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隔音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12700发布日期:2019-02-19 18:4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体隔音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隔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体隔音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隔声是用隔声结构如隔声窗、隔声门、隔声屏、隔声室、隔声单、隔声墙、轻质复合结构等把声能屏蔽,从而降低噪声声辐射危害。在室内、室外均可采用,如轻轨、公路的两侧隔声屏,车间内部隔声屏,建筑用隔声门等。

在墙体安装的过程中,由于墙体本身材料本身为混凝土与钢筋浇筑而成,材料本身不具有隔音作用,所以一般的墙体在城市生活中隔音效果不佳,较为严重的影响力人的休息,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墙体的只是采用单一的材料进行声音阻断作用,同时影响了墙体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墙体隔音安装结构,解决了背景技术中隔音效果不佳的问题,提供一种隔音效果好的墙体安装结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墙体隔音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水泥板、第二水泥板、第三水泥板、第四水泥板、隔音毡、隔音棉和轻钢龙骨,所述第一水泥板通过所述隔音毡与所述第二水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泥板一侧远离所述隔音毡一端通过吸音层连接有所述第三水泥板,所述吸音层顶端两侧均设置有铝蜂窝板,所述铝蜂窝板底部贯穿所述吸音层并延伸至所述吸音层内部的轻钢龙骨上,,所述第二水泥板内壁一侧设有置于所述吸音层内部的弹性卡件,所述弹性卡件的顶面延边缘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水泥板相连接的减震架,所述第三水泥板与所述减震架一端为闭合连接,另一端开口形成粘结层,所述粘结层内壁一侧靠近所述减震架上设置有与所述粘结层中心为对称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水泥板与所述第四水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隔音棉。

进一步,所述吸音层为石膏板制成。

进一步,所述第四水泥板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装饰板。

进一步,所述弹性卡件与所述减震架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所述粘结层外部的框架设置成网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隔音毡上连接的铝蜂窝板,可以增加隔音毡吸收杂音的接触面积,当受到外界的震动时,第二水泥板会将力传递到弹性卡件上,然后通过轻钢龙骨上的减震架有效的将力分解下去,装饰板与第四水泥板上材质为石膏板的吸音层,不仅能够增加墙体的美观性,同时能够进一步的增加墙体的隔音效果,这样的墙体隔音安装结构大大增加了的实用性,隔音效果好,连接稳定,应用反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墙体隔音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墙体隔音安装结构左视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水泥板;2-第二水泥板;3-第三水泥板;4-第四水泥板;5-隔音毡;6-隔音棉;7-轻钢龙骨;8-吸音层;9-铝蜂窝板;10-弹性卡件;11-减震架;12-粘结层;13-加强筋;14-装饰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2,一种墙体隔音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水泥板1、第二水泥板2、第三水泥板3、第四水泥板4、隔音毡5、隔音棉6和轻钢龙骨7,所述第一水泥板1通过所述隔音毡5与所述第二水泥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水泥板2一侧远离所述隔音毡5一端通过吸音层8连接有所述第三水泥板3,所述吸音层8顶端两侧均设置有铝蜂窝板9,所述铝蜂窝板9底部贯穿所述吸音层8并延伸至所述吸音层8内部的轻钢龙骨7上,,所述第二水泥板2内壁一侧设有置于所述吸音层8内部的弹性卡件10,所述弹性卡件10的顶面延边缘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第三水泥板3相连接的减震架11,所述第三水泥板3与所述减震架11一端为闭合连接,另一端开口形成粘结层12,所述粘结层12内壁一侧靠近所述减震架11上设置有与所述粘结层12中心为对称的加强筋13,所述加强筋13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水泥板3与所述第四水泥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隔音棉6。

优选的,隔音毡5上连接的铝蜂窝板9,可以增加隔音毡5吸收杂音的接触面积,当受到外界的震动时,第二水泥板2会将力传递到弹性卡件10上,然后通过轻钢龙骨7上的减震架11有效的将力分解下去,装饰板14与第四水泥板4上材质为石膏板的吸音层8,不仅能够增加墙体的美观性,同时能够进一步的增加墙体的隔音效果,这样的墙体隔音安装结构大大增加了的实用性,隔音效果好,连接稳定,应用反围广。

优选的,所述吸音层8为石膏板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四水泥板4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装饰板14。

优选的,所述弹性卡件10与所述减震架11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设置有利于墙体内部结构间的配合连接,使得墙体内部具有一定伸张性,不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太大影响。

优选的,所述粘结层12外部的框架设置成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粘结层12可以提高第二水泥板2与第三水泥板3之间的接触面,稳定性得到提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