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建工程框架柱模板加固及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6790发布日期:2019-04-24 00:07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建工程框架柱模板加固及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建工程框架柱模板加固及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楼层在建筑一般采用框架式结构来进行设计。由于层高一致,框架柱尺寸会比较统一,所以可以通过做定型模板及加固装置来进行施工。目前框架柱外侧的模板一般为方木,由于方木易吸水弯曲变形,这样会造成框架柱阳角不直,既影响外观,又降低了产品的质量。同时方木会因吸水而导致自身开裂膨胀变形,会损坏,会粘混凝土,所以使用时还需要在方木与框架柱之间涂隔离剂,从而增加了成本和使用寿命比较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房建工程框架柱模板加固及密封装置,通过框架柱的外壁上设置支撑板,继而通过角钢和固定板进一步提升稳定性和安全性,达到提升使用寿命的目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建工程框架柱模板加固及密封装置,包括框架柱,所述的框架柱的四个侧面均设置有支撑板,相邻所述支撑板之间通过角钢连接,四个所述支撑板构成一矩形框架,相邻所述角钢之间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板背对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上连接有驱动杆,相对所述驱动杆之间设置有反向螺纹,相对所述驱动杆之间通过驱动套螺纹连接,所述的驱动套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所述锁紧螺栓与驱动杆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和角钢能够对框架柱具有较强的加固作用;旋转驱动套,通过螺纹的传动作用,使压板往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提升了密封性,且不易发生损坏,免去了隔离剂的喷涂,有效降低成本,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压板上开设有腰型槽,相邻所述腰型槽之间穿设有定位栓,所述的定位栓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压板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栓穿过腰型槽,之后通过锁紧螺母与定位栓螺纹连接,使定位栓与锁紧螺母共同实现对压板的定位,提升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栓的端部固定有弯折条,所述的弯折条弯折并与锁紧螺母的外壁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锁紧螺母套设在定位栓上,继而将弯折条弯折后与锁紧螺母的外壁抵触,使锁紧螺母不易从定位栓上脱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板的材质包括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且价格便宜,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角钢均位于同一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升支撑板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角钢和支撑板的保护作用,提升产品质量,并且环保、成本低、具有较长使用寿命,进而使这种房建工程框架柱模板加固及密封装置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锁紧螺母与弯折条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框架柱;2、支撑板;3、角钢;4、压板;5、驱动杆;6、驱动套;61、防滑槽;62、锁紧螺栓;71、腰型槽;72、定位栓;73、弯折条;8、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房建工程框架柱1模板加固及密封装置,包括截面呈方形的框架柱1。在框架柱1的四个表面上均设置有采用钢制成的支撑板2。相邻两个支撑板2之间通过角钢3连接。角钢3位于框架柱1的棱处。

相邻两个角钢3之间通过固定板连接。固定板焊接在角钢3上。四个角钢3均位于同一平面。

在固定板背对支撑板2的一侧设置有压板4。在压板4上固定有驱动杆5。在驱动杆5上开设有螺纹。相邻两个驱动杆5之间通过驱动套6连接。在驱动套6的内壁上开设有两个反向的螺纹。

在驱动套6的外壁上开设有多个防滑槽61。防滑槽61的长度方向与驱动套6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通过扳手夹持驱动套6的外壁,使驱动套6转动,即可使驱动杆5往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继而实现压板4往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在驱动套6的外壁上开设有螺纹孔,在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62,将锁紧螺栓62与驱动杆5的外壁抵触,产生的摩擦力实现对驱动套6与驱动杆5之间的定位。

压板4的两端均开设有一个腰型槽71。在定位栓72的端部固定有采用钢铁制成的弯折条73。将定位栓72穿过两个腰型槽71后与锁紧螺母8螺纹连接。弯折条73的厚度为1mm。将弯折条73往远离定位栓72的方向弯折,并与锁紧螺母8的外壁抵触,使锁紧螺母8不易发生转动。

在压板4与支撑板2之间增加胶皮,提升加固紧贴性,避免出现缝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