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倒灌通风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5346发布日期:2019-04-13 01:55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倒灌通风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物的建筑通风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倒灌通风井。



背景技术:

通风井是在工程设计中,更具需要设置的排气设施中的一种,一般是垂直向上的通道结构,就像“井”一般,所以称为通风井。通风井的一头连接地下建筑的空间,另一头开放与地面建筑,通风井中装有一定规格的排风机,利用排风机的抽力和通风井的自然拉力,将地下建筑内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

公开号为CN201521098397.9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设有防雨百叶的通风井结构,其技术要点是:包括通风井,所述通风井下部设于地下室风机房顶面的下方并连通于地下室风机房,所述通风井上部凸出于所述地下室风机房顶面向上设置,所述通风井的上部由若干侧壁和一顶板围合而成,至少其中一侧壁上设有连通于外部环境的通风口,所述通风井结构还包括围合在所述通风口外部的防护墙体,所述防护墙体上设有防雨百叶,所述防雨百叶与所述通风口位置相对,且所述防雨百叶的面积大于对应的所述通风口面积。

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雨水进入通风井的问题,但是当外界的积水过多时,积水会倒灌入通风机房中,影响机房中的通风设备的正常工作。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倒灌通风井,用于解决积水倒灌入通风机房,从而影响机房中的通风设备正常工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倒灌通风井,包括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上端设置有通风箱,所述通风箱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均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管下端连接有通风机房,所述底板上端面设置有防倒灌组件,所述防倒灌组件包括用于隔离积水的防水薄膜,所述防水薄膜呈管状并且与通风管上端连通,所述防水薄膜连接有漂浮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积水向通风管道内倒灌时,漂浮块受到水对其的浮力的作用,漂浮块开始向上运动,同时漂浮块带动防水薄膜向上运动,通过防水薄膜将积水与通风管道上端开口分隔开,提升了通风管出口的高度,减缓了水进入通风管的时间,并且当水漫过通风管最下端时,通风管道仍能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漂浮块与防水薄膜套接,所述漂浮块和防水薄膜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与防水薄膜连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漂浮块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薄膜的上端开口高于水面,当水面产生波动,减少积水因为波动而从防水薄膜上端开口进入通风管道的水的数量,使得防水薄膜防止积水倒灌的效果变得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薄膜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环,所述连接杆远离漂浮块的一端与支撑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漂浮块受到浮力的作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设置支撑环,连接杆对支撑环施加向上运动的力,从而支撑环对防水薄膜上端整体施加向上运动的力,使得防水薄膜受到的力更加的平均,减少了因为应力集中,导致承受的拉力过大而导致防水薄膜受损的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漂浮块穿设有竖直设置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下端面与所述底板上端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积水的波动过大时,会使防水薄膜产生倾斜,导致防水薄膜的开口距离底板的距离变短,使得防止积水倒灌的深度降低。通过限位杆和限位孔的配合,对防水薄膜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使防水薄膜始终保持竖直的状态,不会因为防水薄膜歪斜而导致防水深度降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四块所述侧板下端均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将侧板的两个侧面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界的积水消退时,通风箱内存在积水可以通过排水孔流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孔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导通方向为背向通风管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界的积水低于通风口的下端面时,由于排水孔内设置有单向阀,积水不会通过排水孔进入通风箱内,使得通风箱内保持干燥,从而增加了防水薄膜的使用寿命;当通风箱内存在积水时,由于单向阀背向通风管的方向导通,通风箱内的积水可以通过排水管排到外界,通风箱内可保持干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水薄膜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与底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薄膜和底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在防水薄膜发生破损时,可方便的将防水薄膜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座下端面与底板上端面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橡胶垫,进一步减小了安装座与底板之间的间隙,使得积水更加难以从安装座与底板之间流入通风管内,增加了防倒灌组件的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包括水平支杆和竖直支杆,所述水平支杆和竖直支杆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支杆上端面贯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支撑环上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长度小于安装孔的长度并且大于安装孔的宽度,所述安装块的宽度小于安装孔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更换防水薄膜时,只需旋转安装块,使安装块从安装孔内穿过,就可实现连接杆与支撑环拆卸或者安装,方便了防水薄膜的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块下端面到支撑环上端面的距离小于水平支杆的高度,所述安装块下端面边缘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旋转安装块时,倒角的斜面先与水平支杆的上端面接触,倒角的斜面先与水平支杆的上端面接触,方便安装块的旋转;随着安装块的旋转,最终变成安装块的下端面与水平支杆的上端面接触,安装块对水平支杆上端面的压力不断的增加,使得连接杆与支撑环的之间的摩擦力不断的增大,摩擦力阻碍了连接杆和支撑环的相对运动,使得连接杆和支撑环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漂浮块和防水薄膜,在积水进入通风箱内时,漂浮块带动防水薄膜不断的上升,防止积水进入通风管道内,从而沿着通风管道进入通风机房的情况的发生,使得通风机房内的设备可以正常稳定的工作;

2、防水薄膜与底板和连接杆之间可拆卸连接,使得防水薄膜在发生破损时的更换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防倒灌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用于展示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施例图4的B部放大图。

附图说明:1、通风机房;2、通风管;3、通风箱;31、底板;311、连通槽;32、侧板;321、通风口;322、百叶窗;323、排水孔;324、放置槽;33、顶板;4、防倒灌组件;41、防水薄膜;42、漂浮块;421、限位孔;43、支撑环;431、转轴;432、安装块;4321、倒角;44、连接杆;441、竖直支杆;4411、安装孔;442、水平支杆;45、底座;46、橡胶垫;47、限位杆;5、单向阀;51、堵塞;5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防倒灌通风井,如图1所示,包括通风机房1、通风管2、通风箱3和防倒灌组件4(见图2)。通风机房1上端浇筑有截面呈口字型的矩形通风管2,通风管2上端面与通风箱3固定连接,通风箱3包括底板31、侧板32和顶板33。底板31为矩形且其上端面贯穿开设有连通槽311(见图4),连通槽311的形状与通风管2内壁截面的形状相同。侧板32为矩形且数量为四块,四块侧板32均贯穿开设有矩形通风口321,通风口321内固定连接有百叶窗322。四块侧板32互相固定连接,其下端面与底板31的上端面边缘固定连接,四块侧板32上端面与顶板33固定连接,顶板33的面积大于底板31的面积。

如图2所示,防倒灌组件4位于通风箱3内,防倒灌组件4包括防水薄膜41和漂浮块42,防水薄膜41呈方管状或圆管状并且与通风管2上端连接。防水薄膜4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与其俯视相同形状和大小的矩形支撑环43。漂浮块42的截面为矩形,其俯视形状为口字型,漂浮块42套设于防水薄膜41且漂浮块42与防水薄膜41之间有一段间隙。漂浮块42和防水薄膜41之间连接有四根连接杆44,连接杆44呈倒置的L型。连接杆44包括竖直支杆441和水平支杆442,水平支杆442一端与竖直支杆441一端固定连接,竖直支杆441另一端与漂浮块42上端面固定连接,水平支杆442另一端与支撑环43上端面连接。当外界积水漫过通风井的下端面,进入通风箱3内时,积水对漂浮块42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在浮力的作用下,漂浮块42向上运动,漂浮块42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带动防水薄膜41一起向上运动,达到了防止积水进入通风管2的目的;由于设置有连接杆44,使得防水薄膜41的上端面始终保持高于水面的状态,在积水产生波动的时候,积水不会越过防水薄膜41的上端面进入通风管2道内,增加防倒灌组件4的整体的防倒灌性能。漂浮块42与支撑环43连接,积水对漂浮块42施加浮力,漂浮块42对支撑环43施加向上的力,支撑环43对防水薄膜41的上端整体施加向上的力,减少了应力集中的现象,使得防水薄膜41的上端受力更加的均衡,降低了防水薄膜41发生损坏的几率,增加了防水薄膜41的使用寿命。漂浮块42上端面贯穿开设有四个圆柱形的限位孔421,底板31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与限位孔421适配的限位杆47,限位杆47与限位孔421滑移连接。借助限位杆47和限位孔421的配合,使得防水薄膜41的运动得到限制,无论积水的运动幅度怎样变化,防水薄膜41都能保持竖直的状态,减少了积水越过防水薄膜41的情况的发生,增加了机构的稳定性。

防倒灌组件4设置于底板31上端面,并与通风管2的上端连通。在发生雨水向通风管2道内倒灌时,利用防倒灌组件4将积水与通风管2道的上端开口分隔,防止积水进入通风管2道内。

为了在防水薄膜41破损时,可以方便的更换。如图3所示,水平支杆442远离竖直支杆441的一端的上侧面贯穿开设有矩形安装孔4411。支撑环43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转轴431,转轴431穿射于安装孔4411内,转轴431的上端面高于水平支杆442的上端面,转轴431转动连接有矩形安装块432,安装块432的下端面与水平支杆442的上端面抵接,安装块432可于安装孔4411内穿过。安装时,只需转动安装块432,通过安装块432。转轴431和支撑环43的共同限制,使连接杆44和支撑环43之间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使得防水薄膜41可以随着漂浮块42的移动而移动。

安装块432下端面边缘处设置有倒角4321,在旋转安装块432时,倒角4321的斜面先与水平支杆442的上端面接触,方便安装块432的旋转;同时随着安装块432的旋转,最终安装块432的下端面与水平支杆442的上端面接触,安装块432对水平支杆442上端面的压力不断的增加,使得连接杆44与支撑环43的之间的摩擦力不断的增大,摩擦力阻碍了连接杆44和支撑环43的相对运动,使得连接杆44和支撑环43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

如图5所示,防水薄膜41下端面固定连接有截面为L型的底座45,底座45的形状和大小与防水薄膜41的俯视形状相同。底座45与底板31上端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可以方便的将破损的防水薄膜41进行更换。

底座45与底板31之间设置有橡胶垫46,橡胶垫46的形状与底座45下端面的形状相同。通过橡胶垫46,进一步减小底座45与底板31之间的间隙,减少积水从底座45与底板31之间的缝隙进入通风管2内从而对通风机房1内的设备产生影响。

当外界水位下降时及时将通风箱3内的积水排出,侧板32下端开设有圆柱形排水孔323,排水孔323将通风箱3内外连通,排水孔323内设置开设有圆柱形的放置槽324,放置槽324的直径大于排水孔323的直径,放置槽324内设置有单向阀5,单向阀5导通方向为背向通风管2方向。通过设置单向阀5,在外界的积水的水面低于通风口321的下端面时,积水不会通过排水孔323进入通风箱3内;积水漫过通风口321的下端进入通风箱3内后,外界的积水消退,通风箱3内的积水可以通过排水孔323排出。

工作原理:

当外界的积水低于通风口321的下端面的时候,由于排水孔323内设置有单向阀5,且单向阀5的导通方向为背向通风管2的方向,积水不能通过排水孔323进入通风箱3内,保持通风箱3内的干燥。当外界的积水漫过通风口321的下端面进入通风箱3内,积水对漂浮块42施加向上的浮力,漂浮块42带动防水薄膜41向上运动,由于漂浮块42与防水薄膜41之间连接有连接杆44,防水薄膜41的上端面高于水面,由于有防水薄膜41的阻隔,积水无法进入通风管2内,达到了防止积水倒灌的目的。在防水薄膜41发生破损需要更换时,转动安装块432,使安装块432的下端面与连接杆44的上端面脱离接触,之后将用于固定底座45的螺栓拧松,就可将防水薄膜41进行更换。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