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预应力张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4813发布日期:2019-03-05 17:45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预应力张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预应力张拉机。



背景技术:

预应力张拉就是在构件中提前加拉力,使得被施加预应力张拉构件承受拉应力,进而使得其产生一定的形变,来应对结构本身所受到的荷载,包括构件自身重量的荷载等多种形式。

在现有的预制桩或者管桩生产过程中,为了得到更高强度的产品,需要用千斤顶式的张拉机对合模后的离心方桩钢筋骨架进行整体的预应力张拉,在其承受外荷载之前施加预压应力,可以提高构造本身刚性、抗弯能力和刚度,减少振动和弹性变形,推迟裂缝出现的时间,增加其耐久性。当管模内的钢筋被张拉机张拉时,会在轴向上得到长度的延长,当张拉动作完成之后,钢筋势必会有一定的回缩,现有技术是通过手工拧动张拉机中的大螺母,使其与张拉端板卡紧,当钢筋回缩时,卡紧的大螺母和端板就会对回缩起到卡止作用,手动旋拧大螺母虽然能完成卡止钢筋回缩的任务,但是手工操作需要人工值守,还需要保证旋扭的力度,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并不适合自动化生产的需求,且人为操作误差也较大。

为此技术人员做出了一定改进,如专利号为CN201610113474.6(公开公告号为CN105563636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张拉机,其张拉动作完成后,张拉油缸保持油压,压紧气缸工作,使主动轮和从动轮贴紧张拉大螺母,主动轮驱动器工作并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带动张拉大螺母转动使张拉大螺母往靠近张拉端板方向旋紧并紧贴张拉端板,由于张拉大螺母在旋动过程中会沿着张拉丝杆轴向移动,因此主动轮也要能与张拉大螺母同步移动,否则会导致主动轮与张拉大螺母错位而无法带动张拉大螺母进一步转动,在张拉机上设置额外的气缸虽然能够实现主动轮跟随张拉大螺母沿张拉丝杆轴向移动,但是,气缸难以保证主动轮与张拉大螺母在相同时间内等距移动,当主动轮与张拉大螺母在相同工作时间内无法等距移动时,主动轮与张拉大螺母之间就会产生一个轴向的位移偏差,该位移偏差会直接影响张拉大螺母与张拉端板之间的间隔距离,进而影响钢筋的张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自动旋拧能实现与张拉大螺母随动,且随动同步度高的钢筋预应力张拉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筋预应力张拉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与张拉大螺母可拆卸连接的螺母套、用以支撑螺母套在所述机身内滑移的支架、设置在支架上并用以驱动螺母套和张拉大螺母同步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设置在支架上与第二驱动机构联动并能驱动螺母套转动的传动组件,所述螺母套抵靠在张拉大螺母的正面,所述支架抵靠在螺母套的正面,且该支架上还设置有在张拉大螺母向固定端板的方向旋合的过程中,抵靠张拉大螺母背面以使支架随张拉大螺母运动的限位机构。

为保证支架与张拉大螺母随动,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卡片和设置在支架上并用以推动该限位卡片沿张拉大螺母径向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在所述张拉大螺母处于向张拉组件方向运动的过程中,所述限位卡片与所述张拉大螺母的背面相抵。

为保证动力的传输,具体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第二驱动机构输出轴相连接的第一传动轮、与所述螺母套外周环齿相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同轴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动轮联动的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采用链轮并通过链条连接,或者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采用齿轮,并通过齿轮组啮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螺母套具有能容置张拉大螺母的螺母孔,所述螺母套的正面设置有部分遮盖螺母孔并与张拉大螺母能抵靠的挡肩。

具体地,所述螺母套包括能与传动齿轮啮合的外套和可拆卸连接在该外套上的内衬,所述外套和内衬通过所述挡肩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外套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处向外延伸形成台阶,所述支架能抵靠在该台阶上,所述支架和所述外套之间设置有滑动轴承。

为实现对钢筋骨架的张拉以及动力传输,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能带动张拉组件运动以使钢筋发生轴向形变,所述张拉组件具有套设在张拉丝杆上能滑移而卡止在固定端板上防止钢筋形变恢复的张拉大螺母,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机身上的张拉油缸和连轴油缸,所述连轴油缸内容置有连接轴,所述张拉油缸的张拉轴一端进入连轴油缸,连接在所述连接轴上。

为保证张拉大螺母的卡止效果,优选地,所述张拉组件还包括与钢筋连接的张拉固定板、张拉板、张拉定位套以及卡块,所述的卡块设置在张拉丝杆的头端,所述张拉板连接在张拉丝杆的尾端,所述张拉板与所述张拉固定板通过所述张拉定位套连接。

为保证第一驱动机构能顺利拉伸钢筋骨架不会滑脱,优选地,所述机身内还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锥套和沿所述连接轴周向布置并能与锥套滑动连接的卡爪,所述锥套能在所述连轴油缸的驱动下带动卡爪使所述连接轴和张拉丝杆相抵并在张拉钢筋的过程中联动。

具体地,所述卡爪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卡脚和第二卡脚,所述连接轴尾部开设有适配所述第一卡脚的卡槽,第二卡脚与卡块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钢筋预应力张拉机通过支架抵靠在螺母套的正面,且该支架上还设置有在张拉大螺母向固定端板方向螺合的过程中卡抵螺母套背面以使支架与张拉大螺母随动的限位机构。这样的支架结构,一侧抵靠在螺母套的正面,而另一侧在张拉大螺母向固定端板螺合时通过限位机构能卡抵螺母套背面,相当于将螺母套夹持住,此时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二驱动机构和传动组件,就能与螺母套一起随张拉大螺母移动,限位机构能够保证支架紧紧跟随张拉大螺母,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采用齿轮齿条配合或者链轮链条配合可以保证动力的传输,螺母套上挡肩的设置可以保证螺母套与张拉大螺母的随动,结构可靠、简单,同步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张拉机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钢筋预应力张拉机包括机身1,机身1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11,第一驱动机构11能带动张拉组件12运动以使钢筋发生轴向形变,张拉组件12具有套设在张拉丝杆121上能滑移而卡止在固定端板122上防止钢筋形变恢复的张拉大螺母2。该钢筋预应力张拉机还包括与张拉大螺母2可拆卸连接的螺母套5、用以支撑螺母套5在机身1内滑移的支架9、设置在支架9上并用以驱动螺母套5和张拉大螺母2同步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3以及设置在支架9上与第二驱动机构3联动并能驱动螺母套5转动的传动组件8,螺母套5抵靠在张拉大螺母2的正面,支架9抵靠在螺母套5的正面,且该支架9上还设置有在张拉大螺母2向固定端板122的方向旋合的过程中,抵靠张拉大螺母2背面以使支架9随张拉大螺母2运动的限位机构91。机身1上还设置有便于支架9滑动的窗口1b。其中限位机构91包括限位卡片911和设置在支架9上并用以推动该限位卡片911沿张拉大螺母2径向移动的第三驱动机构912,在张拉大螺母2处于向张拉组件12方向运动的过程中,限位卡片911与张拉大螺母2的背面和螺母套5的背面相抵,限位机构91的设置可以使得支架9带动支架9上设置的第二驱动机构3、传动组件8一起跟随张拉大螺母2向固定端板122方向移动,当然,此处还可以为单独设置的一个弹性件,弹性件可以将支架9顶靠在螺母套5上,相当于顶靠在张拉大螺母2上,这就意味着弹性件也可以通过顶靠支架9实现支9上的第二驱动机构3和传动组件8一起跟随张拉大螺母2向固定端板122方向移动,也可以将限位机构91和弹性件同时设置,相当于在上述两种结构共同作用下实现了支架9和张拉大螺母2随动,结构更加的稳定合理。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8包括与第二驱动机构3输出轴相连接的第一传动轮81、与螺母套5外周环齿相啮合的传动齿轮83,传动齿轮83同轴设置有与第一传动轮81联动的第二传动轮82,第一传动轮81和第二传动轮82采用链轮并通过链条连接,或者第一传动轮81和第二传动轮82采用齿轮,并通过齿轮组啮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螺母套5具有能容置张拉大螺母2的螺母孔,螺母套5的正面设置有部分遮盖螺母孔并与张拉大螺母2能抵靠的挡肩5a,具体而言,螺母套5包括能与传动齿轮83啮合的外套51和可拆卸连接在该外套51上的内衬52,外套51和内衬52通过挡肩5a固定连接,其中外套51外周环齿与传动齿轮83啮合并向外延伸形成台阶84,支架9能抵靠在该台阶84上,支架9和外套51之间设置有滑动轴承85。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11包括设置在机身1上的张拉油缸111和连轴油缸112,连接轴42容置在连轴油缸112内,张拉油缸111的张拉轴41一端进入连轴油缸112,连接在连接轴42上。

本实施例中的张拉组件12还包括与钢筋连接的张拉固定板123、张拉板126、张拉定位套125以及卡块124,上述的卡块124设置在张拉丝杆121的头端,张拉板126连接在张拉丝杆121的尾端,张拉板126与张拉固定板123通过张拉定位套125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机身1内还设置有卡接机构6,卡接机构6包括锥套61和沿连接轴42周向布置并能与锥套61滑动连接的卡爪62,锥套61能在连轴油缸112的驱动下带动卡爪62卡紧连接轴42和张拉丝杆121,具体而言,卡爪62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卡脚621和第二卡脚622,第一卡脚621和第二卡脚622之间形成容置并限位卡块124进而限制张拉组件12轴向移动的卡接空间6a,连接轴42尾部开设有适配第一卡脚621的卡槽421,卡接机构6的设置能够保证连接轴42和张拉丝杆121的连接强度,使张拉过程中钢筋骨架不会从张拉机上滑脱。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张拉油缸111开始工作,通过张拉轴41推动连轴油缸112向前运动,在连接轴42顶紧张拉丝杆121端部后,张拉油缸111停机并保持油压,随后连轴油缸112工作,推动卡接机构6的锥套61向前运动,由于锥套61内侧面和与之配合的卡爪62的外侧面均具有坡度,因此卡爪62会被带动向前运动并收缩,卡爪62的第一卡脚621刚好卡在连接轴42尾部开设的卡槽421内,由此实现卡爪62与连接轴42的卡接固定;而卡爪62的第一卡脚621和第二卡脚622之间具有一个卡接空间6a,在卡爪62被锥套61推动收缩之前,张拉丝杆121与连接轴42已经顶紧,张拉丝杆121端部的卡块124紧密的顶压在连接轴42的端面上,当卡爪62收缩之后,该卡块124刚好容置在卡接空间6a内部,两端通过第一卡脚621和第二卡脚622进行限位,防止其轴向移动,至此实现卡爪62与张拉丝杆121的卡接固定,随后张拉油缸111再次工作并拉动连轴油缸112反向运动,连轴油缸112带动连接轴42和张拉丝杆121一起运动,从而对通过固定端板122连接在张拉丝杆121尾端的钢筋形成张拉作用。

当张拉完成后,张拉油缸111保持油压,第三驱动机构912开始工作,推动限位卡片911向张拉大螺母2移动至卡抵在张拉大螺母2的背面,随后第二驱动机构3工作,第二驱动机构3动力依次经过传动组件8的第一齿轮81、第二齿轮82传递至传动齿轮83,传动齿轮83通过驱动螺母套5带动张拉大螺母2旋转,由于限位卡片911卡抵在张拉大螺母2的背面,因此张拉大螺母2的移动能带动整个支架9跟随张拉大螺母2移动,这样,设置在支架上的第二驱动机构3就能通过传动组件8持续的旋扭张拉大螺母2,最终卡紧固定端板122,进而卡止钢筋形变恢复。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