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机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9812发布日期:2018-12-18 20:31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搅拌机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机部件,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搅拌机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搅拌机是建筑工地上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可以使原料组分宏观与微观上均匀,破坏水泥颗粒团聚现象,促进弥散现象的发展,使混合搅拌后的材料呈现出较好的建筑性能。在配制混凝土时,由于不同混凝土原料的材质和配比不尽相同,需先对材料进行称量在进行添加,由于现场的材料运送基本靠人力添加,且需等到上一波搅拌完毕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波添加,添加过程中搅拌机处于停滞状态,每次加满需较长时间,造成时间浪费,同时容易造成水泥粘粘至搅拌机内壁,影响搅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搅拌机进料装置,解决了加料前需先对原料进行称量,加料时搅拌机停滞时间较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搅拌机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框、若干分料板、和翻转液压缸。所述进料框呈方形,靠进料口的一侧为开口,所述进料框两相对的侧边框顶部向两侧翻折形成折耳,所述折耳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竖直贯穿所述折耳,定位槽内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连续凸起的棱齿;所述分料板通过分料条竖直设置在进料框内,所述分料条两端分别设有竖直的棱块,所述棱块上设有与定位槽上棱齿配合的凸起;中间设有供分料板竖直插入的条孔。

所述进料框底面沿垂直于所述开口的方向设有滑轨,所述翻转液压缸垂直设置在进料框下方,所述翻转液压缸的液压杆端部设有滑动柱,滑动柱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且可在滑轨内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进料框底面靠近进料口的位置与支撑板铰接。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料板的形式将进料框分隔为多个容纳腔,根据原料的不同配比分配容纳腔,无需专门称量,只需将各个容纳腔内的原料保持在同一水平即可;定位槽与分料条采用连续的棱齿配合,针对不同产品可作容乃腔的重新调节分配且调节连续性较好;进料口与进料框之间可通过分料板阻隔,无需等搅拌结束再添加,可先添加至进料框,待出料结束后,取下分料板,添加搅拌机内,省去了添加原料的时间,防止因停滞发生原料粘粘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分料板与分料条配合示意图;

图3为分料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分料条与定位槽配合处放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6为进料框翻转时的侧视图。

图中,进料框1、定位槽2、分料条3、分料板4、棱块5、滑槽6、翻转液压缸7、支撑板8、滑动柱9、齿棱21、条形孔31、把手41、凸起51、锁紧螺纹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搅拌机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框1、若干分料板4、和翻转液压缸7。所述进料框1呈方形,靠进料口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进料框1两相对的侧边框顶部向两侧翻折形成折耳,所述折耳上设有定位槽2,所述定位槽竖直贯穿所述折耳,定位槽2内侧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连续凸起的棱齿21;所述分料板4通过分料条3竖直设置在进料框1内,所述分料条3两端分别设有竖直的棱块5,所述棱块5上设有与定位槽上棱齿21配合的凸起51;中间设有供分料板4竖直插入的条形孔31。

所述进料框1底面沿垂直于所述开口的方向设有滑轨,所述翻转液压缸7垂直设置在支撑板8上的进料框1下方,所述翻转液压缸7的液压杆端部设有滑动柱9,滑动柱9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且可在滑轨内绕自身轴线旋转,所述进料框1底面靠近进料口的位置与支撑板8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路为:利用分料板4分隔出各原料的容纳腔,根据个容纳腔的不同宽度,控制各类原料在同一厚度,通过体积来确定各原料之间的比例,由于混凝土中的石子成分不一,不同批次的石子,相同体积的质量不尽相同,通过体积进行比例划分,效果反而由于质量称量划分;利用分料板4暂时阻挡进料,搅拌机工作时,就可以准备好用料,待搅拌完成出料之后,无需等待加料,直接就可开始下一波搅拌,减少等待时间以及因等待而产生的粘粘现象;利用分料条3确定分料板4的位置,分料条3又通过定位槽与棱块5定位,定位调节较为连续,便于更换产品时,变换相应比例。

具体工作过程为:先根据产品确定原料配比,然后设置分料条3与放置分料板4,再在各分料腔分别添加不同原料,离开口最远的容纳腔放石子,因为石子不会粘粘,且在石子下落过程中会将粘粘在进料框1上的沙子或水泥带入进料口,待上一波搅拌完毕取料之后,取下个分料板4,启动翻转液压缸7,完成进料。如未更换产品,则无需调整分料条3。

进一步的,所述分料条3的条孔31两侧向下凹陷,凹陷部分的两端分别与进料框1两内侧面贴合。分料条3厚度并不大,对分料板4的竖直定位不足,该设置使分料条3给予分料板4更好的竖直方向上的定位,使其不易发生偏移。

进一步的,所述分料板4上设有若干水平刻度线。该设置便于我们确认原料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棱块5下端设有锁紧螺纹52。该设置配合锁紧盖可防止在倾倒原料时,分料条3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分料板4上端设有把手41。在倾倒原料时,需先将分料板4取下,该设置可方便我们拿起分料板4。

一般在同一工地工作过程中很少更换产品,分料条3位置的调节会在刚到时进行。进料框1开口大小为整个侧面大小,在倒料过程中无阻挡。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