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攀爬安全屏的攀爬鞋,攀爬屏支撑系统和攀爬屏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74270发布日期:2019-11-19 21:4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用于攀爬安全屏的攀爬鞋,攀爬屏支撑系统和攀爬屏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大体上涉及攀爬鞋、攀爬屏支撑系统和攀爬屏系统,用于形成混凝土结构,特别是用于保护在高层建筑的建造中的工人。



背景技术:

如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参见例如ep3196383a1或gb2,529,470),当建造具有由浇筑的混凝土形成的中心结构的建筑时,可以使用攀爬屏系统来封闭至少一部分构造的周边。攀爬屏系统通常包括多个彼此相邻布置的安全屏,以保护工人免受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并确保安全的工作环境。当建筑物的每个楼板形成时,攀爬屏沿着建筑物向上移动,从而暴露下面先前形成的楼板。这些攀爬屏通常包括两个附连到安全屏背面的攀爬导轨。攀爬导轨由攀爬楼板引导件和支撑体(所谓的攀爬鞋)接合,所述攀爬鞋从楼板的边缘向外突出。攀爬鞋允许攀爬屏沿着建筑物平移,并且还是可操作的以在使用期间将攀爬屏的位置锁定在楼板附近。

现有技术的安全屏及其在楼板上的支撑体通常设计成用于形成矩形结构。然而,近来,已经开发出具有各种形状的高层建筑。

本公开的目的是改进现有技术中可用的安全屏的楼板支撑体和引导件。本公开特别旨在提供一种用于在具有复杂形状的建筑物的构造中支撑安全屏的攀爬鞋。



技术实现要素:

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攀爬安全屏的攀爬鞋,包括:支撑构件,用于接合攀爬安全屏的攀爬导轨;叉形构件,其具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外部构件,其绕横向轴线枢转地连接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内部构件,其安装到外部构件并且相对于外部构件绕纵向轴线是可枢转的。

在该构造中,攀爬鞋具有分别枢转地连接到叉形构件的第一和第二凸缘的外部构件,以及枢转地连接到外部构件的内部构件。外部构件绕横向轴线是可枢转的,该横向轴线在使用中可平行于在楼板周边延伸的楼板的边缘延伸,以允许支撑在攀爬鞋上的安全屏向后或向前倾斜。内部构件相对于外部构件绕纵向轴线是可枢转的,纵向轴线优选地垂直于楼板的边缘延伸。优选地,叉形构件的第一和第二凸缘平行于内部构件的纵向枢转轴线延伸。在使用中,附接到安全屏的后侧的纵向载体的接合构件支撑在攀爬鞋的支撑构件上。支撑构件布置在攀爬鞋的内部构件上,使得攀爬鞋的外部构件围绕横向轴线的枢转被转换成安全屏的向后或向前倾斜。以相同的方式,攀爬鞋的内部构件围绕纵向轴线的枢转被转换成安全屏的向侧面倾斜。该构造的优点是安全屏的向侧面倾斜可以与安全屏的向后或向前倾斜同时调节。在使用中,安全屏可以根据待竖立的混凝土结构的几何形状布置。如果在建造中的建筑物的两个相邻楼板没有完美叠置,而是彼此偏移,则本文公开的构造是特别有利的。

为了本公开的目的,关于攀爬鞋的预期用途给出所有方向和位置,例如“向上”,“向下”,“上”,“下”,“竖直”,“水平”,其中外部构件和内部构件均布置在中心(水平)位置,用于竖直布置安全屏。

在优选实施例中,外部构件具有第一滑动支撑表面,并且内部构件具有第一滑动表面,外部构件的第一滑动支撑表面被布置成用于内部构件的第一滑动表面的滑动支撑。在该实施例中,内部构件的向侧面倾斜通过内部构件的第一滑动表面抵靠外部构件的相应成形的第一滑动支撑表面的滑动移动被支撑。该构造导致安全屏的特别强大的支撑。

在优选实施例中,内部构件围绕由外部构件的第一滑动支撑表面和内部构件的第一滑动表面的布置限定的虚拟纵向轴线枢转。在该实施例中,在外部构件和内部构件之间没有布置枢轴销。

在优选实施例中,外部构件的第一滑动支撑表面和内部构件的第一滑动表面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以此方式,内部构件可以在宽范围的倾斜角度上抵靠外部构件旋转,以调节内部构件的向侧面倾斜。

在优选实施例中,外部构件具有限定第一滑动支撑表面的第一圆形开口。优选地,第一圆形开口的直径与第一滑动支撑表面在纵向轴线方向上的延伸之间的比率为至少3:1,优选地大于5:1。还优选的是,纵向轴线延伸穿过第一圆形开口的中心。以此方式,第一滑动支撑表面关于纵向轴线轴向地对称。

在优选实施例中,内部构件具有装配到外部构件的第一圆形开口中的第一盘。通过选择内部构件的第一盘和外部构件的第一圆形开口的适当尺寸,攀爬鞋被布置成用于承受高载荷而没有卡住的危险。作为另一优点,第一盘在纵向轴线的方向上的延伸(即其壁厚)小于第一盘在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的延伸,特别地小于其许多。与此相比,传统的枢轴销在纵向轴线的方向上是细长的。因此,第一盘在外部构件的第一圆形开口中的滑动支撑确保了在纵向轴线的方向上有足够的空间,用于纵向载体的接合构件的布置,该接合构件可以被支撑在攀爬鞋的支撑构件上。

第一盘的外径可以在第一和第二凸缘的顶表面上方和/或在第一和第二凸缘的底表面下方延伸。

优选地,第一圆形开口的直径为至少15cm,更优选为至少20cm。

在优选实施例中,内部构件具有与第一盘相邻的偏移缘边,偏移缘边在第一盘的径向方向上与外部构件重叠。优选地,第一圆形开口形成在外部构件的第一板中。在此情况下,内部构件的偏移缘边布置成邻近外部构件的第一板的外表面。

在优选实施例中,外部构件具有在纵向轴线的方向上与第一圆形开口间隔开的第二圆形开口,第二圆形开口限定第二滑动支撑表面,用于滑动支撑内部构件的第二滑动表面。优选地,支撑构件布置在外部构件的第一和第二圆形开口之间。在此情况下,由安全屏支撑产生的载荷可靠且有效地传递到攀爬鞋中。特别地,显著减少或消除了内部构件卡在外部构件内的风险。

在优选实施例中,内部构件具有装配到外部构件的第二圆形开口中的第二盘。第一和第二盘在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因此,内部构件的第一和第二盘在纵向间隔开的位置处支撑在外部构件上,即使在支撑安全屏的高载荷下,这也保证了内部构件抵靠外部构件的可旋转性。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二盘具有孔口,用于允许将攀爬导轨的接合构件引入第一盘和第二盘之间的空间中。优选地,孔口在第二盘的整个竖直延伸部分上延伸。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盘由两个半盘形成。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盘和第二盘通过至少两个腹板连接。优选地,每个腹板具有竖直和纵向(相对于适于安全屏的直线布置的内部构件的中心位置)延伸的主平面。

在优选实施例中,支撑构件可移动地安装在内部构件上。为此目的,内部构件可以具有引导件,例如细长槽。以此方式,支撑构件可以从用于支撑形成在安全屏的纵向载体处的接合构件的支撑位置和用于允许纵向载体向上移动的缩回位置的转移。在安全屏的向上平移期间,纵向载体的接合构件可以暂时将支撑构件推到缩回位置。支撑构件可以通过弹簧在支撑位置的方向上偏压。在此情况下,纵向载体可以在攀爬鞋内向上移动并在完成向上移动之后支撑在支撑构件上。

在优选实施例中,支撑构件与横向轴线对准。该构造特别有利于将载荷从安全屏传递到攀爬鞋中。

在优选实施例中,支撑构件具有销,该销与横向轴线共线布置。优选地,纵向轴线和横向轴线在销的中心处在其支撑位置交叉,以在安全屏的所有角度处实现最佳的载荷传递。在该实施例中,纵向载体上的接合构件优选地是可以支撑在支撑构件的销上的钩。该构造允许有效的载荷传递到攀爬鞋中并因此进入混凝土结构的楼板中。

在优选实施例中,纵向轴线在叉形构件的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在中心地延伸。该实施例进一步改善了从安全屏到攀爬鞋的载荷传递。

在优选实施例中,支撑构件(在内部构件的中心位置)关于包含纵向轴线的竖直(中间)平面对称地布置。该实施例确保均匀的载荷传递到攀爬鞋中。

在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锁定和引导构件以及第二锁定和引导构件安装到内部构件,第一锁定和引导构件以及第二锁定和引导构件在用于将攀爬导轨插入攀爬鞋的外部位置和用于将攀爬导轨锁定到攀爬鞋的内部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优选地在垂直于纵向轴线的方向上。可以设置安全销,用于将第一锁定和引导构件以及第二锁定和引导构件锁定在其外部和/或内部位置。

在优选实施例中,外部构件可相对于外部构件的中心位置绕横向轴线向后和向前枢转至少20度,更优选地大于30度。

在优选实施例中,内部构件可以相对于内部构件的中心位置在两个方向上绕纵向轴线枢转至少20度,更优选地大于30度。

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攀爬屏支撑系统,包括:支撑臂,其可固定到邻近楼板的边缘的表面;攀爬鞋,其连接到所述支撑臂的一端,所述攀爬鞋具有用于接合攀爬安全屏的攀爬导轨的支撑构件,具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的叉形构件,围绕横向轴线枢转地连接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的外部构件,安装到外部构件并且绕纵向轴线是可枢转的内部构件。

在优选实施例中,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攀爬屏系统,包括:支撑臂,其可固定到邻近楼板的边缘的表面;连接到支撑臂的一端的攀爬鞋,攀爬鞋具有支撑构件,具有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的叉形构件,围绕横向轴线枢转地连接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的外部构件,安装到外部构件上并绕纵向轴线是可枢转的内部构件;以及具有攀爬导轨的攀爬安全屏,该攀爬导轨具有支撑在攀爬鞋的支撑构件上的接合构件。

在优选实施例中,攀爬鞋的内部构件的第一引导表面被设置成用于限制攀爬导轨在横向轴线的方向上的移动,以及第一锁定和引导构件、第二锁定和引导构件和内部构件的第二引导表面被设置成用于限制攀爬导轨在纵向轴线的方向上的移动,其中,攀爬导轨在横向轴线方向上以第一间隙且在纵向轴线的方向上以第二间隙与攀爬鞋连接,其中内部构件处的第一引导表面的竖直延伸与第一间隙之间的第一比率为至少50:1和/或第一锁定和引导构件、第二锁定和引导构件和内部构件处的第二引导表面的竖直延伸与第二间隙之间的第二比率至少为50:1。例如,第一和/或第二引导表面的竖直延伸可以是至少150mm,优选地大于180mm,例如200mm。该构造确保了攀爬导轨可以在攀爬鞋内安全地向上移动而不会与攀爬鞋的内部构件的倾斜无关地卡住。优选地,第一和第二锁定和引导构件可移动地布置在内部构件上。然而,在不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锁定和引导构件不可移动地布置在内部构件上。

优选地,第一比率和/或第二比率为至少100:1。

在优选实施例中,安全屏包括:多个竖直布置在彼此上方的屏构件;两个纵向载体,其枢转地连接到屏构件,其中在第一操作位置,纵向载体竖直延伸并且屏构件水平延伸,并且其中在第二操作位置,纵向载体从竖直方向向侧面倾斜并且屏构件延伸水平地,水平地相互偏移。

因此,纵向载体相对于屏构件围绕枢转轴线是可枢转的,所述枢转轴线垂直于限定安全屏的屏蔽表面的屏构件的主平面延伸。以此方式,纵向载体可以相对于楼板的边缘向侧面枢转,以封闭待构造的建筑物的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如果正在构造的建筑物的两个楼板没有完美地叠置,而是在水平、侧向方向上彼此偏移,则这是特别有利的。例如,纵向载体从竖直方向的倾斜可以设定为对应于由彼此叠置的两个楼板的边缘限定的角度。当倾斜纵向载体时,屏构件通过它们与纵向载体的枢转连接件,保持在水平(侧向)延伸位置,但是侧向移位。因此,在第二操作位置,屏构件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可以水平延伸,而屏构件的侧边缘可以竖直延伸,但在侧向方向上彼此偏移。这导致屏构件的侧边缘的阶梯式布置。因此,在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最下面的屏构件的下边缘可以与下楼板的楼板的边缘平行布置,而最上面的屏构件的上边缘可以与上楼板的楼板的边缘平行布置。这里公开的安全屏的构造提供了改进的可调节性和适应性,特别是在构造或解构复杂形状的建筑物时。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考虑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他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然而,应该理解,附图仅被设计为说明而不是作为本公开的限制的限定。

图1是用于在第一操作位置固定混凝土结构的楼板的安全屏的前视图,其中安全屏具有水平屏构件、竖直延伸的侧向屏构件和枢转地连接到水平屏构件的后侧的纵向载体;

图2和图3是图1的安全屏在第二操作位置的前视图,其中安全屏倾斜到一侧(图2)或另一侧(图3);

图4是图1至图3的安全屏在第一操作位置的详细侧视图;

图5是从混凝土结构内部看到的图1至图4的安全屏的前视图;

图6和图7是图1至5的安全屏在第五操作位置的透视图,其中安全屏蔽别在相反方向上向后和向侧面倾斜;

图8和图9是图1至7的安全屏在第六操作位置的透视图,其中安全屏蔽别在相反方向上向前和向侧面倾斜;

图10是图1至9的安全屏在第一操作位置的详细透视图;

图11是处于向后倾斜的位置的图1至10的安全屏的侧视图;

图12是示出了处于完全延伸状态的侧向屏构件的图1至11的安全屏的详细视图;

图13是更详细地示出了处于完全延伸状态的侧向屏构件之一的图1至12的安全屏的详细视图;

图14是示出了处于部分缩回状态的侧向屏构件之一的图1至13的安全屏的详细视图;

图15是示出了处于完全缩回状态的侧向屏构件之一的图1至13的安全屏的详细视图;

图16和图17是图1至15中所示的屏构件之一与安全屏的纵向载体之间的第一枢转连接件的详细视图;

图18和图19是示出了用于以给定的向后或向前倾斜保持安全屏的锚固杆的附接的图1至17的安全屏的详细视图;

图20和图21是图1至19所示的安全屏的第一水平支撑件和纵向载体之一之间的第二枢转连接件的详细视图;

图22和图23是图1至21中所示的安全屏的第二水平支撑件和纵向载体之一之间的第三枢转连接件的详细视图;

图24和图25是在安全屏的第一操作位置中的第一和第二水平支撑件以及第一和第二对角线调节构件的详细视图;

图26和图27是在安全屏的第二操作位置中的第一和第二水平支撑件以及第一和第二对角线调节构件的详细视图;

图28是用于保持纵向载体的给定向侧面倾斜的处于锁定状态的图24至图27的第一和第二对角线调节构件的详细视图;

图29是用于调节纵向载体的向侧面倾斜的处于释放状态的图24至图27的第一和第二对角线调节构件的详细视图;

图30是安全屏的前视图,其中屏构件之一的第一和第二屏面板已被移除,使得可以看到支撑该屏构件的框架;

图31和图32是安全屏的后侧的详细视图;

图33和图34是示出了处于完全延伸状态的侧向平台部件的安全屏的后侧的详细视图;

图35和图36是示出了处于部分缩回状态的侧向平台部件的安全屏的后侧的详细视图;

图37和图38是示出了处于完全缩回状态的侧向平台部件的安全屏的后侧的详细视图;

图39、图40和图41是附接到支撑臂的端部的攀爬鞋的详细视图,该攀爬鞋支撑攀爬导轨,该攀爬导轨是纵向载体的处于竖直位置的整体部分;

图42是图39至图41的攀爬鞋处于支撑攀爬导轨的位置的详细视图;

图43、图44、图45和图46是图39至图42的攀爬鞋的分解图;

图47和图48是图39至图46的攀爬鞋的内部构件的透视图;

图49是图39至图48的攀爬鞋的外部构件的透视图;

图50、图51、图52、图53和图54是图39至49的攀爬鞋的视图,其中锁定和引导构件布置在内部位置,用于锁定和引导攀爬导轨(此处未显示);

图55和图56是图39至图54的攀爬鞋的视图,其中内部构件在第一方向上向侧面倾斜;

图57和图58是图39至图56的攀爬鞋的视图,其中内部构件在第二相反方向上向侧面倾斜;

图59和图60是图39至图58的攀爬鞋的视图,其中内部构件向后倾斜;

图61和图62是图39至图60的攀爬鞋的视图,其中内部构件向前倾斜;

图63和图64是图39至图62的攀爬鞋的视图,其中内部构件在第一方向上向后和向侧面倾斜;

图65和图66是图39至图62的攀爬鞋的视图,其中内部构件在第二相反方向上向前和向侧面倾斜。

图1-66大致按比例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用于在建筑物3的构造中固定楼板2的外周边的安全屏1。在所示的示例中,安全屏1是从楼板到楼板向上移动的攀爬安全屏(屏蔽件)1。在所示实施例中,在完成浇铸步骤之后,可以使用起重机来提升安全屏1(以及图中未示出的模板)。在替代实施例中,攀爬屏1可以是自爬式的。通常,多个安全屏1彼此相邻布置,以提高工人在楼板2上的安全性。

在所示的示例中,安全屏1具有多个,优选地多于三个,更优选地多于六个,例如九个,屏构件4,它们在竖立位置中彼此上下竖直地布置。屏构件4具有主(主要)平面,它们一起限定屏蔽平面1a,屏蔽平面1a屏蔽形成在两个叠置楼板2的边缘2a之间的开口。屏构件4可具有相同的侧向延伸。在安全屏1的内侧(面向建筑物3)处,两个纵向载体5连接到屏构件4,使得纵向载体5可以在平行于楼板的边缘2a延伸的竖直平面中相对于屏构件4向侧面枢转。

在第一操作位置(图1所示),纵向载体5的纵向轴线5a竖直延伸,而屏构件4的纵向轴线4a在安全屏1的屏蔽表面1a中水平延伸。

在第二操作位置(图2和图3中所示),纵向载体5在平行于楼板的边缘2a延伸的竖直平面中向侧面倾斜。屏构件4保持在其水平延伸位置,但是在安全屏1的屏蔽平面1a中水平地彼此偏移地布置。为了将安全屏1布置在第二操作位置,纵向载体5围绕在一个方向(参见图2)或另一个方向(参见图3)上垂直于安全屏1的屏蔽表面1a延伸的枢转轴线二者都相对于第一操作位置枢转。结果,安全屏1的外轮廓,在第二操作位置,形成菱形,其具有大致水平延伸的上边缘6,大致水平延伸的下边缘7和从竖直方向向侧面倾斜的相反侧面边缘8(参见图2)。这导致屏构件4的阶梯式布置,其中在一侧的上屏构件4侧向地延伸超过下屏构件4。

在所示的示例中,屏构件4在第一操作位置具有第一竖直重叠(在图1中由箭头9示出),并且在第二操作位置具有第二竖直重叠(在图2中由箭头10示出),其中第二竖直重叠大于第一竖直重叠。因此,在第一和第二操作位置都有连续的屏蔽表面1a。为了允许叠置的屏构件4的竖直重叠,屏构件4每个都具有第一屏面板11a和第二屏面板11b,其中第二屏面板11b在垂直于屏蔽表面1a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屏面板11a移位。

在所示的示例中,安全屏1还包括两个侧向屏构件12,该侧向屏构件12布置在水平屏构件4的侧面(即,在其侧面处)。侧向屏构件12在安全屏1的纵向侧面处使屏构件4的屏蔽表面1a延伸。侧向屏构件12枢转地连接到屏构件4,使得处于第二操作位置的侧向屏构件12与纵向载体5相对应地从竖直方向向侧面倾斜。在第一和第二操作位置,侧向屏构件12的纵向轴线优选地平行于纵向载体5的纵向轴线。

在所示的示例中,侧向屏构件12具有内部面板12a和外部面板12b,外部面板12b可在延伸状态(即,参见图1,图2,图3和更详细的图12和图13)、部分缩回状态(见图14)和完全缩回状态(见图15)之间是侧向可移动的(即,在平行于所述安全屏1的中间平面的水平方向上。在该示例中,内部面板12a是不可移动的,外部面板12b是侧向移位的。

如在图31和图32中可以最清楚地看出的,延伸装置13布置成使外部面板12b相对于内部面板12a水平地移动。优选地,延伸装置13是可伸缩的。在所示的示例中,延伸装置13每个都具有与螺纹管13b接合的螺纹杆13a。

如在图31和图32中可以进一步看到的,屏构件4的第一枢转轴线14a,侧向屏构件12的内部面板12a的第二枢转轴线14b和外部面板12b的第三枢转轴线14c布置在相同的水平线中,与安全屏1的倾斜无关。

如在图31和图32中可以进一步看出的,屏构件4每个都具有框架15,用于附接第一屏面板11a(未示出)和第二屏面板11b(未示出)。在框架15的后侧处,横向杆16枢转地连接到纵向载体5。侧向屏构件12的内部面板12a枢转地连接到横向杆16的端部。侧向屏构件12的外部面板12b枢转地连接到延伸装置13的一端,而延伸装置13的另一端固定到横杆16。在所示的示例中,水平引导件17支撑延伸装置13。

图16和图17示出了屏构件4之一和纵向载体5之一之间的第一枢转连接件。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枢转连接件包括固定到纵向载体5的后侧的第一盘元件18,以及壳体19,该壳体具有带贯通开口21的前板20。第一盘元件18精确地装配到壳体20的开口21中。第一盘元件18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以便可旋转地布置在壳体20的相应成形的开口21中。第二盘元件22从背离纵向载体5的一侧插入壳体19中。第二盘元件22的直径大于开口21,使得壳体20在第一枢转轴线14a的方向上固定到纵向载体5。

如在图5中可以最好地看出的(并且在图24至27中更详细地看到的),安全屏1还包括彼此竖直间隔开的第一(上)水平支撑件23和第二(下)水平支撑件24。第一水平支撑件23和第二水平支撑件24中的每一个枢转地连接到纵向载体5,使得第一水平支撑件23和第二水平支撑件24水平地(侧向地)延伸,而与纵向载体5的侧面倾斜无关。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水平支撑件23是细长的,其中第一端23a和第二端23b分别枢转地连接到纵向载体5的第一纵向载体和纵向载体5的第二纵向载体。同样地,第二水平支撑件24是细长的,其第一端24a和第二端24b分别枢转地连接到第一纵向载体和第二纵向载体。

图20和图21示出了第一水平支撑件23和纵向载体5之一之间的第二枢转连接件的示例。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二枢转连接件包括固定到纵向载体5的后侧的第一插入件67以及用于容纳第一插入件67的主体构件25。第一插入件67具有第一圆形支撑表面67a和第二圆形支撑表面67b。第二圆形支撑表面67b的直径大于第一圆形支撑表面67a的直径。主体构件25具有用于可旋转地支撑第一圆形支撑表面67a的第一圆形开口25a和由较大直径的第二圆形支撑表面67b覆盖的第二圆形开口25b,从而在第二枢转轴线的方向上将主体构件25固定到纵向载体5。

图22和图23示出了第二水平支撑件24和纵向载体5之一之间的第三枢转连接件的示例。第三枢转连接件的功能等同于第二枢转连接件(参见上文)。

图24,25,26和27示出了用于调节安全屏1的向侧面倾斜的示例性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对角线调节构件26和第二对角线调节构件27布置成用于调节纵向载体5的向侧面倾斜。第一对角线调节构件26具有第一端26a和第二端26b,其中第一对角线调节构件26的第一端26a枢转地连接到第一水平支撑件23的第一端23a,第一对角线调节构件26的第二端26b枢转地连接到第二水平支撑件23的第二端24b。第二对角线调节构件27具有第一端27a和第二端27b,其中第二对角线调节构件27的第一端27a枢转地连接到第二水平支撑件24的第一端24a以及第二对角线调节构件27的第二端部27b枢转地连接到第一水平支撑件23的第二端23b。这样,在第二和第三枢转连接件之间的纵向载体5的部分、第一水平支撑件23和第二水平支撑件24在第一操作位置形成矩形并且在第二操作位置形成菱形。

如在图28和图29中可以最清楚地看出的,第一对角线调节构件26可包括长度可调节的第一伸缩杆28。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伸缩杆28具有第一纵向部分28a、第二纵向部分28b和锁定构件28c,用于将第一纵向部分28a和第二纵向部分28b锁定在第一伸缩杆28的给定长度处。为此目的,第一纵向部分28a、第二纵向部分28b和锁定构件28c可以具有相应形状的锁定齿28d,锁定齿在图28所示的锁定位置中彼此接合。锁定构件28c可以被释放(参见图29)以使锁定齿28d彼此脱离并允许调节伸缩杆28的长度。在所示的示例中,提供可移除的锁定销28e,用于将锁定构件28c固定在锁定位置。第二对角线调节构件27可包括长度可调节的第二伸缩杆29。第二对角线调节构件27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对角线调节构件26是相同的,因此这里省略其说明。

在所示的示例中,安全屏1可以相对于竖直的第一操作位置向后倾斜,使得安全屏1的上边缘6向外移位,远离楼板2的边缘2a。此外,安全屏1可以相对于竖直的第一操作位置向前倾斜,使得安全屏1的上边缘6从边缘2a向内突出到楼板2上方的空间中。因此,在第三操作位置,纵向载体5在第一操作位置从其竖直布置向后倾斜。在第四操作位置,纵向载体从竖直向前倾斜。安全屏1的向后或向前倾斜可以与上述安全屏1的向侧面倾斜相结合。

图6和图7示出了安全屏1处于第五操作位置(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的向后倾斜和向侧面倾斜)。图8和图9示出了安全屏(屏蔽件)1处于第六操作位置(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向前倾斜和向侧面倾斜)。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锚固杆30固定在楼板2上,用于将安全屏2保持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或第六操作位置之一中(例如,参见图10和图11)。锚固杆30的一端30a附接到楼板2,而锚固杆30的另一端30b连接到第一水平支撑件23。为了允许安全屏1的向前和向后倾斜,一端30a和另一端30b绕侧向延伸的枢转轴线30c分别抵靠楼板2和第一水平支撑件23是可枢转的。

在所示的示例中,锚固杆30的另一端30b围绕垂直于屏蔽表面1a的轴线30d是可枢转的(更详细地参见图18和图19)以当使安全屏1向上移动到下一楼板2时允许锚固杆30的收起(stowing)。

在所示的示例中,锚固杆30是可伸缩的,以允许调节锚固杆30的长度。优选地,第一对31伸缩锚固杆30和第二对32伸缩锚固杆在楼板2上支撑锚固杆30。第一对31锚固杆30固定到楼板2,比第二对32锚固杆30更靠近边缘2a。在所示的示例中,在安全屏1的向侧面倾斜被调节之后,锚固杆30固定在楼板2上,使得来自安全屏1的载荷有效地传递到楼板2中,而与安全屏1的向侧面倾斜无关。

在所示的示例中,裙构件33在一部分上水平延伸,特别是在安全屏1的侧向延伸部的较大部分上方延伸。裙构件31从屏构件4之一向内突出(参见,特别是,图4、图10和图11)。裙构件33具有中间裙部33a,并且在中间裙部33a的任一侧上的第一侧向裙延伸部33b和第二侧向裙延伸部33c。当侧向屏构件12进入其延伸状态时,第二侧向裙延伸部33c可从第一侧向裙延伸部33b顶部上的位置侧向地延伸到延伸第一侧向裙延伸部33b(见图10)的位置。裙构件33保持在其水平延伸位置,与安全屏1的向侧面倾斜无关。

在所示的示例中,翼板构件34连接到裙构件33的自由端,翼板构件34枢转地连接到裙构件33,使得翼板构件34可从图10所示的使裙部件33的状态向上枢转。翼板部件34具有连接到中间裙部33a的中间翼板部34a,连接到第一侧向裙延伸部33b的第一侧向翼板部34b以及在中间翼板部34a的任一侧上连接到第二侧向裙部延伸部33c的第二侧向翼板部34c。

在所示的示例中,用于工人的平台35从屏构件4之一向内突出(参见图10)。平台35具有中间平台部分35a,并且在中间平台部分35a的任一侧上,具有第一侧向平台部分35b和第二侧向平台部分35c(更详细地参见图33至图38)。第二侧向平台部分35c从第一侧向平台部分35b(参见图37和图38)的顶部上的缩回位置经由部分延伸位置(参见图35和图36)侧向地延伸到延伸所述第一侧向平台部分35b的延伸位置(参见图33和图34),当侧向屏构件12进入其延伸状态时。平台35保持在其水平延伸位置,与安全屏1的向侧面倾斜无关。

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二侧向平台部分35c可绕垂直于屏构件4的主平面延伸的枢转轴线35d枢转到图34、图36和图38中的用虚线所示的倾斜位置,以当纵向载体5及由此侧向屏构件12向侧面倾斜时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行于中间平台部分35a)。

在所示的示例中,纵向载体5是具有双t形轮廓的攀爬导轨36,其具有竖直间隔的接合构件37,特别是钩,用于接合固定楼板2上靠近楼板的边缘2a的攀爬鞋38。攀爬鞋38安装在纵向支撑臂39上,该纵向支撑臂39优选地垂直于楼板的边缘2a延伸。

在所示的示例中,安全屏1通过一对攀爬鞋38(即楼板支撑体和引导件)和第一对31和第二对32锚固杆30支撑在单个楼板2上。

在所示的示例中,攀爬鞋38适于允许安全屏1的向后、向前和向侧面倾斜,使得安全屏1可以布置在所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操作位置。

在所示的示例中,攀爬鞋38包括用于可释放地接合攀爬导轨36的支撑构件40。在所示的示例中,支撑构件40具有销41,用于将钩37之一支撑在其上。攀爬鞋38还包括叉形构件42,其具有在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凸缘43和第二凸缘44。第一凸缘43和第二凸缘44从横向连接臂45纵向突出,横向连接臂具有用于与支撑臂39连接的中心安装件46。支撑臂39优选地在垂直于楼板的边缘2a的方向上纵向延伸。在所示的示例中,多于一个(例如三个)纵向间隔开的连接件47将支撑臂39附接到楼板2。

在所示的示例中,攀爬鞋38包括外部构件48,该外部构件绕平行于楼板的边缘2a延伸的横向轴线49a枢转地连接到第一凸缘43和第二凸缘44。在所示的示例中,横向轴线49a由分别垂直于第一凸缘43和第二凸缘44延伸的两个枢轴销50限定。横向轴线49a允许安全屏1向后和向前枢转。攀爬鞋38还包括内部构件51,该内部构件围绕纵向轴线49b(在第一操作位置中垂直于屏蔽表面1a延伸)枢转地连接到外部构件48,使得内部构件51在两个方向上相对于外部构件48向侧面是可倾斜的。

在所示的示例中,外部构件48可以相对于外部构件48的对应于第一操作位置的中心位置围绕横向轴线49a向后和向前枢转至少30度。内部构件51可以相对于内部构件48的中心位置(对应于第一操作位置)在两个方向上绕纵向轴线49b枢转至少30度,而与外部构件48的向后或向前倾斜无关。

在所示的示例中,外部构件48具有第一(内部)滑动支撑表面52,并且内部构件51具有对应的第一(外部)滑动表面53。内部构件52的第一滑动表面53在当调节安全屏1的向侧面倾斜时在外部构件48的第一滑动支撑表面52上滑动。因此,内部构件51围绕由外部构件48的第一滑动支撑表面52和内部构件51的第一滑动表面53的同心布置限定的虚拟纵向轴线枢转。

在所示的示例中,外部构件48的第一滑动支撑表面52和内部构件51的第一滑动表面53的横截面是圆形的(在第一操作位置中垂直于纵向轴线49b)。外部构件48具有第一圆形贯通开口54,其圆周限定第一滑动支撑表面52。优选地,第一圆形开口54的直径与第一滑动支撑表面52在纵向轴线49b的方向上的延伸量之间的比率大于3:1,特别是大于5:1。内部构件51具有第一盘55,其具有精确地装配到外部构件48的第一圆形开口54中的形状。然而,第一圆形盘55可以在纵向轴线49b的方向上具有稍大于圆形开口54的延伸的延伸以确保内部构件51相对于外部构件48的可旋转性。此外,内部构件51具有与第一盘55相邻的偏移缘边56,该偏移缘边56从内部构件51的相邻的第一滑动表面53在径向方向上向外延伸。

在所示的示例中,外部构件48具有第二圆形开口56,该第二圆形开口在纵向轴线49b的方向上与第一圆形开口54间隔开。第二圆形开口56界定第二滑动支撑表面57,用于内部构件51的第二滑动表面58的滑动支撑。内部构件51具有精确装配到外部构件48的第二圆形开口56中的第二盘59。第二盘59具有竖直延伸的孔60,用于允许将攀爬导轨36的接合构件37引入第一盘55和第二盘59之间的空间61中。第一盘55和第二盘59由多个腹板62连接。

在所示的示例中,支撑构件40通过引导件可移动地安装在内部构件51上。以此方式,支撑构件40可以从用于支撑攀爬导轨36的接合构件37的支撑位置和用于允许攀爬导轨36向上移动的缩回位置转移。特别地,当爬升导轨36向上移动时,接合构件37可以暂时将支撑构件40推到缩回位置。支撑构件40可以具有弹簧(未示出),用于在支撑位置的方向上偏压销41,使得在完成攀爬导轨36的向上移动之后,接合构件36自动地支撑在销41上。

在所示的示例中,销41与横向轴线49a共线并且关于在叉形构件42的第一凸缘43和第二凸缘44之间的中心地延伸的竖直平面对称地布置。

在所示的示例中,第一锁定和引导构件63和第二锁定和引导构件64连接到内部构件51。第一锁定和引导构件63和第二锁定和引导构件64在横向轴线49a的方向上在用于将攀爬导轨36插入和攀爬到攀爬鞋38中的外部位置和用于将攀爬导轨36锁定到攀爬鞋38并且用于将攀爬导轨36引导到攀爬鞋38内的内部位置之间是可移动的。安全销65被设置成用于将第一锁定和引导构件63和第二锁定和引导构件64锁定在支撑位置和/或缩回位置。

在所示的示例中,附接构件66被设置成以将内部构件51轴向地固定到外部构件48。附接构件66可包括螺钉66a,垫圈66b和螺母66c。

在所示的示例中,攀爬导轨36在横向轴线49a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攀爬鞋38的内部构件51的第一引导表面的限制。以相同的方式,攀爬导轨36在纵向轴线49b的方向上的移动受到攀爬鞋38的第一锁定和引导构件63、第二锁定和引导构件64和内部构件51的第二引导表面的限制。为了允许攀爬导轨36的向上平移,攀爬导轨36在横向轴线49a的方向上以第一间隙并且在纵向轴线49b的方向上以第二间隙连接到攀爬鞋38。优选地,内部构件51处的第一引导表面的高度(竖直延伸)与第一间隙之间的第一比率为至少50:1,更优选地至少100:1。同样,优选的是,第一锁定和引导构件63、第二锁定和引导构件64和内部构件51处的第二引导表面的高度(竖直延伸)与第二间隙之间的比率至少为50:1。更优选至少100:1。例如,第一锁定和引导构件63、第二锁定和引导构件64和内部构件51处的第一和/或第二引导表面的高度可以是至少150mm,优选地大于180mm,例如,200毫米。该结构确保了攀爬导轨36,例如双凸缘攀爬导轨的前凸缘,在攀爬鞋38内部可靠地向上平移,而没有独立于攀爬鞋38的内部构件51的向侧面和向后/向前倾斜而卡住的风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