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砌块砖成型钢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5584发布日期:2019-03-19 20:47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矩形砌块砖成型钢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矩形砌块砖成型钢模。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墙体改革和建筑节能的强制实施,在我国建筑建材行业发展了一次大的建材创新革命。在围护结构和墙体材料方面,由于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而发展了大量的空心砌块、加气砌块、多孔砖、承重型自保温夹心砌块及隔墙板等砌筑墙体材料。

砌块大多通过模具成型,再经过养护制成。然而,现有的用于砌块成型的模具,往往存在运行稳定性差、生产效率低、产量低、脱模过程复杂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矩形砌块砖成型钢模。

一种矩形砌块砖成型钢模,包括模具、模板、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由钢板焊接而成,所述模具上设有矩形的型腔,模具的侧部固定在脱模液压缸的活塞杆上,脱模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过底板上的通孔,所述脱模液压缸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型腔与模板相配合,所述模板通过连杆固定在压板的底部,压板的侧部的底部固定有限位块,压板的上部固定在液压缸的活塞杆上,所述模具的底部设有垫板,所述垫板放置在底板上,液压缸固定在上模座上,所述上模座的四个角通过导杆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板的四个角固定在导杆上,所述底板下部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压板、模具的四个角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导杆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底板的四个角固定在导杆上,所述底板中部的下方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底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垫板放置在底板上的固定位置,脱模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移,直至模具与垫板接触,脱模液压缸停止工作,向模具内的型腔中加入混凝土,装满混凝土后,液压缸的活塞杆下移,模板插入到型腔中,完成砌块砖的成型,液压缸停止工作,脱模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移,直至模具的上表面与限位块接触,脱模液压缸停止工作,液压缸的活塞杆上移,砌块砖被遗留在垫板上,此时将垫板移走,放入另一块垫板,进行下一次成型。通过设置液压缸实现砌块砖的成型,通过脱模液压缸实现脱模,能够有效提高生产的连续性和生产效率;通过设置导杆,能够有效提高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矩形砌块砖成型钢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导杆,2、上模座,3、液压缸,4、压板,5、连杆,6、模板,7、限位块,8、模具,9、脱模液压缸,10、支撑架,11、型腔,12、垫板,13、底板,14、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一种矩形砌块砖成型钢模,包括模具8、模板6、压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8由钢板焊接而成,所述模具8上设有矩形的型腔11,模具8的侧部固定在脱模液压缸9的活塞杆上,脱模液压缸9的活塞杆穿过底板13上的通孔,所述脱模液压缸9固定在底座10上,所述型腔11与模板6相配合,所述模板6通过连杆5固定在压板4的底部,压板4的侧部的底部固定有限位块7,压板4的上部固定在液压缸3的活塞杆上,所述模具8的底部设有垫板12,所述垫板12放置在底板13上,液压缸3固定在上模座2上,所述上模座2的四个角通过导杆1固定在底座14上,所述底板13的四个角固定在导杆1上,所述底板13下部通过支撑架固定在底座14上。

所述压板4、模具8的四个角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导杆1相配合。

所述底板13的四个角固定在导杆1上,所述底板13中部的下方通过支撑架10固定在底座14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垫板12放置在底板13上的固定位置,脱模液压缸9的活塞杆下移,直至模具8与垫板12接触,脱模液压缸9停止工作,向模具8内的型腔中加入混凝土,装满混凝土后,液压缸3的活塞杆下移,模板6插入到型腔11中,完成砌块砖的成型,液压缸3停止工作,脱模液压缸9的活塞杆上移,直至模具8的上表面与限位块7接触,脱模液压缸9停止工作,液压缸3的活塞杆上移,砌块砖被遗留在垫板12上,此时将垫板12移走,放入另一块垫板12,进行下一次成型。通过设置液压缸3实现砌块砖的成型,通过脱模液压缸9实现脱模,能够有效提高生产的连续性和生产效率;通过设置导杆1,能够有效提高运行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