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桥隔断式保温结构及含有它的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7397发布日期:2019-11-29 17:52阅读:1750来源:国知局
冷热桥隔断式保温结构及含有它的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保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热桥隔断式保温结构及含有它的墙体,能够解决出现冷热桥效应的技术问题。



背景技术:

冷热桥主要是指在建筑物外围护结构与外界进行热量传导时,由于围护结构中的某些部位的传热系数明显大于其他部位,使得热量集中地从这些部位快速传递,从而增大了建筑物的空调、采暖负荷及能耗,以及出现结露现象。

传统的薄抹灰保温工艺正在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类似钢丝网架保温板现浇结构正在兴起,钢丝网架保温板的内外两侧均具有混凝土保护层,混凝土保护层内植有钢丝网片,钢丝网架保温板内具有腹丝,腹丝穿透钢丝网架保温板,且两端与钢丝网片焊接。钢丝网架保温板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该技术是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产品,等同a级防火保温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消防安全问题。(2)该技术与主体结构刚性联接成为一体,因此安全可靠。达到了与工程主体同寿命的良好效果。(3)该技术,保温外侧保护层为50mm厚的混凝土,而且是3d钢丝网架混凝土结构,强度高,彻底解决了传统保温方式的易开裂、渗水、空鼓、脱落等质量通病和施工过程中的火灾隐患。按照15年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无空腔保温外保护层不小于50mm而该技术满足了50mm的保护层从而不需再加防火隔离带,不需施用防火窗。(4)结构保温一体化技术,在安装模板时由模板工同时安装,浇注主体混凝土时同时浇注,同时完工。拆除模板后,主体和保温即同时完工。减少了一次主体验收,减少了传统保温做法的验收主体后再组织二次保温施工的工艺过程。因此缩短了施工时间、减少了约两个月的工期及相应的财务费用。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10674119(公告号cn205369583u)公开了一种带结构洞口或窗口的保温复合墙体,所述复合墙体的结构包括:外层混凝土保护层、保温层、墙体部分的剪力墙体、结构洞位置的或窗口下位置的内层混凝土保护层,其中墙体部分的剪力墙体和结构洞位置的或窗口下位置的内层混凝土保护层之间围成一个空间部分。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层板和钢丝网架组成的结构完全由专业生产线工厂化生产,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主题施工的同时就完成了保温层及填充墙的做法,既满足建筑工厂化和住宅产业化的要求,价格优势明显,又能满足各种装饰做法对墙体层面的要求,缩短施工周期,确保工程质量。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0465318.5(公布号cn108643801a)公开了一种门窗收口结构体系,包括:门窗洞口、设置在门窗洞口的门窗及外层装饰层,门窗洞口的底部、顶部和两侧壁均设有防水层,位于门窗外侧的门窗洞口的底部、顶部和两侧壁形成有保温砂浆层,所述保温砂浆层位于所述防水层外表面,所述外层装饰层位于所述保温砂浆层外表面。本发明的门窗收口结构体系通过在位于门窗外侧的门窗洞口的底部、顶部和两侧壁设有保温砂浆层,防止了室内室外冷热桥结露,从而避免了门窗收口处附近墙体霉变的问题

现有技术的保温墙体与门窗收口位置处通常采用混凝土灌注,这部分混凝土形成冷热桥,带来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解决保温墙体尤其是带钢丝网架保温板的保温墙体冷热桥效应的冷热桥隔断式保温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含该冷热桥隔断式保温结构的墙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冷热桥隔断式保温结构,包括保温墙体,所述保温墙体包括中部的第一保温层,第一保温层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温层的端部具有连接待安装构件的第一空间,该第一空间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设置有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第二部分具有用于填充安装所述待安装构件的基材的第二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温层设置在所述第一保温层端部的内侧或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温层与第一保温层为一体成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保温层的厚度为3-10c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或第二保护层内设置有钢丝网片或钢筋,所述第一保温层为钢丝网架保温板,所述钢丝网架保温板内设有第一腹丝,该第一腹丝的两端穿出钢丝网架保温板与所述钢丝网片或钢筋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间内设有第二腹丝,该第二腹丝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保温层或第二空间,且第二腹丝的两侧与所述钢丝网片或钢筋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空间内置有钢丝网或钢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或第二保护层为现浇结构,即第一保护层和/或第二保护层具有灌注保护层的空间,空间内设置有钢丝网片或钢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冷热桥隔断式保温结构的墙体,所述第一保护层和第二保护层由混凝土灌注形成,内部设置有钢丝网片或钢筋;所述第一保温层由钢丝网架保温板制成,所述钢丝网架保温板内的腹丝的两端与所述钢丝网片或钢筋固接;所述第二空间内设有钢丝网或钢筋,且灌注有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中,所谓“待安装构件”指门、窗等安装在保温墙体上的构件,因这些构件与保温墙体之间的空隙(即第一空间)通常灌注混凝土,混凝土部分会形成冷热桥。所谓安装所述待安装构件的“基材”包括混凝土。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其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保温层,从而将第一保温层与待安装构件之间的第一空间隔开,以便在墙体上安装门或窗后,可以阻断因基材(混凝土)带来的冷热桥效应,防止了室内室外冷热桥结露,从而避免了门窗收口处附近墙体霉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保温层1;第一保护层2;第二保护层3;第二保温层4;钢丝网片5;第一腹丝6;第二腹丝7;第二空间8;角网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冷热桥隔断式保温结构,包括保温墙体、保温墙体与待安装构件之间的第一空间以及设置在第一空间内的第二保温层4和第二空间8。

具体说来,所述保温墙体包括中部的第一保温层1,第一保温层1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护层2和第二保护层3。其中第一保温层1为钢丝网架保温板,钢丝网架保温板包括保温芯材,保温芯材可采用膨胀聚苯板、挤塑聚苯板、酚醛泡沫板或无机保温板制成。保温芯材内设置有第一腹丝6,第一腹丝6的两端穿出钢丝网架保温板与第一保护层2和第二保护层3内的钢丝网片5或钢筋固接。

第一保护层2和第二保护层3为现浇结构,即第一保护层2和第二保护层3具有灌注混凝土的空间,空间内设置有钢丝网片5或钢筋。

第一保温层1的端部具有连接待安装构件的第一空间,该第一空间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设置有第二保温层4,第二保温层4的厚度小于第一保温层1,第二部分具有用于填充安装待安装构件的混凝土的第二空间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不限定第二保温层4的具体位置,可以设置在第一保温层1的内侧或外侧。

有利地,第二保温层4也为钢丝网架保温板,只是厚度小于第一保温层1,在3-10cm之间。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第二保温层4可置有腹丝,也可以不置有腹丝。但置有腹丝时,将该腹丝定义为第二腹丝7。第二腹丝7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保温层4或第二空间8,且第二腹丝7的两侧钢丝网片5或钢筋固接。即,第二保温层4与第一保温层1结构相同,第二腹丝7与第一腹丝6相同。第二空间8内也可以置有腹丝,也可以不置有腹丝,当置有腹丝时,该腹丝是从第二保温层4或第一保温层1延伸出来的。

第二空间8用于灌注混凝土,为了避免混凝土开裂,在第二空间8内还内置有钢丝网(包括角网9)或钢筋,也可以为其它材料。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保温层4和第一保温层1为一体成形结构,以便于安装及增强其牢固性和一体性。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保温层1内侧的第一保护层2不设有钢丝网片5或钢筋。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二保温层4位于外侧,第二空间8位于内侧。其中,钢丝网采用角网9,角网9的横向边位于第二空间8内,竖向边由内侧的第一保护层2的中部向上伸出。由此可知,角网9更有利于将灌注在第二空间8和第一保护层2内的混凝土联接在一起,增加其牢固性。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将实施例1-4的冷热桥隔断式保温结构应用到建筑物上的墙体。具体是,第一保护层2和第二保护层3由混凝土灌注形成,内部设置有钢丝网片5或钢筋;第一保温层1由钢丝网架保温板制成,第二保温层4可以由不含钢丝网架的保温板制成,钢丝网架保温板内的腹丝的两端与钢丝网片5或钢筋固接;第二空间8内设有角网9或钢筋,且灌注有混凝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