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享祭拜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7749发布日期:2019-01-04 23:12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享祭拜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建筑设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共享祭拜室。



背景技术:

公共墓地是指统一对人去世后的骨灰盒以及灵位进行集中式安葬管理的公共建筑场所。随着城市化进度的提高,城市人口的数量和对墓地的需求也在急剧的增长,传统的平面安葬方式所要求的墓地资源面临日益枯竭的困境。为了解决墓地资源紧缺的问题,现有措施是通过建设高层公墓楼或公墓塔来进行立体安葬,使公共墓地向高空发展。但是这种措施仍然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楼塔的高度有限,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和空间,同时其建筑成本和维护成本也较高;(2)祭奠空间有限,同时需要爬楼寻找对应的墓地,存在人为出错和祭奠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共享祭拜室,能够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公墓建筑和维护成本,并实现自动化选择和查找墓碑,提高祭奠的方便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共享祭拜室,包括墓碑存放架、墓碑取放机和墓碑举升机;所述墓碑存放架设置于墓碑取放机两侧,所述墓碑举升机设置于祭坛下方;所述墓碑设置于所述墓碑存放架上,所述墓碑取放机用于将墓碑从所述墓碑存放架上放到所述墓碑举升机上,所述墓碑举升机用于将墓碑举升至祭坛。

可选的,所述墓碑存放架包括多个墓碑存放部,每个所述墓碑存放部包括四根呈两列分布的立柱,所述呈两列分布的立柱中相对应立柱间平行设置有一角钢,所述墓碑放置于所述呈两列分布的立柱之间的角钢上。

可选的,所述墓碑取放机包括导轨、底部平台、两个导向柱和横梁;所述导轨平行于所述墓碑存放架铺设于地面上,所述底部平台活动设置于所述导轨上;所述两个导向柱分别设置于所述底部平台一侧,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两个导向柱顶部且位于所述两个导向柱之间,所述底部平台上固定设置有一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底部平台在所述导轨上移动;所述导向柱之间活动设置有一篮圈,所述篮圈为一框架结构,用于盛放所述墓碑;所述篮圈底部设置有一取放平台,所述取放平台用于从所述墓碑存放架上存放或拿取墓碑;所述篮圈顶部与一提升系统相连接;所述提升系统用于提升所述篮圈。

可选的,所述提升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横梁上方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动力源动力连接,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动力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一第一固定轮轴动力连接,所述从动轮与一第二固定轮轴动力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轮轴上动力连接有一第一传动链,所述第一传动链一端与一第一配重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链的另一端与所述篮圈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轮轴上动力连接有一第二传动链,所述第二传动链一端与一第二配重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链的另一端与所述篮圈的另一侧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轮轴和所述第二固定轮轴为链轮,所述第一传动链和所述第二传动链为链条。

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轮轴和所述第二固定轮轴为轴或辊筒,所述第一传动链和所述第二传动链为绳索。

可选的,所述取放平台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所述第一平台设置于所述底部平台上,所述第二平台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上,所述第三平台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台上;

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第二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一第一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与一第一丝杆螺母动力连接,所述第一丝杆螺母与所述第二平台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平台与所述第三平台之间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一第二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与一第二丝杆螺母动力连接,所述第二丝杆螺母与所述第三平台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平台两侧还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与输送带电机动力连接;所述输送带用于放置和输送墓碑。

可选的,所述墓碑举升机包括水平导轨和竖直导轨,所述水平导轨上活动设置有一托架,所述托架上平行于所述水平导轨的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凹槽,所述竖直导轨上设置有一举升臂,所述两个凹槽用于容纳所述举升臂。

可选的,还包括水平电机和水平丝杆,所述水平电机与所述水平丝杆动力连接,所述水平丝杆与所述托架的底部动力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竖直电机和竖直丝杆,所述竖直电机与所述竖直丝杆动力连接,所述竖直丝杆与所述举升臂动力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共享祭拜室主要结构包括墓碑存放架、墓碑取放机和墓碑举升机;所述墓碑存放架设置于墓碑取放机两侧,所述墓碑举升机设置于祭坛下方;所述墓碑设置于所述墓碑存放架上,所述墓碑取放机用于将墓碑从所述墓碑存放架上放到所述墓碑举升机上,所述墓碑举升机用于将墓碑举升至祭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共享祭拜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共享祭拜室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共享祭拜室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共享祭拜室中墓碑取放机和墓碑举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共享祭拜室中墓碑取放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共享祭拜室中提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共享祭拜室中墓碑存放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共享祭拜室中墓碑举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共享祭拜室中取放平台位于一侧极限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共享祭拜室中取放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共享祭拜室中取放平台位于另一侧极限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墓碑存放架;2、墓碑取放机;3、墓碑举升机;4、祭坛;5、墓碑;101、立柱;102、角钢;201、导轨;202、底部平台;203、导向柱;204、横梁;205、篮圈;206、取放平台;211、主动轮;212、从动轮;213、第一固定轮轴;214、第二固定轮轴;215、第一配重;216、第二配重;217、第一传动链;218、第二传动链;301、水平导轨;302、竖直导轨;303、举升臂;304、托架;2061、第一平台;2062、第二平台;2063、第三平台;2064、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共享祭拜室,包括墓碑存放架1、墓碑取放机2和墓碑举升机3;所述墓碑存放架1设置于墓碑取放机2两侧,所述墓碑举升机3设置于祭坛4下方;所述墓碑5设置于所述墓碑存放架1上,所述墓碑取放机2用于将墓碑5从所述墓碑存放架1上放到所述墓碑举升机3上,所述墓碑举升机3用于将墓碑5举升至祭坛4。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1所示,所述墓碑存放架1包括多个墓碑5存放部,每个所述墓碑5存放部包括四根呈两列分布的立柱101,所述呈两列分布的立柱101中相对应立柱101间平行设置有一角钢102,所述墓碑5放置于所述呈两列分布的立柱101之间的角钢102上。

所述墓碑取放机2包括导轨201、底部平台202、两个导向柱203和横梁204;所述导轨201平行于所述墓碑存放架1铺设于地面上,所述底部平台202活动设置于所述导轨201上;所述两个导向柱203分别设置于所述底部平台202一侧,所述横梁204设置于所述两个导向柱203顶部且位于所述两个导向柱203之间,所述底部平台202上固定设置有一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底部平台202在所述导轨201上移动;所述导向柱203之间活动设置有一篮圈205,所述篮圈205为一框架结构,用于盛放所述墓碑5;所述篮圈205底部设置有一取放平台,所述取放平台用于从所述墓碑存放架1上存放或拿取墓碑5;所述篮圈205顶部与一提升系统相连接;所述提升系统用于提升所述篮圈205。

所述提升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横梁204上方的主动轮211和从动轮212,所述主动轮211与动力源动力连接,所述主动轮211与所述从动轮212动力连接,所述主动轮211与一第一固定轮轴213动力连接,所述从动轮212与一第二固定轮轴214动力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轮轴213上动力连接有一第一传动链217,所述第一传动链217一端与一第一配重215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链217的另一端与所述篮圈205的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轮轴214上动力连接有一第二传动链218,所述第二传动链218一端与一第二配重216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链218的另一端与所述篮圈205的另一侧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轮轴213和所述第二固定轮轴214为链轮,所述第一传动链217和所述第二传动链218为链条。所述第一固定轮轴213和所述第二固定轮轴214为轴或辊筒,所述第一传动链217和所述第二传动链218为绳索。

所述取放平台206包括第一平台2061、第二平台2062和第三平台2063,所述第一平台2061设置于所述底部平台202上,所述第二平台2062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2061上,所述第三平台206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平台2062上;所述第一平台2061与所述第二平台2062之间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一第一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杆与一第一丝杆螺母动力连接,所述第一丝杆螺母与所述第二平台206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平台2062与所述第三平台2063之间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一第二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丝杆与一第二丝杆螺母动力连接,所述第二丝杆螺母与所述第三平台2063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平台2063两侧还设置有输送带2064,所述输送带与输送带电机动力连接;所述输送带用于放置和输送墓碑。

所述墓碑举升机3包括水平导轨301和竖直导轨302,所述水平导轨301上活动设置有一托架304,所述托架304上平行于所述水平导轨301的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凹槽,所述竖直导轨302上设置有一举升臂303,所述两个凹槽用于容纳所述举升臂303。还包括水平电机和水平丝杆,所述水平电机与所述水平丝杆动力连接,所述水平丝杆与所述托架304的底部动力连接。还包括竖直电机和竖直丝杆,所述竖直电机与所述竖直丝杆动力连接,所述竖直丝杆与所述举升臂303动力连接。

墓碑5放置于墓碑存放架1上,墓碑存放架1放置于两列祭拜室之间,祭坛4设置于祭拜室内,墓碑取放机2设置于墓碑存放架1之间,墓碑举升机3设置于祭坛4下方。

本实施例中的共享祭拜室还包括墓地管理服务器,所述墓地管理服务器与墓碑取放机2、墓碑举升机3均电连接;还包括使用终端,所述使用终端与墓地管理服务器电连接,所述使用终端包括触摸屏、键盘和扫描装置,其中,扫描装置可以是二维码扫描装置或条形码扫描装置或磁卡读取器;还包括音响和显示器,所述音响和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墓地管理服务器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共享祭拜室使用过程如下:

用户通过使用终端输入信息,选择需要祭拜的对象,这一过程,可以通过键盘或触屏出入信息,也可以通过磁卡读取器读取用户手中的磁卡,也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装置或条形码扫描装置扫描用户手中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墓地管理服务器在接受到用户的祭拜信息后,确定需要祭拜的对象的墓碑5所在的位置,由墓碑取放机2到相应的位置将墓碑5从墓碑存放架1上取下,之后墓碑取放机2承载该墓碑5将该墓碑5放置于墓碑举升机3的托架304上,托架304沿水平导轨301向竖直导轨302方向移动至竖直导轨302的底部,由举升臂303托起该墓碑5,举升臂303沿竖直导轨302向上运行至竖直导轨302的顶端并保持不动,用户进入祭拜室,墓地管理服务器启动音响播放音乐,显示器用于显示被祭拜的对象的相关信息,如照片或者视频,祭拜过程技术后,待用户离开祭拜室,墓地管理服务器关闭显示器和音响,并将墓碑5放回墓碑存放架1上指定的位置。

墓地管理服务器在接受到用户的祭拜信息后,确定需要祭拜的对象的墓碑5所在的位置,墓碑取放机2沿导轨201运动至墓碑5所在的位置,提升系统向上提起篮圈205,具体的主动轮211在动力源的驱动下带动从动轮212转动,从而使第一固定轮轴213与第二固定轮轴214保持同步转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轮轴213与第二固定轮轴214均采用链轮,第一传动链217和第二传动链218均采用链条,第一固定轮轴213与第二固定轮轴214同步转动以同步提升第一传动链217和第二传动链218,使篮圈205沿导向柱203向上运动至取放平台略低于所需墓碑5下方,取放平台206中的第二平台2062和第三平台2063在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二电机和第二丝杆的作用下向前伸出,至第三平台2063到达所需墓碑5的正下方,提升系统继续向上提起篮圈205,使取放平台206向上运行至输送带2064能够举起所需墓碑5,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反向转动,将承载有所需墓碑5的伸缩臂收回到篮圈205内,提升系统将篮圈205回落,完成墓碑5的拿取,之后墓碑取放机2沿导轨201运动至墓碑举升机3处,使篮圈205与托架304位置相对应,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转动,将承载有所需墓碑5的输送带2064伸出至托架304上方,输送带2064将墓碑5向托架304的方向输送,使墓碑5位于所述托架304的正上方,提升系统将篮圈205向下放,将墓碑5放于托架304上,取放平台206复位,托架304在水平电机和水平丝杆的作用下沿水平导轨301运动至竖直导轨302底部,举升臂303在竖直电机和竖直丝杆的作用下沿竖直导轨302向上运动至竖直导轨302的顶部并保持不动。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