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统仿古风格的一体式屋面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0085发布日期:2019-01-22 22:40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统仿古风格的一体式屋面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屋面的烧结瓦,特别是涉及一种传统仿古风格的一体式屋面瓦。



背景技术:

中国传统风格的古建筑屋面大多由光垌和光瓦组成。如图1~3所示,光垌1又称阳瓦、筒瓦,光瓦2又称阴瓦,在屋面的横向上,相邻的光垌1和光瓦2之间相互搭接,在屋面的纵向上,相邻的光垌1之间为插接,相邻的光瓦2之间相互搭接,从而构成具有坡度的屋面。

但是,传统的光垌和光瓦在生产、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以下缺陷:

⑴光垌和光瓦需分开制作,制作工艺繁琐,不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⑵使用光垌和光瓦铺设屋面时,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

⑶古建筑屋面的防水性能仅仅依靠屋面瓦之间的搭接及屋顶的泛水坡度来保证,在雨水不大或无大风伴随的下雨天,尚可保证屋顶不漏雨,但是,在大风雨天气,雨水可能会向上漫过瓦片的尾部而流入相邻屋面瓦之间的缝隙中,如果屋面防水层做得不好,雨水就很容易侵入屋内,造成屋面漏雨,这实际上也是老房子经常漏雨的原因。

另外,现有屋面瓦的左下角和右上角一般为三角形缺口(即斜切角),当前一块屋面瓦与后方相邻的屋面瓦搭接时,其右上角的三角形缺口和后方右侧的那块屋面瓦的左下角三角形缺口之间存在缝隙,在大风雨天气,雨水可能会流入该缝隙中,造成屋顶漏雨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工艺简单、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施工简单、施工效率高、防水性能好且外形美观的传统仿古风格的一体式屋面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传统仿古风格的一体式屋面瓦,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沿纵向延伸的峰部和谷部相连为一体构成,其中,所述峰部为其上表面是上凸弧形面的板状体,所述谷部为其上表面是下凹弧形面的板状体,所述峰部的尾部设有一沉降的上凸弧形面作为插接面用于插接在后方沿纵向相邻屋面瓦的峰部前端中,所述谷部上表面的尾部与所述插接面连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是将传统的光垌和光瓦有机的结合起来构成一体式屋面瓦,一体式屋面瓦在纵向上谷部相互搭接、峰部插接进而形成具有传统古建筑风格的屋面,防水性能好且外形美观。而且,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屋面瓦形状统一,制作工艺简单,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另外,使用本实用新型铺设屋面,施工简单、施工效率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插接面与峰部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为峰部的厚度,使得在纵向上相邻的两块屋面瓦的峰部上表面相齐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插接面弧形过渡为所述谷部上表面的尾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在所述插接面及谷部上表面的尾部上设有两道横向挡水堰,于该两道横向挡水堰之间形成用于雨水流动的排水槽,在前一道横向挡水堰上设有用于将雨水排至谷部下凹表面的排水口。在大风雨天气,雨水会发生倒渗现象,两道挡水堰可有效阻挡雨水侵入屋内,防止屋顶漏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谷部的外侧边上设有一道纵向挡水堰,在所述纵向挡水堰上设有用于将雨水排至谷部下凹表面的排水口,且在所述纵向挡水堰与谷部的前、后边沿之间留有排水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前一道横向挡水堰与谷部的外侧边之间留有排水口,后一道横向挡水堰沿着插接面和谷部的后边沿通长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以下改进,所述一体式屋面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是一右上角为直角缺口的矩形面,所述插接面和峰部表面为同轴心的圆弧面,所述直角缺口位于所述插接面的右侧边与所述峰部的尾部之间,所述谷部的下边角为完整的直角边,使得前一块屋面瓦峰部的插接面插接在后方纵向上相邻的屋面瓦峰部的前端中,且后方相邻右侧的那块屋面瓦谷部的直角边位于该前一块屋面瓦直角缺口的下方,以阻挡雨水从此搭接处侵入屋内,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而且,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屋面瓦外形规整,美观性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

⑴本实用新型是将传统的光垌和光瓦有机的结合起来构成一体式屋面瓦,一体式屋面瓦在纵向上谷部相互搭接、峰部插接进而形成具有传统古建筑风格的屋面,防水性能好且外形美观。

⑵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屋面瓦形状统一,制作工艺简单,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⑶使用本实用新型铺设屋面,施工简单、施工效率高。

⑷本实用新型的两道挡水堰可有效阻挡在大风雨天气雨水发生倒渗而侵入屋内,防止屋顶漏雨。

⑸本实用新型的谷部下边角为直角边,在搭接时,该直角边可以阻挡雨水从搭接处侵入屋内,进一步了提高防水性能。

⑹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屋面瓦外形规整,美观性强,实用性好,适于广泛推广和适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传统古建筑屋面瓦—光垌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传统古建筑屋面瓦—光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传统古建筑屋面瓦铺设时的横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三块相邻的一体式屋面瓦铺设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铺设成屋面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传统仿古风格的一体式屋面瓦6,它主要由沿纵向延伸的峰部3和谷部4相连为一体构成,其中,峰部3为其上表面是上凸弧形面的板状体,谷部4为其上表面是下凹弧形面的板状体,峰部3的尾部设有一沉降的上凸弧形面作为插接面5用于插接在后方沿纵向相邻屋面瓦6的峰部3前端中,插接面5与峰部3上表面之间的高度差为峰部3的厚度,使得在纵向上相邻的两块屋面瓦6的峰部3上表面相齐平。谷部4上表面的尾部与插接面5连为一体,插接面5弧形过渡为谷部4上表面的尾部。

在插接面5及谷部4上表面的尾部上设有两道横向挡水堰,于该两道横向挡水堰之间形成用于雨水流动的排水槽8,在前一道横向挡水堰71上设有用于将雨水排至谷部下凹表面的排水口9。在大风雨天气,雨水会发生倒渗现象,两道挡水堰可有效阻挡雨水侵入屋内,防止屋顶漏雨。

在谷部4的外侧边上设有一道纵向挡水堰10,在纵向挡水堰10上设有用于将雨水排至谷部下凹表面的排水口,且在纵向挡水堰10与谷部4的前、后边沿之间留有排水口。前一道横向挡水堰71与谷部4的外侧边之间留有排水口,后一道横向挡水堰72沿着插接面5和谷部4的后边沿通长设置。

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屋面瓦6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是一右上角为直角缺口11的矩形面,插接面5和峰部3表面为同轴心的圆弧面,直角缺口11位于插接面5的右侧边与峰部3的尾部之间,谷部4的下边角为完整的直角边12,使得前一块屋面瓦6峰部3的插接面5插接在后方纵向上相邻的屋面瓦6峰部3的前端中,且后方相邻右侧的那块屋面瓦6谷部4的直角边12位于该前一块屋面瓦6直角缺口11的下方,以阻挡雨水从此搭接处侵入屋内,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铺设过程如下:在横向上,依次将一体式屋面瓦6的峰部3搭接在右侧相邻屋面瓦6的谷部4边侧上,形成一排瓦片;然后在纵向上,将屋面瓦6a的谷部4搭接在前一排纵向上与之相邻屋面瓦6b的谷部4尾部上,且前一排的该屋面瓦6b的插接面5插接在后一排屋面瓦6a的峰部3前端中,屋面瓦6a的峰部3搭接在其右侧的屋面瓦6c的谷部4边侧上,同时,屋面瓦6c的直角边12位于屋面瓦6b的直角缺口11的下方。如此操作,可将多块本实用新型传统仿古风格的一体式屋面瓦6铺设成屋面13。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