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承载强度的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2091发布日期:2018-11-23 18:28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承载强度的装配式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可以,装配式建筑具有节能环保,施工质量有保证,生产效率高等优点,目前,发达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英国等欧洲国家建筑工业化已达到75%以上,日本和美国则达到70%,而我国却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过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施工时看似是比较简单,实际在构件制作及设计时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而现阶段也存在很大的技术缺陷,导致预制构件的制作精度要求高,建筑成本高,同时会由于加工精度偏差导致后期存在质量隐患,本实用新型则提供一种高承载强度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具有施工快捷,承载强度高,易于控制加工精度等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承载强度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其可以工厂化预制加工,加工精度易于控制,施工过程快速便捷,形成的结构体承载强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承载强度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上结构体,下结构体,所述上结构体下端截面与所述下结构体的上端截面形状大小相同,所述上结构体的下端设置有上锚固钢筋,所述上锚固钢筋的一部分锚入在所述上结构体的内部,一部分裸露在外,所述下结构体的上端在与上结构体上的上锚固钢筋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锚固深孔,所述上锚固钢筋的裸露在外部分可以插入到所述下结构体的锚固深孔内,所述锚固深孔的末端在所述下结构体的外围设置有操作缺口,所述操作缺口与所述锚固深孔相连通,并且所述操作缺口暴露在外,所述下结构体在设置有操作缺口位置的下方设置有下锚固钢筋,所述下锚固钢筋大部分锚入在所述下结构体内,并且所述下锚固钢筋的端头裸露在所述操作缺口内,所述下锚固钢筋的端头外侧设置有下螺纹,并且其端头上套入有螺套,所述螺套的内壁设置有与端头外侧下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螺套可以通过旋转固定在所述下锚固钢筋的端头上并且通过旋转上下移动,另外,所述上锚固钢筋的端头可以穿过锚固深孔一直插入到操作缺口中与所述下锚固钢筋的端头相碰,并且,所述上锚固钢筋的端头的外侧也设置有与下锚固钢筋的端头上的下螺纹相同的上螺纹,所述螺套也可以通过旋转套入上锚固钢筋的端头并通过旋转上下移动,所述螺套可以通过旋转同时固定到所述上锚固钢筋的端头与所述下锚固钢筋的端头上,这样一开始将螺套设置在下锚固钢筋的端头上,并且下锚固钢筋的端头处在操作缺口内,方便外界接触操作,待与上锚固钢筋的端头接触后,通过旋转螺套上移紧固到上锚固钢筋的端头上,从而上锚固钢筋与下锚固钢筋连接锚固完成,且通过螺套锚固相比焊接锚固质量可靠度更高,不易产生裂缝,并且操作更方便,借助工具少,并且操作缺口提供必要的操作空间,后期只需将操作缺口填补即可,并且锚固深孔孔可以辅助上锚固钢筋的端头对准下锚固钢筋的端头,避免操作偏移,施工难度低,另外,所述上结构体的下端表面与下结构体的上端表面上设置有固定钢板,所述固定钢板内侧固定设置有锚固筋,所述锚固筋分别锚入在所述上结构体与下结构体内,这样固定钢板便被固定在所述上结构体的下端表面与下结构体的上端表面,所述固定钢板供焊接固定使用,待上锚固钢筋的端头插入穿过锚固深孔并与下锚固钢筋的端头接触锚固后,设置有固定钢板的上结构体的下端表面与下结构体的上端表面也靠近接触,通过焊机将上下端的固定钢板熔接固定,整个过程省去对缝隙的混凝土浇筑固定,施工会相对快捷,通过焊接固定可以提供更高的承载强度,并且内部上锚固钢筋与下锚固钢筋通过螺套锚固可以提供很好的抗拉强度,则保证整个结构体系的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下结构体上端设置的锚固深孔的内壁上套有预留金属管,可以有效防止下结构体浇筑时将所述锚固深孔堵住,所述预留金属管可以在浇筑时一并预留埋入,作为锚固深孔的模具使用,可以控制加工的精度,与所述锚固深孔一并成形。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钢板内侧固定设置的锚固筋的末端设置有一段弯折钢筋,所述弯折钢筋的末端分别焊接在所述上结构体与所述下结构体内的上锚固钢筋与下锚固钢筋上,这样锚固筋可以深锚在所述上结构体与下结构体内部,更加牢靠,保证固定钢板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高承载强度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包括上结构体1,下结构体2,所述上结构体1下端截面与所述下结构体2的上端截面形状大小相同,所述上结构体1的下端设置有上锚固钢筋3,所述上锚固钢筋3的一部分锚入在所述上结构体1的内部,一部分裸露在外,所述下结构体2的上端在与上结构体1上的上锚固钢筋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锚固深孔4,所述上锚固钢筋3的裸露在外部分可以插入到所述下结构体2的锚固深孔4内,如图1所示,图1中上锚固钢筋3已经插入到锚固深孔4内,所述锚固深孔4的末端在所述下结构体2的外围设置有操作缺口41,所述操作缺口41与所述锚固深孔4相连通,并且所述操作缺口41暴露在外,所述下结构体2在设置有操作缺口41位置的下方设置有下锚固钢筋5,所述下锚固钢筋5大部分锚入在所述下结构体2内,并且所述下锚固钢筋5的端头51裸露在所述操作缺口41内,所述下锚固钢筋5的端头51外侧设置有下螺纹52,如图1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并且其端头51上套入有螺套6,所述螺套6的内壁设置有与下锚固钢筋5的端头51外侧下螺纹52相对应的内螺纹61,所述螺套6可以通过旋转固定在所述下锚固钢筋5的端头51上并且通过旋转上下移动,另外,所述上锚固钢筋3的端头31可以穿过锚固深孔4一直插入到操作缺口41中与所述下锚固钢筋5的端头51相碰,并且,所述上锚固钢筋3的端头31的外侧也设置有与下锚固钢筋5的端头51上的下螺纹52相同的上螺纹32,所述螺套6也可以通过旋转套入上锚固钢筋3的端头31并通过旋转上下移动,所述螺套6可以通过旋转同时固定到所述上锚固钢筋3的端头31与所述下锚固钢筋5的端头51上,这样一开始将螺套6设置在下锚固钢筋5的端头51上,并且下锚固钢筋5的端头51处在操作缺口41内,方便外界接触操作,待与上锚固钢筋3的端头31接触后,通过旋转螺套6上移紧固到上锚固钢筋3的端头31上,从而上锚固钢筋3与下锚固钢筋5连接锚固完成,且通过螺套6锚固相比焊接锚固质量可靠度更高,不易产生裂缝,并且操作更方便,借助工具少,并且操作缺口41提供必要的操作空间,后期只需将操作缺口41填补即可,并且锚固深孔孔4可以辅助上锚固钢筋3的端头31对准下锚固钢筋5的端头51,避免操作偏移,施工难度低,另外,所述上结构体1的下端表面与下结构体2的上端表面上设置有固定钢板7,所述固定钢板7内侧固定设置有锚固筋8,所述锚固筋8分别锚入在所述上结构体1与下结构体2内,这样固定钢板7便被固定在所述上结构体1的下端表面与下结构体2的上端表面,所述固定钢板7供焊接固定使用,待上锚固钢筋3的端头31插入穿过锚固深孔4并与下锚固钢筋5的端头51接触锚固后,设置有固定钢板7的上结构体1的下端表面与下结构体2的上端表面也靠近接触,通过焊机将上下端的固定钢板7熔接固定,整个过程省去对缝隙的混凝土浇筑固定,施工会相对快捷,通过焊接固定可以提供更高的承载强度,并且内部上锚固钢筋3与下锚固钢筋5通过螺套6锚固可以提供很好的抗拉强度,则保证整个结构体系的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下结构体2上端设置的锚固深孔4的内壁上套有预留金属管9,如图1中局部放大图所示,可以有效防止下结构体2浇筑时将所述锚固深孔4堵住,所述预留金属管9可以在浇筑时一并预留埋入,作为锚固深孔4的模具使用,可以控制加工的精度,与所述锚固深孔4一并成形。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钢板7内侧固定设置的锚固筋8的末端设置有一段弯折钢筋81,所述弯折钢筋81的末端分别焊接在所述上结构体1与所述下结构体2内的上锚固钢筋3与下锚固钢筋5上,这样锚固筋8可以深锚在所述上结构体1与下结构体2内部,更加牢靠,保证固定钢板7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

本文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