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侧采用钢龙骨的砌筑外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7404发布日期:2019-07-10 09:16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内侧采用钢龙骨的砌筑外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外墙砌筑体系,尤其涉及内侧采用钢龙骨的砌筑外墙。



背景技术:

现有砌筑的外墙,一般在墙体内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及圈梁,构造柱及圈梁置于砌筑的外墙内,并在墙内每隔400~600mm设置水平拉结筋,砌筑外墙的构造柱、圈梁外露,使得外装饰墙立面效果不统一,无法实现建筑立面全部为清水装饰砖墙的效果,后续还需要进一步对砌筑的外墙进行装饰,手续繁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现有砌筑的外墙的构造柱、圈梁外露,使得外装饰墙立面效果不统一,无法实现建筑立面全部为清水装饰砖墙的效果,后续还需要进一步对砌筑的外墙进行装饰,手续繁杂。进而提供一种内侧采用钢龙骨的砌筑外墙。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内侧采用钢龙骨的砌筑外墙包括多个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砖砌体墙、多根竖向钢立柱、多根横向钢梁和多根水平拉结筋;所述的多根竖向钢立柱并排连接到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上;所述多根横向钢梁的两端分别焊接到相邻的两根竖向钢立柱之间并与竖向钢立柱形成受力构件;所述的砖砌体墙是由多块空心砖水平罗列而成,并分层砌筑于主体钢筋混凝结构构件之间;所述的砖砌体墙处于多根竖向钢立柱所成平面的一侧;所述的水平拉结筋的一侧横向固定在受力构件上,另外一侧伸入到上下两排空心砖之间的水平灰缝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竖向钢立柱与横向钢梁所形成的的受力构件对砖砌体墙进行固定,并位于砖砌体墙的内侧,避免了传统砌筑体系中构造柱和圈梁的外露现象,既保证了结构体系的安全可靠,又实现了建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内侧采用钢龙骨的砌筑外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侧采用钢龙骨的砌筑外墙的俯视图;

图3为现有的砌筑外墙结构;

图4为采用混凝土构造梁和构造柱砌筑而成的外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内侧采用钢龙骨的砌筑外墙的包括多个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1、砖砌体墙2、多根竖向钢立柱3、多根横向钢梁4和多根水平拉结筋5;所述的多根竖向钢立柱3并排连接到主体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1上;所述多根横向钢梁4的两端分别焊接到相邻的两根竖向钢立柱3之间并与竖向钢立柱3形成受力构件;所述的砖砌体墙2是由多块空心砖水平罗列而成,并分层砌筑于主体钢筋混凝结构构件1之间;

所述的砖砌体墙2处于多根竖向钢立柱所成平面的一侧;所述的水平拉结筋5的一侧横向固定在受力构件上,另外一侧伸入到上下两排空心砖之间的水平灰缝中。

所述的竖向钢立柱之间的间距为650mm,横向钢梁之间的间距为800mm,水平拉结筋结构之间的间距为400mm。

如图3所示:墙内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的砌筑外装饰墙,构造柱及圈梁置于砌筑的外墙内,构造柱、圈梁外露,无法实现外装饰墙立面均为陶土砖的建筑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竖向钢立柱、横向钢梁并通过水平拉结筋将砖砌体墙进行固定,竖向钢立柱与横向钢梁所形成的的受力构件位于砖砌体墙的内侧,避免了传统砌筑体系中构造柱和圈梁的外露现象,既保证了结构体系的安全可靠,又实现了建筑效果。

采用竖向钢立柱和横向钢梁用于承受外装饰墙面载荷,包括风和地震等外力的载荷;采用水平拉结筋增强外装饰墙的整体性,保证外装饰墙结构体系的安全可靠和整体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水平拉结筋5是由两根水平的钢筋和焊接在二者之间弯折的钢筋组成。

所述的水平拉结筋结构是由细钢筋焊接而成。

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横向钢梁4 的外表面与竖向钢立柱3所形成的竖直面平齐。

横向钢梁4的外表面与竖向钢立柱3所形成的竖直面平齐,利于空心砖的砌筑,并可使砌筑的外墙平整。

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横向钢梁4为角钢或者方钢管。

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水平拉结筋5通过多个U形钢筋构件6焊接到受力构件上。

若干个U形钢筋构件的底边焊接到水平拉结筋结构的侧端,另外一端焊接到竖向钢立柱或者横向钢梁上。

其他组成及连接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