋顶靠近檐口4处,且内天沟3的长度方向与导水梁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参照图4和图5,内天沟3的深度大于导水沟2的深度,使得内天沟3能够汇集坡屋顶结构上的雨水,并迅速从内天沟3的两端导走,减少了檐口4处雨水的滴落量。

参照图5,为了防止雨水从内天沟3处向建筑内部渗透,在内天沟3的两侧侧壁以及底壁上均设置有2mm后的防水层。本实施例中防水层为由聚氨酯防水涂料涂覆而成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层32。聚氨酯防水涂料无毒环保,采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涂覆而成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层32能有效阻止雨水从内天沟3处向建筑内部渗透。

参照图6,内天沟3内设置有用于对雨水进行导流的导水斜面31,导水斜面31以内天沟3长度方向的中点为界向内天沟3长度方向的两端倾斜设置。坡屋顶结构上的雨水经导水梁1和导水沟2的导流后被汇集到内天沟3内,在经过导水斜面31的分流、疏导,雨水能迅速从内天沟3的两端排出,避免了雨水在内天沟3内长时间积留,使得该种坡屋顶结构能够适应暴雨等极端天下的排水、导水需求。

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